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基于P—S—R模型的陕西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动态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对陕西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进行动态评价,以期为陕西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P—S—R模型,以国家土地资源安全评价应用性评估指标体系为基础,结合研究区域土地资源生态特点,构建陕西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以1997~2006年陕西省土地资源数据为例,对其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变化进行定量评价。【结果】1996~2006年,陕西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系统压力指数整体上呈减小趋势;土地资源状态系统安全指数波动显著;土地生态安全响应指数呈明显增长趋势;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变化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96~1999年),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综合指数波动明显,但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安全等级由临界安全转为较不安全,第二阶段(1999~2006年),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综合指数逐年上升,安全状态也由较不安全升至临界安全。【建议】应继续坚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政策,坚持退耕还林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从根本上降低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压力,维护区域土地资源的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2.
基于P-S-R模型的陕西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动态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利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对陕西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进行动态评价,以期为陕西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P-S-R模型,以国家土地资源安全评价应用性评估指标体系为基础,结合研究区域土地资源生态特点,构建陕西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以1997~2006年陕西省土地资源数据为例,对其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变化进行定量评价。【结果】1996~2006年,陕西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系统压力指数整体上呈减小趋势;土地资源状态系统安全指数波动显著;土地生态安全响应指数呈明显增长趋势;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变化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96~1999年),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综合指数波动明显,但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安全等级由临界安全转为较不安全,第二阶段(1999~2006年),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综合指数逐年上升,安全状态也由较不安全升至临界安全。【建议】应继续坚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政策,坚持退耕还林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从根本上降低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压力,维护区域土地资源的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西藏自治区山南市土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揭示影响土地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为该 市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合理建议,在保障土地生态安全的前提下,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方法】基于压力 - 状态 - 响应(PSR)模型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山南市 2010—2020 年土地 生态安全状况,并通过障碍度(ODM)模型识别影响土地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结果】2010—2016 年山南市 土地生态安全指数处于 0.41~0.50 之间,呈小幅度波动;2016—2018 年持续下降至 0.44;2018—2020 年快速上 升,由 0.44 攀升至 0.69,其演变趋势与山南市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策略密切相关。压力、状态、响应指数 中,压力指数对生态安全的影响变化不大,在生态安全指数中的占比由 2010 年的 29.19% 提高至为 2020 年的 31.46%;状态指数对生态安全的影响大幅下降,占比由 41.62% 下降至 29.39%;响应指数对生态安全的影响大 幅攀升,占比由 29.19% 升高为 39.16%。2010—2020 年间山南市土地生态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人均 GDP、农 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环境保护年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 【结论】为了保障山南市土地生态安全,建议未来在快 速发展经济、提高人均 GDP 和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同时,协调统筹增加环境保护年支出、优化固定资产投资 结构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1999-2008年广东省梅州市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及其生态环境效应,为梅州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和土地利用多样化指数对梅州市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运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生态环境变化强度指数对梅州市土地利用变化所产生的生态效应进行分析。【结果】梅州市土地利用以农用地为主,其中林地所占比例最大(>70%),建设用地的增加主要是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增加;梅州市土地利用程度变化量和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率分别为-0.64和-0.29%,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化指数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并与梅州市经济和地形地貌的空间差异保持良好的一致性;梅州市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从1999年的0.570上升到2008年的0.595。【结论】1999-2008年梅州市土地利用以农用地为主,土地利用的空间差异明显,土地利用正处于调整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5.
以太原市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以国家土地资源安全评价应用性评估指标体系为基础,建立了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太原市2006—2012年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6—2012年太原市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水平基本处于较不安全的状态;生态环境、人文社会压力是影响太原市土地资源安全压力重要的因素,而太原市的响应力度不够,土地资源的压力仍有增长的趋势,政府必须采取更多适当的手段和政策来保护土地资源。针对评价结果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安全对策。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青海省的耕地生态承载力进行研究,为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生态安全预警、区域经济发展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以青海省 2017 年耕地生态承载力为研究出发点,运用GIS 空间分析和生态足迹模型分析生态承载力的供需平衡指数,对青海省耕地生态足迹供需平衡现状进行分析与评价,并定性分析其驱动因素。【结果】(1)青海省耕地生态足迹东部地区较大,西部地区相对较小,测算结果与各市(州)人口总数有较好的一致性;(2)耕地生态承载力的相关比值在区域分布上不匹配,主要因为各市(州)的耕地总面积存在差异性;(3)从整体上看,青海省各市(州)耕地生态承载状况都属于耕地生态盈余区与耕地生态平衡区,并未出现耕地生态赤字区;(4)青海省耕地生态承载力供需空间分布依然存在不平衡性,西部地区的耕地生态承载力供需平衡状况较东部地区好,东北部的海北州、海南州和海东市已经处于临界超载的状态,且临界超载区与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区域具有较好的吻合性。【结论】对于青海省土地的总体规划要格外慎重,要做好生态和经济两方面工作;同时在耕地资源方面坚守原则,为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7.
运用PSR模型,从自然、经济、社会3个层面选出18个指标构建江西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结合TOPSIS模型和障碍因子模型进行江西省土地生态安全测算。结果表明:江西省土地生态安全状况改善明显,2003—2007年为小幅下降阶段,2007—2013年为缓慢上升阶段,2013—2018年为大幅上升阶段;各子系统发展存在显著差异,准则层主要障碍因子由状态子系统向压力子系统转移;土地生态压力子系统成为主要限制因素,主要障碍因子为工业废水排放量和人口密度等。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江西省土地生态安全发展状态良好,但应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维护土地生态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8.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选取18个草地生态系统评价指标,构建草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体系,采用熵权法对福建省草地资源生态安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福建省各设区市草地资源生态安全多处于良好和一般的状态,全省平均生态安全指数为0.386,生态安全状态一般.内陆地区的草地资源生态安全指数大于沿海地区,其中三明市生态安全指数最高.资源环境压力、草地生长状态和社会经济响应等是草地资源生态安全状态产生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曾琬童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7):219-222
基于P-S-R模型,从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构建一套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熵权赋权法和综合指数法对2011—2015年湖南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2011—2015年湖南省整体土地生态安全状态呈现改善趋势,目前已处于良好级别;但仍存在一些威胁湖南省土地生态安全的不安全因素。因此,要求人们必须继续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来克服这些不安全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在有限用地规模前提下提升区域土地生态承载力的技术方法,为河南省用地结构调整、土地利用规划、土地保护等工作提供参考,并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传统生态足迹模型进行改进,建立开放式生态足迹模型,并分别采用2种模型对河南省2017年生态承载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河南省耕地生态生产性足迹远大于生态承载力,但消费足迹低于生态承载力。经消费系数和用地结构调整系数修正后,开放式生态足迹模型评价结果可明确区分生态足迹中的区域内部消费足迹与承担的外部区域消费足迹,对河南省生产承载状况的评价结果更符合实际。河南省土地综合生态承载力有盈余,但各地类间承载状态差异显著,其中耕地盈余最大,而化石能源用地存在较大赤字,河南省在实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重点关注降低能源消费和提升化石能源用地承载力。【结论】开放式生态足迹模型可实现对不同土地利用结构、居民消费结构下区域生态承载状况的模拟。根据模拟结果,可提出在有限用地规模前提下,提升区域土地生态承载力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论"三生态"     
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合称“三生态”.“三生态”是一个全新的理念,表征以人为本,人类回归自然,它完整的表述了当今社会进步发展的方式和趋势.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生态足迹的计算模型,分别计算出生物资源和能源消耗的人均生态足迹,并利用生态承载力公式计算了雷锋镇的生态承载力。结果显示雷锋镇生态系统存在严重的生态赤字,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减少生态承载力的压力。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环境热、环保热和对"生态学"的再认识,中国的环境意识和生态意识也越来越强,出现了很多不同概念。对这些概念进行了辨析,并对近年来"生态的设计"的实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土地整理是一种综合性的区域开发活动,在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对生态环境产生直接的和间接的、有利的和有害的影响.在综合分析有关资料的基础上,指出为了使土地整理的负面影响最小化,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生态补偿,并从生态结构的合理性、生态功能的稳定性、生态环境的适宜性3个方面构建了由植被覆盖率、景观破碎度等17个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土地整理前后的区域生态环境进行了分析,旨在为调节土地整理过程中人类活动的干扰强度和干扰方式以及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和谐生态伦理观是在传统生态伦理观基础上的观念创新,是一种新的生态伦理观,主要体现在和谐生态伦理观的三个主要理论问题上。人类利益至上是和谐生态伦理观的价值基础;平衡协调发展是和谐生态伦理观的永恒主题;人与自然和谐是和谐生态伦理观的追求目标。  相似文献   

16.
大庆地区生态环境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大庆地区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草原退化严重,面积减少,草质下降;土地荒漠化加剧;沙化盐碱化面积逐年增大;水环境问题突出。石油生产过程中的不合理和人类的破坏行为是导致这些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面对严峻的生态问题,大庆地区采取了多种措施进行生态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现对人、自然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在分析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指导作用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现如何在全国范围传播,形成内化的生态价值观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8.
生态园林观及其实施发展途径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在综合前人有关生态园林论述的基础上,对发展的生态园林内涵作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分析探讨,并认为要发展生态园林不仅要加深理论认识,更重要的是应该发展一些生态方法在园林中的应用,促进生态园林观的真正实施和发展。本文提出应用长期规划、整体控制下的景观规划和动态规划等生态规划的方法,并提出应用风险-效益综合预评价的方法来进行设计方案的多方案选优决策。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足迹法是一种度量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有效方法。运用生态足迹方法对黑龙江省进行可持续发展状态分析。结果表明,26年来黑龙江省生态足迹呈现快速上升趋势,而生态承载力缓慢下降,从而导致黑龙江省的生态赤字逐年加大。2005年黑龙江省生态赤字已经达到0.745hm2,是当年生态承载力的0.8倍。和全国以及世界相比,黑龙江省生态赤字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20.
刘松 《新农村(黑龙江)》2012,(1):145-145,196
结合我国当前的形式,阐述建设小城镇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分析当代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生态型小城镇建设的对策,从而,制定出科学的、合理的规划,改善小城镇的生态环境,提高环保意识。发挥生态学在在小城镇建设中的作用,建设具有特色的小城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