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彦杰 《北京农业》2012,(31):40-41
正小麦防治全蚀病①12.5%全蚀净(硅噻菌胺)200~300毫升,对水1000毫升,拌麦种100千克;②4.8%适麦丹(2.4%苯醚甲环唑+2.4%咯菌腈)30~40毫升拌麦种20~25千克。如果以上药剂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可用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按种子量的0.03%~0.05%(有效成分)拌种,  相似文献   

2.
春季小麦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病害常见的小麦病害有锈病(条锈、叶锈、秆锈)、白粉病、纹枯病、全蚀病、赤霉病等。锈病防治指标为小麦返青期病叶率为5%,抽穗前后病叶率为10%,扬花灌浆期病秆率为1%~5%,到达指标后应立即防治。常用药剂为12.5%特普唑15~30克、15%粉锈宁50~60克、20%粉锈宁40~50克,15%粉锈宁50克+50%杀螟松30毫升,上述药剂667平方米对水30~50千克喷雾防治。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3%苯醚甲环唑FS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治效果,对不同剂量3%苯醚甲环唑FS防治小麦全蚀病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使用3%苯醚甲环唑FS防治小麦全蚀病,使用剂量为600g/100kg种子时,对小麦全蚀病有很好的控制效果,防效达到76.81%。因此,生产中推荐该药剂的使用剂量为500~600g/100kg种子。  相似文献   

4.
专家热线     
《农村新技术》2012,(11):65-66
河南读者詹景平问:如何防治小麦地下害虫?答:防治措施如下。1.农业防治。采取精耕细作、轮作倒茬、深耕深翻土地、适时中耕除草、合理灌水以及将、有机肥充分发酵腐熟等措施,可减轻其为害。2.药剂防治。(1)药剂拌种:用48%乐斯本乳油10毫升加水1千克拌麦种10千克,堆闷3~5小时后播种。(2)播种前土壤处理:每667平方米  相似文献   

5.
小麦全蚀病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全蚀病现已上升为漯河市小麦的主要病害,严重威胁着当地的小麦生产。2009年漯河市农业科学院开展了小麦全蚀病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2.5%硅噻菌胺悬浮剂种子包衣防治效果最好,达93.5%;其次为2%立克莠+3%苯醚甲环唑+12.5%烯唑醇灌根,防效达82.5%。这2种方法对防治小麦全蚀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小麦根部病害的综合防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根部病害主要有根腐病、全蚀病、纹枯病。近几年来,一直危害较重,病田率几乎达100%,严重地块病株率达30%~50%。。在韩店、孙镇等地,纹枯病病株率达50%~60%,减产20%以上。农民普遍采用春季药剂喷雾防治,但效果不理想。几年来,我们进行了大量的试验、调查、研究,针对小麦根部病害发生特点,协调应用栽培、施肥、田管等技术措施,提高小麦自身的抗病性,忧化种子处理技术,有重点地抓好春季防治,能够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1.农业措施1.1选用抗耐病品种目前生产上还没有发现抗根病品种,但品种间抗性存在差异,据调查:昌乐5号、运辐早、豫麦14、…  相似文献   

7.
1、种子准备 小麦播种前做好种子发芽试验.发芽率不低于85%。播前将种子摊成3.7厘米厚,晒1~2天,阳光弱时,可适当延长晒种时间。播前晒种可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播种前,地下害虫混发区,可选用50%辛硫磷乳剂或40%乙基异硫磷乳剂等农药,1千克原药加水50千克拌麦种500—700千克。预防小麦黑胚病、纹枯病可选用用2,5%适乐时10克加水250克拌种10千克,也可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3克加水250克拌种10千克。播种前,还需用种子包衣剂对种子进行药剂包衣,不仅可防病治虫除鼠害,而且会使苗匀、苗全、苗壮。如果选用包衣种子可免去土壤处理和药剂拌种,  相似文献   

8.
为控制小麦全蚀病的扩展蔓延,确保粮食安全,开展了小麦全蚀病防治技术试验,研究了5种药剂拌种对小麦全蚀病防治效果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这5种药剂均能降低全蚀病的发病率,起到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采用12.5%硅噻菌胺悬浮剂防治效果最好,其次是用“XBS”进行种子包衣处理,防效分别是95.20%和90.24%,其他各处理防效在74.80%~83.74%之间;各个处理和对照相比均能提高小麦产量,以采用12.5%硅噻菌胺悬浮剂包衣处理增产最多,和对照相比,增产26.11%,其次是XBS包衣,和对照相比,增产19.44%,其他各处理增产幅度在1.37%~17.06%之间。这两种药剂建议在全蚀病发病率较高的麦区,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为防控小麦全蚀病的发生和蔓延,确保粮食生产安全,本试验针对7种小麦全蚀病防治的药剂和施用方法开展田间对比试验。试验表明,7种用药方式均能对小麦全蚀病起到防控作用,且对小麦有不同程度的增产作用,增产幅度在11.49%~20.29%。其中,芽孢包衣加芽孢返青期灌根处理的增产效果最明显,增幅为20.29%,亩产570.69 kg。其次为MK2处理,增幅为18.81%,亩产563.66 kg。其余增幅在11.49%~16.14%,亩产为528.90~551.01 kg。全蚀病防治药剂可有效减轻小麦全蚀病的危害,提高小麦产量,同时对小麦无不良影响,建议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1. 小麦药剂拌种。(1)三唑酮(粉锈宁)拌种:按每500kg小麦种子使用10%~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g的剂量,将小麦种子与药剂同时放入一大塑料袋中,使劲摇动5分钟即可播种。(2)立克秀拌种:按每500g小麦种子使用2%立克秀湿拌种剂0.5~0.75g的剂量,加入适量水与小麦种子拌匀,晾干即可播  相似文献   

11.
<正>为探索防治小麦全蚀病、纹枯病等病害和小麦蚜虫的有效药剂组合,2013—2014年度进行了立克秀+高巧包衣防治小麦病虫技术试验。一、试验方法(一)供试材料1、供试药剂:立克秀(2%戊唑醇悬浮种衣剂)、高巧(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2、供试小麦品种:西农979。(二)试验设计试验设4个处理,不设重复。1、清水40m L处理15kg种子(CK);  相似文献   

12.
不同药剂拌种对小麦蚜虫、纹枯病和全蚀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几种药剂混配拌种对防治小麦蚜虫、纹枯病和全蚀病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小麦安全,对小麦生长发育、后期产量无不良影响.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以每50 kg小麦种子用60%吡虫啉悬浮剂120 mL +43%戊唑醇悬浮剂25 mL防效最好,为87.28%,且随时间的推移各处理对小麦蚜虫的防效逐渐降低;对纹枯病和全蚀病的防治效果,以每50 kg小麦种子用处理60%吡虫啉悬浮剂80 mL +43%戊唑醇悬浮剂30 mL的防效最好,分别为92.01%和90.75%,但这2个处理对小麦的出苗率都有一定的不良影响.在生产实践中,考虑到经济成本和对小麦的安全性,以每50 kg小麦种子选用60%吡虫啉悬浮剂100 mL +43%戊唑醇悬浮剂20 mL拌种为宜(以上全为制剂用量).  相似文献   

13.
孙玉德 《油气储运》2011,(16):16-17
一、播前准备1.及时整地:小麦收获后及时整地,可旋耕灭茬或用机引圆盘耙灭茬,达到土壤松、碎、平的要求。2.施足基肥:结合耕翻整地每667平方米(1亩)施圈肥2000千克左右,过磷酸钙30~40千克,硫酸钾10~20千克。3.选择品种:可选择生育期90~100天,抗病抗倒,单株生产潜力大,适应性强,种子纯度达98%以上的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14.
一、播前准备1.深施肥每667米~2施油渣50-100千克,施标氮40千克、标磷28千克、硫酸钾8千克做底肥。2.种子处理经硫酸处理进行精选的种子,质量达到国家标准。每100千克棉种加0.8千克60%的3911加水3千克拌种,晾干后再按1:50的比例用海状元818专  相似文献   

15.
种子处理防治小麦全蚀病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麦全蚀病是一种典型的土传性病害。种子包衣和拌种是防治该病害最为经济有效的途径。6种包衣拌种剂对小麦全蚀病的防病增产效果试验表明,以17%多·克·酮种衣剂2000g/100kg种子和种衣剂17号2000g/100kg种子对小麦出苗无不良影响且对全蚀病的防病效果较好,其根部病指防效和白穗率防效分别达到55.4%、73.7%和55.7%、64.6%,敌萎丹、适乐时种衣剂防治小麦全蚀病的效果虽不理想,但能促进小麦生长,提高保苗效果,增产作用比较明显,分别达到12.19%和12.90%。粉锈宁拌种虽然防效较好,但影响出苗,保苗效果较差。2%立克秀的防效相对较差且增产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正>1试验目的通过试验明确1%申嗪霉素悬浮剂防治小麦全蚀病的效果2试验地点景县景州镇郭小旺村3试验药剂3.1 1%申嗪霉素悬浮剂,上海农乐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提供3.2对照药剂:12.5%全蚀净悬浮剂,当地常规用量。4试验方法4.1 1%申嗪霉素悬浮剂试验剂量:设每亩15-20ml两个浓度;对照药剂12.5%全蚀净悬浮剂,当地常规用量。播种量为每亩10公斤小麦种子。4.2使用方法:拌种。  相似文献   

17.
小麦全蚀病是危害小麦生产的一种病害,发病轻者减产20%~30%,重者50%以上。药剂试验表明,丙环唑(敌力脱)防治小麦全蚀病有特效。25%丙环唑乳油按种子重的01%~02%拌种,拌匀后摊开晾干或堆闷24小时后摊开晾干,待播种。如果每亩播种量20公斤,可用25%丙...  相似文献   

18.
7种种子处理剂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室内发芽试验及田间小区试验,明确7种种子处理剂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治效果及对小麦发芽、出苗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药剂处理小麦种子后,进行室内发芽试验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供试药剂在处理浓度下对小麦发芽、出苗及生长无不良影响,各处理小区的小麦白穗率显著低于对照区,各药剂浓度处理对小麦全蚀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200 mL/100 kg种子处理、2 4;苯 醚甲环唑+2.4;咯菌腈悬浮种衣剂300 mL/100kg种子处理、1.1;咯菌腈+3.3;精甲霜灵+6.6;嘧菌酯悬浮种衣剂300 mL/100 kg种子处理、125 g/L哇噻菌胺悬浮剂200 mL/100 kg种子处理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治效果均在80;以上.[结论]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2.4;苯醚甲环唑+2.4;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1;咯菌腈+3.3;精甲霜灵+6.6;嘧菌酯悬浮种衣剂和125 g/L哇噻菌胺悬浮剂对小麦生长安全,对小麦全蚀病防治效果较好,在生产上可合理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受气候异常、耕作栽培方式调整以及农机跨区作业等因素影响,小麦纹枯病、根腐病、茎基腐病、黑穗病、全蚀病等种传、土传病害及地下害虫在部分地区发生种类增加、程度加重趋势明显。实施小麦种子药剂处理是有效控制种传、土传病害及地下害虫,促进小麦全苗壮苗,实现农药减量的重要举措。种子药剂处理技术:一是正确开展种子药剂处理。纹枯病、腥黑穗病、散黑穗病等病害发生区:可选用6%戊唑醇FS 5 m L,加水200 m L拌种或包衣10 kg麦种;或选用30%苯醚甲环唑FS  相似文献   

20.
刘桂云 《北京农业》2011,(19):21-22
<正>立枯病危害种子、种芽及幼苗。防治方法:播种前每667米2用1千克五氯硝基苯处理土壤;播种前将种子用1:1:100波尔多液浸种10分钟,或用1:10大蒜汁浸种2小时消毒;发病初期用五氯硝基苯2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