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一位普通农民,今年栽培的25万袋秀珍菇已经陆续上市,他喜滋滋地说:"今年收成不错,年收入20万元没问题!"他是上海南汇区祝桥镇立新村8组农民王全,参加了"专业农民"培训,60学时的"充电"让他增收6万多元.今年,他不仅扩大了生产规模,还带动5户农民在南汇现代农业园区开辟了25亩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发展秀珍菇生产.  相似文献   

2.
一亩地的年收入可达到2万元,你信吗?在吐鲁番市的设施农业基地,这样的收入已经是普遍现象。科技让这个市的耕地变成了金。亚尔乡万亩设施农业基地的种植大户刘晓波,从4万元起家种植温室大棚蔬菜,仅仅三年多的时间,他已经是拥有40多个日光温室大棚的种植大户,仅此一项,他投入到大田里的固定资产已经达到了近200万元。吐鲁番市像他这样靠种植温室大棚富裕起来的农民至少有百余户。在他的日光温室大棚里,实行科学的立方体栽培模式后,辣椒套种西甜瓜,占地1.3亩的一个温室大棚早春一季的收入就能达到3万元。农村大田能生金,农民依靠土地能致富,这其中的秘密是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枣庄市山亭区西集镇山口村青年柴培余利用科技养殖“生态鸡”,年收入2.5万多元。2000年6月,他从电视上看到靠养鸡年收入10万多元的报道,便萌发了养鸡敛富的念头。他筹备3万多元,在村南山脚下的果园里建起了一处高标准养鸡场。他订阅了《农民日报》、《农村养殖技术》、《农业知识》等报刊书籍,学习无公害养鸡知识,在营养、饲料配比、防疫上做到无公害。他还将所有的鸡全部采用放牧散养方式饲养,饲养主要以玉米、麸皮为主,不喂任何饲料添加剂,并经常用山上的泉水饮鸡。  相似文献   

4.
今年33岁的曾建新在好几个省都有些名气,这主要是因为他拥有众多葡萄园。目前,他自办或与人联办、参股、联营办起来的葡萄园,以湖南为大本营,辐射到了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等几个省,总面积113公顷。这些葡萄园年产水果300万公斤,苗木200多万株。  相似文献   

5.
海宁市劳动模范、科技示范户,斜桥镇三联湖羊繁育场场主施绍其,今年63岁了,他小学毕业后,就一直在家务农,从小喜欢养鸡、养鸭、养猪、养羊。1998年,政府号召提倡规模养猪、养羊,施绍其被镇里推荐去参加市里培训后,当年8月投资3万元买进了100多头湖羊,开始了他的专业养羊生涯。几年来,他逐年扩建羊舍,增加设备,扩大规模,如今已发展羊舍面积1000平方米,存栏羊达到1200头,年创经济效益20万元左右。施绍其说:“从事养羊生产虽然累一点,脏一点,但看到母羊产下的小羊羔,跪着吃奶,吃饱后蹦蹦跳跳时,心里总有说不完的喜悦。”施绍其从1998年开始规模…  相似文献   

6.
十几年前,甘肃武威市凉州区谢河镇张家墩村农民李能儒欠债7万多元;如今,他创办的凉州区能儒食用菌研究所已拥有资产100多万元,2003年纯收入达18万多元。他成了凉州乃至周边县市著名的“菇王”。李能儒说,他种菇每赚到一笔钱,就会投人一项新技术、新项目;而每次技术革新又会给他带来更丰厚的收入。  相似文献   

7.
提起马士峰,在药乡江苏省武进市万绥乡算得上家喻户晓的人物.几年前,他靠做生意发了财.近年来,由于市场疲软,生意不太好做,面对这种情况,他不等不靠,每年自费订阅了十余种报刊,及时掌握市场行情、致富信息.1990年初,他从报刊看到了饲养动物药材"地鳖虫"的致富信息后,与家人商妥,当机立断,亲临山东、河南、浙江等地实地考察.经过一个月的市场认证、调研,他花费了3260多元钱从外地引进10kg虫卵,搞起了地鳖虫养殖.经过一年的精心饲养,马士峰初尝胜果,净赚3500元,随后连续10年年产值超3万元.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中江县有个“鸽司令”,叫钟山东。他读过大学,学过建筑,却在商机面前果断回乡创业。他从100对种鸽起步,如今达到每年出栏鸽子50万只,在成功路上,他留下了技术创新与勇闯市场的深深烙印。我们来看看他是如何创造财富的——  相似文献   

9.
林善寿是广东农垦湛江丰收糖业发展有限公司南光农业分公司的包产大户。1994年农场实行承包以来的十年时间里,他累计向企业缴纳各种费用达60多万元,自己累计纯收入100多万元。他致富后,先后借出4万多元扶持困难职工生产生活,投入支持连队修路5万多元,支持集体公益事业1万多元,还自费接送职工子女上学。他先后获得湛江农垦十佳种蔗能手、广东省农垦先进技术示范岗、广东省劳动模范,今年又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相似文献   

10.
有这样一位普通老人,他年事已高,但为了义务修桥补路,他25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先后用坏了一辆架子车和3辆三轮车,用坏了20多把铁锹;他家里一贫如洗,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住在邻居家的3间破瓦房里.可为了修路,他把仅有的积蓄1万多元也全部捐献出来.  相似文献   

11.
笔者近日和江苏省泗阳县临河镇云渡村养鸡专业户朱浩聊天.现年47岁的他外出打过工、办过厂、当过村干部,多年下来还是两手空空.2007年底,他回乡利用林地搞养殖,2008年共出栏肉鸡近10万只,获利近20万元,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富裕户.  相似文献   

12.
在五寨县双扶养殖场,笔者见到了当地有名的"养殖大户"岳礼.岳礼可足个能人.2001年,他发现养殖业致富快,当年9月就投资16万元购进15头良种小母牛和20头架子牛当起了牛倌.由于养牛投人大,难上规模,为了以短养长,岳礼在养牛的同时琢磨起了养羊的效益.通过考察他觉得养羊前景不错,便下决心在2002年5月投资5万元购买小尾寒羊100只,真正迈上了既"念牛经"又"发羊财"的路子.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滑县八里营乡集村青年农民康自彦,去年9月份在该乡农村信用社的扶持下,投资15万元筹建起小型优良种猪场,他采取选"洋"猪、育"良"种的办法,仅8个月时间净赚2万余元.  相似文献   

14.
湖南省洞口县竹市镇金寨村林亲庚,1990年自筹资金4万余元,利用自家的6亩山地,把他父亲栽培的药材聚集起来,建起了药材种苗场.1993年,他扩大场地20亩,独自培育水果种苗.1995年,开发无核植柑、沙甜柚、黄花梨、板栗4个项目.但由于不懂技术,种苗嫁接成活率低,且产品达不到规格,不受客户欢迎.1995年一年就亏损3万多元.林亲庚在深刻反思之后,决心继续搞苗木,靠技术发财,向科技要效益.  相似文献   

15.
《新农业》2006,(7):14-14
张生远是鞍山市千山区有名的农民企业家,以蔬菜、水果贮藏、加工、销售起家,现拥有固定资产2500万元。他没有小富即安,小成即满,几年来,按照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在千山区宁远镇建立了万亩蔬菜出口创汇示范基地,走公司、基地加农户的一条龙产业链条之路,创建了“生远模式”。  相似文献   

16.
蛇年刚冒头,莱州市柴棚镇云岭子张家村农民姜文海又掰着手指头算起去年的收入帐,禁不住心里乐开了花:一年下来,他养的3头奶牛为他净赚了2万多元.同是该镇的古庄沟村农民李胜广,在自己承包的地里撒上了美国"黑冬麦"、墨西哥玉米等优质牧草种籽,用他的话说,这些"洋草"金贵,种一亩抵得上二、三亩粮的赚头.尽管一个是养牛,一个是种草,不过,要问起致富的招儿是哪来的?他们会异口同声地说:镇里的示范园,帮了大忙!  相似文献   

17.
"种正星辣椒.帮你脱贫致富",是河南省正阳县广大菜农通用的一句名言,创造这句名言的就是正星蔬菜研究所所长代子星.目前他已繁育推广西瓜、辣椒等新品种36个,推广面积3万公顷,带动全国各地近万户菜农走上了致富之路.  相似文献   

18.
周良君 《中国农垦》2004,(11):35-36
全国种粮大户——黑龙江省赵光农场刘志民又抱金娃娃,种植的600亩小麦单产250多公斤,亩纯利超百元。 刘志民今年49岁。他经营的家庭农场位于赵光农场第三管理区,拥有耕地4800亩,链轨式拖拉机2台,联合收割机2台,农业机械价值145万元。 刘志民的家庭农场在改革中诞生,在困境中崛起,走过了一条不同寻常的创业路。他1972年参加工作,当了11年联合收割机驾驶员,后来在队里担任过机务队长、队长等职。他从小生长在赵光农场,热爱家乡这片沃土,喜欢种地这一行。由于多年来一直从事农业生产,使他掌握了丰富的农业知识、农机技术及管理经验。这为他自办家庭农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在湖南再生资源集散中心之一的新邵县雀塘再生资源工业园,有一家年产值过500万元的塑料粒子加工厂,在当地名气较大,这便是新邵宝丰再生资源开发集团公司所属的塑料加工厂.业主叫安和平,新邵雀塘再生资源协会会长,一位由普通农民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家.他所拥有的塑料粒子加工厂固定资产净产值在260万元以上,再生资源分类车间固定资产120万元以上,另有一栋价值过30万元的小洋楼.老安的集团公司年营业收入过千万元,2005年纯收入突破了50万元大关.了解他致富经历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位从废品堆里"捡"出来的百万富翁.  相似文献   

20.
从2002年开始,七星农场锦江菜籽商店的老板刘庆全就大胆到国外种菜,他不仅挣回了810万卢布,还为18名下岗职工提供了再就业的机会。去年初,这18人又拿到去俄罗斯比罗比詹的签证和2003年劳务合同的公证书。2002年初,当了解到中国蔬菜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