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筛选适宜佛手浆发酵的芽孢杆菌并开发具有活菌型的益生菌发酵佛手软糖。【方法】将枯草芽孢杆菌(BS168)、地衣芽孢杆菌(BL02)和凝结芽孢杆菌(BC30)3种益生菌分别接种至杀菌后的佛手浆中,研究发酵过程中芽孢杆菌的生长曲线、营养成分和抗氧化能力的变化,分析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并探讨芽孢杆菌在软糖制备中的存活率。【结果】3种芽孢杆菌均能在佛手浆中生长,其中以BC30生长最好,发酵48 h活菌数可达8.35 log CFU/g;果糖、葡萄糖、蔗糖含量和pH值在发酵过程中逐渐下降,以BC30组下降较多;3种芽孢杆菌发酵过程中,总酚含量均有所下降,其中BC30对总酚的保留最好,发酵48 h时总酚保留率为91%,且总黄酮含量(105.9 g/kg)最高;此外,BC30还能提高佛手浆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与未发酵佛手浆相比,发酵48 h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提升7.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发酵佛手浆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与凝结芽孢杆菌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无显著相关性。制备的益生菌发酵佛手软糖中,BC30活菌数达7.5 log CFU/g。【结论】3种芽孢杆菌中,以BC30最适宜进行佛手浆发酵,发酵对抗氧化能力的提升有正向积极贡献,以其为原料开发的软糖活菌数较高。研究为富含活菌的发酵佛手软糖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云参为主要原料,制备具有保健功效的酵素产品。【方法】采用单宁酶、纤维素酶和果胶酶酶解云参得到酶解液,以酶解率为衡量指标,确定3种酶复合酶解云参的最佳工艺;接种植物乳杆菌ST发酵云参酶解液,以感官评价为衡量指标,优化发酵工艺;采用酸碱滴定法、福林酚法、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琼脂打孔扩散法检测云参酵素的可滴定酸含量、蛋白酶活性、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活性;云参酵素与人肠上皮细胞HT-29预孵育后,采用qRT-PCR检测IL8、NFKB1和NFKB2基因的mRNA表达量。【结果】3种酶等体积混合后,在料液比(g∶mL) 1∶8,加酶量0.6%,pH 5,酶解温度50℃时酶解180 min,酶解率最高(38.6%);植物乳杆菌ST发酵云参酵素的最佳工艺为:蔗糖添加量为8%,植物乳杆菌ST接种量为1×105 CFU/mL,37℃厌氧发酵20 h;与发酵前相比,云参酵素中可滴定酸含量、蛋白酶活性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显著提高17.42%(P 0.05)、63.75%(P 0.05)和36.57%(P 0.05);云参酵素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和福氏志贺氏菌(Shigella flexneri)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云参酵素预孵育显著降低了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人肠上皮细胞HT-29的炎症基因IL8、NFKB1和NFKB2 mRNA表达水平。【结论】该云参酵素能有效去除云参臭味,口感独特,蛋白酶活性和抗氧化功能显著提升,具有显著的抑菌活性和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3.
利用乳酸菌和酵母菌复合发酵芹菜汁制备发酵母液,对植物乳杆菌、短乳杆菌和鲁氏酵母3种菌的混合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分析碳、氮源种类及比例、培养温度、pH、接种比例及接种量对3种菌在芹菜汁中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较优培养条件为发酵母液的起始pH 6.5,发酵母液中添加乳糖与酵母膏的质量比5∶1,培养温度30 ℃,植物乳杆菌、短乳杆菌和鲁氏酵母按三角瓶液态培养的纯菌种体积比2∶2∶1,接种量7%。在此条件下,乳酸菌活菌数可达1.78×108 cfu/mL,酵母菌活菌数可达1.22×108 cfu/mL。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复合益生菌(植物乳杆菌植物亚种Zhang-LL和副干酪乳杆菌KL1)发酵复方中草药,考察发酵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确定发酵工艺参数。【方法】Zhang-LL和KL1菌株经活化、扩增后发酵复方中草药,从发酵液提取多糖。通过单因素多水平试验(复方中药发酵温度、培养基初始pH、接种量、发酵时间)和正交试验设计,以苯酚-硫酸法测定发酵后多糖含量和得率,确定最优条件。【结果】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初始pH5.0,接种量5%,发酵温度34℃,时间72h。在此优化条件下,发酵复方中药液的多糖得率为1.13%,是优化前的1.65倍,未发酵的2.51倍。  相似文献   

5.
《山东农业科学》2019,(11):74-80
为筛选既有优良果蔬发酵特性又有利于人体肠道微生态平衡的功能性果蔬发酵专用益生菌,本研究以新鲜鲍芹根为试材,结合传统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根际分离得到的乳酸菌进行鉴定,对筛选出产酸能力强、生长旺盛的菌株进行耐受性和抗氧化能力评价。经鉴定,分离得到的两株乳酸菌分别为植物乳杆菌(产酸能力强、生长旺盛)和戊糖片球菌。对植物乳杆菌进行人工模拟耐受性评价发现,该菌在pH值为2.5、3.5、4.5的人工胃液中处理3 h后菌量仍保持在10~6 CFU/mL以上;人工肠液培养2、3 h的存活率分别为155.9%、191.9%,4 h后菌种数量开始下降,存活率仍为35.7%;随盐浓度增加,该菌的存活率下降,但7.5 mg/mL的胆盐溶液和70 mg/mL钠盐溶液中菌量仍能维持在10~6 CFU/mL以上。抗氧化能力试验表明,该菌发酵上清液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可达91.8%,固形物醇提液的亚铁离子螯合能力比发酵上清液的高出13.7个百分点。综上,植物乳杆菌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抗氧化能力,后期可用于益生菌相关产品的研发。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寻各种乳酸菌在黑枸杞汁中的发酵能力和特性,选取新鲜黑枸杞汁,采用巴氏杀菌法灭菌,接种于不同乳酸菌进行发酵,对发酵过程中乳酸菌菌群成活数、pH值、花青素含量、总酚含量、黄酮含量、抗氧化能力以及感官评测等的变化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各种乳酸菌能在黑枸杞汁中良好生长,活菌数均突破10~8CFU/mL;发酵48 h后,4种乳酸菌发酵的黑枸杞汁的pH值均低于3.5。与未经发酵的黑枸杞汁相比,经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后的黑枸杞汁中花青素含量与黄酮含量提升最大,其中花青素提升了33.84%、黄酮提升了68.82%;鼠李糖乳杆菌发酵后,黑枸杞汁的总酚含量提升最多,提升了61.25%;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后,黑枸杞汁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提升最高,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提升了163.50%、羟自由基清除率提升了59.44%;鼠李糖乳杆菌发酵后,黑枸杞汁有着最强的DPPH自由基去除能力,清除率为89%。经乳酸菌发酵后的黑枸杞汁口感上佳,保加利亚乳杆菌的发酵能力要强于其他3种乳酸菌。该研究结果可为黑枸杞汁的益生菌发酵和益生菌果汁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于岚  沈伟达  阳大海  曹访  刘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289-2291,2306
[目的]考察各菌株对酸乳各项发酵指标的影响,为开发稳定的开菲尔饮品生产工艺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从开菲尔粒中筛选获得的6株优势菌进行单菌及混合发酵,以1×104个/ml的接种量,分别接种单菌或多种菌以等比例混合至新鲜牛奶中,30℃培养30 h后于4℃储存10 h,测定各项发酵指标。[结果]利用2种菌混合发酵过程中,高加索乳杆菌与德氏乳杆菌混合发酵所得的酸乳风味最佳,高加索乳杆菌与肠膜明串珠菌混合发酵和肠膜明串珠菌与克鲁维酵母混合发酵的风味较好。3种菌混合发酵过程中,利用克鲁维酵母、乳酸乳球菌和肠膜明串珠菌混合发酵所得的酸乳风味最佳,利用假丝酵母、乳酸乳球菌和肠膜明串珠菌混合发酵以及利用克鲁维酵母、高加索乳杆菌和德氏乳杆菌进行发酵所得的酸乳风味较好。[结论]利用酵母菌和乳酸菌混合发酵能有效提高牛奶中脂肪的降解率,但是抑制发酵乳中芳香物质的产生。2种菌混合发酵条件下所得酸乳的乳酸含量及黏度显著高于3种菌混合发酵,这可能与菌的共生过程中各菌的生长、代谢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以玉米粉和麦麸为基质,采用固态发酵技术发酵饲用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以活菌数为指标.设计单因素和Lq(34)正交试验优化培养条件和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固态培养的最适条件为接种量10%,37℃静置发酵48h.最适宜的固体发酵培养基中各营养成分的质量分数分别为麸皮59.5%、玉米粉35.0%、葡萄糖2.0%、乳糖1.0%、蛋白胨1.5%、酵母膏1.0%.培养结束后乳杆菌活菌教可达100.5×108 CFU/g(鲜基).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培养基营养水平对一株植物乳杆菌生长以及对菌液保存过程中活菌数的影响,为植物乳杆菌的发酵生产和保存提供理论参考。【方法】用分光光度仪测定液体振荡培养条件下,植物乳杆菌的生长曲线,并确定在培养基不同营养水平下植物乳杆菌的对数生长末期、平稳期中期、平稳期末期,用硫酸-蒽酮法测定相应的残糖含量和活菌数,并测定液体振荡培养后静置保存过程中的活菌数。【结果】在30 h的液体振荡培养中,植物乳杆菌在富营养、正常和寡营养三种营养水平条件下,该菌的生长曲线都经历了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未见到衰亡期。寡营养水平下,植物乳杆菌最大活菌数达到最高水平,达到1012cfu/m L以上。在静置过程中,三种发酵培养液中活菌数持续下降。在静置30 d时,三种水平下的活菌数都保持在1010cfu/m L以上。在此之后,寡营养和正常水平培养基中活菌数快速下降,而富营养培养基中活菌数仍处于较高水平,直至静置60 d后仍保持在1010cfu/m L以上。【结论】三种营养水平下,植物乳杆菌生长曲线类似,在寡营养水平下,发酵液中的活菌数最高,富营养水平则更有利于发酵液中活菌的长时间保存。在进行液体深层发酵生产时,可以采用寡营养水平,以利于提高活菌数;发酵完成后可补充营养利于活菌的保存。  相似文献   

10.
酵母菌与乳酸菌混合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静  肖嫩群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8824-8825,8830
[目的]研究酵母菌与乳酸菌混合培养的条件。[方法]对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tails)、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等4种菌的混合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分析了溶解氧、温度、pH值、接种比例及接种量对其菌体生长的影响。[结果]在培养基的起始pH值6.5、酵母菌与乳酸菌混合种子(活菌数约2×109 CFU/ml)中酿酒酵母菌数:产朊假丝酵母菌数:植物乳杆菌数:嗜酸乳杆菌数约为1∶2∶3∶3、酵母菌与乳酸菌混合种子的接种量为0.2%、前期120r/min震荡培养24 h,后期静置培养24 h,培养温度为28℃恒温24 h,32℃恒温24 h条件下,培养液中的总活菌数可达到6.50×108CFU/ml。[结论]该培养基增殖效果好,适合应用于大规模生产混合发酵酵母菌与乳酸菌的发酵剂。  相似文献   

11.
利用VITEK 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对浆水发酵过程中乳酸菌种类及数量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优势乳酸菌有4株乳酸菌菌株和2株酵母菌菌株。4株乳酸菌菌株分别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其中优势菌群为发酵乳杆菌和短乳杆菌;2株酵母菌菌株分别为平常假丝酵母(Candida inconspicua)、皱褶假丝酵母(Candida rugosa)。浆水发酵中的优势乳酸菌为发酵乳杆菌和短乳杆菌。浆水发酵至第3~4天时,植物乳杆菌为1.2×10~7~1.6×10~7CFU/mL,发酵乳杆菌为1.2×10~7~1.6×10~7CFU/mL,短乳杆菌为3.2×10~6~6.5×10~7CFU/mL,乳酸片球菌为4.6×10~5~2.5×10~6CFU/mL,此时浆水风味最佳。  相似文献   

12.
以桑葚为主要原料,利用复合乳杆菌发酵剂制备桑葚酵素,探究发酵工艺对桑葚酵素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桑葚酵素发酵工艺优化,构建接种量、初始pH值、发酵时间3个因素和桑葚酵素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间的回归模型,并通过验证试验,得出桑葚酵素的最佳工艺条件:发酵液初始pH值6. 00、种子液接种量1. 60%、发酵时间17 h,该条件下桑葚酵素中DPPH自由基清除率能达到96. 82%。  相似文献   

13.
复合益生菌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及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获取活菌数高、抗性强、经济效益好的益生菌制剂,对复合益生菌芽孢杆菌制剂的培养基配方及各项发酵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选取枯草芽孢杆菌和凝结芽孢杆菌进行联合培养,并采用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其发酵培养基成分进行了优化,在此基础上对其发酵条件做了进一步优化。优化后最佳培养基成分为:废糖蜜初始pH值7.5,转速160 r/min,接种量8%,装液量40%。经优化后活菌数得到显著提高,达到6.62×1010CFU/mL。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益生菌Lactobacillus casei Zhang(L. casei Zhang)货架期内活菌数的变化及其对发酵乳物理特性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方法】将2株 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S. thermophilus)分别与益生菌L. casei Zhang复配发酵,发酵结束(pH 4.5)于4℃冷藏28 d,并对发酵乳各指标进行测定。【结果】4℃贮藏28 d时,发酵乳中益生菌L. casei Zhang活菌数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且数量保持在108CFU/g以上;益生菌L. casei Zhang与S. thermophilus复配发酵有利于提高3-羟基-2-丁酮和己酸等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含量,同时短期贮藏过程中(1—7 d)可赋予产品较高的黏度、硬度、脆度、胶性和耐嚼性,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其对产品物理特性的影响随发酵用S. thermophilus菌株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变化。【结论】4℃贮藏28 d过程中,益生菌L. casei Zhang具有非常好的稳定性,同时其与S. thermophilus复配发酵可赋予产品较好的质构和风味。  相似文献   

15.
陈臣  任婧  艾连中  刘振民 《南方农业学报》2012,43(10):1443-1446
【目的】建立快速定性、定量检测益生菌产品中植物乳杆菌菌株ST-III的方法,为其实际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植物乳杆菌菌株ST-III与NCBI库中3株已知序列的植物乳杆菌全基因组序列差异,设计菌株特异性引物,进行菌株特异性PCR验证和定性检测;然后建立荧光定量PCR,并检测益生菌制品中菌株ST-III含量。【结果】设计的引物具有良好的菌株特异性;经PCR扩增,含有ST-III的检验样本出现预期特征条带,与预期目的片段(242 bp)相近。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方程为y=-3.369lgx+39.84,R2为0.9990,符合Real-time PCR定量的要求,其检测限为2.85×103 CFU/mL。经检测,样品中植物乳杆菌ST-III的数量分别为3.25×105、1.28×106、4.55×106 CFU/mL。【结论】建立的植物乳杆菌菌株ST-III定性、定量检测方法快速灵敏、测定时间短,可以在实际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获得藏灵菇发酵奶发酵过程的优势菌,并开发出纯培养发酵剂替代藏灵菇进行这类新型发酵奶的工业化生产。【方法】将PCR-DGGE指纹技术和传统培养方法结合,对藏灵菇发酵奶中微生物种群结构进行研究。【结果】DGGE指纹图谱显示混合菌群中细菌有4条条带无对应的纯菌株,而纯菌株中有2株在混合菌群的图谱上没有相应的条带。通过对150株分离菌的PCR-DGGE指纹图谱分析,获得了8组乳酸菌和5组酵母菌,进一步的序列分析和相似性比较,确立了藏灵菇发酵奶中的优势菌为肠膜明串珠菌、乳酸乳球菌、开菲尔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和克鲁维酵母,单孢酵母、啤酒酵母、假丝酵母发酵后期成为优势菌。【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分子生态的微生物高效筛选技术,为藏灵菇纯培养发酵剂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及丰富的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葡萄酒相关酵母的发酵能力及产酯能力,筛选具有更高产酯能力的非酿酒酵母,为采用本土野生酵母混合发酵酿制具有地区特色的葡萄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内蒙古西部地区分离到的分属6个属7个种[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uvarum)、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浅黄隐球酵母(Cryptococcusflave-scens)、异常毕赤酵母(Pichiaanomala)、星形假丝酵母(Candidastellata)、东方伊萨酵母(Issatchenkiaorientalis)和克鲁维毕赤酵母(Pichiakluyveri)]的7株葡萄酒相关酵母菌株为材料,以霞多丽葡萄汁为培养基质,采用单酵母菌种接种方式进行发酵,通过测定不同发酵时期的酵母细胞数量及发酵液残糖量评价不同酵母菌种的发酵能力,并采用气相色谱技术测定发酵产物中的4种酯类物质浓度.[结果]酿酒酵母的发酵能力显著高于6种非酿酒酵母(P<0.05,下同),20℃发酵10 d后,酿酒酵母发酵液中的残糖量为3 g/L,酵母细胞数107~108个/mL,酒精度可达11.6%(v/v),葡萄酒pH为3.33;而6株野生非酿酒酵母菌株酿制的葡萄酒在酒精度、酵母细胞数及总失重方面均低于酿酒酵母;不同酵母菌种的产酯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克鲁维毕赤酵母产乙酸乙酯浓度为50.20μg/mL,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产4种酯的浓度均显著高于酿酒酵母,异常毕赤酵母产乙酸乙酯及乙酸异戊酯浓度(162.00和0.732μg/mL)显著高于酿酒酵母(1.36和0.245μg/mL).[结论]克鲁维毕赤酵母、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和异常毕赤酵母可显著提高发酵终产物中某些酯类物质的浓度,因此可采用酿酒酵母与高产酯非酿酒酵母按不同接种量和接种时间混合发酵,使酯类物质浓度显著提高,赋予酿制葡萄酒特殊的水果香气及花香,酿制具有地区特色的葡萄酒.  相似文献   

18.
棉秸秆纤维素降解菌系构建及固体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构建棉秸秆降解菌系及其固体发酵条件优化。【方法】根据羧甲基纤维素酶活(CMC)和滤纸酶活(FPA)筛选纤维素降解能力强的菌株,与调节发酵品质的菌株配比,采用响应面法评价初始含水量、接种量、发酵天数及其交互作用对棉秸秆纤维素降解率的影响。【结果】得到24株纤维素降解菌,其中一株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的比例最大值 6.20,FPA酶活力9.699 U/h,CMC酶活力10.435 U/h,通过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与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构建复合菌系按1∶1∶2∶1进行发酵,对模型进行方差分析,方程回归显著(P<0.000 1),接种量15.0%,发酵时间35.0 d,水分80.0%时,纤维素降解率达35.91%,接种量对纤维素降解率影响最大。【结论】构建了棉秸秆纤维素降解菌系,确定了固体发酵最佳条件,为棉秸秆饲料化提供了实验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特异性检测植物乳杆菌的多重PCR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特异性检测植物乳杆菌的方法,排除近缘菌的干扰。【方法】利用SMM系统筛选植物乳杆菌种特异序列,根据特异序列设计引物进行不同乳制品的多重PCR检测。【结果】设计的7对引物具有良好的种特异性,其中3对引物可以排除戊糖乳杆菌和副植物乳杆菌的干扰,可扩增获得植物乳杆菌的特异条带101bp(引物LP-1和LP-2)、189bp(引物LP-5和LP-6)、378bp(引物LP-9和LP-10)。该方法的检测限为2.2×10CFU/mL。采用多重PCR检测与琼脂糖凝胶电泳图谱分析对自制含有各种乳酸菌酸奶产品、自然发酵产品及市售酸乳产品中植物乳杆菌进行定性检测,可以特异性检测出植物乳杆菌,准确区分植物乳杆菌的近缘菌株。【结论】该多重PCR方法成本低、步骤简单、耗时短、灵敏度高,具有特异性,可作为快速检测植物乳杆菌种的方法在生产中使用。  相似文献   

20.
贾素中  杭晓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2):172-174,188
[目的]优化益生菌发酵桑葚汁饮料的加工工艺。[方法]以桑葚汁为主要原料,以植物乳杆菌和副干酪乳杆菌为发酵菌种,对桑葚汁添加量、蔗糖添加量、发酵时间、接种量4个因素进行了考察,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所制得的发酵桑葚汁饮料进行感官评价,得到发酵工艺的最佳组合,同时对其货架期进行预测。[结果]优化出的最佳发酵工艺:桑葚汁添加量为50%,蔗糖添加量为5%,发酵时间为24 h,接种量为3‰,由此所得的发酵桑葚汁呈红棕色,具有果香及发酵风味,口感酸甜。在0~4℃冷藏条件下贮藏28 d后,活菌数仍有2.1×10~8CFU/m L。[结论]复合益生菌发酵的桑葚汁饮料可作为一款营养保健活菌饮料,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