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无芒雀麦又名禾萱草,原为东北地区野生优良牧草,自然分布于西北部丘陵山地草原地带,为吉林省农科院畜牧分院所栽培驯化,经长期选择培育而成。其特点是生长繁茂、叶子多、抗逆性强、耐踩踏、耐收割、为放牧或割草地的优良牧草。无芒雀麦适应性较广泛,对寒冷干燥的气候,适应性强,在温度、雨量适中的地方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2.
<正>偃麦草(Elytrigia repens Desv)、布顿大麦草(Hordeum bogdanii Wilen-sky),新疆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Less)和大穗雀麦(Bromus macrostachys Desf)4种牧草的原种采集于新疆伊犁草原,是经栽培驯化从88种野生驯化草种中筛选出来的有栽培前途的优良野生草种。为探索其在不同自然地带的适应性及生产性能,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青海等地进行了联合试验,根据各地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3.
在同德地区高寒旱作条件下对5种高禾草生产性能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贫花鹅观草、同德短芒披碱草、同德老芒麦、扁穗冰草、无芒雀麦产量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产量由高至低依次为贫花鹅观草、同德老芒麦、无芒雀麦、同德短芒披碱草、扁穗冰草。无芒雀麦的稳产性较差,同德贫花鹅观草、同德短芒披碱草、同德老芒麦、扁穗冰草的稳产性好。除无芒雀麦外,贫花鹅观草、同德老芒麦、同德短芒披碱草、扁穗冰草对青海省高寒草地建设和生态治理工程实施有推广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醉马草对几种牧草化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明确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对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3种优良牧草的化感作用.[方法]应用培养皿滤纸法,研究结实期醉马草根、茎、叶水浸液0.2、0.1、0.05和0.025 g/mL4个浓度,对3种牧草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化感作用对3种牧草种子萌发的抑制性为无芒雀麦>紫花苜蓿>红豆草;醉马草不同部位水浸液的抑制效应表现为叶>茎>根.[结论]醉马草根、茎、叶浸液对无芒雀麦起着抑制作用,而根的水浸液对红豆草和紫花苜蓿种子萌发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茎和叶还是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1988~1990年在乌鲁木齐市老满城进行了奇台无芒雀麦、昭苏无芒雀麦、八农无芒雀麦、林肯无芒雀麦和老芒麦(CK)的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奇台无芒雀麦产草量很高,极显著地高于对照老芒麦,与林肯无芒雀麦和八农无芒雀麦均属于丰产型品种,其生长速度和再生速度快,饲草品质好,种子产量表现最高,并且抗病虫害能力较好,是新疆优良的禾本科牧草品种,在生产中可以取代老芒麦。奇台无芒雀麦是地方品种,个体间在许多性状上一致性较差,提高该品种的一致性和生长,再生的整齐度是今后育种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6.
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建设是山西省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大举措,而加快该地区的草地建设速度又是本项事务的重中之重。结合雁门关区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概况及农牧业生产现状,将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牧草栽培区划分为:恒山苜蓿、沙打旺、小冠花、无芒雀麦区,晋北盆地苜蓿、沙打旺、新麦草区,晋西北防风固沙柠条、沙打旺、冰草区以及吕梁山苜蓿、红豆草、小冠花区四个区。  相似文献   

7.
几种加拿大多年生牧草在甘肃景泰的引种试验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引种试验结果表明:蒙古冰草的越冬率为50 %,百脉根不能越冬,其余品种越冬率均在75 % 以上(多年生禾本科牧草中以苇状羊茅鲜草产量最高,其次为吉农无芒雀麦、无芒雀麦、草地雀麦、草地羊茅和细茎冰草;多年生豆科牧草中,公农1号苜蓿和紫花苜蓿Algonguin、Rangelaneler、AC longview、Podus产量较高生长状况良好,在本地有很重要的推广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青藏高原东北缘—天祝县金强河地区进行了无芒雀麦 (Bromusinermis) 5 0 % +垂穗披碱草 (Clinelymusnutans) 5 0 %、无芒雀麦 5 0 % +多叶老芒麦 (Elymusnutans) 2 5 % +扁穗冰草 (Agropyroncristatum) 2 5 %、无芒雀麦 2 5 % +多叶老芒麦 2 5 % +垂穗披碱草 2 5 % +扁穗冰草 2 5 % ,3类禾草混播草地的放牧试验 ,研究了不同放牧强度对混播禾草草地牧草叶片特征和草地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重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单混播后越冬期根系MDA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及其与抗寒性的关系。[方法]通过对4种抗寒性不同的紫花苜蓿品种与无芒雀麦单、混播处理后,测定苜蓿根系在整个越冬期间的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结果]苜蓿单播及与无芒雀麦混播后根系MDA含量随温度的变化呈升高、降低、升高的变化趋势;CAT活性随着自然温度的下降而增加,翌年春随着温度的回升而降低;SOD和POD的活性则随温度的大幅下降呈增加趋势,随着温度继续下降和寒冷时间的延长而有所下降,翌年又随苜蓿返青而有所提高。同一品种不同处理酶活性表现为混播高于单播。运用隶属函数法进行抗寒性综合评判,发现各处理抗寒性从强到弱依次为:Wega7F+无芒雀麦、Wega7F、WL319HQ+无芒雀麦、WL319HQ、驯鹿+无芒雀麦、驯鹿、敖汉+无芒雀麦、敖汉。[结论]该研究结果对于我国北方干旱寒冷地区苜蓿抗寒育种及栽培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骆秀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432-16434
以1981~2011年《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作为数据来源,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Leyss.)研究文献的数量、年份分布、文献作者与作者地域分布、载文期刊的分布、研究领域等进行了统计分析,旨在揭示我国无芒雀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近30年国内无芒雀麦相关研究文献总量157篇,第一作者102人,载文期刊56种;有11位核心作者和4种核心期刊,研究领域集中在栽培技术、生理生态、品种选育与引种、种质资源、抗性鉴定和加工利用等6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几种小麦族亲缘植物麦谷蛋白和醇溶蛋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技术,对近年收集到的几种小麦亲缘植物的麦谷蛋白和醇溶蛋白进行了研究。麦谷蛋白的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在高分子量区,2种披碱草、旱麦草、华山新麦草、大赖草、簇毛麦、节节麦、黑麦都有HMW-GS条带存在;拟鹅观草、纤毛鹅观草、无芒雀麦、二棱大麦和燕麦没有HMW-GS条带。在低分子量区,除无芒雀麦、纤毛鹅观草和黑麦没有LMW-GS条带以外,其它亲缘植物都有1~7条LMW-GS条带;醇溶蛋白的A-PAGE电泳结果表明:20份材料共分离出28条醇溶蛋白带纹,其醇溶蛋白多态性达100%,表明所分析的材料间具有丰富的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对20份材料的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其遗传距离在0.27~0.72之间,在遗传距离为0.61时,所有材料被聚为6类,其中普通小麦品种中国春、纤毛鹅观草和黑麦分别单独成类,纤毛鹅观草和黑麦与其它小麦及其亲缘植物具有较远的亲缘关系,无芒雀麦与簇毛麦之间、拟鹅观草和披碱草之间、旱麦草与大麦之间具有相对较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苜蓿 无芒雀麦混播人工草地进行了株高动态、产草量动态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个生长季采看,混播降低了苜蓿的草层高度,增加了无芒雀麦株高.播种当年混播草层产草量高于单播草层,第二年,混播草层产草量低于单播苜蓿产草量,混播草层最高产草量到达时间晚于单播草层.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绝大多数多年生牧草是异花授粉植物。世界上及我国著名的多年生禾本科牧草有各种冰草、无芒雀麦、鸭茅、老芒麦、猫尾草、多花黑麦草、多年生黑麦草、高株羊茅、羊草、小糠草、高燕麦、虉草及偃麦草等;豆科牧草有紫花苜蓿、黄花苜蓿及杂种苜蓿、沙打旺、红豆草及红三叶、白三叶、降三叶、杂三叶、百脉根、白花草木栖等。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上畜牧业发达的国家,在多年生牧草育种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育成了许多有价值的新品  相似文献   

14.
在一个特定地区选择适宜栽培的牧草草种和品种,必须根据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牧草利用方式及牧草草种和品种的适应性三个方面来决定。适宜我国特定地区栽培的草种有:①东北:羊草、苜蓿、沙打旺、胡枝子;②内蒙古高原:沙打旺、老芒麦、蒙古岩黄芪;③黄淮海:苜蓿、沙打旺、无芒雀麦、苇状羊茅;④黄土高原:苜蓿、沙打旺、小冠花、无芒雀麦;  相似文献   

15.
通过2年的区域试验,在高寒地区旱作条件下,对垂穗披碱草和无芒雀麦进行牧草生产性能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两种牧草产量年际变幅较大,牧草产量的年际变化受生长季内6—8月降水的影响,但建植后主要受生长年限的影响。垂穗披碱草适应性更好,无芒雀麦产草量高,但稳产性差,两者均表现出较强的抗旱、耐寒、耐盐碱等优良性状,且适口性好。栽培第二年平均鲜草产量达21 867.6 kg/hm~2,籽实产量709.3 kg/hm~2,越冬率达95%以上。因此,两种牧草对甘肃省高寒草地建设、退耕还草和生态治理工程的实施有一定的推广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盐渍化草场的苜蓿和禾本科牧草混作对牧草各器官间物质分配,全碳、全氮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筛选出适合盐渍化土壤的苜蓿种植方式。【方法】以苜蓿品种中草3号、草原3号和禾本科牧草老芒麦、无芒雀麦为试验材料,设4种牧草单作及2种苜蓿分别与老芒麦和无芒雀麦混作处理,测定不同处理、不同生育期牧草的株高、鲜质量、干质量、全氮含量、全碳含量及产量等指标。【结果】苜蓿与老芒麦、无芒雀麦混作有利于提高其株高。苜蓿生长初期以茎部器官鲜、干质量积累为主,中期以茎部和叶部积累为主,开花期后逐渐向花积累。老芒麦和无芒雀麦各器官中的全碳总含量小于中草3号和草原3号,全氮含量低于二者;混作处理提高了老芒麦和无芒雀麦的全氮含量。中草3号与老芒麦混作处理显著提高了牧草产量(P0.05),2次刈割时干草产量分别较中草3号单作处理提高了15.63%和21.95%,较老芒麦单作处理提高了1.23%和8.48%,且中草3号单作处理的牧草产量高于草原3号。叶、茎、花干质量和花全碳含量均与干草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中草3号与老芒麦混作处理适合在盐渍化偏重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石灰岩山区果园生草对果树根系生态系统的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灰岩山区果园生草可以提高生长季土壤含水量 ,稳定周年地温 ,提高土壤基础养分含量 ;改善土壤物理性能 ,从而促进果树根系发育。无芒雀麦和鸭茅草是石灰岩山区果园比较适宜的优良草种  相似文献   

18.
为促进黑龙江省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以从保加利亚引进的无芒雀麦品种Nica(耐卡)为研究对象,采用60 Coγ射线辐射处理,创新选育出无芒雀麦新品系。2005-2006年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草业研究所试验地进行小区品种比较试验,2006-2007年在哈尔滨市、青冈县、兰西县、安达市和富裕县选点进行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2008年进行全省生产试验,2009年4月经黑龙江省经济杂粮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作为育成品种登记,命名为农菁6号无芒雀麦。新品种产草量高,品质优,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全省各地均可种植。  相似文献   

19.
通过豫北地区6 a定位试验,以撂荒地为对照,研究了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单播、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单播、紫花苜蓿/无芒雀麦混播3种不同的栽培模式对土壤团聚体组成与有机碳垂直分布的影响,并探讨了两者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人工草地建植后,土壤团聚体形态结构改善较为明显;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组成以5.00~3.00和3.00~2.00 mm粒径为主(比例为35.55%~57.12%);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组成以 < 0.25 mm和3.00~1.00 mm为主(比例为53.47%~74.47%);无论机械稳定性团聚体还是水稳性团聚体,不同栽培模式下土壤团聚体质量分形维数的大小顺序依次为撂荒地、无芒雀麦单播、紫花苜蓿单播、紫花苜蓿/无芒雀麦混播;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和腐殖质碳质量分数均随土层的增加而降低,各栽培模式下0~40 cm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从大到小依次为紫花苜蓿/无芒雀麦混播、紫花苜蓿单播、无芒雀麦单播、撂荒地;Pearson双侧检验结果显示: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以及腐殖质碳质量分数两两之间均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P < 0.01)。机械稳定性和水稳性团聚体的分形维数值均与小粒径团聚体(< 0.25 mm)呈极显著正相关(P < 0.01)。结论:相对于撂荒地,人工建植草地后能够显著改变土壤团聚体的分布,促进土壤固碳,其中又以紫花苜蓿/无芒雀麦混播为最佳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天山北坡野生无芒雀麦群落特征,分析该种质资源在新疆草地群落中的地位与作用。方法 以新疆天山北坡西段、中段和东段的5个地区为对象,采用野外取样的方法,分种测定5个地区3个海拔梯度下的无芒雀麦群落特征。结果 (1)无芒雀麦主要与禾本科、豆科植物混生,重要值在天山北坡中段、低海拔区域较大。(2)物种多样性从天山北坡西段至东段,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地区内随海拔升高呈现增加趋势,但在地区间、地区内差异均不显著。(3)群落数量特征在地区间存在较小差异,无芒雀麦相对数量特征从西至东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中段地区最高。而地区内无芒雀麦相对群落数量特征不存在差异性。结论 不同地区群落中无芒雀麦地位相差不大,天山北坡中段地区的群落中无芒雀麦相对盖度、密度和地上生物量高于其他地区,物种多样性更加丰富。随海拔的升高,群落物种增加,无芒雀麦的重要地位逐渐降低,无芒雀麦在群落中相对数量特征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