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付雯  张晓勇 《广东农业科学》2010,37(9):190-191,201
大多数抗生素均是由链霉菌产生的,但随着抗生素的高剂量大面积使用,抗生素的使用寿命也随之缩短,从而使得快速选育高产量、产新抗生素的链霉菌显得尤其重要。随着基因工程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手段的不断发展以及对微生物次生代谢机制的进一步了解,链霉菌的选育已由原来随机诱变筛选进入到分子育种。综述了链霉菌在提高抗生素产量和产生新抗生素方面的分子育种进展。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金色链霉菌产金霉素水平,增大突变多样性,研究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紫外线与氯化锂复合诱变对构建金色链霉菌突变库的影响。结合前体物及高浓度产物耐受性确定筛选模型,通过初筛及摇瓶复筛,选育获得2株菌落形态特性改变、金霉素效价较出发菌株提高20%以上,且其高效价特性稳定的高产金霉素突变菌株。基于多重复合诱变和前体/产物耐受构建了高产菌株选育模型,不仅突变库的多样性更高,而且简便快捷,提高了筛选效率,并减少筛选工作量,对金霉素及其他链霉菌来源抗生素的生产成本降低和产能提高都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链霉菌诱变育种方法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主要论述了链霉菌的4种诱变方法,即物理诱变、化学诱变、空间技术诱变和复合诱变。同时对这4种方法的原理及具体操作方法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其中物理诱变中的紫外线诱变方法是一种使用时间长、效果好、设备简单、值得推广的诱变剂。化学诱变方法中的EMS、8-Mop、NTG和LiCl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近年来用宇宙系列生物卫星、科学返回卫星、空间站及航天飞机等空间飞行器,进行搭载微生物材料的空间诱变育种是培养新的生物菌种的一种有效方法。将以上诱变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可取得更好的诱变效果。  相似文献   

4.
阿维菌素高产菌的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冀彦锡  吴焱鑫  李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0929-10931,10933
阿维菌素是阿维链霉菌产生的具有杀虫活性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农业和畜牧业中应用广泛。对近年来的研究概况,从产特定组分阿维茵素菌种选育、阿维菌素高产菌选育和阿维菌素的改造创新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抗生素主要是由链霉菌发酵产生的,其生物合成受到严格和复杂的调控,全局调控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类调控机制,在链霉菌中广泛存在,且作用方式多样、作用机制复杂。就近年来链霉菌中抗生素生物合成全局调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对进一步阐明链霉菌次级代谢调控机制,并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提高次级代谢产物产量及新型高产抗生素药物的研发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辐射诱变育种是人类利用电磁辐射或电离辐射诱发基因突变,促进基因重组,提高重组率,以获得各种变异、创造新的遗传资源的一种育种技术,具有提高突变率、改良不良性状、缩短育种年限的特点,已广泛应用于各种新品种的选育。为牧草辐射诱变育种提供理论基础与借鉴参考,从诱变源的种类、诱变育种特点与机制、诱变材料的选择及其诱变效应和突变体的筛选与鉴定等方面对牧草辐射诱变育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并展望了未来牧草辐射诱变育种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产抗生素微生物诱变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诱变育种技术是提高抗生素产生菌产素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介绍了自然突变育种、紫外线诱变育种、微波诱变育种、激光诱变育种、离子束注入诱变育种6种产抗生素微生物物理诱变育种技术。  相似文献   

8.
壮观链霉菌LXR1H-8是基因组重排和传统诱变育种选育的高抑菌活性的菌株。试验采用生物自显影与TLC相结合的方法跟踪发酵液中的抑菌组分,利用硅胶柱色谱和凝胶柱色谱获得一较纯的抑菌组分。LC-MS显示该物质的分子量约为1 448,推测是一种新结构的抑菌物质。  相似文献   

9.
木霉菌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木霉菌是重要的生防菌之一,广泛分布于自然界.该菌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能够杀伤多种植物病原菌,作用机制多种多样.除了从自然界分离筛选之外,诱变育种改良技术、原生质体融合技术以及基因操作技术已有效地应用于木霉菌的改良中,目前已经有10多种木霉菌的商品化制剂.木霉菌具有广阔的研究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辐射诱变育种是人类在利用电磁辐射或电离辐射时,诱发基因突变,促进基因重组,提高重组率,以获得各种变异、创造新的遗传资源的一种育种技术,具有提高突变率、改良不良性状、缩短育种年限的特点,已广泛应用于各种新品种的选育。为牧草辐射诱变育种提供理论基础与借鉴参考,从诱变源的种类、诱变育种特点与机制、诱变材料的选择及其诱变效应和突变体的筛选与鉴定等方面对国内牧草辐射诱变育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并展望了未来牧草辐射诱变育种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空间条件对不同水稻品种的诱变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返回式卫星搭载植物种子,在微重力、重粒子强辐射、高真空和地磁场等地面无法模拟的空间条件的综合诱变作用下,后代出现多样性的性状分离,且多数变异性状能在后代重现,表明空间条件对植物的遗传性具有诱变效应,故可把空间诱变作为一种新的诱变育种方法[1~4].  相似文献   

12.
诱变技术在植物遗传改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诱变技术作为育种的一个重要手段被广泛地应用于植物的性状改良.综述了诱变技术中诱变剂的种类、诱变方法、诱变材料的选择及诱变所产生的遗传效应,同时介绍了诱变技术及其新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3.
水稻聚焦太阳能辐射诱变育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焦太阳能辐射诱变育种是以汇聚加强的太阳光作为诱变手段的一种新的诱变育种方法,具有简单易行,效果明显的优点.概述了其在水稻育种上的操作方法、诱变效果、选择要点和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出产新农抗702的高产链霉菌702突变株.分别以链霉菌702菌株为试验材料和以庆大霉素为敏感抗生素,NTG-LiCl复合诱变链霉菌702菌株,获得抗庆大霉素突变株.NTG处理90 min对菌株的致死率可达71.56%,抗药性突变率高达19.46%,获得的抗药性突变株经过摇瓶初筛和复筛,获得高产突变株13-18-52菌株,产抗新农抗702的摇瓶发酵单位达到1 946 μg/mL,比出发菌株发酵单位1 416 μg/mL提高了37.43%.采用抗药性致死突变标志的NTG-LiCl复合诱变筛选模型可以获得产新农抗702的链霉菌702高产菌株.  相似文献   

15.
浅谈水稻辐射诱变育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辐射诱变育种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较新的育种方法,具有突变频率高,稳定速度快等特点,是水稻新品种选育和种质创新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介绍了我国水稻辐射诱变育种工作的主要成就,水稻辐射诱变育种的内容,同时对水稻辐射诱变育种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吸水链霉菌的高产农用抗生素菌株。[方法]从海南土壤中筛选出1株吸水链霉菌,以经过自然分离和2次紫外诱变的S6-7为出发菌株,经过紫外光照射辅以链霉素抗性筛选后,再进行摇瓶发酵复筛。[结果]从62株随机挑选的单菌落中初筛出7株较好菌株,经斜面连续传代3次后复筛,发现5株菌株具有较好的正突变,正突变率可达8.06%,效价最高提高25.11%。[结论]将链霉素筛选法与传统紫外诱变法相结合,使菌株的产素能力有较大提高,而且极大地提高了菌种正向突变的筛选效率。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一株不吸水链霉菌的诱变育种及前体对产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LiCl对菌种诱变并不起作用,适当添加正丙醇能大幅度提高效价,Mn2+对产素没有影响,Cu2+对产素有很大影响,pH值下调数量对产素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硫藤黄链霉菌中可能存在的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及调控机制,以链霉菌整合型质粒pJTU2554为载体,构建了硫藤黄链霉菌的基因组表达文库。以模式菌株变铅青链霉菌为异源表达宿主,通过生物活性筛选获得9株具有抑菌活性的异源表达突变菌株,同时通过PCR筛选获得多个含有聚酮合酶和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基因的克隆子。TLC及HPLC-MS分析发现6个携带有aureothin生物合成基因簇的cosmid,通过异源表达在变铅青链霉菌中成功合成聚酮类抗生素aureothin,证实文库异源表达及筛选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低能离子注入诱变选育盐霉素高产菌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利勤  苗凤香  顾海科  尚宏忠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734-13735,13764
[目的]研究N+离子注入对白色链霉菌的诱变效应,同时筛选高产盐霉素的变异菌株。[方法]利用不同剂量的氮离子对白色链霉菌S-11-04菌株进行诱变处理,研究低能氮离子注入对其存活率、菌落形状及产盐霉素能力的影响。[结果]低能氮离子注入对白色链霉菌的诱变效应显著,试验得到了13株盐霉素产量较高的突变菌株,其中N3-6菌株经连续传代4次,遗传稳定性较好,其摇瓶发酵水平较对照提高了41%,发酵生产后平均发酵水平提高了20.5%。[结论]离子注入诱变是获得高产盐霉素突变菌株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通过活性测定和获得的阻遏突变株,进一步确证吸水链霉菌应城变种除了产生5102—Ⅰ号和5102—Ⅱ号抗生素外,尚能产生5102—Ⅲ号抗生素.采用吖啶橙处理这一菌株后获得的部分或全部抗生素生物合成能力受到阻遏的各种突变株,对进一步研究5102抗生素的生物合成途径和生物合成基因的克隆均有重要意义.关于这些阻遏突变株的获得,究竟是由于与生物合成能力有关的质粒被消除,还是由于诱变引起染色体突变所造成的结果,尚待进一步研究才能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