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了掌握苹果绵蚜在河北省冀中地区的越冬特点,为其针对性防治措施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2012~2014年对河北省冀中地区苹果绵蚜的越冬场所和越冬虫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河北省冀中地区苹果绵蚜在12月进入越冬期,翌年3月开始活动;越冬场所以苹果树根部为主,适宜年份也见于主干和枝条上;越冬虫态以1龄若虫为主,适宜年份见少量的2龄若虫。  相似文献   

2.
昭通市苹果绵蚜的越冬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苹果绵蚜在云南昭通市10月下旬部分虫就进入越冬期,翌年1月中下旬开始迁移活动。冬季,苹果绵蚜主要集中在主干上的结疤、剪锯伤口等部位,各龄虫均能越冬,其中,以2龄虫为主,1龄虫、2龄虫、3龄虫、4龄虫和成虫占总虫量的比例分别为8.4%、34.9%、23.2%、19.9%和13.7%。在田间尚未采集到性蚜和卵。与发生高峰期比较,冬季田间蚜群量和每蚜群虫量分别下降31.2%和67.3%。  相似文献   

3.
苹果绵蚜属同翅目绵蚜科 ,是苹果生产的大敌。绵蚜群落通常寄生在苹果枝干的粗皮裂缝、切伤口、剪锯口、新梢叶腋以及裸露地表根际等处 ,绵蚜背部着生的白色绵状物堆积在一起看上去非常明显 ,容易发现。它以成虫和幼虫在苹果幼嫩组织和枝干吸食汁液 ,被害枝组织受刺激可形成肿瘤 ,影响养分输送 ,削弱树势 ,消耗树体营养 ,寿命缩短 ,严重时可使枝条或整枝枯死。所以世界各国都把苹果绵蚜列为进出口检疫对象。1 苹果绵蚜的发生规律苹果绵蚜以一至二龄若虫潜伏在苹果根部土中及枝干裂缝中过冬。次年春季开始活动为害。若虫逐渐成长为无翅胎生…  相似文献   

4.
苹果绵蚜主要为害根、茎、叶、果.每年一般发生12~14代,主要以若虫在伤口、裂缝、虫瘤、残体、根部越冬.第2年4月,当平均温度达到8.4℃,越冬若虫开始活动.苹果绵蚜幼虫在树上有3次迁移过程,第1次在5月上旬,爬到越冬场所附近的嫩梢、叶腋、嫩芽处;第2次5月中下旬,第2代若虫,自当代生枝条基部爬到枝干伤疤边缘伤口处;第3次迁移在6月上中旬,此时若虫可爬到嫩梢顶端.  相似文献   

5.
苹果绵蚜(Eriosoma lanigerum Hausmann)为禁止进境的有害生物,被列入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苹果绵蚜为苹果属重要害虫,主要危害苹果枝、干和根部。本文通过分析苹果绵蚜的危害、生物学特性、形态特征、传播途径、发生规律和防控措施,为渭北地区苹果绵蚜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苹果绵蚜,又叫料蚜,白色蚜虫,棉蚜虫,白毛虫,一年发生14-15代,以1-2龄若蚜在伤疤裂缝树干地表越冬,4月初越冬蚜活动,平均气温上升11℃开始迁移,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次报道梨圆蚧Quadraspidiotusperniciosus(Comstock)在福建省的发生危害.福建名果黄花梨主产区建宁县此虫发生相当严重,1a4-5代,世代重叠.以2龄若虫和少数雌成虫在梨树枝干上越冬,越冬的2龄若虫于3月间开始活动,越冬雌成虫4月上、中旬开始产子.5月中、下旬为第1代1龄若虫发生高峰期,是梨圆蚧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寄生性天敌已知有13种,以梨圆蚧恩蚜小蜂Encarsiaperniciosi(Tower)和长缨恩蚜小蜂E.citrina(Craw)为优势种群,分别占寄生峰群体的47.5%和32.3%.寄生蜂对梨圆蚧的2龄若虫有寄生嗜好,其寄生率占各虫态被寄生总体的60.9%,一年中9月份寄生率最高,可达20%,一般在10%左右  相似文献   

8.
苹果绵蚜是国家重点林业有害生物检疫对象,对苹果生产危害很大,1年发生12~18代,以若虫在树干缝隙和地表根部越冬。1年出现2次繁殖为害高峰(6月份和10月份)。防治方法以树上喷药防治为主。其它措施为辅。  相似文献   

9.
苹果绵蚜在昭通市1年最高发生15~16代,最低发生10代,世代重叠。10月份部分虫进入越冬期,1月份苹果绵蚜开始活动。7~8月份,完成1代仅需11~27 d,而在冬季完成1代需50.3~92.5 d。1年产生2次有翅蚜,夏季有翅蚜所产生的后代均为孤雌蚜,而秋季所产生的后代不仅有孤雌蚜,而且能够产生性蚜。各龄虫均有越冬,其中以第2龄虫为主,田间尚未发现性蚜和卵。第1龄虫为全年主要迁移虫态,占98%以上。  相似文献   

10.
苹果棉蚜又称白色蚜虫、赤蚜、棉蚜,属同翅目,棉蚜科。该虫原产美国,后随苗木传到世界各地。棉蚜主要以1~2龄的若虫在果树根部、枝、干、病虫伤疤边缘缝隙、剪锯口、残留的蜡质棉毛下越冬。受害皮层肿胀成瘤,易感染其他病害。树干、枝条和根系受害严重处,逐渐形成瘤状突起,被覆许多白色棉絮状物,用手拨去棉毛状物,可见红色蚜虫体。  相似文献   

11.
寄主龄期对菜蛾绒茧蜂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观察了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被寄生时的龄期对菜蛾绒茧蜂(Cotesia plutellae)发育历期、结茧率及羽化雌蜂寄生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寄生于3龄小菜蛾幼虫的菜蛾绒茧蜂其卵—幼虫期的发育较寄生于2龄或4龄个体的要快,结茧率及羽化后雌蜂寄生能力要高,但寄生不同龄期寄主个体间的成蜂羽化率没有差异,表明小菜蛾3龄幼虫较2、4龄幼虫对菜蛾绒茧蜂的适合性要高.不同龄期被寄生的小菜蛾幼虫均有部分个体在寄生蜂幼虫成熟啮出前死亡,这种死亡在2龄、3龄时被寄生的个体中主要发生在幼虫期,而4龄幼虫被寄生的个体死亡发生期则逐渐向蛹期转移,4龄第三天被寄生的小菜蛾蛹期死亡率达62.5%,表明小菜蛾4龄幼虫对菜蛾绒茧蜂的适合性随年龄增加迅速下降.文中还讨论了寄主龄期适合性与该蜂产卵选择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对不同龄期烟蚜(Myzus persicae)寄生的偏好,观察了烟蚜茧蜂对不同龄期烟蚜的寄生选择行为和不同龄期烟蚜被寄生后的子代烟蚜茧蜂发育情况。结果表明,烟蚜茧蜂成功寄生4龄烟蚜和成蚜需要的寄生次数分别是1、2、3龄烟蚜的4.15、2.33、1.46倍和3.77、2.12、1.33倍,成功寄生3龄烟蚜需要的寄生次数分别是1、2龄烟蚜的2.83、1.59倍,低龄期烟蚜(1龄和2龄)更容易被寄生,寄生高龄烟蚜(3、4龄烟蚜和成蚜)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另外,烟蚜茧蜂选择给予1、2、3、4龄烟蚜和成蚜的寄生次数占比分别为6.69%、12.21%、26.29%、33.47%和21.21%,其对高龄期烟蚜的寄生次数比例超过80%,说明烟蚜茧蜂更偏好于选择寄生高龄烟蚜。烟蚜龄期不影响子代烟蚜茧蜂的发育历期、寿命和性比,但1龄烟蚜繁育的子代雌蜂体型显著小于3、4龄和成蚜,2、3龄烟蚜繁育的僵蚜羽化率(分别为89.17%和91.14%)比1、4龄和成蚜繁育的僵蚜羽化率(分别为77.78%、87.56%和81.85%)高,相对而言,中间龄期烟蚜(2、3、4龄)更利于子代烟蚜茧蜂的发育。  相似文献   

13.
黑背毛瓢虫是蚜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之一,对蚜虫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研究了黑背毛瓢虫对大豆蚜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黑背毛瓢虫对大豆蚜虫的日捕食量,4龄幼虫最大,3龄和2龄幼虫次之,成虫和1龄幼虫最小。捕食者对猎物的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Ⅱ型方程。黑背毛瓢虫成虫及1~4幼虫对大豆蚜的捕食功能反应模型依次为:Na1=1.0299Nt1/(1+0.0315 Nt1),Na2=1.0229 Nt2/(1+0.0232 Nt2),Na3=1.1366 Nt3/(1+0.0123 Nt3),Na4=1.1302 Nt4/(1+0.0100 Nt4),Na5=1.1156 Nt5/(1+0.0064 Nt5)。  相似文献   

14.
双七瓢虫是蚜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之一,对大豆蚜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试验测定了双七瓢虫对大豆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双七瓢虫捕食大豆蚜的数量与大豆蚜密度呈负加速曲线关系,双七瓢虫4龄幼虫对大豆蚜的日捕食量最大,3龄幼虫和成虫次之2,龄和1龄幼虫最小,捕食者对猎物的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Ⅱ型方程。双七瓢虫成虫及1~4龄幼虫对大豆蚜的捕食功能反应模型依次为:Na1=1.1305Nt1/(1+0.0137 Nt1),Na2=0.8564 Nt2/(1+0.0491 Nt2),Na3=0.7158 Nt3/(1+0.0142 Nt3)。Na4=0.9983 Nt4/(1+0.0097 Nt4),Na5=1.1309 Nt5/(1+0.0089 Nt5)。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明杨梅果蝇种群发生动态与综合防控技术,2003—2015 年在浙江省临海市和黄岩区对杨梅果蝇发生规律、监测预报与综合防治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杨梅果蝇种群数量在6 月中下旬和7 月中旬出现2 次高峰期,杨梅挂果期危害重;东魁杨梅栽培、果园复杂环境、冬季气温偏高和天敌控制能力下降是该虫种群数量上升的主要原因,制定了预测预报方法,建立了发生危害预测模型,平均预测准确率为93.3%。罗帐杨梅栽培技术防阻果蝇效果显著,有虫果率与对照相比降低了93.61%~96.25%;60 g/L 乙基多杀菌素2000 倍液,在杨梅采前45、30、20 天喷施,虫口减少率为92.94%~95.72%,果实危害下降率为91.56%~95.78%,且降解速度快,已取得农业部农药登记。集成了一套杨梅果蝇防控对策和以监测预警预报为基础,物理阻隔、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相互协调、有机配套的绿色防控技术,有效控制杨梅果蝇的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16.
 2009年对云南昭通不同类型苹果园绣线菊蚜的种群动态及其天敌群落组成进行了系统调查。按管理模式分成3类,每类型果园选取5棵12枝新梢的20个叶片进行害虫定枝调查,天敌调查采用树上目测、树盘扫网和诱集调查。结果表明,常规管理园绣线菊蚜的种群密度高于有机示范园和化学防治园;化学防治园绣线菊蚜的种群数量最低。三类果园天敌群落组成相似性差异较大,天敌物种数和个体数有机示范园均大于常规管理园和化学防治园,益害比最高达1304。有机示范园的管理模式能较好的保护天敌,绣线菊蚜的种群密度也得到了很好得控制。  相似文献   

17.
柞蚕场天幕毛虫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幕毛虫是果、蚕、林业的大害虫,越冬卵孵化能形成明显的高峰期,并与毛叶迎红杜鹃的盛开前期相吻合。1~3龄幼虫吐丝结幕群居生活,4龄后迁移分散,转移寄主,4~5龄取食量约占总取食量的95%,结茧化蛹于迁移后的寄主上。成虫嗜好在辽东栎、蒙古栎上产卵,在柞蚕场内卵块分布有其规律性,成虫有较强的趋光性。天敌有20余种,其中寄生蝇、卵寄生蜂、核型多角体病毒等对此虫的发生数量有很大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室内研究了不同日龄管侧沟茧蜂雌虫及寄生经历对寄主粘虫的寄生率和后代性比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管侧沟茧蜂对寄主的寄生率随着雌蜂日龄的不同而变化,无寄生经历和有寄生经历雌蜂对寄主的寄生率在3日龄时达到最大,分别为52.38%和54.61%;之后随着雌蜂日龄的增加,寄生率逐渐降低。无寄生经历和有寄生经历的2日龄雌蜂寄生寄主所产子代的茧重最大,分别为2.96mg和2.85mg,子代茧重随着雌蜂日龄增加而逐渐降低。子代雌蜂体重有随母代雌蜂日龄增加呈先高后低的变化趋势,子代雄蜂体重在低日龄(0~2d)和高日龄(7d)处理时较轻,在中间日龄(3~6d)处理较重而且恒定。1~3日龄雌蜂所产子代雌雄比较高,3日龄时最高,而后随着母代雌蜂日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新羽化未交配雌蜂寄生得到的后代均为雄性。管侧沟茧蜂的寄生经历对寄生率、子代茧重、子代性比和子代成蜂重量影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果园残枝粉碎覆盖对土壤理化性状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北京地区果园生产清耕管理方式劳动强度大,生产资料投入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低的问题,于2013—2015年在北京市延庆区矮化密植苹果园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进行了3种处理(清耕、种植油菜、残枝粉碎覆盖)对土壤团粒结构、含水率、温度、CO_2释放速率、土壤有机质、果实品质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果树主要生长期,残枝覆盖在0~30cm土层,直径1mm大团聚体含量比清耕多46.7%。残枝覆盖与清耕相比,土壤含水率在10~30cm土层高18.4%;土壤CO_2释放速率无明显差异;可溶性固形物增加6.7%,单果质量提高7.5%。因此,果园残枝覆盖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20.
朝鲜球坚蜡蚧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朝鲜球坚蜡蚧在陕西省苹果园1a发生1代,以2龄若虫在枝条缝隙处越冬。4月至5月为主要为害期。此虫主要为害苹果树枝条,也为害叶片、果实。防治上应重点抓好果树开花前越冬若虫期和6月至7月1龄若虫期的化学防治。开花期~幼果期应以保护利用天敌为主,尽量避免喷洒化学农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