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尿酸的变化。方法选择确诊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80例,单纯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6例,健康对照者42例,检测血清尿酸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组(UAP+T2DM组)血清尿酸水平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及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UAP组血清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UAP+T2DM组胆固醇(CH)水平显著高于UAP组及对照组(P<0.01),UAP组CH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UAP+T2DM组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高于UAP组(P<0.0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UAP组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及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尿酸水平异常,二者合并更为显著,测定尿酸水平有助于了解病情,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静脉滴注小剂量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的临床疗效。方法 :明确诊断的 UAP患者 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32例 ,治疗组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肝素 50 mg加入 2 50 m L的液体中静脉滴注 ,2~ 4 mg/ h,每天 1次 ,连用 7d;对照组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 0 .4~ 0 .6m L,腹壁皮下注射 ,每天 1次 ,连用 7d;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每天发作的次数、常规心电图 ST段压低的总和 ( ST) ,以及治疗期间发生的心脏事件。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分别为每天 (5.1± 2 .2 )次和 (1 .3± 1 .1 )次 ,对照组为 (5.3± 2 .5)次和 (1 .4± 1 .2 )次 (均 P<0 .0 1 ) ,常规心电图 ST治疗组为 (2 .8± 1 .8) mm和 (1 .2± 1 .1 ) mm,对照组为 (3.0± 1 .9)mm和 (1 .3± 1 .1 ) mm(均 P<0 .0 1 ) ;治疗组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AMI) 3例 (9.4% ) ,死亡 4例 (1 2 .5% ) ,对照组发生 AMI2例 (6.2 % ) ,死亡3例 (9.4% ) ,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结论 :静脉滴注小剂量肝素治疗 UAP与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疗效相当 ,但前者不良反应较轻 ,且价格低廉 ,可作为 UAP的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硝酸甘油、肠溶阿司匹林等药物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回顾分析相关临床资料。结果两组相关血液流变学指标在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小板计数(PLT)无变化(P>0.05),FIB水平、APTT水平、PT水平、TT水平、PA-ADP水平明显改善(P<0.05),且FIB水平、APTT水平、PT水平、TT水平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治疗后仅PA-ADP水平降低(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为80.00%;且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消失及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心绞痛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有效率,改善心绞痛症状,具有较高安全性,为预后改善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抗抑郁剂的应用对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影响。方法: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量化评定,总分>17分的脑卒中患者76例,分为氟西汀组(2 6例,2 0 mg/ d)、阿米替林组(2 5例,2 5~15 0 mg/ d)和空白对照组(2 5例) ,治疗6周及12周后用HAMD、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MESSS)及副反应量表(TESS)作评定。结果:氟西汀组及阿米替林组治疗6周及12周后HAMD总分及MESSS总分均显著下降(P<0 .0 1) ,且两组间差异无显著(P>0 .0 5 ) ,而两组与空白对照组均差异有显著(P<0 .0 1) ;氟西汀组TESS总分明显低于阿米替林组,差异显著(P<0 .0 5 )。氟西汀与阿米替林疗效相近,但不良反应以氟西汀为低。结论:抗抑郁治疗能有效地控制脑卒中后抑郁症,氟西汀对卒中后抑郁更安全;抗抑郁治疗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作出评价。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 ,治疗组 30例给予通心络胶囊 (4粒 ,每日 3次 ) ,对照组 30例给予消心痛 (1 0 mg,每日 3次 )。 4周后进行心绞痛主要症状、心电图、疗效及毒副作用评估。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症状缓解例数及心电图异常改善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 (P<0 .0 5及 P<0 .0 1 )。结论 :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 ,无明显毒副作用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纳洛酮对肺性脑病的疗效和机理以及对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 :将 42例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纳洛酮组 ,对照组 2 1例 ,常规给予氧疗、抗感染、祛痰、解痉平喘、应用呼吸兴奋剂可拉明治疗 ;纳洛酮组 2 1例 ,在对照组治疗措施基础上加用纳洛酮 2 mg于 5%葡萄糖液中静滴 ,连用 1 0 d。分别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神志、意识障碍改变时间和检查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对照组显效、有效、无效各为 2、8、1 1例 ,纳洛酮组则分别为 7、1 2、2例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H c=9.0 58,P<0 .0 1 ) ;清醒率对照组为 52 .4% ,纳洛酮组为 85.7% ;意识障碍改善时间 :对照组为 (1 1 .1 3± 2 .53) h,纳洛酮组为 (3.0 7± 1 .0 2 ) h,两组对比差异非常显著 (P<0 .0 1 )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 Pa O2 、p H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 ,Pa CO2 则明显下降 ,但纳洛酮组较对照组对动脉血气的改善更为显著。结论 :纳洛酮对治疗肺性脑病疗效显著 ,能明显缩短肺性脑病患者的清醒时间 ,明显降低病死率和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改善预后 ,是一种治疗肺性脑病经济、快速、有效的药物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亚低温疗法对伴高热的重症脑卒中的疗效。方法 :将 180例伴高热的重症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 88例 )和对照组 ( 92例 ) ,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均具可比性。治疗组在常规治疗 (脱水、吸氧、脑保护剂等 ,脑梗死尚予抗凝或降纤 ,大量脑出血尚予颅穿抽血 )的基础上 ,给予降温床降温 ,使体温降至 3 2~ 3 6℃之间 ;对照组仅予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存活 84例 ,死亡 4例 ;对照组存活 79例 ,死亡 13例 ,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治疗 8周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出血软化灶、梗死软化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 [( 14 .2± 4.4)分vs ( 2 3 .1± 5 .2 )分 ;( 10 .3± 6.5 )mLvs ( 2 8.0± 6.8)mL ;( 18.8± 7.5 )mLvs ( 2 8.4± 9.3 )mL ,P值均 <0 .0 1)。结论 :亚低温治疗伴高热的重症脑卒中疗效显著 ,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脑脊液置换治疗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SAH)的疗效。方法 :将 16 9例SSA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脑脊液置换治疗组 ) 84例与对照组 (常规药物治疗组 ) 85例 ,对其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脑积水的发生率、血肿的吸收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7.1%vs2 9.4 % ) ;(18± 8)dvs(2 7± 9)d ,P <0 .0 1];治疗 35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显著优于对照组 [(3.4± 4 .0 )分vs (13.9± 4 .3)分 ,P <0 .0 1];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90 .5 %vs 6 5 .9% ,χ2 =9.15 ,P <0 .0 1) ;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4 .8%vs 14 .1% ,χ2 =4 .314 ,P <0 .0 5 ) ;治疗组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 (Hc =19.5 ,P <0 .0 0 1)。结论 :脑脊液置换治疗可促进SSAH患者脑内血肿的吸收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降低脑积水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降纤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降纤酶,疗程为12d。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缺血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或0.01),且其观察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电图12导联中ST段压低的导联数(N ST)和ST段压低数值的总和(∑ST)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降纤酶对UAP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纳络酮治疗肺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纳络酮治疗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54例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 2组 ,对照组 2 6例给予常规抗炎平喘祛痰 ,保持呼吸道通畅 ,氧疗 ,及每日给予可拉明 0 .375 g× 5支加入输液中静滴 ;治疗组 2 8例在上述基础上每日给予纳络酮 2 .0 mg/次加入输液中以 1 5~ 2 0滴 / min静滴 ,每日 1次。结果 :纳络酮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H c=1 2 .72 9,P<0 .0 1 ) ;意识障碍改善和消失时间以治疗组为短 (P<0 .0 1 ) ;血气分析多项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纳络酮治疗肺性脑病效果明显 ,有迅速改善症状 ,改善血气 ,促进肺性脑病患者意识恢复等优点 ,为肺性脑病治疗开拓了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单用乙酰水杨酸和联用低分子肝素钠注射剂(希弗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2例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乙酰水杨酸+希弗全)和对照组(乙酰水杨酸),疗程1周.结果1周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37%,对照组为67.44%(P<0.05);观察4周后,治疗组无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对照组发生6例(9.38%)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用低分子肝素钠注射剂配合常规治疗能有效减低心肌梗死发生率,并显著减少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用该方法联合治疗UAP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稳心颗粒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MB)、万方数据库(WANFANG)、PubMed、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时间截止至2019年03月31日。由两名评价员根据Cochrane手册分别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并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和相应的描述性分析。结果 本系统评价共纳入16项研究,对其中14项研究进行Meta分析,共纳入患者1 457例,包括观察组729例,对照组728例。其中8项研究观察组为稳心颗粒联合曲美他嗪+常规治疗,对照组为曲美他嗪+常规治疗;6项研究观察组为稳心颗粒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对照组为单纯使用曲美他嗪治疗。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类观察组分别与其对照组进行比较,心绞痛临床有效率、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则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研究过程中,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但所有研究均未报告患者治疗后随访情况,稳心颗粒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与明确。依据现有证据,稳心颗粒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因纳入文献质量不高,样本量少,严重影响结果的可靠性,今后仍需开展高质量、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疗效验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心绞痛(AP)患者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自身抗体(A b-OX-LDL)和C-反应蛋白(CRP)的浓度变化及其与心绞痛类型的关系。方法:将符合AP诊断的72例患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n=35)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组(n=37),另选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n=35)。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A b-OX-LDL与CRP浓度。结果:A b-OX-LDL与CRP浓度,UAP组均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SAP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 b-OX-LDL与CRP在UAP组呈高度正相关(r=0.713,P<0.01),SAP组也呈高度正相关(r=0.702,P<0.01),对照组无相关(r=0.303,P>0.05)。结论:血清A b-OX-LDL与CRP浓度反映了心绞痛的类型,在评价缺血性心脏病病变程度方面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ILIB)治疗脑梗死患者对血液流交学、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稀醇化酶(NSK)的影响。方法:38例脑梗死随机分为两组:ILIB组21例,对照组17例,两组均在基础治疗下,ILIB组加用ILIB治疗,对照组不用ILIB。治疗后第3天和第14天检测血液流变学、血清NSE浓度,并行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定。结果:两组同步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除红细胞体积分数外,其余4项指标均有下降,但两组治疗后比较,ILIB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差异有显著性;血清NSK浓度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定,治疗后两组均有下降,但ILIB组下降也更显著,差异有显著性。结论:ILIB可改善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情况,且可降低血清NSK浓度,有利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两疗程法清除幽门螺旋杆菌 (HP)对十二指肠溃疡远期复发率的效果。方法 :将 HP感染合并十二指肠溃疡的 1 1 1例患者随机分为 2组 ;A组 55例 ,用法莫替丁、阿莫西林、甲哨唑、维敏胶囊联合用药 ,疗程 2周 ;B组 56例 ,用药同前 ,半年后重复治疗 2周。完成治疗后 ,分别在 6、1 2、1 8和 2 4月复查胃镜及 HP PCR检测。结果 :A组四个时间段十二指肠溃疡复发率分别为 1 .9%、9.4%、3.8%、3.8% ,2 a总复发率 1 8.9% ;B组为 0 %、1 .8%、1 .8%、1 .8% ,2 a总复发率 5.4%。两组比较 ,B组复发率明显低于 A组 (P<0 .0 5)。结论 :两疗程法清除 HP能明显降低十二指肠溃疡的远期复发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血浆心房利钠多肽 (ANP)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中的变化及与低钠血症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 49例 HIE足月儿在治疗前后及 2 0例正常足月儿血浆 ANP水平 ,同时测定血清钠浓度 ,并将 ANP与血钠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HIE组血浆 A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 ) ,HIE程度愈重 ,ANP水平愈高 ,HIE组治疗后血浆 AN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 (P<0 .0 0 1 ) ;血浆 ANP与血清钠浓度呈显著负相关 (r=- 0 .6632 ,P<0 .0 0 1 )。结论 :血浆 ANP可反映 HIE患儿脑损伤的程度和预后 ,并可影响新生儿 HIE水盐代谢 ,引起失钠性低钠血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纳络酮对多发性脑梗死患者血管性痴呆发病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已明确诊断的多发性脑梗死患者 62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32例 ,对照组 30例 ,治疗组用常规疗法加纳络酮 (3.2 mg+5%葡萄糖 2 50 m L静脉点滴 ,每天 1次 ) ,对照组仅用常规疗法 ,疗程均为 30 d。跟踪观察其 5 a内血管性痴呆发病率。结果 :治疗组血管性痴呆发病率为 3.1 % ,对照组为 2 3.3%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结论 :纳络酮能降低多发性脑梗死致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卧位型心绞痛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关系,以及临床干预呼吸睡眠对卧位型心绞痛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影响.方法将80例卧位型心绞痛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在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呼吸睡眠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情况和心电图改善、恶化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在症状改善、血压控制满意率、夜间动态心电图检测心肌缺血发生率、心电图改变、心肌梗死发生率、心绞痛发作频率、射血分数(LVEF)、心律失常发生率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临床干预呼吸睡眠可改善OSAS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幽门螺杆菌(HP)感染伴胃黏膜肠化生者经根除HP后肠化生的变化情况。方法:HP感染伴肠化生者28例口服抗菌药物三联疗法14d,另2l例不予根除HP,6个月后复查胃镜和病理活检。结果:28例中24例HP获根除,肠化生消失或明显减轻者有11/24例,对照组仅有3/2l例,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25)。结论:根除HP后肠化生可有效地消除或明显减轻,认为当HP感染伴肠化生时应积极根除HP。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芨榆汤佐治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 ,以发挥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方法 :111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5 6例 ,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芨榆汤治疗(芨榆汤由白芨、地榆等中药组成 ) ;对照组 5 5例 ,仅采用单纯西医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Hc =5 .335 ,P <0 .0 5 )。对轻、中度出血者 ,治疗组的止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P <0 .0 5 ) ,但对重度出血者 ,两组的止血时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芨榆汤是辅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方法 ,尤适用于轻、中度出血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