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伤性颅低压综合征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外伤性颅低压综合征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3周内症状均明显缓解,复查腰穿压力正常。结论:外伤性颅低压综合征的发生与颅脑损伤、手术、腰穿致CSF外渗及体液的大量丢失有关。平卧位,及时口服或静脉补充液体,使用血管扩张剂,激素,腰穿鞘内注射生理盐水或过滤空气有助于症状的缓解。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将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76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1例早期行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外引流术,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腰穿治疗。对2组治疗后病情恢复进行比较。结果早期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患者的意识恢复、颅内压下降、脑脊液正常较对照组明显,脑积水并发症减少。结论早期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急性颅内血肿清除后继发对侧迟发性血肿3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中及术后如何及时发现对侧迟发性血肿并进行治疗,以提高疗效。方法:对35例颅内血肿清除术中及术后并发对侧迟发性血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对侧迟发性血肿均行手术治疗,其中恢复良好18例(51.4%),中残4例(11.4%),重残3倒(8.6%),死亡10例,致残率为20.0%,死亡率28.6%。结论:在清除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时发生急性脑肿胀或术后病情恶化时,应考虑对侧迟发性血肿形成.及时钻颅探查或复查头颅CT,及早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小儿腰穿术的成功率,减少损伤。方法:用静脉输液针代替传统腰穿针做小儿腰穿术。结果:静脉输液针做小儿腰穿术一次成功率达94%,损伤率低。结论:静脉输液针代替传统腰穿针做小儿腰穿术有明显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持续性腰大池脑脊液引流(CLCFD)在颅脑外伤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颅脑外伤52例分别在伤后3~10d,干腰4、5椎间隙穿刺并置一细导管干腰大池中,导管外接输液器和引流袋。通过调速器控制脑脊液引流速度为5~8滴/min,持续缓慢引流血性脑脊液.平均引流6~7d。结果:经CLCFD的治疗,轻度脑挫伤患者在短期内头痛、呕吐、精神差等症状明显缓解。中重度患者(病情恶化者除外)脱水药用量大为减少,颅内压下降满意,较好地预防水电解质紊乱及肾功障碍等并发症。结论:CLCFD可较快地清除血性和感染性脑脊蔽.减轻脑血管痉挛.降低颅内压,减少脱水药的用量。且方法简便.宜于推广。  相似文献   

6.
外伤性迟发脑内血肿5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后脑内迟发血肿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颅脑外伤后出现脑内迟发血肿的5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措施的疗效。结果:脑挫裂伤是发生迟发性脑内血肿(DTICH)的重要基础,脑损伤程度越重.其发病率越高。结论: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形成的原因多样。降低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7.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3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断及鉴定。方法:分析某地区2000年至2006年间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32例患者病历资料。结果:积液演变为血肿的时间:伤后22-30 d 16例,30-40 d 12例,40 d以后者4例。硬膜下血肿CT表现为硬膜下新月形占位病变,CT值均位于25-50 Hu之间。结论:外伤性慢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硬膜下血肿一的发病年龄有两极化趋势,致伤方式常为加速性或减速性损伤。临床上外伤后发生硬膜下积液的伤者,如原症状消失后又出现新的症状或原症状加重等症状体征时应及时进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867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分析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诊治经验及教训。方法:统计广东医学院附院及雷州市人民医院10a来急性外伤性血肿、发生率、病因及其诊治结果。结果:10a内两地共收治急性颅内血肿867例。硬膜外血肿345例(39.8%),硬膜下血肿262例(30.2%),脑内血肿260例(30.0%),总病死率为18.8%。结论:CT对颅内血肿有准确的诊断价值,特别是CT动态观察血肿的变化更是一种重要手段,能定位准确,以达到早诊、早治及降低病死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腰穿放血性脑脊液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对18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在发病后的第二天开始常规腰穿测压,同时行生理盐水与血性脑脊液置换。结果18例患者第一次腰穿时压力均较高,经给以缓慢放血性脑脊液,并用等量生理盐水多次置换,第二次腰穿测压时,压力都有明显下降,第三次腰穿时测压全部正常,但部分脑脊液仍为血性,以后继续腰穿直至脑脊液理化指标正常。患者在腰穿放血性脑脊液后,意识障碍和头痛很快恢复正常,远期随访并无脑室扩大现象。结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颅内压增高状态下,谨慎腰穿放血性脑脊液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伤性股动脉瘤并感染的诊治。方法:对我医院近5年来所收住的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9例均行股动脉瘤切除、自体大隐静脉或人造血管移植术,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术后,其中l例由于病变血管未完全切除,术后残留病变的股动脉破裂出血,需再次手术;人造血管移植术后,其中l例移植血管内血栓形成导致移植血管阻塞,但动脉血管造影提示股深动脉穿交通畅,患肢远端血运好,未再次手术治疗。其余7例移植的血管通畅。结论:在腹股沟区血管不洁注射毒品可引起外伤性股动脉瘤并局部感染,治疗上可采取股动脉瘤切除、自体大隐静脉或人工血管移植术。股动脉瘤在股深动脉以下者,穿支与腺动脉网侧枝循环代偿好.即使血管移植失败,也不需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侧前方椎间盘切除同时加椎间植骨及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28例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行侧前方椎间盘切除加椎间植骨及内固定术。结果:术后随访14~26个月,疗效优16例,良7例,优良为82.1%。结论:侧前方椎间盘切除同时加椎间植骨及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糖尿病性肾病综合征疗效。方法 28例糖尿病性肾病综合征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行CVVH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呼吸、心率、血压、体重、肾功能、NT-proBNP及临床症状体征变化。结果患者经5~10次CVVH治疗后,水肿明显减轻、氮质血症有所缓解、心衰症状明显好转。结论 CVVH能有效缓解糖尿病肾病综合征患者的重度水肿,降低心脏前负荷,明显改善心力衰竭症状。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2001,(3)
胃下垂是身体比较瘦弱的人易患的一种病症。下垂的程度不一,其症状亦不一样,较重的症状是进食后胃有饱胀、压迫感或有腹部牵拉感及腰痛;也有人在行动时腰、腿有紧束和疲劳感,腹部还会有裂开似的剧痛。以上症状多以食后、站立或活动时加剧,平卧时多可缓解或减轻。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临床特点.方法从一般临床资料、病变部位、临床表现等方面对GBS进行分析.结果51例GBS病例中,多以四肢对称性迟缓性瘫为首发症状,常累及颅神经与自主神经,脑脊液常出现蛋白.细胞分离现象.结论根据临床表现,结合辅助检查可明显提高GBS的确诊率;免疫球蛋白治疗效果优于激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安定注射液在婴儿腰穿术前的临床应用及其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疑颅内感染的婴儿(0~1岁)80例,根据随机原则分成常规穿刺组和干预组各40例。其中常规穿刺组患儿接受常规婴儿腰穿术检查,干预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辅以术前安定注射液缓慢静脉注射,平稳患儿情绪。对比两组腰穿成功率、患儿哭闹、疼痛、肢体扭动比例以及颅内感染性疾病确诊率。结果:经过数据统计发现,干预组患儿哭闹、疼痛、肢体扭动比例均显著低于常规穿刺组,腰穿成功率和颅内感染性疾病确诊率均显著高于常规穿刺组(P0.05)。结论:在婴儿腰穿术前静脉注射安定,能减少患儿疼痛、哭闹、减弱肢体扭动,提高婴儿腰穿成功率和颅内感染性疾病确诊率。  相似文献   

16.
引起"奶牛卧倒不起综合征"的常见原因及其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卧倒不起综合征”是一些疾病的共有症状表现,必须从各种有关疾病的本质上进行分析研究。引起“奶牛卧倒不起综合征”的常见原因主要有4个方面:代谢性的、产科性的、外伤性的和其他的。因此,在该病的诊断过程中,必须考虑多种不同原因,从而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讨论胃镜直视下气囊扩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分析2000年3月--2002年1月已行气囊扩张术的13例贲门失驰缓症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缓解情况,并随访3—18月。结果:13例一次扩张1月内效果良好。10例6—18月良效,1例3月内良效,2例1月后复发要再次或3次扩张。结论:气囊扩张术操作简单、安全、近期疗效确切,是目前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依替膦酸钠对伴骨质疏松症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7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66)和对照组(n=61).两组分别给予依替膦酸钠和阿法D3治疗,并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及经颅多普勒测量患者的骨密度和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结果:两组治疗后患者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以治疗组更为明显(P〈0.01)。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Hc=12.295.P〈0.01)。治疗后.治疗组的骨密度、颈椎矢状径、椎一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有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除C4推体密度无明显变化外,余指标均有明显上升(P〈0.05或0.01).但以治疗组升高更为显著(P〈0.05或0.01)。结论:依替膦酸钠对伴骨质疏松症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有一定的疗效.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和经颅多普勒对该病的疗效判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外伤性下颌骨折的治疗(附158例分析)刘卫平,周磊,张荣幸(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科,湛江524001)下颌骨因其解剖及在颅面诸骨中的位置特殊,故颅颌外伤时骨折发生率较高,用手术或保守治疗,目前意见不一。为此,从1981年起,我们对158例患者分两组...  相似文献   

20.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临床表现以腰臀部疼痛多见,但表现为下腹痛者很少,笔者遇5例,特作一报道。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2例,女3例,年龄30~78岁。职业:农民1例,文员2例,退休人员2例。1.2 临床表现 发病1d至1月不等。主诉一侧下腹部近腹股沟区坠胀痛或牵扯痛,程度中等以下,劳累后出现或加重,休息可减缓。4例无腰腿痛表现,1例起病1月后出现轻度腰痛。5例均无腹泻、大便异常等症状,无腰部扭伤史。体查:患侧第3腰椎横突有明显压痛,2例有下腹牵涉痛,无臀及下肢放射痛,腹部无阳性体征。专科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