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捕食性天敌昆虫虾蜀蝽标记信息素释放规律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虾蜀蝽会释放标记信息素标记它搜索过的区域,并且只有雌虫使用标记信息素,标记信息素的有效性取决于雌虫的发育时期和被搜寻的标记信息素的质量。雌虫标记信息素化学成分尚未确定,但其活性期明显较短。  相似文献   

2.
华北大黑鳃金龟雌虫产卵器分泌物的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雌虫及其产卵器分泌物为诱源,进行的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华北大黑鳃金龟有性信息素存在,其释放部位为雌虫产卵器,产卵器分泌物对雄虫的引诱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水稻二化螟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性信息素迷向技术,于2021年对武冈市晚稻二化螟进行了防治。通过对各处理二化螟成虫诱捕量、枯鞘率、枯心率及产量的调查,评价其对二化螟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性信息素能显著降低二化螟成虫诱捕量(P <0.05),性信息素安装后0~42 d干扰率达95.28%~97.17%,安装42 d后干扰效果有所下降;在第42天更换1次性信息素后能持续起效,更新后干扰率可达92.52%及以上;从枯鞘率来看,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性信息素处理区的枯鞘率较低,表明其对防止二化螟为害有一定效果,其中8月24日和9月7日,仅用性信息素防治的处理防效达31.03%~40.22%;从枯心率来看,性信息素的防效与农药防效相当,但二者结合使用效果更好、更稳定,成熟期防效达62.34%;使用性信息素的处理能间接增加水稻产量,增产率在10.00%以上。由此可知,应用性信息素迷向技术干扰二化螟成虫交配,防治效果明显,结合1~2次农药防治,能有效防治二化螟为害。  相似文献   

4.
利用野蚕黑卵蜂寄主识别利它素,成功诱使野蚕黑卵蜂寄生非寄主马尾松毛虫卵并羽化出下一代,使野蚕黑卵蜂在仅能寄生野桑蚕和桑蚕的基础上增加了一种人工新寄主--马尾松毛虫卵.研究表明,野蚕黑卵蜂对涂布有稀释8倍利它素非寄主马尾松毛虫卵的寄生百分数为92.1%,与寄生桑蚕卵的96.6%相比没有明显差异;子代的平均发育历期为20.42 d,与桑蚕卵内的发育历期差异显著且长2 d左右.通过对三因素组合试验的结果分析表明,识别利它素的不同浓度、非寄主的不同来源和野蚕黑卵蜂的不同寄生经验对野蚕黑卵蜂的寄生行为均有显著影响.采用无寄生经验野蚕黑卵蜂和解剖自马尾松毛虫雌蛾卵巢的未产出卵并在表面涂稀释4~128倍识别利它素是野蚕黑卵蜂成功寄生非寄主马尾松毛虫卵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5.
分子标记聚合物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分子标记聚合物(MIPs)具有与天然抗体同样的识别性能和与高分子同样的抗腐蚀性能的双重优点,广泛地被应用于生物工程、医药、环境监测、食品工业等众多领域,作者阐述了基质形状对分子标记或识别的影响,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在福州市郊 ,5月至 6月下旬荔枝、龙眼园中荔枝蝽卵被荔枝蝽卵跳小蜂寄生率可高达 54.51% -83.33% .荔枝蝽卵跳小蜂对寄主选择较为严格 .室内测定表明 ,其仅能寄生荔枝蝽卵 .在温度 ( 2 5± 1)℃、相对湿度 70 % - 85%的条件下 ,该蜂完成一个世代约需 18- 2 0 d,成虫羽化期 3- 4 d,第 2天为高峰期 ;可行两性生殖 ,其子代雌雄性比约为 13.1∶ 1.0 ,也可营孤雌产雄生殖 .产卵过程大致可分为接触寄主、触角敲击寄主、预备产卵姿势、产卵器刺入寄主、产卵器拔出、舔食寄主卵汁、刷洗蜂体和离开寄主等 8个步骤 .每刺探寄主一次平均产卵 4 .7粒 ,最多 12 .0粒 ,每次产卵时间最短 7min,最长 30 min  相似文献   

7.
寄主对寄生性天敌具有引诱作用和寄生小蜂分泌产卵信息素.是保证小蜂对寄主有较高的控制力的必要条件,研究发现杨圆蚧中存在着有利于长棒四节蚜小蜂和黄胸扑虱蚜小蜂寻找寄主和产卵的一类化学物质——利它信息素.主要存在于杨田蚧的介壳中.是一类具有水溶性特征的化台物.可帮助长棒四节蚜小蜂和黄胸扑虱蚜小蜂进行寄主的定位和辨识。因此可以保证在寄主低密度条件下.成功地进行寄主定位.对寄主进行有效的控制。长棒四节蚜小蜂和黄胸扑虱蚜小蜂在寄主杨圆蚧一龄固定若虫体上产卵后.留下可以阻止同种的其它个体或异种的个体进行寄主检查和产卵的物质.即产卵标速信息素。这样便极大地减少了杨田蚧之间复寄生现采的发生.确保了杨圆蚧若虫体内的小蜂有充足的营养.也使小蜂利用有限的卵.控制尽可能多的寄主.使杨圃蚧和小蜂保持在一定的种群水平。  相似文献   

8.
铷(Rb)标记棉盲蝽及其向棉田扩散为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0年在网室试验研究证实,用硝酸铷2000-4000ppm喷洒寄主标记棉盲蝽,方法简便、结果可靠。1991年分别在河南太康县和南阳市用2000ppm的硫酸铷喷洒棉盲蝽集中越冬区域(200m#+2)大量标记棉盲蝽。结果表明,从铷处理区扩散到棉田的铷标成虫占80%以上,其扩散高峰在5月下旬。对野生寄主区在成虫羽化前进行耕翻处理,附近棉田受害率仅6.8%,未处理区的棉花受害率达33.9%-36%,处理效果为80%左右,该研究结果为棉盲蝽的预测预报和综合治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假寄生对菜粉蝶蛹血细胞总数和包囊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假寄生(pseudoparasitism)方法评价了蝶蛹金小蜂雌蜂携带因子的生理活性。雌蜂经辐射处理后,其假寄生能象未处理正常蜂的寄生一样,明显地抑制寄主(菜粉蝶蛹)的血细胞免疫;所引起寄主血细胞总数、死亡率及浆血细胞延展率变化的生理效应与未处理正常蜂寄生时基本一致;而人为针刺则不能引起上述生理效应。说明菜粉蝶蛹被寄生后其血细胞免疫受抑制,主要是由雌蜂携带的免疫抑制因子所引起。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茉莉酸甲酯局部处理林木对落叶松毛虫解毒代谢的影响,本研究以3种不同浓度的茉莉酸甲酯(MeJA,0.01、0.10和1.00mmol/L)局部处理长白落叶松苗的侧枝,分析不同处理对取食其针叶的落叶松毛虫3~5龄幼虫体内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的影响。研究发现,3个浓度的MeJA局部处理长白落叶松对松毛虫幼虫体内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均有显著影响(P < 0.05),酶活变化趋势一致,但未呈浓度依赖关系。各处理组幼虫体内的SOD和POD活性均在第4龄显著高于CK(P < 0.05),但3、5龄幼虫体内的SOD和POD活性与CK差异不显著(P>0.05);而ACP、AKP和GSTs活性先在第3龄低于CK、第4龄均显著低于CK(P < 0.05),后在第5龄不同程度地高于CK。表明用MeJA局部喷施能诱导提高长白落叶松的系统抗性,且其对食叶害虫具有广谱性,能干扰落叶松毛虫的解毒代谢,抵御其危害;落叶松毛虫能在逐渐适应后,通过提高保护酶和解毒酶的活性去响应诱导抗性造成的毒害。   相似文献   

11.
为了了解幼虫信息素对蜜蜂采集行为的影响及不同酶在蜜蜂采集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该文分析了不同浓度幼虫信息素处理后的采集蜂在出巢与携粉归巢两个阶段的蛋白激酶A、一氧化氮合成酶和磷脂酶C活性的变化,发现蛋白激酶A的酶活表现为携粉归巢阶段显著高于出巢阶段,出巢阶段800单位幼虫信息素处理后的蜂PKA活性显著高于对照,但与400单位幼虫信息素处理差异不显著,携粉归巢时800单位幼虫信息素处理组的PKA活性显著高于400单位幼虫信息素处理;NOS和PLC活性在出巢、携粉阶段及各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适当浓度的幼虫信息素处理可以刺激蛋白激酶A信号转导通路,使其酶活性增加,来保证能量的充分供应和代谢机能的正常运转。但不会增加NOS和PLC活性。通过对蜜蜂出巢和携粉归巢时蛋白激酶A、一氧化氮合成酶以及磷脂酶C的研究,可为进一步研究蜜蜂的行为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不同环境中松毛虫感染白僵菌过程的组织病理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组织切片显微技术,荧光显微技术和宏观调查与观察,对不同环境下松毛虫感染白僵菌后的组织病理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对湿度95%,15℃条件下,经15d,寄主所有组织器官可被消解而致死亡;25℃下则只需8d,而7℃下至28d才在肠腔中出现侵染。适宜条件下,白僵菌从表皮侵入,低温下随食物从肠道侵入。寄主昆虫具有一定的免疫防御能力,低温低湿环境中防御功能更易显现。在林间冬春气候下,白僵菌孢子可部  相似文献   

13.
以猪排泄物构建的污染水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寄主特异性引物识别水体中猪源拟杆菌16S rRNA基因的特异性基因标记(又称为特异性生物标记),并根据特异性生物标记的定量检测,确定粪便拟杆菌的污染量,以明确水体受猪场废水污染的程度。在比较3种不同DNA提取方法的基础上,选择并改进CTAB法,建立了一种适合提取水样中猪排泄物总DNA的改良CTAB法。3对不同猪源寄主特异性引物的特异性验证结果表明,引物3(Bac32F/Bac108R)的特异性好,检出下限在4.09E+02~1.60E+03拷贝数之间,更适用于水体中猪源拟杆菌属特异性生物标记的检测。不同混合污水中其他寄主来源的拟杆菌对猪源拟杆菌属特异性生物标记无影响,表明该方法可排除其他寄主来源拟杆菌的干扰,具有很好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实验表明,交尾后马尾松毛虫雌虫产卵时对寄主的选择行为受基质的形状和化学组成的影响,但看来化学因子更为重要。生测表明,活性物质溶于石油醚、乙醚、乙醇和水,并且可用水蒸馏法蒸出。这些物质主要分布于松针的表面。被马尾松毛虫取食过的松针其相应抽提物则失去了活性。气相色谱分析显示,取食过的松针抽提物含有正常松针抽提物所具有的全部化学成分,但有些物质的含量却变化了,并且出现了新的化合物。用切除手术实验证明雌虫接受寄主影响雌虫产卵行为的化学物质的感化器主要分布在其中垫上。  相似文献   

15.
分子标记在作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物遗传育种中的标记,是指与目标性状紧密连锁,并与之共分离的可遗传等位基因变异。根据标记的遗传规律,可推知或追踪目标性状,因此遗传标记的建立与分析,是作物遗传育种工作中对目标基因进行定位、鉴定与选择的重要工具。当前遗传标记主要有4种类型:(1)以等位基因的表型识别为基础的表型标记;(2)以染色体的结构和数目为特征的细胞学标记;(3)具有组织、发育及物种特异性的同工酶标记;(4)以DNA为多肽性的分子标记。由于前三种类型的数目少、多肽性差,远不能满足种质资源鉴定和育种工作的需要,因此近十多年来,DNA分子标记的研究和应用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并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着重介绍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作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6.
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5 性信息素与种间生殖隔离所谓“种”是指能交配和繁殖的自然个体所形成的“集团”。在自然界,种间存在生殖隔离。昆虫实现生殖隔离的方式有:时空隔离(诸如生境、发生季节和求偶时间不同);形态隔离(体形相异及交尾器官形态不同);行为隔离(性信息素的种间特异性);交尾后的体内隔离(精子不得存活、受精卵生成无存活能力的杂种等)。在其它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昆虫则是利用性信息素的特异性实现种间生殖隔离。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5.1 性信息素化学结构的不同性信息素的化学结构不同,诸如碳链长短、双键位置和末端功能…  相似文献   

17.
植物化学致死标记及其在作物杂交优势利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化学致死标记是利用不同植物对特定化学药剂的选择性致死反应来识别和清除所标记植物的一种遗传标记。采用化学致死性标记杂交作物的亲本,具有识别方法简单,适于大田操作,能将对假杂种的识别和清除同时进行以往往呈简单的单基因遗传等优点。化学致死标记是化学药剂和品种基因的一种成对关系。随着对除草剂的选择性机理越来越清楚和基因工程技术的进展,用于除杂保纯和对杂交作物亲本的化学致死标记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利用  相似文献   

18.
土壤剖面不同层次标记硝态氮的运移及其后效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目的】以北方半干旱湿润区潮土为对象,探讨土壤剖面不同层次硝态氮(NO-3-N)的运移及其后效。【方法】采用外源标记微注射法,设置田间微区试验。【结果】在试验水氮管理条件下,15、45、75 cm 3个标记处理分别向下迁移了65、35、25 cm,但均未移出作物根区(1 m)。播后至冬前3个标记处理100 cm处土壤溶液NO-3-N浓度变动较小,生长后期小麦15、45 cm标记处理出现上升,而菠菜则有所降低,两种作物的75 cm标记处理在整个生长季持续上升,说明作物对75 cm标记硝态氮利用程度较低。夏玉米对前茬标记氮的利用率为2.1%~5.6%,其中以标记45 cm土层处理残效最高;15 cm和45 cm 2个标记深度前茬小麦京411显著高于前茬小麦小偃54。【结论】土壤剖面不同层次累积硝态氮在作物生长季内未发生强烈的淋洗,但表现出上层标记硝态氮移动距离长,下层移动距离短的规律;100 cm处土壤溶液NO-3-N浓度的动态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作物根区内氮素利用的状况;后茬作物对标记于土壤剖面不同深度的硝态氮的利用是很有限的,与前茬作物吸收、土壤剖面硝态氮的运移及残留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植物水溶物对美洲斑潜蝇寄主选择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水溶物会影响美洲斑潜蝇的寄主选择性,用美洲斑蝇不嗜好寄主或者非寄主的叶片水溶物处理其嗜好寄主叶片,会显著降低美洲斑潜蝇对嗜好寄主的选择性;相反,如用美洲斑潜蝇嗜好寄主的叶片水溶物处理其不嗜好寄主的叶片,则会明显促进美洲斑潜蝇对不嗜好寄主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陈辉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2,17(2):60-63,82
综述了信息素在小蠹虫综合治疗中的应用进展,提出信息素是小蠹虫综合治理中压低虫口密度和降低寄主树木危害率最重要的生物措施,并讨论了信息素在小蠹虫综合治理中应用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