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温度和体重对鲇Silurus asotus幼鱼呼吸、氨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鲇幼鱼耗氧率具有昼夜节律性,一昼夜在4:007:00和17:007:00和17:0020:00各出现一个耗氧高峰,这两个时间段应是鲇幼鱼的摄食和活动高峰;在1820:00各出现一个耗氧高峰,这两个时间段应是鲇幼鱼的摄食和活动高峰;在1831℃下,鲇幼鱼的耗氧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排氨率在1831℃下,鲇幼鱼的耗氧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排氨率在1826℃的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高于26℃时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耗氧率(OR)和排氨率(N)均随着体重(W)的增加而下降,并呈幂函数的关系,相关方程分别为OR=0.8784W-0.9145(R2=0.9731),N=34.665W-0.8999(R2=0.8616);随着温度的上升,鲇幼鱼耐低氧能力下降,当温度大于26℃时,窒息点超过0.5 mg/L;随着体重的增加,鲇幼鱼耐低氧的能力上升,体重低于4.06 g时,窒息点没有显著差异(P>0.05),当体重达到11.06 g时,窒息点降至(0.319±0.031)mg/L,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  相似文献   

2.
花[鱼骨]耗氧率和窒息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测定了花[鱼骨]的耗氧率和窒息点,并对耗氧率的昼夜变化规律以及体重对其窒息点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10~25℃)条件下,花[鱼骨]的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体重的增加而降低;耗氧率(R0)与温度(T)和体重(W)的二元线形回归方程是:R0=0.022T-0.001W-0.05,复相关系数为0.926,F检验表明,花[鱼骨]的耗氧率与温度和体重之间有极显著复相关关系;花[鱼骨]的耗氧率具有昼夜节律性,耗氧高峰山现在凌晨3:00,低谷是在上午11:00;花[鱼骨]的窒息点与体重显著相关,窒息点A(mg/L)与体重W(g)的相关关系表示为:A=0.2671W^0.2801,随体重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3.
实验测定了花的耗氧率和窒息点,并对耗氧率的昼夜变化规律以及体重对其窒息点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10~25℃)条件下,花的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体重的增加而降低;耗氧率(R0)与温度(T)和体重(W)的二元线形回归方程是:R0=0.022T-0.001W-0.05,复相关系数为0.926,F检验表明,花的耗氧率与温度和体重之间有极显著复相关关系;花的耗氧率具有昼夜节律性,耗氧高峰出现在凌晨3:00,低谷是在上午11:00;花的窒息点与体重显著相关,窒息点A(mg/L)与体重W(g)的相关关系表示为:A=0.2671W0.2801,随体重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4.
花(鱼骨)耗氧率和窒息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测定了花的耗氧率和窒息点,并对耗氧率的昼夜变化规律以及体重对其窒息点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10~25℃)条件下,花的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体重的增加而降低;耗氧率(R0)与温度(T)和体重(W)的二元线形回归方程是:R0=0.022T-0.001W-0.05,复相关系数为0.926,F检验表明,花的耗氧率与温度和体重之间有极显著复相关关系;花的耗氧率具有昼夜节律性,耗氧高峰出现在凌晨3:00,低谷是在上午11:00;花的窒息点与体重显著相关,窒息点A(mg/L)与体重W(g)的相关关系表示为:A=0.2671W0.2801,随体重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5.
匙吻鲟幼鱼耗氧率与窒息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水温19—28℃下,测定了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14.98g±1.35g~156.42g±23.46g)的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匙吻鲟幼鱼耗氧率有昼夜节律性,一昼夜出现两个高峰值,分别在8:00和18:00,低峰值出现在0:00。耗氧率(Y)与水温(T)呈显著正相关,Y=0.2918T^0.2818(R^2=0.9477);耗氧率(Y)与鱼体重(W)呈显著负相关,Y=0.2924W^-0.1663(R^=0.9326);耗氧量(Y')则与体重呈显著正相关,Y'=4.675W^1.5136(R^2=0.9332);匙吻鲟的窒息点为(2.813±0.056)-(3.468±0.072)mg/L(以O2计)。  相似文献   

6.
迟进坤  张安国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6):7495-7497
利用试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及体重对金鱼呼吸、排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22℃时,随着温度的升高.金鱼的耗氧量明显升高,差异极显著(P〈0.01);耗氧率明显升高,差异显著(0.01〈P〈0.05);排氨量增加,差异极显著(P〈0.01)、在温度为10~18屯时,金鱼排氨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差异显著(O.01〈P〈0.05);而当温度在18~22℃时,随着温度的升高,金鱼的排氨率呈下降趋势,18℃组为峰值:在14℃水温条件下,随着体重的增加,金鱼的耗氧量呈现上升趋势,差异显著(0.01〈P〈0.05);耗氧率呈现下降趋势,差异极显著(P〈0.01).随着体重的增加,金鱼的排氨量呈现上升趋势,差异极显著(P〈0.01);排氧率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泥鳅呼吸代谢活动规律和变化特点,利用静水密闭式方法研究温度及其突然变化对泥鳅耗氧率(OCR)、排氨率(AER)和窒息点(AP)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泥鳅的耗氧率、排氨率和窒息点均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在温度为10~25℃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泥鳅的耗氧率和排氨率逐渐升高,在30℃时开始下降;窒息点则是随着温度的升高,出现了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的变化趋势。泥鳅氧氮比(O/N)是随着温度的升高呈"V"型变化,但均高于8且低于24,说明泥鳅主要以蛋白质为供能物质,其次为脂肪。在突然变化后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泥鳅的耗氧率呈上升趋势,而排氨率和窒息点则出现了"W"型的变化趋势,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再升高,与恒温条件下相比,突然变化后的同比温度组的耗氧率、排氨率和窒息点均发生了增加。说明在泥鳅的养殖管理过程中应避免温度的剧烈变化,以免引起泥鳅耗氧率增加,对低氧的耐受能力下降而造成死亡。  相似文献   

8.
杨帆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7):2774-2776
[目的]为光泽黄颡鱼的养殖结构优化及其运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静水方法研究温度变化对光泽黄颡鱼幼鱼耗氧率和窒息点的影响,探索鱼类呼吸代谢受环境变化影响的生理机制。[结果]不同体重光泽黄颡鱼幼鱼的耗氧率存在差异,体重较小的鱼的平均耗氧率较高,且白天平均耗氧率高于晚上。在11~29℃温度范围内,光泽黄颡鱼幼鱼耗氧率与温度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并且呈现曲线上升的趋势,其曲线回归方程为y=0.002 7x2-0.067 4x+0.516 5。光泽黄颡鱼幼鱼窒息点与体重和温度有一定关系。[结论]当温度为23~26℃时,光泽黄颡鱼幼窒息点最低,此时其生理代谢状态最佳,耐氧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9.
在不同温度下,分别采用流水和静水呼吸室法,测定雷氏七鳃鳗变态前后及以规格为标准分类的大规格成年雷氏七鳃鳗Lampetra reissneri(成鳗大)、小规格成年雷氏七鳃鳗(成鳗小)、大规格幼年雷氏七鳃鳗(幼鳗大)和小规格幼年雷氏七鳃鳗(幼鳗小)的耗氧量、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成鳗大(8.59g±0.20 g)、成鳗小(5.42 g±0.10 g)和幼鳗小(5.27 g±0.17 g)的耗氧率存在昼夜变化;其中成鳗大的最高耗氧率(0.167 mg/g.h±0.022 mg/g.h)、最低耗氧率(0.035 mg/g.h±0.003 mg/g.h)与成鳗小的最高耗氧率(0.192 mg/g.h±0.036 mg/g.h)、最低耗氧率(0.051 mg/g.h±0.016 mg/g.h)均出现在8:00和16:00;幼鳗小的最高耗氧率(0.119 mg/g.h±0.027 mg/g.h)和最低耗氧率(0.038mg/g.h±0.013 mg/g.h)分别出现在18:00和14:00。在1~20℃时,雷氏七鳃鳗的耗氧率与水温呈正相关,成鳗大(10.45 g±0.13 g)的关系式为Y大=0.0254X0.9115(R2=0.8516),成鳗小(4.65 g±0.07 g)的关系式为Y小=0.0272X0.9406(R2=0.8840);而幼鳗小(5.92 g±0.05 g)的耗氧量、耗氧率随着水温的升高,呈波浪式上升。在1~15℃时,成鳗大(10.67 g±0.18 g)的窒息点随着水温的上升而降低,其关系式为Y大=0.2224X-0.3945(R2=0.9710),在15~20℃时,其窒息点随着水温的上升而上移,窒息点曲线呈"V"字型;在1~10℃时,成鳗小(5.46 g±0.12 g)的窒息点随着水温上升而降低,关系式为Y小=0.4427X-0.6561(R2=0.8866),在10~20℃时,其窒息点随着水温的上升呈上升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1~15℃时,幼鳗小(5.74±0.83 g)的窒息点随着水温的上升而降低,在15~20℃时,其窒息点随着水温的升高而上升,关系式为Y幼=0.3008X-0.4003(R2=0.8581)(P〈0.05)。体质量不同的成鳗大(10.10 g±0.13 g)与成鳗小(4.79 g±0.08 g)的耗氧量差异显著(P〈0.05),而耗氧率则无显著差异(P〉0.05);体质量不同的幼鳗大(7.60 g±0.15 g)与幼鳗小(4.79 g±0.09 g)的耗氧量和耗氧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0.
应用密闭定容装置,测定了20℃、24℃、28℃时大口鲇仔鱼的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大口鲇仔鱼的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有上升的趋势,耗氧率与温度之间有极显著关系;耗氧率具有昼夜节律性,3种温度耗氧高峰均出现在傍晚17~19时,低谷出现在清晨5~7时;窒息点随着温度的上升而略有升高。  相似文献   

11.
大鳞鲃耗氧率和窒息点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测定了不同温度、不同规格大鳞鲃(Barbuscapito)的耗氧率和窒息点。水温16~34℃范围内,大鳞鲃1龄鱼[(24.78±2.19)g]和2龄鱼[(185.94±5.53)g]的耗氧率和窒息点随温度的升高都表现出上升的趋势。水温26℃时,随着体重规格(10 g、30 g、180 g)的增大,大鳞鲃的耗氧量逐渐升高,耗氧率逐渐下降。1龄大鳞鲃[(34.61±3.75)g]白天的耗氧率显著高于夜间耗氧率,白天12:00~14:00最高,平均耗氧率为(0.195 8±0.037)mg/(g.h),夜间22:00~24:00最低,平均耗氧率为(0.145 9±0.029)mg/(g.h)。测得1龄大鳞鲃在水温26~32℃时的窒息点为0.180 5~0.525 2 mg/L,2龄大鳞鲃的窒息点为0.292 1~0.588 8 mg/L。  相似文献   

12.
远缘鲫及其亲本耗氧率和窒息点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测定了远缘鲫的耗氧率、远缘鲫及其亲本白鲫(♀)、兴国红鲤(♂)的窒息点,体重186g±36.81g的远缘鲫在水温26~28℃下,平均耗氧率为123.25mg/(kg·h),窒息点为0.32mg/L。与文献资料比较,表明远缘鲫的耗氧率较低,窒息点稍高于亲本和其他鲤鲫养殖品种、鲤鲫杂交品种的窒息点,但仍低于我国主要淡水养殖鱼类的窒息点。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岩扇贝Crassadoma gigante的代谢生理状况,为其人工育苗和规模化养殖提供依据,采用不同生态条件对岩扇贝幼贝耗氧率和排氨率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温度、盐度、pH和体质量对岩扇贝幼贝耗氧率、排氨率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在试验温度为6~22℃时,岩扇贝幼贝单位体质量的耗氧率、排氨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经回归分析,体质量(X)与耗氧率或排氨率(Y)均呈负相关幂指数关系,岩扇贝幼贝单位体质量的耗氧率、排氨率随体质量的增大而降低;岩扇贝幼贝的耗氧率与排氨率先随盐度(24~30)的升高而增大,在盐度为30时达到最大值,而后随盐度(30~36)的升高而降低;岩扇贝幼贝的耗氧率与排氨率先随pH(7.0~8.0)的升高而增大,在盐度为8.0时达到最大值,而后随pH(8.0~9.0)的升高而降低;岩扇贝幼贝一昼夜的耗氧率及排氨率最高峰均在13:00,耗氧率和排氨率最低峰均在1:00。本研究结果可为岩扇贝的生理生态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温度对溪红点鲑耗氧率、排氨率和窒息点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8年11—12月,在室内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水温(5.5、8.5、11.5、14.5、17.5℃)条件下,体重为(26.5±2.0)g的溪红点鲑Salvelinus fontinalus饥饿状态下的耗氧率、排氨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溪红点鲑的耗氧率、排氨率和窒息点均与温度呈正相关关系,其回归方程分别为R0=13.723t^0.9738(R^2=0.9974)、RN=0.1687t^1.0896(R^2=0.9977)、PS=0.23641n t+0.8529(R^2=0.9960);氧氮比为58.1~66.6,氧氮比与温度呈负相关关系,其回归方程为O:N=81.36t^-0.1158(R^2=0.9915),说明在本试验温度范围内,饥饿状态的溪红点鲑的代谢物质以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为主。  相似文献   

15.
体重和温度对中国蛤蜊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软体部干重(0.9901g±0.540g、0.5244g±0.0257g、0.2886g±0.0421g)和温度(13、18、23、28℃)对中国蛤蜊Mactra chinensis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个体大小对中国蛤蜊耗氧率影响极显著(P〈0.01),二者的交互作用均对中国蛤蜊的耗氧率影响显著(P〈0.05);中国蛤蜊单位体重耗氧率(O)与软体部干重(形)之间呈负相关关系,符合幂函数方程0=αW^-b,其中口的取值为0.695—1.762,平均为1.449,b的取值为0.446~0.587,平均为0.542。温度、个体大小对中国蛤蜊的排氨率影响极显著(P〈0.01);随着中国蛤蜊个体的增大,其单位体重排氨率(N)逐渐降低;排氨率与其软体部干重呈负相关,它们之间可以用幂函数N=α0W^-b0咖表示。单位体重耗氧率和排氨率与温度(T)、软体部干重(形)满足以下方程:0=0.258+0.561W+0.239T(R=0.680,F=19.342,P〈0.01);N=2.973+38.361W+16.897T(R=0.736,F=26.535,P〈0.01)。  相似文献   

16.
哲罗鱼稚、幼鱼耗氧量和窒息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三种不同体重规格的哲罗鱼(Hucho taimen)的耗氧率、耗氧量及窒息点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哲罗鱼的耗氧率与体重呈负相关;耗氧量和窒息点与体重呈正相关。水温在13.5~15℃范围内,平均体重(0.67±0.19)g的哲罗鱼平均耗氧率为(0.72±0.08)mg.h-1.g-1,平均耗氧量为(0.48±0.06)mg.h-1.tail-1;平均体重(2.60±0.61)g的哲罗鱼平均耗氧率为(0.60±0.10)mg.h-1.g-1,平均耗氧量为(1.62±0.23)mg.h-1.tail-1;平均体重(61.83±8.44)g的哲罗鱼平均耗氧率为(0.20±0.90)mg.h-1.g-1,平均耗氧量为(12.36±6.14)mg.h-1.tail-1。在13.5~15℃温度范围内,三组哲罗鱼的窒息点分别为2.08、1.92和1.6 mg.L-1;哲罗鱼的耗氧率呈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白天耗氧率明显大于夜晚;A1、A2和A3组窒息点分别为2.08、1.92和1.60 mg.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