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丁平 《现代农业》2010,(9):28-29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是将作物秸秆在微生物纤维分解菌的作用下,发酵分解定向转化成作物生长所需的二氧化碳、热量、抗病孢子、有机无机养料,进而实现作物高产,优质和无公害,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一项新技术。目前在蔬菜保护地生产中得到了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是利用农作物秸秆作原料,通过微生物菌种作用,将作物秸秆分解、转化成植物所需的CO2、热量、抗病原微生物孢子、酶、有机和无机养料等,进而改善作物生长环境,提高作物光合效率,促进作物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3.
秸秆还田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和保肥能力以及缓冲性能,是当今国内外普遍应用的一种培肥地力措施,能够有效减少秸秆焚烧造成的大气污染,同时还能增加作物产量。黑龙江省克山农场进行了玉米秸秆应用秸秆腐熟剂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秸秆腐熟剂在一定时间内可以加速玉米秸秆分解速度,提高秸秆分解率2.5个百分点,同时具有培肥地力和一定的增产增收效果。  相似文献   

4.
简要阐述了EM生物菌分解作物秸秆的营养机制,分析了EM生物菌分解作物秸秆的环境效应,并举例说明了EM生物菌和秸秆在有机蔬菜生产上的应用方法与效果。作物秸秆和EM生物菌相结合,将在有机蔬菜生产上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黄土性土壤上作物秸秆还田的效应及其有效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玉米和小麦秸秆在小麦上的增产效果以及对化肥肥效的影响,作物秸秆分解的最适C/N比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浇地秸秆的增产效果比旱地好,施用秸秆可以提高化肥肥效,增加小麦产量,减少化肥投入。  相似文献   

6.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是在温室和大棚设施农业生产的低温季节,利用微生物分解秸秆过程中释放出作物生长所需的热量、二氧化碳、无机和有机养分的生态农业新技术。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可有效改善作物生长环境,增强作物光和作用,提高抗寒、抗病能力。利用该技术能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提高农产品品质。增产30%以上,增效40%以上。  相似文献   

7.
薛玉华 《新农业》2003,(11):44-44
1.补充养分一般的禾本科作物秸秆的碳氮比大约为80~100:1,而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物需要的碳氮比为25~30:1,如不增施氮肥,微生物分解秸秆必然与作物争夺土壤中的氮素与水分,影响作物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8.
玉米是阿勒泰地区主要的粮用和饲用作物。近年来,福海县玉米面积不断增大,玉米秸秆直接用于还田。为了加快秸秆腐熟分解,提高秸秆培肥地力效果和土壤有机质含量,特进行有机物料促腐剂在玉米秸秆上的试验。  相似文献   

9.
农作物秸秆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和营养元素,秸秆还田能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状,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增加作物产量,是当今国内外普遍应用的一项培肥地力的增产措施,在杜绝了秸秆焚烧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的同时还有增肥增产作用。在黑龙江省七星农场进行了为期3年的秸秆还田和秸秆还田+腐熟剂2个处理试验,结果表明:2011~2013年6个试验点应用秸秆腐熟剂提高秸秆分解率6.2个百分点,公顷增加效益474元。  相似文献   

10.
氮肥对室内和大田条件下作物秸秆分解和养分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明确室内和大田条件下小麦和玉米秸秆分解和养分释放的影响因素,能够为作物秸秆合理还田及其养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尼龙网袋法于室内培养和大田试验相结合研究氮肥用量(0,CK;180 kg N·hm -2,N180和360 kg N·hm -2,N360)作用下作物秸秆分解特征,其中室内主要研究氮肥用量和土壤类型(砂姜黑土和潮土)对小麦和玉米秸秆分解的影响;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冬小麦-夏玉米大田研究氮肥用量和秸秆还田深度(地表和20 cm)对小麦和玉米秸秆分解的影响。 【结果】室内研究发现,秸秆类型和土壤类型显著影响秸秆分解常数、有机碳释放量、氮释放量和磷释放量。随氮肥用量增加,小麦秸秆分解常数在两种土壤类型上均呈增加趋势,玉米秸秆呈降低趋势;小麦和玉米秸秆氮释放量呈降低趋势(小麦秸秆在潮土上呈增加趋势)。小麦秸秆在潮土上的分解常数及其碳、氮、磷释放量均显著高于砂姜黑土,而土壤类型对玉米秸秆分解影响较小。室内相同培养条件下(180 d),小麦秸秆碳释放量均值为370 g·kg -1、氮为4 g·kg -1、磷为3.6 g·kg -1;玉米秸秆碳释放量为560 g·kg -1、氮11 g·kg -1、磷3.3 g·kg -1。大田条件下,秸秆还田深度显著影响小麦和玉米秸秆分解常数及其碳、氮、磷释放量;其中秸秆还田20 cm处理的分解常数及其养分释放量均显著高于地表处理。随氮肥用量增加,地表处理小麦秸秆分解常数和全碳释放量逐渐降低,玉米秸秆呈增加趋势;20 cm处理小麦分解常数及其碳、氮和磷释放量均随氮肥用量呈增加趋势,而玉米秸秆呈降低趋势。地表处理小麦秸秆经过一个玉米生长季能分解40%,释放碳150 g·kg -1、氮2 g·kg -1、磷3.5 g·kg -1左右;翻埋到地下20 cm可以分解80%,释放碳360 g·kg -1、氮4 g·kg -1、磷3.8 g·kg -1。玉米秸秆还田到地表,经过一个小麦生长季只能分解40%,释放碳210 g·kg -1、氮5 g·kg -1、磷2 g·kg -1;而还田于土层20 cm处理可以分解60%,释放碳360 g·kg -1、氮6 g·kg -1、磷2.5 g·kg -1。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室内条件下小麦秸秆分解常数与土壤无机氮、脲酶、秸秆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蔗糖酶和秸秆碳氮比呈显著负相关,而玉米秸秆分解常数与土壤无机氮呈显著负相关。大田条件下小麦秸秆分解常数与土壤脲酶、蔗糖酶、秸秆碳氮比、秸秆碳、氮含量均显著负相关;玉米秸秆分解常数与土壤硝态氮、无机氮含量、脲酶、蔗糖酶以及秸秆碳氮比均呈显著负相关,而与秸秆氮、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结论】室内培养试验和大田试验均表明,小麦和玉米秸秆分解常数和养分释放特征存在差异,增施氮肥促进小麦秸秆分解但对玉米秸秆分解的影响较小;潮土和砂姜黑土显著影响小麦秸秆分解而对玉米秸秆分解的影响较小,秸秆还田深埋入土能够显著促进小麦和玉米秸秆的分解及其养分释放。生产上作物秸秆应该还田入土,并根据土壤类型和作物类型采取合适的肥料用量促进秸秆分解。  相似文献   

11.
<正>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是采用生物技术,使秸秆在通氧的条件下分解释放热量和二氧化碳,并产生作物生长所需营养元素、有机质等产物,进而促使设施作物高产优质的创新型实用技术。其作用主要是提高作物的光和效率和抗病能力,提高地温,改善土壤环境,避免因作物秸秆焚烧而造成的环境污染等。  相似文献   

12.
研究以秸秆腐化为基础,设计一种与已有谷物收割机配套的秸秆腐化还田机,其集作物收割、秸秆粉碎和秸秆腐化还田操作于一体,以加快秸秆还田后的腐化,在解决作物秸秆处理难这一问题的同时,也改善了土壤肥力和农业生态环境。实验表明,经改进的作物秸秆腐化还田机,能使秸秆腐化分解腐化时间缩短,产量比单一秸秆粉碎方式略高。  相似文献   

13.
不同类型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碳及酶活性的影响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有机质的数量和质量关系着土壤肥力和粮食安全,有效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稳定性已成为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植物残体经分解转化后成为土壤有机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含有丰富的养分,还田腐解后可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提高土壤有机碳总量;土壤中的微生物可利用秸秆还田提供的碳源,激发微生物活性,影响微生物分泌的土壤酶.由于还田秸秆的类型、还田量及其分解环境因素的不同,作物秸秆对土壤有机碳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存在差异.对此进行深入分析,可为不同环境下不同作物秸秆科学还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外源纤维素酶在秸秆还田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为探求提高土壤中秸秆发酵效率的新途径,采用室内培养和盆栽土培方式研究了秸秆配施外源纤维素酶对秸秆分解速率及后季作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秸秆、玉米秸秆加酶处理与不加酶处理的降解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到培养结束时,小麦秸秆加酶处理降解率高出不加酶处理7.10~11.86个百分点,玉米秸秆处理高出8.01~14.04个百分点;秸秆配施纤维素酶还可以促进后季作物生长,盆栽小麦籽粒产量比对照提高17.52%~29.61%,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株高和干物质含量比对照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5.
通过小麦—水稻轮作种植模式进行不同秸秆还田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试验,在当前施肥水平条件下,秸秆还田量在0-9 000kg/hm2时,产量表现出随秸秆用量增加而递增的趋势,用量在9 000 kg/hm2时水稻产量达到最高。随着秸秆还田量的继续增加产量反而呈迅速递减的趋势。建议小麦秸秆全量还田,通过施用有机物料腐熟剂腐熟分解,不断提升土壤肥力水平,改善作物生长环境,进而提高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16.
通过小麦—水稻轮作种植模式进行不同秸秆还田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试验,在当前施肥水平条件下,秸秆还田量在0-9 000kg/hm2时,产量表现出随秸秆用量增加而递增的趋势,用量在9 000 kg/hm2时水稻产量达到最高。随着秸秆还田量的继续增加产量反而呈迅速递减的趋势。建议小麦秸秆全量还田,通过施用有机物料腐熟剂腐熟分解,不断提升土壤肥力水平,改善作物生长环境,进而提高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17.
山药栽培历史悠久,但均属传统栽培,产量难以提高,品质低下。近年来,利用玉米等废弃秸秆材料栽培山药,其产量和质量都得到了明显提高。1山药秸秆栽培技术山药秸秆栽培是利用当季采收的新鲜作物如玉米等秸秆废弃物,挖定植沟堆置利用其充分的水分发酵分解,栽培山药的方法。1.1品种  相似文献   

18.
秸秆腐解过程中结构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应用尼龙网袋法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研究玉米和大豆秸秆在3种不同试验地(葡萄园、桃园、农田)腐解过程中的结构变化特征,为秸秆还田措施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玉米和大豆秸秆的官能团组成具有相似之处,但在3400、1640、1400~1460、1310、1000~1100 cm~(-1)处的吸收峰强度不同,稳定成分存在差异。腐解前后作物秸秆红外光谱吸收峰强度有所改变,随着腐解时间的增加,羟基、酰胺基、甲基、亚甲基和次甲基的含量逐渐降低,羧基增多,有机酸形成,碳水化合物、酰胺类化合物、糖类等逐渐分解。易分解的化合物(如脂肪族结构、酰胺类化合物和糖类)可直接进行分解,部分芳香类等难分解化合物则先分解为羧酸酯类(1725~1735 cm~(-1))、脂肪族类(1450~1460 cm~(-1))等中间产物后再进行分解。1560~1732 cm~(-1)处的肩峰与作物残体中有机酸有关。尿素对玉米秸秆的腐解具有促进作用,且与1310 cm~(-1)处的吸收峰变化有关。作物秸秆还田之后,会向腐植酸方向腐解,其结构变化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干湿处理之间无明显区别(P0.05),与还田作物秸秆种类以及N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9.
秸秆育苗钵是由改性的作物秸秆冷压模塑而成。为了进一步研究秸秆育苗钵的特性,对秸秆育苗钵的吸水保水特性、分解特性、透气性及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秸秆型号的增加,秸秆育苗钵的吸水保水特性及营养成分随之增加;秸秆育苗钵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和保水性,大田自然条件下30 d左右即可完全分解,且无污染,同时还可增加土壤养分。  相似文献   

20.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是利用复合生物茵群,对秸秆进行发酵分解,产生二氧化碳、热量、抗病孢子、有机肥和无机肥料,同时,提高温室大棚的地温、气温、改良土壤,对作物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减少病害、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