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浙江省22株鸭疫里默氏杆菌的血清型鉴定及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从浙江省养鸭场出现典型病变的病死鸭中分离到22株鸭疫里默氏杆菌,对其进行培养特性、形态特性、生化试验和血清型鉴定,其中4株为Ⅰ型、14株为Ⅱ型,1株X型,3株XI型。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这些菌株对氨苄青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和氯霉素比较敏感,对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青霉素、新霉素不敏感。  相似文献   

2.
从苏中六县(市、区)鸭疫里氏杆菌病鸭病料中通过分离培养、生化试验等分离出该地区该病菌株共41株.通过琼脂扩散试验和平板凝聚试验,确定其中29株为RA1型,7株为RA2型,3株为RA10型,其余2株为其他血清型.药敏试验表明,该地区鸭疫里氏杆菌总体对卡那霉素、丁胺卡那、环丙沙星、青霉素、链霉素和新霉素的耐药性很高,对红霉素、复方新诺明、氨苄青霉素和四环素敏感.  相似文献   

3.
江西地区鸭疫里氏杆菌微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江西省鸭鹅中分离到 6 0株鸭疫里氏杆菌 ,采用凝集试验和琼脂扩散试验对其血清型进行了鉴定 ,结果表明江西存在 5个血清型的鸭疫里氏杆菌 (2、JX1、JX2、JX3、JX4型 ) ,2、JX1、JX2型为目前江西地区主要流行的血清型。 80 %以上分离株对青霉素、痢特灵、氨苄青霉毒和氯霉素高度敏感 ,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和链霉素耐药。不同血清型鸭疫里氏杆菌的培养特性较为一致 ,但部分生化特性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4.
温州地区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浙江省温州地区2004年鸭场送检病死鸭的脑、心包液、脾及肝中分离到WZ1和WZ2两株细菌,将这两株细菌进行菌落形态观察、染色镜检、生化、血清鉴定及动物回归试验,证实该两株菌为鸭疫里默氏杆菌.两株细菌均对新霉素、头孢孟多、氟嗪酸及壮观霉素等抗生素敏感,对氟哌酸、氨卡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氯霉素等不敏感.血清学试验表明,WZ1和WZ2两待检菌株血清型一致,但均不属于1型和2型.  相似文献   

5.
从泰州地区疑似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鸭场采集病料,经细菌分离培养得到2株菌株,通过细菌形态、培养特性、生化试验等方法鉴定为鸭疫里默氏杆菌,分别命名为TY1株和TY2株。采用玻片凝集试验对2个分离株进行血清型鉴定、K-B纸片扩散法进行12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TY1和TY2株均为血清1型,对头孢吡肟、环丙沙星高度敏感,对复方新诺明、阿米卡星、庆大霉素、青霉素、链霉素、阿奇霉素、林可霉素、利福平耐药。  相似文献   

6.
从采自湖北省不同地区规模化鸭场的鸭传染性浆膜炎疑似病例肝脏中分离到12株细菌,进行了细菌形态观察、培养特性和生化特性鉴定。结果显示,分离到的细菌均为两极着色的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在普通培养基和麦康凯培养基上不能生长,胰蛋白大豆琼脂培养基上生长旺盛;生化鉴定结果显示,分离的菌株不能发酵葡萄糖、蔗糖、果糖、半乳糖、乳糖、甘露醇和山梨醇,靛基质、VP试验、硝酸盐还原试验、硫化氢产生、甲基红试验均为阴性,触酶、氧化酶试验为阳性。结果表明分离的12株细菌均为鸭疫默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耐药谱试验显示,分离的菌株对头孢噻呋钠、阿米卡星高度敏感,其次为环丙沙星、强力霉素、诺氟沙星、氟苯尼考、庆大霉素,对四环素、青霉素、红霉素、卡那霉素不敏感。  相似文献   

7.
2015年,福建省福州地区2个鸭场(M18肉鸭场及蛋鸭场)发生大量鸭死亡,初诊疑似鸭瘟。为明确其病原,分别采集病死鸭肝脏、食道样品进行鸭瘟病毒特异性PCR检测和病毒分离,对获得的2株病毒分离株分别进行鸭已知病原的检测,确定均为鸭瘟病毒。对新分离鉴定的2株鸭瘟病毒株的UL2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及分析发现,均具有强毒株的分子特征;经TK基因序列测定及分析表明,2株新分离的鸭瘟病毒株与强毒代表株、弱毒疫苗株的TK基因核苷酸同源性均高达98.7%。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鸭疫里默氏杆菌的流行情况,对信阳地区疑似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病料进行病原分离和鉴定。结果显示,共鉴定到14株鸭疫里默氏杆菌,其中血清1型、2型和10型菌株依次为3、4、2株,未定血清型菌株5株;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雏鸭均具有致病性。对11种抗菌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阿米卡星、链霉素和头孢曲松较为敏感,对氟苯尼考、阿莫西林、磺胺异■唑、多黏菌素B和多西环素耐药性较高;生物被膜检测结果表明,14株菌株中有8株为强生物被膜形成株,2株为弱生物被膜形成株。  相似文献   

9.
从郑州、信阳等地鸭场的发病或死亡鸭的脑、心血、肝、脾等脏器中分离到 3株革兰氏阴性小杆菌 (HP1 、HP2 、HP3) ,经形态学检查、生化试验、血清学试验 ,3株分离菌被鉴定为I型鸭疫巴氏杆菌。药敏试验表明 ,分离株对蒽诺沙星等抗菌药物都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10.
采集疑似鸭瘟病毒自然感染的病死番鸭的肝脾等组织,应用番鸭胚成纤维细胞(MDEF)进行病毒分离,通过对分离毒的血凝特性(HA)测定、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荧光定量PCR、PCR产物测序和动物回归试验等初步鉴定。结果显示:通过MDEF从疑似病料中分离到4株病毒(DPVfj1、DPVfj2、DPVfj3、DPVfj4),均不能凝集鸽红细胞;IFA结果排除了分离毒为鹅细小病毒、番鸭细小病毒、鸭呼肠孤病毒、鸭副粘病毒和禽坦布苏病毒;鸭瘟病毒荧光PCR试剂盒检测分离毒核酸均为鸭瘟阳性;鸭瘟病毒(JQ673560)gJ蛋白基因序列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均为阳性,且PCR产物序列与鸭瘟病毒参考株gJ蛋白基因序列相似度均大于99%;动物回归试验显示,分离毒人工感染30日龄番鸭和同居感染5日龄雏番鸭均可复制出与自然感染一致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并能回收到病毒。上述结果表明4株分离毒均为鸭瘟病毒强毒株。  相似文献   

11.
对2006~2009年湖北省规模化养鸭主要疫病的流行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和实验室诊断。共调查7个地(市)79个养鸭户和养鸭场182 850只鸭的主要疾病流行情况。成年鸭主要疾病有禽流感、鸭瘟、副粘病毒病、巴氏杆菌病、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混合感染等,调查36群成年鸭共83 200只,其中发病26 890只,发病率32.3%;死亡6 737只,病死率25.1%;对产蛋鸭生产性能均有不同程度影响。雏鸭的主要疾病有鸭病毒性肝炎、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大肠杆菌病和沙门氏菌病等,调查43群雏鸭共99 650只,其中发病19 720只,发病率19.8%;死亡5 541只,病死率28.1%。从采集的病料中分别分离到7株禽流感病毒、3株副粘病毒和3株鸭肝炎病毒;分离到17株鸭疫里默氏杆菌、36株大肠杆菌、9株巴氏杆菌等病原菌。  相似文献   

12.
从郑州、信阳等地鸭场的发病或死亡鸭的脑、心血、肝、脾等脏器中分离到3株革兰氏阴性小杆菌(HP_1、HP_2、HP_3),经形态学检查、生化试验、血清学试验,三株分离菌被鉴定为Ⅰ型鸭疫巴氏杆菌.药敏试验表明,分离株对蒽诺沙星等抗菌药物都较敏感.  相似文献   

13.
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广西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发病情况、流行血清型及其病原菌株的耐药情况,从广西不同地区20多个发病鸭场的病料中分离出36株疑似鸭疫里默氏杆菌(RA),经细菌培养特性、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鉴定,确定为RA。采用玻片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进行血清型鉴定,结果表明,广西RA分属于1型、2型和3型3个血清型。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有70.0%以上RA分离株对头孢三嗪、先锋霉素V、头孢西丁、头孢拉定、呋喃妥因、氟苯尼考等6种抗生素高度敏感,但所有分离株对23种抗生素均存在耐药性,其中对强力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的耐药菌株比例达到100.0%。  相似文献   

14.
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病鸭肝、脾和关节液中分离到1株细菌,经细菌形态学观察、鉴别培养、生化试验、血浆凝固酶试验、过氧化氢酶试验鉴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该分离株能引起家兔局部皮肤溃疡、坏死,动物回归试验中,能使雏鸭发病并死亡。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先锋霉素V、丁胺卡那、氨苄青霉素高敏。  相似文献   

15.
为对1株鸽源鸭甲肝病毒1型(DHAV-1)进行分离与鉴定,通过细菌分离排除法和病毒分离方法获得致鸭胚死亡病毒(暂命名为FJ-12-20株)。该病毒无血凝活性,可被DHAV-1引物所扩增,但不能被鸭坦布苏病毒、番鸭呼肠孤病毒、番鸭细小病毒和鹅细小病毒特异引物所扩增,病毒液攻击樱桃谷鸭和番鸭可引起死亡,并出现了典型的鸭肝炎病变,重新分离获得病毒株。将DHAV-1特异性扩增产物回收后克隆,序列分析表明FJ-12-20株与参考株DHAV-1的同源率为93.5%~99%,与DHAV-2和DHAV-3参考株的同源率均为78.4%。遗传进化分析表明FJ-12-20株与DHAV-1关系密切,它们在进化树中共处一分支。  相似文献   

16.
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分离鉴定及VP1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无母源抗体的鸭胚从疑似病毒性鸭肝炎的病麻鸭肝脏中分离到1株病毒。该分离毒能致死鸡胚、番鸭胚和麻鸭胚,死胚尿囊液均无血凝性;病毒能被鸭病毒性肝炎高免血清特异性中和;病毒人工感染3日龄麻鸭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达50%,并从病死鸭肝脏中回收到分离毒;RT-PCR扩增结果表明分离毒为I型DHV阳性,同时将此扩增的1 052 bp目的片段克隆到pMD18-T载体,对重组阳性质粒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表明分离毒的VP1基因与台湾省分离株DHV-03D的亲缘关系最近,同源率为95.7%,对VP1氨基酸潜在位点分析发现该分离毒具有野毒的分子特征。上述结果表明该分离毒为Ⅰ型鸭肝炎病毒,命名为DHV-NA株。  相似文献   

17.
从鞍山、营口、大连部分规模化养鸡场采集临床诊断疑似禽沙门氏菌病的病鸡肝脏进行细菌分离,通过形态学检查、生化鉴定,结果发现,分离到的3株细菌均符合沙门氏菌特征,对其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3株沙门氏菌均对阿米卡星、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高度敏感;对链霉素、氟哌酸和氧氟沙星中度敏感,对氨苄青霉素、氧哌嗪青霉素、头孢唑啉和环丙沙星耐药。  相似文献   

18.
对河南省信阳市送检的疑似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病鸭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根据培养特性和生化鉴定结果分离出6株鸭疫里默氏杆菌;经平板凝集试验确定出血清1型1株,血清2型2株,另外3株未定型;人工感染试验表明,分离菌株对樱桃谷肉雏鸭有很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19.
从江苏省镇江市发病的鸭场和扬州市发病的鹅场各分离到1株细菌,经分离培养、染色镜检、生化特性鉴定和玻片凝集试验,确定从镇江市发病鸭分离的细菌为XV型鸭疫里默氏杆菌,从扬州市发病鹅分离的细菌是Ⅱ型鸭疫里默氏杆菌.动物致病性试验表明,这2株鸭疫里默氏杆菌分离菌株可以通过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和滴鼻3种途径同时感染10日龄的试验鸭和试验鹅,出现攻毒鸭和鹅的100%死亡率,说明这2株鸭疫里默氏杆菌分离株都具有很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鸭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并分析近年来该病不断发生和难以控制的原因。[方法]从山东临沂、潍坊、滨州等地区鸭场有鸭肝炎典型症状的雏鸭的肝、脾中分离病毒,通过鸡胚和鸭胚接种、RT-PCR检测、血清学试验、攻毒试验等研究其病原特性。[结果]分离到4株鸭病毒性肝炎病毒(DHV),第5代鸭胚分离毒的ELD50为103.41~105.20,与传统的Ⅰ型DHV的血清交叉保护率为20%~80%。分离株对4日龄雏鸭的致死率为50%~100%。攻毒后雏鸭均出现典型的鸭肝炎症状,24~48 h出现死亡高峰。[结论]DHV分离株的毒力存在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