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单家寺油田单2西沙三段4砂组为厚层活跃边底水超稠油油藏,由于储层物性差、靠近油水界面、开采技术不配套等原因,直井蒸汽吞吐开发周期生产时间短,含水率上升快,周期产量低,开发效果差。基于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该区剩余油分布,分析了水平井经济及技术界限,优化了水平井参数,研究表明,井型以水平井最佳,合理井距为90~100m,排距为100m时最合理;当水平段长度在200~250m之间时,采出程度和单储净累计产油达到最大;当水平段距油层段顶7/10时采出程度最高,水平段优选位于油层中部偏下。该研究成果改善了单2西沙三段4砂组开发效果,提高了采收率,对活跃边底水超稠油油藏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针对中低渗透单一河道储层开发后期注水易沿河道中部突进,导致注水波及系数小,常规水驱调整及剩余油挖潜效果差的问题,开展了中低渗透单一河道储层聚合物驱的可行性研究。优选出适合中低渗透单一河道储层聚驱的聚合物分子量为1200×10~4~1600×10~4。优化注入参数,即聚合物驱注入质量浓度为1000mg/L,注入速度为0.06PV/a,聚合物用量为300mg/(L·PV),可以实现有效渗透率在100mD以下储层的有效注入。通过分析中低渗透单一河道储层聚驱效果的影响因素,表明当聚驱控制程度大于80%、驱替距离165m时聚驱效果较好。该研究提高了中低渗透单一河道油藏的采收率,为该类油藏后期挖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
超稠油油藏水平井开发效果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稠油油藏自采用水平井开采以来,产油量经历了先上升和逐渐下降阶段,开发效果先变好后变差。为给下一步采用水平井更好开发该油藏提供依据,从有效厚度、原油粘度、水平段长度、水平井纵向位置、注气强度、注气速度、果注比等参数角度对开发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且对注采参数与开发效果之间进行了灰色关联研究,得到了各参数对水平井开发效果的影响规律与相关优化值。灰色关联法分析表聪,注气强度、注气速度与水平段长度等技术指标中,注气强度为影响该油藏水平井开发效果的主要技术四素。  相似文献   

4.
边水稠油油藏占渤海非常规稠油三级储量的50%左右,为了探索海上边水稠油油藏多元热流体吞吐开发的可行性,参考渤海A油田南区实际油藏参数建立典型模型,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分析了边水稠油油藏多元热流体吞吐开发效果影响因素及影响规律,得到了各因素的敏感程度,并确定了最佳的距边水距离。研究表明,距内含油边界距离对边水稠油吞吐开发效果影响最大,其他因素影响程度依次为渗透率、原油黏度、水体大小、地层倾角、布井层位;当距内含油边界在200m及以上时,开发效果较好。研究成果同渤海A油田南区实际生产认识较为符合,对今后渤海边水稠油油田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利用水平井开采塔河油田碎屑岩底水油藏时,其含水上升速度快、中低含水采油期短,已成为制约水平井生产的瓶颈。为控制水平段产液剖面,抑制底水过快脊进,采用了变孔径打孔管分段完井技术。根据电测解释结果确定采用遇液封隔器进行调流控水分段完井段数,通过研究节流机理和底水脊进模型,应用Petrel和NEE Tool软件进行动静态模拟,以最大无水累积产油量为目标函数优化打孔参数。该技术在塔河油田YT2—27H井中首次应用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丰富了底水油藏水平井高效开发的手段,节约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6.
压裂是提高低渗透油气田产能的一项重要的增产技术,对多层系开发的低渗透油(井)田,多采用分层压裂。近年来,分层压裂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在水平井油藏开发中。针对不动管柱分层压裂时,投不同直径的钢球进行分层,设计一种内置电子发射装置的投球,通过发射ID编码信号,对安装在不同压裂层段的电磁阀进行识别。现场作业表明,使用该装置可以达到简化压裂管柱、降低施工难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针对天然能量弹性开发的致密低渗透油藏水平井压后初期产量高、产量递减快、稳产难度大等难点,为了进一步提高鄂尔多斯盆地洛河油田长7储层的开发效益,基于储层工程地质特征,单井测录井及井网条件,采用油藏数值模拟和全三维压裂设计软件相结合的方法,优化了"平注平采"水平井组的裂缝形体布局,裂缝参数及施工参数。裂缝采用不等间距交叉布缝(避开注水井水线位置),缝间距为60~112m、裂缝条数为7~9条,裂缝半长为120~150m,导流能力为30~40μm2·cm,远离注水水线位置的施工排量为4.0~4.5m3/min,规模为35~40m3,离水线近位置的施工排量为3.0~3.5m3/min,规模为22~28m3。通过现场试验,压后水平井试油期间日产油量5t,关井注水地层能量达110%时开井生产,LH1-2-7P16井稳定日产油量5.1t,LH1-2-7P18井稳定日产油量3.8t,相比邻近水平井分别提高了1.7和2.3倍,增产效果明显,实现了区块水平井组整体开发的技术突破,为其他类似油藏开发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8.
水平井是有效降低页岩气开发成本、最大化改造页岩储层的钻井技术。水平井压裂形成的缝网体系主要受储层天然裂缝与人工裂缝的夹角、岩石力学性质、水平井主应力方位、水平应力压差等因素的控制。选择最小水平主应力方向钻探水平井,能在压裂时形成较为复杂的网状裂缝,提高产量。本文以彭水页岩气区块为例,通过不同地应力方位测定和计算了最大主地应力方位,并以此为依据确定水平井钻探方位。钻探及压裂实践证明,采取该方法实施的水平井在页岩储层体积改造中有较好效果,在国内率先获得了3.8万方产量.拉开了中国页岩气水平井开发的序幕。  相似文献   

9.
H气田发育多套含油气层系,主力储层为碳酸盐岩,该气田地震资料品质差,储层预测难度大,从而导致水平井储层钻遇率低。根据水平井水平段长度对产能的影响,考虑水平段摩阻和气井的非达西流动影响等因素,该气田优化设计水平段长度在600~1200m。在水平段长度、水平段走向等参数优化设计、调整的基础上,在水平井钻进过程中利用测井、综合录井资料进行随钻跟踪,形成"H气田式"随钻跟踪地质导向技术。实施后储层钻遇率高,气井产能较高,证明上述水平井实施优化调整技术在H气田水平井开发中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大宛齐油田新近系库车组油藏含油砂体厚度薄,砂体规模小,该井区油井生产均采用衰竭式、多层合采方式,层间矛盾突出,影响了开发效果。结合该区油藏地质及生产特征,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通过数模技术研究单因素影响程度,认为大宛齐油田多层油藏合采时影响单层采收率的控制因素主要为水体能量,其次为砂体延伸长度和砂体厚度;而单层产量贡献的控制因素主要为砂体延伸长度,其次是砂体厚度和水体能量。据此提出砂体分类、精细注水、分级补充能量的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为了保证水平井开发效果,达到提高气藏产能和采收率的目的,以区域地质特征为基础,通过数值模拟的手段,建立单井数值模型,对苏里格气田苏6井区压裂水平井裂缝参数,包括裂缝半长、裂缝间距、裂缝条数和裂缝夹角等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总体而言,产量随着裂缝长度、间距、数量和夹角的增加而增加;裂缝长度大干120m以后,产量增加的幅度明显变缓,建议裂缝半长在50-60m之间,裂缝间距250m,6条裂缝且两端裂缝位置应使边界距离至少大于裂缝间距;在同等裂缝长度下,供给区域小,产能较高;在无预知裂缝方位情况下分段压裂的间距要求不小于设计缝长。  相似文献   

12.
从福建省邵武市的桃蚜上分离出1株病原真菌,通过形态学鉴定为西虫瘟霉Zoophthora occidentalis。其初生分生孢子长椭圆形,有明显的孢领,大小为(23.4~31.2)μm×(7.8~10.9)μm,L/D=2.4~3.8。次生分生孢子与初生分生孢子同形,大小为(15.6~25.4)μm×(7.8~10.4)μm,L/D=2.46~4.08。毛管孢子大小为(20.8~29.9)μm×(6.0~10.4)μm,L/D=2.4~3.6,柄长36.4~104.0μm。菌丝直径6.5~8.8μm。休眠孢子表面光滑,无色透明,直径23.9~29.9μm。用“孢子浴”方法将该菌对桃蚜接种,结果显示接种后第4d为死亡高峰期,最终累计死亡率5.4%~95.7%,因剂量而异。经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测得接种4d后LD50低于10个孢子·mm-2,表明该菌株对桃蚜具有较强的毒力。  相似文献   

13.
裂缝的存在对致密砂岩油藏渗流特征和开发效果有较大影响。选取松辽盆地北部致密砂岩岩样,采用恒定驱替压差、恒定净围压2种试验方法评价了人工裂缝对致密砂岩岩心应力敏感性影响,通过建立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油水相对渗透率计算模型,利用非稳态恒压法测定得到了致密砂岩储层岩心造缝前后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分析评价了裂缝对致密砂岩油藏渗流特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带裂缝致密砂岩岩心具有强应力敏感性,增大孔隙内压可以促进裂缝开启,降低应力敏感性损害程度;裂缝的存在,使致密储层岩心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共渗区范围增大,驱油效率增加,残余油饱和度下水相相对渗透率显著增大,改善了致密砂岩储层的整体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在大牛地低渗致密气田顺利完钻8口水平井,有4口水平井无阻流量大于5×10^4m^3/d,其他井无阻流量(0.3~0.6)×104m^3/d,为了进一步提高大牛地气田水平井的产量,针对不同储层特征、井身结构试验应用了水平井压裂技术,并初见成效。尤其是采用水平井水力喷射定点压裂工艺,使得DPI井天然气产量大幅度提高,无阻流量由完钻时0.69×10^4m^3/d提高到11×104m^3/d,该井的成功实施,为水平井开发大牛地气田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5.
摘要 本文利用1961~2010年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资料、章党观测站月平均气温数据及2018年7月28日至8月4日章党观测站气温数据,利用统计学方法从大气环流等方面对抚顺地区夏季气温异常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 (1)抚顺地区夏季气温存在准9年的周期振荡特征,抚顺地区夏季气温偏暖(偏冷)年,抚顺地区500hPa高度场为正距平(负距平),200hPa高空为距平东北(距平西南)气流,850hPa处于距平西南(距平东北)气流控制之下,海平面气压为距平负(正)值,海平面气压较常年偏低(高),1000hPa比湿为距平正值(负值),比湿较常年大(小),500hPa涡度为负(正)值,涡度较常年小(大),200hPa散度为负(正)值,较常年小(大),925hPa散度为正(负)值,较常年大(小)。 (2)抚顺地区夏季气温正常年,抚顺地区夏季500hPa平均高度场值在572~576gpm之间,平均海平面气压场值在1005~1007.5 hPa之间,200hPa平均风场为西风气流,风速较大,850hPa平均风场为西南风,风速在15~20m/s之间, 1000hPa平均比湿场值在14~15k/kg之间,500hPa平均涡度场值在4×10-5~6×10-5之间,200hPa平均散度场值在1×10-5~2×10-5之间,925hPa平均散度场值在-2×10-5~0之间。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描述低渗透油藏渗流的连续模型,并推导出了基于该模型的等产量源汇平面径向稳定渗流油水井间压力和压力梯度分布计算模型。以江汉油区黄场油田潜江组4段第3小层(Eq34)低渗透储层为例,应用 Matlab软件进行基于岩心渗流试验数据的模型参数拟合,通过模型计算,绘制了研究区油水井间地层压力及压力梯度分布曲线,论证了建立正常驱替关系的条件。研究制定了低渗透储层油井产量、渗透率和合理井距之间的关系图版,并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为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政策分析研究提供了新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7.
巴48北阿三段砾岩体是在巴音都兰凹陷二次三维地震采集基础上,筛选出的有利目标之一。前期按照构造油藏的评价思路部署实施3口评价井,效果不理想,近2年按照岩性-地层油藏的评价思路,开展了5个方面的精细油藏评价具体做法,在砾岩体北部设计钻探了1口井,获高产工业油流,砾岩体油藏评价获得突破,形成了(2000~3000)×104t的整装规模储量,取得了显著的油藏评价效果。巴48北阿三段砾岩体精细评价的成功做法对二连盆地其他凹陷油藏评价具有一定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核(桃)农间作系统小气候水平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核桃间作类型:核(桃)麦间作(5m×6m,6m×8m)、核(桃)棉间作(6m×8m)系统中各项小气候因子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核(桃)农间作系统的光照强度、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同一类型中行间各点小气候水平分布也有区别,其中光照强度变化较大;不同间作类型相比,受光量排列顺序为核(桃)麦间5m×6m〈6m×8m〈CK-1(小麦地),核(桃)棉间作6m×8m〈CK-2(棉花田);同一间作类型内各点受光量排列顺序为中测点〈冠下测点〈冠外测点〈对照;3种间作类型下核桃的平均遮荫度分别为32.3%,22.0%,24.8%;其他小气候因子在不同间作类型间和同一间作类型各点间没有光因子的变化大。  相似文献   

19.
为油菜机械直播适宜密度的确定及适应机械直播高密度条件的油菜品种选育提供科学参考,进行648个甘蓝型杂交油菜组合不同密度(22 463~46 036.55 株/667m2 8个密度设置)田间直播试验,研究油菜直播密度与主花序角果数的相关性,探明不同播种密度对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株角果数与主花序角果数在密度26 940 株/667m2时达最大值,在高密度条件(32 205 ~46 036 株/667m2。)随直播密度增加呈递减趋势;直播密度与主花序角果数的相关系数为-0.3785,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主花序角果数与主花序角果长度、角粒数、主花序长度、单株角果数和单株产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168、0.156、0.7804、0.8198和0.7927,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甘蓝型杂交油菜机械直播密度通过主花序角果数影响其他产量构成因子,进而影响油菜的单株产量。油菜机械直播适宜密度为26 940 株/667m2左右;甘蓝型杂交油菜尽可能选育主花序角果数多的材料,以弥补机械直播高密度条件造成主花序角果数减少的影响,适应油菜机械直播的轻简化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密度与云烟87上部烟叶性状及烟碱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种植密度对云烟87上部烟叶长度、宽度、厚度的影响.探讨了种植密度与上部烟叶烟碱吉量及糖碱比值的关系,并比较分析了不同种植密度下云烟87的上等烟百分率与产值.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与云烟87上部烟叶的宽度及厚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与长度及总烟碱含量星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而与糖碱比值量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在湖南省嘉禾县,云烟87的最佳种植密度为1212株/666.7m^2,在该密度下,云烟87上部烟叶中B2F等级烟叶的厚度为119.2μm、总烟碱含量为3.43%、糖碱比值为8.10,均符合优质上部烟叶的标准,适当提高种植密度,不但可以降低上部烟叶的厚度与烟碱含量、提高糖碱比值,而且能提高上部烟叶的可用性,并能提高上等烟的百分串与产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