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试管内喂食20%蜂蜜的1日龄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Coccobius azumaiTachikawa)成虫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模拟高温暴露试验,采用死亡率、半致死高温累积(LSHIT50)和造成热伤害的高温累积下限(LLSEHIT)等指标,比较了雌成虫耐热性的季节变化和夏季雌、雄成虫耐热性的差异.结果表明:(1)随着温度的升高,花角蚜小蜂雌成虫各季的死亡率均逐渐增大,秋、春、夏季种群分别在39.5、40和41℃时死亡率达到100%.在39-40.5℃下,不同季节之间种群死亡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主要表现为夏季种群的死亡率显著较低.比较雌成虫的LLSEHIT和LSHIT50,不同季节耐热性呈现明显的变化,其耐热性大小次序为夏季秋季春季,但秋季种群对高温累积最为敏感,夏季次之,春季最弱.花角蚜小蜂雌成虫LSHIT50随着季节性平均气温、极端高温的升高表现出明显的升高趋势.(2)夏季花角蚜小蜂雌、雄成虫个体存活的极限高温为41℃左右;在39-40.5℃下,雄成虫对高温更敏感,死亡率显著高于雌成虫,说明雌成虫比雄成虫具更强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利用日本方头甲(Cybocephalus nipponicus Endrdy Younga)控制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的可能性以度日本方头甲对松突圆蚧不同虫态的控制作用和捕食潜能.[方法]研究了日本方头甲成虫对不同虫态和不同密度松突圆蚧的捕食功能反应、寻找效应和最佳寻找密度.[结果]日本方头甲对松突圆蚧不同虫态的捕食均符合Holling-Ⅱ型模型,对松突圆蚧雌成虫、2龄和1龄若虫的日极限最大捕食量分别为31.15、71.32和185.36头;当松突圆蚧虫口密度低时,日本方头甲对雌成虫的寻找效应高,当松突圆蚧虫口密度高时,日本方头甲对1龄若虫的寻找效应高;日本方头甲对松突圆蚧雌成虫、2龄和1龄若虫的最佳寻找密度分别为5、8和17头.[结论]日本方头甲对松突圆蚧不同虫态具有很大的捕食潜力,可作为防治松突圆蚧的天敌加以繁殖利用.  相似文献   

3.
蒋学建  李德伟  常明山  何锦华  何容焕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0886-10887,11004
[目的]了解利用日本方头甲(Cybocephalus nipponicus Endrdy Younga)控制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的可能性以及日本方头甲对松突圆蚧不同虫态的控制作用和捕食潜能。[方法]研究了日本方头甲成虫对不同虫态和不同密度松突圆蚧的捕食功能反应、寻找效应和最佳寻找密度。[结果]日本方头甲对松突圆蚧不同虫态的捕食均符合Holling-Ⅱ型模型,对松突圆蚧雌成虫、2龄和1龄若虫的日极限最大捕食量分别为31.15、71.32和185.36头;当松突圆蚧虫口密度低时,日本方头甲对雌成虫的寻找效应高,当松突圆蚧虫口密度高时,日本方头甲对1龄若虫的寻找效应高;日本方头甲对松突圆蚧雌成虫、2龄和1龄若虫的最佳寻找密度分别为5、8和17头。[结论]日本方头甲对松突圆蚧不同虫态具有很大的捕食潜力,可作为防治松突圆蚧的天敌加以繁殖利用。  相似文献   

4.
松突圆蚧种群动态及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2003年松突圆蚧上半年的虫口数量高于下半年,3月中旬到6月下旬的虫口数量高,7月上旬到10月上旬的虫口数量低,10月下旬到12月下旬的虫口数量较高.低龄若虫(1龄若虫和分化前2龄若虫)的虫口变动趋势与种群一致,是引起种群波动的重要原因.种群及其各虫态的死亡率动态基本上与虫口数量呈相反趋势,7-10月低龄若虫死亡率高是引起该阶段种群及低龄若虫数量低的主要原因.气象因子中气温对种群有着极重要的影响,高温不利于种群的扩张,对低龄若虫的影响高于高龄虫态.  相似文献   

5.
测定了极端温度(-2,+5及+45℃)持续时间(0至8小时)对红圆蚧 Aonidiella aura-ntii(Mask.)死亡率的影响,同时观察了红圆蚧在+10℃和+25℃恒温下的死亡率.在低温实验中,除了3龄雌虫及第二脱皮阶段雄虫外,红圆蚧大多数龄期、虫期在极端温度-2或+5℃的死亡率明显高于+10℃恒温时的死亡率。在高温实验中,红圆蚧在极端温度+45℃与在+25℃恒温下的死亡率相似;+45℃高温仅对第一脱皮阶段红圆蚧(不分雌雄)及第二脱皮阶段雄虫死亡率有明显影响。经历过+45℃高温处理的3龄雌虫,如能存活下来,成虫生殖能力与在+25℃恒温下生活的虫子相比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低温胁迫对新菠萝灰粉蚧致死效果的影响。【方法】观察新菠萝灰粉蚧不同发育阶段虫态在不同低温(0、4、10 ℃)下 5 个不同处理时间(1、2、4、6、8 h)的致死情况,以常温 26 ℃为对照,分析低温胁迫对该粉蚧死亡率的影响。【结果】0、4、10 ℃低温处理对新菠萝灰粉蚧一龄若虫和二龄若虫死亡率有显著影响,各处理时间的死亡率均大于 30%;二龄若虫经 0、4 ℃低温处理 6、8 h 后死亡率高达 95% 以上;10 ℃低温处理 1、2、4 h 后三龄若虫死亡率均低于 10%,与常温 26 ℃对照差异不显著。未成熟雌成虫在 10 ℃低温处理 4、6 h 后死亡率与常温 26 ℃对照差异不显著。对于成熟雌成虫,10 ℃低温不同处理时间的死亡率均小于 3%,与常温 26 ℃对照差异不显著。【结论】表明低温胁迫对新菠萝灰粉蚧一龄若虫和二龄若虫的死亡率有显著影响,三龄及三龄后若虫在 10 ℃能保持较好的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7.
松突圆蚧自然种群生命表的构建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Berryman法组建松突圆蚧自然种群生命表,采用排除作用控制指数法进行关键因子分析.结果表明,自然死亡是该虫种群的关键死亡因子,一龄若虫为关键死亡阶段;其他因子控制作用指数大小依次是未知死亡、捕食、昆虫寄生和病原寄生,说明天敌控制作用中,捕食是最重要的控制因子,然而,当地寄生性与捕食性天敌较少,不足以对松突圆蚧自...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虫生广布拟盘多毛孢GH10菌株对松突圆蚧的致病力,明确其对松突圆蚧致病力的影响因素,为深入研究广布拟盘多毛孢致死松突圆蚧机理及开发利用广布拟盘多毛孢防治松突圆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前期研究中分离得到的对松突圆蚧有较高毒力的广布拟盘多毛孢GH10菌株为研究对象,设5种GH10菌株孢子悬浮液浓度(1×104、1×105、1×106、1×107和1×108个孢子/mL)、5种温度(15、20、25、30、35℃)及4种湿度(65%、75%、85%、95%),测定不同孢子浓度、温度和湿度下GH10菌株对松突圆蚧的致病力.[结果]以1×107个孢子/mL孢子浓度下对松突圆蚧的致病力最强,接种10d后松突圆蚧的校正死亡率达48.72%;1×107个孢子/mL孢子浓度下,温度在25℃时,接种10d后松突圆蚧的校正死亡率较高,为87.52%,湿度为95%时的校正死亡率最高,为90.52%.[结论]在25℃、湿度>95%条件下,孢子浓度为1×107个孢子/mL的虫生广布拟盘多毛孢GH10菌株悬浮液对松突圆蚧的致病力最强,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生命表研究,分析了环境因子对泰山红蚧种群数量变动的影响,得出了种群趋势指数(I)值。一龄和二龄若虫期是种群数量下降的主要虫期,雄成虫羽化期是影响种群数量的关键虫期,风雨是雄成虫的致死关键因子。捕食性天敌红蚧象,蒙古光瓢虫,红点唇瓢虫及蛹期的一种寄生蜂对泰山红蚧也有较强的控制能力。在雄成虫羽化盛期前,用洗衣粉800倍液,洗衣粉加50%敌敌畏1000倍液、洗衣粉加40%乐果1000倍液喷雾,35天后调查,造成的雌虫不受精率分别为87.2%、97.9%、100%。  相似文献   

10.
防治松突圆蚧农药复配剂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松突圆蚧为试虫,采用浸液法测定了蚧螨灵、安民乐及木虱净对松突圆蚧1龄若虫的毒力.根据共毒因子法确定蚧螨灵与安民乐混配为最佳配伍;根据共毒系数法确定蚧螨灵与安民乐以浓度比13/10为最佳配比,其增效作用明显,其增效倍数为3.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紫薇绒蚧不同发育阶段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方法]采用数字万用电表和低温培养箱测定紫薇绒蚧1龄若虫、2龄若虫、蛹和雌成虫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结果]紫薇绒蚧不同发育阶段按过冷却点值由低到高依次为2龄若虫、蛹、雌成虫、1龄若虫,分别为(-22.62±0.16)、(-20.85±0.23)、(-17.53±0.22)、(-10.31±0.14)℃。体液结冰点也以2龄若虫最低,为(-22.12±0.21)℃;蛹次之,为(-19.43±0.22)℃;雌成虫、1龄若虫结冰点较高,分别为(-16.21±0.16)、(-9.93±0.15)℃。[结论]紫薇绒蚧的不同发育阶段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是中国的重要外来入侵和检疫性害虫, 对各地的蔬菜和花卉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明确极端高温(45℃)对西花蓟马存活率、繁殖力以及体内海藻糖、山梨醇含量的影响,为西花蓟马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45℃条件下高温热激西花蓟马当代成虫、2龄若虫2 h,经过24 h变温模式22℃(4 h)-25℃(8 h)-28℃(4 h)-25℃(8 h)培养后再进行一次45℃ 2 h的热激处理。研究热激处理后其亲代、F1代和F2代的种群参数(亲代各虫态存活率、雌成虫寿命,F1和F2代种群数量、存活率、性比)以及2龄若虫和成虫体内海藻糖和山梨醇含量的变化。【结果】45℃ 2 h高温热激两次后,西花蓟马各个虫态的存活率均小于50%,且预蛹和蛹的存活率为0,成虫的存活率最高为41.38%,显著高于其他虫态(1龄若虫存活率为5%,2龄若虫存活率为21.36%)(P<0.05);西花蓟马2龄若虫和成虫在45℃高温条件下热激2 h两次后,其亲代雌成虫寿命和繁殖力均明显降低,且F1代也受到较大影响, F1代种群数量、存活率、性比(♀﹕♂)显著降低,但F2代种群有所恢复,另外热激处理西花蓟马成虫的雌成虫寿命及繁殖力在亲代、F1代中都明显高于热激处理2龄若虫(P<0.05);西花蓟马亲代成虫和2龄若虫在45℃热激2 h两次后其体内的海藻糖含量明显降低,并且影响到F1和F2代种群体内的海藻糖含量,另外热激处理亲代成虫其体内海藻糖含量低于热激处理亲代2龄若虫的海藻糖含量, 且F1和F2代与亲代趋势相同(P<0.05);西花蓟马亲代成虫和2龄若虫在45℃热激2 h两次后其体内的山梨醇含量明显升高,热激亲代成虫的山梨醇含量高于热激2龄若虫体内的山梨醇含量,且这种热激处理能够影响到后代种群体内山梨醇的含量,F1和F2代体内山梨醇含量的变化趋势与亲代相同(P<0.05)。【结论】45℃极端高温处理不仅对西花蓟马亲代的生长发育、繁殖和生理生化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延续到了子代(F1、F2代)的不同发育阶段。同时,西花蓟马对极端高温的应对与其体内的海藻糖、山梨醇的含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极限温度对绿豆象及绿豆种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仲建锋  万正煌  李莉  陈宏伟  伍广洪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3):2719-2722,2727
对绿豆[Vigna radiata(L)Wilczek]储藏期间害虫绿豆象(Callosobruchus chinensis L.)各虫态对极限温度的耐受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蛹和幼虫耐极限高、低温的能力均大于成虫和卵;蛹是绿豆象最耐低温的虫态,-5℃时完全杀灭蛹需要256 h,-10℃时完全杀灭卵、幼虫、蛹均需32 h,而杀灭成虫仅需8 h,-20℃防治所需时间较短,4h即可完全防治绿豆象;蛹也是绿豆象最耐高温的虫态;45℃处理下完全杀灭需要32h,而50℃防治见效较快,4h即可完全防治绿豆象;极限高温处理对绿豆种子生命力和萌发率均无显著影响.利用极限温度可有效防治绿豆象且对绿豆种子无影响,在保证食品安全、促进绿色储粮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橡胶盔蚧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橡胶盔蚧(Parasaissetia nigraNietner)近年来在西双版纳地区对橡胶树造成严重危害。本试验采用田间定株观察和人工气候箱饲养的方法,对其生物学特性及温度对橡胶盔蚧卵发育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为该害虫的预测预报及化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橡胶盔蚧在西双版纳地区没有越冬现象,1年发生4代,各代历期变化为60~110d,每雌平均产卵1345粒。在18~32℃范围内,该虫卵的发育历期与温度呈显著的负相关(r=-0.9781***),36℃时卵不能孵化。卵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3.40℃和69.76日·度。最佳防治适期为从当年第1代初孵若虫始盛期即2月下旬到4月上旬低龄若虫高峰期结束,每10d进行1次药剂防治,连续防治4~5次。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明确温度对锈翅蚁蛉(Myrmeleon ferrugineipennis)生长发育的影响,在恒温条件下研究了温度对锈翅蚁蛉试验种群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27℃温度范围内,锈翅蚁蛉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发育速率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在31℃下发育速率降低。不同温度下的存活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为27℃>23℃>19℃>15℃>31℃,1龄幼虫、2龄幼虫、3龄幼虫、幼虫期、蛹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6.33℃、11.55℃、8.30℃、8.42℃和7.24℃,有效积温为254.51、312.39、535.59、1164.20和574.01日.度。温度对锈翅蚁蛉种群的生长发育和存活率具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亚金跳小蜂对不同生育期扶桑绵粉蚧的影响,为今后寄生蜂的饲养和推广及扶桑绵粉蚧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分别以4个龄期的15头扶桑绵粉蚧、30头3龄幼虫和成虫为试虫进行选择性和非选择性试验,每虫笼放入1对亚金跳小蜂,每天记录寄主和寄生蜂的存活情况.[结果]亚金跳小蜂的最大寄生率和扶桑绵粉蚧的最大僵虫量均在扶桑绵粉蚧3龄若虫期出现,而最低值均在其2龄若虫期出现.在选择和非选择试验中,亚金跳小蜂雌虫的寿命差异不显著(P>0.05).在以扶桑绵粉蚧2龄若虫为试验对象的选择性和非选择性试验中,雌性亚金跳小蜂的生命周期分别为12.69±0.19和13.24±0.40 d.在以扶桑绵粉蚧3龄若虫为试验对象的选择性和非选择性试验中,雌性亚金跳小蜂的生命周期分别为15.51±0.28和15.12±0.14 d.寄生蜂的发育周期因寄主龄期而有明显差异,在扶桑绵粉蚧3龄若虫期寄生的亚金跳小蜂生命周期最长,而在扶桑绵粉蚧3龄若虫期寄生的亚金跳小蜂生命周期最短.[结论]作为寄生蜂的亚金跳小蜂在寄主扶桑绵粉蚧3龄若虫期的成虫量最大,在2龄若虫期的成虫量最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进一步了解家蚕酚氧化酶原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根据GenBank上登录的家蚕酚氧化酶原基因(PPO1和PPO2)的cDNA序列设计2对特异引物,通过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家蚕幼虫各发育时期(蚁蚕到5龄起蚕)酚氧化酶原基因的转录活性。[结果]PPO1和PPO2基因在家蚕幼虫各发育时期的转录活性存在较大差异。PPO1基因在2龄眠蚕、4龄眠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2龄起蚕、3龄眠蚕3、龄起蚕和1龄眠蚕,在3龄眠中、4龄起蚕的表达量较低,在4龄眠蚕有弱表达,在其他发育时期几乎无表达。PPO2基因除了在蚁蚕1、龄眠中、2龄眠蚕无表达外,在其他时期的表达量均较高。[结论]酚氧化酶原基因在家蚕幼虫各发育时期的转录表达均具有明显的时空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