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川中丘陵区发展庭院生态工程的意义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川中丘陵区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了川中丘陵区发展庭院生态工程建设的意义,同时为庭院生态工程在川中丘陵区生态治理中的应用提出了参考性的对策和措施,并分析了庭院生态工程建设在川中丘陵区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农业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前,将农业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所展现的经济效益日趋凸显。将永春岵山荔枝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作为研究,通过对永春岵山荔枝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战略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景观别致化、住行娱主题化、文化教育体验化等融合选择方向。并制定出政府帮助、文化特色、融资渠道、宣传、人才体系五个方面相应的对策促进福建永春岵山荔枝文化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以期能够传承农业文化,打造别致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势头强劲。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突破产业发展瓶颈,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实现多样化、集聚化、多元化、规范化、现代化、绿色化发展,不断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就相  相似文献   

4.
农业高质量发展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表征。广东省特色高效农业走在全国前列,以广东省为例量化评估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可为各地诊断农业发展问题、监测农业高质量进展、支撑完善支持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从高效化、绿色化和稳产化3方面构建了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模型,借助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双变量空间关联性分析法分析了广东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空间集聚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广东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呈现“平原区>丘陵区>山地区”的特征,在空间上形成“平原区显著高高集聚、山地丘陵区显著低低集聚”的格局,高效化、绿色化和稳产化3个维度均呈现显著的正向集聚性,且空间集聚格局相似。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主要受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高程等因素的影响,凸显农业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过程,各地需立足本地资源禀赋、产业发展特色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施策。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总被引:21,自引:9,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业现代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使农业现代化不断向更高水平发展,实现四川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做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定量监测与综合评价至关重要。本文围绕农业投入、农业产出、农村社会发展和农业可持续发展4项准则指标,12项个体指标构建了四川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11年,四川省农业现代化从起步阶段稳步跨入初步实现阶段,农业现代化综合水平达到0.583,2000-2011年的12年间,年均增长率为6.16%。在五大区域中,成都平原区农业现代化综合水平位列5大区域之首,综合水平0.679;第二名为攀西山地区,综合水平为0.600;川南丘陵区、川东北丘陵区分别位列第三、四,农业现代化综合水平为0.583、0.569;川西北高原区农业现代化最低为0.352。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网6月1日讯近日,农业部办公厅印发《通知》,推动落实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政策。《通知》强调,各级休闲农业管理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履职尽责,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开拓创新,将政策细化实化,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态多样化、产业集聚化、主体多元化、设施现代化、服务规范化和发展绿色化。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势头强劲。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突破产业发展瓶颈,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实现多样化、集聚化、多元化、规范化、现代化、绿色化发展,不断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记者: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今年中央1号文件再次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培育宜居  相似文献   

8.
福建丘陵区循环农业发展战略与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循环经济的理念出发,依据福建丘陵区农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生态环境等现状,提出了福建省丘陵区循环农业未来发展方向是现代化、高效化、安全化和产业化,应重点突破种植业、养殖业及加工业三大产业内部及产业之间的十大接口循环技术,构建起7个主要循环农业体系,促进福建省丘陵区循环农业的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9.
张蕊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20):106-107,147
民宿按所在区域分为城市民宿和农村民宿,其中农村民宿伴随着农村旅游不断发展,在成长过程中呈集群式发展形成农村旅游民宿集聚区,农村旅游民宿集聚区根据形成原因分为自发集聚型、规划集聚型和升级集聚型。在此基础上从产业集聚、利益相关者、消费者和行业监管视角分析了农村旅游民宿集聚区的经营模式、旅游负效应、产品设计与优化和监督管理困境,依据顶层设计和行业探索相结合的理念提出破解农村旅游民宿集聚区发展困境的路径,形成并延伸民宿产业链与价值链,通过内部竞合博弈和外部转型升级实现农村旅游民宿集聚区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川中丘陵区土壤侵蚀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雯文  雷孝章  钟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426-10427,10576
川中丘陵区土壤侵蚀严重。针对该区域的土壤侵蚀方式和特征,分析评价影响土壤侵蚀的因子如降雨、地形、土壤、植被等,并对区域的土壤侵蚀模数进行研究评价,得出川中丘陵区最常用的土壤侵蚀量的计算方法。同时,分析GIS技术在土壤侵蚀中的应用现状,总结出川中丘陵区土壤侵蚀的研究方法和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为发挥河南省著名革命老区卢氏县的山水资源和特色产业优势,探明都市休闲农业发展模式路径及产品类型,推进卢氏县新型农业现代化进程,文章首先分析了卢氏县发展都市休闲农业的自然资源与区位、人文历史与文化及经济发展与产业基础等三个方面的优势条件。其次,提出休闲农业发展方向,以及建设“洛河流域生态农业休闲观光长廊、杜关河流域越夏有机蔬菜休闲采摘长廊、老鹳河流域原生态产品挖掘展示长廊及淇河流域现代生态农业科普教育长廊”,即“四条长廊”的总体布局。基于此,进一步提炼休闲农业发展的四种模式类型,即休闲观光游、养老度假游、美丽乡村游和红色革命游,并集中规划和设计四种模式的重点建设产业项目,为休闲农业发展指明方向。最后,提出规范土地有序流转、落实惠农政策、发挥科技兴农作用及加强农村环境整治等四点对策建议促进都市休闲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张美珊  何国柱  易波  李陈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289-10291
介绍了汶川大地震前四川旅游经济的发展情况,分析了地震对四川旅游经济造成的巨大冲击,提出了震后四川受灾景区新的旅游经济开发模式及如何使四川受灾景区的旅游经济走出困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严宽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508-5510
旅游产业集群作为一种区域旅游发展战略,可以提升优势区域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后发区域旅游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文章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产业集群形成的条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基于产业集群视角的鄱阳湖区旅游业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4.
姚世斌  胡伟  赵勇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570-11572
通过建立指标体系和模型评价方法,对四川省旅游业竞争力进行量化分析,评价了四川旅游业综合竞争力状况,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旅游开发意识增强的背景下,北京山区旅游开展得如火如荼,在实现资源型产业转型的同时,带动整个山区经济社会的较快发展。但目前山区旅游过分偏重自然生态观光和农业旅游,乡村工业尚未受足够的重视,其与旅游的结合还有待于学界、政府和企业等多方的研究与关注。以乡村工业旅游为切入点,以北京市门头沟区龙泉镇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探讨山区乡村工业旅游开发的意义与策略。强调乡村工业旅游区别于一般工业旅游的特点,并提出乡村工业旅游亦属于乡村旅游范畴,将其纳入乡村旅游系统进行整体开发与经营。  相似文献   

16.
四川丘陵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水资源紧缺已成为该地经济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笔者围绕实现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从降水量、水资源量和水质3个方面分析论述了四川盆地丘陵区水资源现状,并从水利工程现状、可供水量、水资源供需状况等方面分析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指出了当前该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从积极开源、节约用水、水环境保护、加强水资源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基于四川省1990-2009年泥石流灾害记录资料、常规气象站降水资料和地理信息资料,统计分析了四川泥石流灾害与地形、植被、地质等环境因子关系,在此基础上,对泥石流灾害进行了分区,分析了各区泥石流灾害与诱发降水关系.结果表明,四川泥石流灾害可划分为川西高原河谷区、西南山地易发区、西南山地次易发区、盆周山地易发区、盆周山地次易发区、盆中区等6个环境背景相异区;各区泥石流灾害与诱发降水关系差异较大,川西高原河谷区较小短历时雨强就可诱发泥石流灾害,而盆周山地次易发区对前期降水作用依赖性相对偏高.  相似文献   

18.
四川盆地钙质紫色土区桑园养分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充市地处四川盆地钙质紫色土丘陵区中部,为四川省的蚕桑主产区.为了深入探讨该区桑园的养分最佳管理技术,选择了75个代表性桑园,按0~20、20~40cm土层进行土壤采样和养分分析测试,并对0~20 cm土壤养分含量进行丰缺分级.结果表明,全市桑园土壤肥力水平不高,有机质、全氮、速效磷、有效锌含量普遍偏低;0~20、20~4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分别平均为1.37%和1.11%;全氮含量分别平均为0.73、0.52 g·kg-1,速效磷含量平均分别为12.25、6.82 mg·kg-1,有效锌含量分别平均为7.26、0.53 mg·kg-1.有效硼含量为低,而交换性钙、镁和有效硫含量较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