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糯玉米新组合闽玉糯1号的高产群体结构及需氮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群体结构和需N特性试验表明,闽玉糯1号叶面积系数(LAI)及叶片净同化率(NAR)较高,峰值持续时间较长,大喇叭口至抽雄期LAI对NAR影响最大,通过密植保证一定的总粒数,增加抽雄后群体叶面积及干物质积累,提高成粒率,是高产的关键措施,适宜种植密度为6.00万株·hm-2;闽玉糯1号属中度喜N品种,N肥利用率较高,最佳施N量为225.5kg·hm-2,采取平稳施肥法(基肥∶拔节肥∶孕穗肥=30%∶35%∶35%)产量最高,生产上应注意中后期管理,重视孕穗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2.
后期追氮时期对扬麦20花后光合物质生产力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扬麦20为材料,研究后期追氮时期对小麦花后LAI、叶绿素含量、光合物质生产与运转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本苗150×104、225×104苗·hm-2、氮肥运筹5:1:2:2(基肥:壮蘖肥:拔节肥:后期追肥)条件下孕穗期追肥处理产量高于其他处理;在基本苗225×104苗·hm-2、氮肥运筹3:1:3:3条件下剑叶露尖追肥处理产量高于其他处理。剑叶露尖、孕穗期追施氮肥可维持群体花后较高LAI和SPAD值,延缓植株剑叶、倒二叶、倒三叶叶绿素降解速率,提高开花期、花后20d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增加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3.
为探求冬小麦高产生产中氮肥合理施用技术,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氮肥用量及基追比对冬小麦子粒和蛋白质产量、氮素积累量及土壤无机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产冬小麦施氮增产6.62%~12.57%,基肥氮∶返青追氮∶拔节追氮质量比为1∶3∶2时增施氮肥冬小麦子粒和蛋白质产量显著增加,基肥氮∶返青追氮∶拔节追氮为1:1:1时增施氮肥对子粒和蛋白质产量影响不明显;施氮120 kg·hm-2时,增加基肥比例具有增产效果,施氮180 kg·hm-2时,增加追肥比例显著改善品质,对子粒产量无影响.冬小麦植株氮素积累量随氮肥用量增加而增加,追肥比例增加,返青期前氮素积累量降低,返青期后增加.施氮120 kg·hm-2时整个生育期内耕层土壤无机氮含量缓慢下降,以施氮180 kg·hm-2,基肥氮∶返青追氮∶拔节追氮为1∶3∶2运筹氮肥可维持土壤氮素平衡.综合考虑产量、品质及土壤氮素平衡,施氮量180 kg·hm-2,基肥氮∶返青追氮∶拔节追氮为1∶3∶2是本地区冬小麦生产较好的氮肥运筹模式.  相似文献   

4.
以中筋小麦扬麦10号为试验材料,探讨拔节与孕穗肥施用比例对氮素吸收利用、籽粒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在中等肥力土壤上,增加拔节期氮肥施用比例,产量提高,蛋白质和面筋含量下降,氮素农学效率、生理效率和运转效率(氮收获指数)均较低,氮素生产效率、吸收效率、利用效率和氮肥表观利用率中等;拔节肥和孕穗肥二次施用有利于产量和品质协调,氮素生产效率、农学效率、吸收效率和氮肥表观利用率最高,但氮素利用效率最低,氮素生理效率和运转效率中等。在土壤肥力中等、施氮量为240kg·hm-2条件下,以基肥、拔节肥、孕穗肥比例为2∶1∶1较为适宜,在土壤后期供肥能力较高、施氮量为150kg·hm-2条件下,则以基肥、壮蘖肥、拔节肥、孕穗肥比例为10∶2∶1~2∶6~7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5.
交替隔沟灌溉棉花群体生理指标的水氮耦合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交替隔沟灌溉棉花群体生理指标、生物量、产量的水氮耦合效应。【方法】本试验采用交替隔沟灌溉方式进行大田小区试验,施氮量和灌水量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分析棉花群体生理指标在不同水、氮组合下(灌水量:37.48—218.52 mm;施氮量:56.2—134.2 kg?hm-2)的变化规律。【结果】棉花叶片光合势(LAD)、作物生长率(CGR)、群体净同化率(NAR)、叶面积指数(LAI)、产量、生物量的水、氮单因子效应表明,施氮量56.2—122.8 kg?hm-2时,各群体生理指标、产量、生物量与施氮量呈显著的正相关。施氮量122.8—134.2 kg?hm-2时,LAD、CGR与施氮量呈显著的正相关,NAR、LAI、产量和生物量变化不显著。灌水量37.52—192 mm时,群体生理指标、产量、生物量与灌水量呈显著的正相关。灌水量192—218.48 mm,LAD、CGR、LAI与灌水量呈显著的正相关,NAR、产量和生物量变化不明显。棉花群体生理指标、生物量、产量的水氮耦合效应表明,灌水量在37.52—192 mm范围内,LAD、CGR、NAR、LAI随灌水量增加而均增长,但增长趋势随施氮量增加而逐渐降低。灌水量在192—218.48 mm各群体生理指标、生物量、产量变化不显著。施氮量56.2—95.2 kg?hm-2,群体生理指标、产量、生物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长,但增长趋势随灌水量增长而逐渐降低。施氮量从95.2增加到134.2 kg?hm-2,各群体生理指标、生物量、产量随施氮量变化不显著。【结论】交替隔沟灌能够协调棉花群体生长发育,提高棉花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6.
为给优质弱筋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科学依据,以弱筋小麦新品种生选6号为试验材料,设置180、240、300 kg/hm23个施氮水平和基肥∶分蘖肥∶拔节肥为9∶1∶0、7∶1∶2、5∶1∶4等3个施氮方式,研究了施氮量和基追比例对生选6号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随拔节期追肥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受氮肥用量影响不大;穗数随施氮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穗粒数先增加后减少,千粒重则增加;随着拔节期追肥比例的增加,穗数、穗粒数增加,千粒重则基本不变;籽粒蛋白质含量随着施氮量及拔节期追肥比例的增加而升高;面团稳定时间随拔节期追肥比例的增加而缩短,饼干厚度与面团稳定时间呈显著负相关。在本试验条件下,实现生选6号优质与高产相结合的施氮量为180 kg/hm2,施氮方式即基肥∶分蘖肥∶拔节肥为7∶1∶2。  相似文献   

7.
对小麦新品种淮麦28进行施氮量与氮肥运筹和密度与施用多效唑试验。结果表明,施氮量300kg.hm-2;氮肥运筹比例为基肥∶拔节肥∶孕穗肥5∶3∶2时淮麦28可获得高产优质;密度240万.hm-2时淮麦28产量三因素较协调,产量最高;在淮麦28拔节期施用多效唑,可有效降低株高。  相似文献   

8.
氮肥运筹对不同类型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及基追比对不同类型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强筋小麦和弱筋小麦适宜的施氮范围为150~225 kg/hm2(纯氮)。但强筋小麦和弱筋小麦在施氮水平及氮肥运筹上存在差异,强筋小麦:稳定氮肥用量,在150~225 kg/hm2纯氮范围内提高氮素用量,氮肥后移,减少底氮用量,加大追氮比例有利于提高强筋粉的综合品质,而以施纯氮225 kg/hm2,基肥∶拔节肥∶孕穗肥为4∶5∶1调控效果最好;弱筋小麦:在150~225 kg/hm2纯氮范围内适量减少氮肥用量,增加基肥比例,减少追肥比例,可明显促进弱筋粉综合品质的提高,而以施纯氮150 kg/hm2,基肥∶拔节肥∶孕穗肥为6∶3∶1调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超级稻扬粳4038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早熟晚粳扬粳4038为材料,研究播种期、栽插密度、施氮量、肥料运筹对扬粳4038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扬粳4038在4月25日至6月4日5个播期处理下,产量变幅为6.14~10.54 t.hm-2;栽插密度在(15.0~45.0)×104穴.hm-2处理下,产量变幅为7.82~10.39 t.hm-2;氮肥施用量在0~420.0 kg.hm-2,产量变幅为6.31~10.05 t.hm-2;氮肥运筹(基蘖肥∶穗肥)从(8∶2)至(4∶6),产量变幅为8.37~9.98 t.hm-2。超级稻扬粳4038适宜高产栽培技术为:江苏沿江稻区5月5~15日、苏南稻区5月10~20日播种;栽插密度为(30.0~37.5)×104穴.hm-2,基本茎蘖苗120.0×104苗.hm-2左右;施纯氮量为300.0 kg.hm-2左右,适宜氮肥运筹(基蘖肥∶穗肥)为6∶4或7∶3。  相似文献   

10.
水稻强化栽培的群体结构与配套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单季粳稻强化栽培比常规栽培增产5.55%~8.62%;与强化栽培相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为:秧龄10~15d,行株距25cm×25cm,施纯氮225kg/hm2,基肥、苗肥、拔节肥、促花肥比例应为3∶3∶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