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贾超 《现代农业》2007,(7):51-5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内容丰富,寓意深刻.但其根本目的是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民的全面发展.为的是农民,靠的也是农民,没有农民的参与和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命线.说到底就是做农民的工作,实现农民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归宿。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全局出发,总结经济社会发展经验,分析农村改革发展形势,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是新时期新阶段的重大历史任务。作为欠发达地区要充分认识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意义,深刻理解和正确把握其实质和内涵,抓住机遇,科学发展,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把农村小康社会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3.
《河北农业科技》2006,(3):39-39
1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加速推进现代化,必须妥善处理工农城乡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农村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国情,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4.
钟建明 《世界农业》2006,(12):60-6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飞跃,是科学总结农村建设实践经验的理性思考,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措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行动。探研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过的历程.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离不开强有力的经济基础。大力发展经济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如果农村经济建设搞不上去.就远离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就失去了意义。文章重点从发展农村经济角度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改善的重要物质基础。加快发展农村能源,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促进生态保护、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把实现农民群众的利益、增进农民群众的福祉当作根本出发点,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协调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是发展问题,而且是改革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大城乡统筹力度,深化农村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全面落实中央扶持“三农”的各项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发展农业生产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十一五”时期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三大战略”,“九大行动”等各项部署,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加强农技推广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描绘了“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十一五”时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因此,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于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加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历史进程。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背景:“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对农村建设与发展方向和目标的一种表述。20世纪50年代,我国就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高级农业合作社示范章程”中,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从此我国开始了以农业生产合作社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运动。这一时期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经历了从合作社到人民公社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10.
《农家致富》2007,(22):1-1
党的十七大报告重申要“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原则,也是我国农村发展的战略思路。2005年10月开始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以来,我国政府的一个全新的农村发展思路逐步浮出水面.新农村将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11.
关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思路与举措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禹 《现代化农业》2009,(12):29-3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历史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物质条件,也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途径。文章从分析研究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的原因和建设的重要性入手,提出黑龙江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宏伟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金融体系的支撑。科学合理的农村金融制度不但可以为农村全面发展与建设提供必要的支撑,同时还能有效降低农村发展交易成本。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提出要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前,农业平均效益低于社会平均效益,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就是要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上。一直以来,许多地方提法较多的是把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即把农民外出打工作为主导方向.但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还比较低,农村劳动力大量进入城市有较大难度。  相似文献   

14.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短短20字。涵盖了多方面意义,如农村生产力发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农村法制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培养造就社会主义新农民等,为新农村刻画了一幅美好的蓝图。  相似文献   

15.
2006年各地农业与农村呈现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展顺利,粮食生产继续增产,农民收入持续增加,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是要不断发展先进的农村生产力,核心是促进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地发展,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本质要求。本就又好又快发展现代农业问题提出一些思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十一五”期间,农村工作的重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供电企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产业。在新农村建设中,发展农村经济需要电力保障,改善农村基础设施需要强化电网建设,改善农村发展环境、促进农村社会事业进步需要电力支撑,提高农民生活水平需要更高的电力服务水平。因此,全面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供电企业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也是供电企业自身加快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作为县级电力企业,应当从战略的高度明确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建设适应新农村发展需要的农村电网,建立与新农村相适应的农电管理体制、农村电力服务体系,为农村电力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修桥铺路、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和生活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固然重要.但更关键的还是发展经济.发展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进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那么.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从现实情况看.应该走哪条道路。笔者认为.除了走工业化、城镇化安置大量富余农民之外.充分发挥畜牧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主力军作用,无疑是一个战略选择。畜牧业与种植业比.具有发展潜力大、经济增长快、效益明显等诸多优势.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事业中,其地位和作用不可低估。在具体操作中,要实施“四大战略”,加快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18.
2006年,是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开局之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艰巨长期浩大的工程,既有“硬件”的要求,如农村“六小工程”(节水灌溉、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农村水电、农村沼气、草场围栏)等;又有“软件,,要求.即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其中培养新型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因为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没有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根本谈不上是新农村,也谈不上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从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出发作出的一项战略举措,是持续数十年、惠及亿万农民、全面提升我国现代化整体水平的一项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涵盖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管理、村镇建设、社会事业、国土整治等方面.其中乡镇撤并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深刻内涵之一。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要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20字目标,关键是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和农村人才的培养,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文化基础和力量源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功与否,系于教育。发展农村教育是农村经济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