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随着牧业资源日益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人们对生态环境和牧业问题越来越重视。而“3S”技术恰恰可以提供准确、实时的空间和时间信息数据,以及高效的提取、分析和处理的技术方法。文章以内蒙古为研究区域,利用“3S”集成技术对其牧业资源进行深刻的分析和研究。为更好地对内蒙古牧业资源的管理提供先进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安徽省高职院校学生服务"三农"意识的情况,探讨高职院校学生不愿去农村工作的原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问题涉及调研对象的自然信息,影响学生走向农村的因素以及学生在农村的就业选择.[结果]安徽省高职教育专业集中在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而农林管理类和农业技术类专业布局较少;高职院校来自农村的学生占比较大;学生父母放弃农业生产,转而进城务工者较多;大部分高职学生拒绝去农村工作,即使去农村发展,也更愿意选择体面的工作;待遇问题、面子问题、父母的意见等是高职学生不愿意去农村工作的原因.[结论]要切实转变高职学生就业观念,完善综合素质培养机制,并由政府进一步完善农村基层工作的就业政策,以此增强高职学生服务"三农"的意识.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以及园林行业的发展,高职园林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和人才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如何从"双创"的角度培养人才,加快园林技术专业的发展,是一项新挑战.该研究从"双创"教育背景出发,剖析现阶段该专业"双创"教育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探寻发展的新途径,主要包括:强化校企协同发展、更新高职教育教学理念、构建高效发展的教育模式、强化建设多样化教育实践平台、提升校企共建的教学团队的综合能力、共同提高园林技术专业人才的创新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智慧林业的发展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业的智慧化发展是现代林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现代生活绿色发展的核心,国家"互联网+"发展战略对传统林业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给林业带来了发展的机遇。智慧林业是现代林业与"互联网+"结合的优化发展路径,是当前林业发展中最前沿、最亟待发展和完善的内容,也是中国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就目前"互联网+"智慧林业的发展现状而言,依然存在限制性的发展瓶颈,以问题为导向,优化"互联网+"智慧林业的发展,促进社会的绿色发展,为智慧林业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1+X"证书体系作为职业教育类型的关键特征,对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起到关键引领作用。结合高职宠物类专业的特点,从"1+X"证书体系内涵、基本依据、基本路径和表现形式,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论述,旨在为高职宠物类专业及相关专业的"1+X"证书体系设计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师德是新时期高职院校的立校之本,是学校竞争力提升的核心。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从以德治校、师德为本的高度出发,在构建和谐的工作环境和教师职业发展两个平台的基础上,以教学质量提升为核心,以教学改革实践活动为载体,构建了"六环节"的师德实践培育机制,实现了师德的培育与教师职业发展相结合、与专业建设相结合、与课程改革相结合、与教学质量提升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建立"双路径"人才培养模式是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举措。系统介绍了农业高职院校校企现代学徒制"双路径"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原则、管理模式、运行机制、保障措施以及评价体系等内容,为进一步提升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8.
中高职衔接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立足于区域发展的职教集团中高职院校之间,进行中高职衔接的学分体系探索,综合评价学生在籍期间整体素质发展情况,以多种形式进行学分计量及储备,以适当方式进行学业学分替代与奖励学分有机结合,使技能体现难度渐进与层次分明、职业素养有序提高、综合素质发展全面.在学分体系中体现校校之间、校企之间各环节的评价,开展个性化教学,培养企业所需的专门人才为目标,探索切实可行的"3+2"中高职衔接学分体系.  相似文献   

9.
举办中国国际林业产业博览会是林业的大事,事关林业的长远发展,事关整个林业的社会形象."林博会"向全社会全面展示了林业的建设成就,在促进林业产业结构优化,推动林业产业升级,培育林业产业经济新的增长点方面成绩卓著.但目前现场"林博会"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网上"林博会"是指通过互联网平台与技术,将现场"林博会"搬到网上,成为"7*24"宣传林业产业、林业企业、林业产品的平台,成为林业企业与客户日常商务交易的平台,真正做到天天"林博会".构建网上"林博会"具有现实的可行性.网上"林博会"将在更大程度上促进中国林业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2003年始,通过科技园区、专家大院、科技培训、致富项目对我省十弱县进行科技帮扶.3年来,以农业科技专家大院为基地,"零距离"接触农民,搭建了农业技术推广平台;以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为载体,集成展示农业新成果,构建了农业新技术示范高地;以科技项目为依托,集聚农业生产要素,扶壮了一批县域经济主导产业龙头,取得农业标准化水平、农民科技素质、粮食产量、农民收入"四个"提高的显著成效.开创了全国院县共建的先河,提高了科技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速度,探索出了一条新时期科技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是构建城市周边"轻旅游"的一种有效方式,本文首先分析了乡村旅游智慧平台的内涵,其次指出如何打造乡村旅游智慧平台,再次分析了基于乡村旅游应用智慧旅游平台的策略,以期推动乡村旅游智慧平台的应用及发展。  相似文献   

12.
“双创”与共赢:高职院校推动乡村振兴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的主要职能之一是社会服务,而选择推动乡村发展的优势在于其人才培养优势,另外高职院校多属于地方办学,与当地乡村发展联系紧密。当下乡村发展对人才资源的需求主要是技术技能型人才,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为了达成双方的供需平衡,"双创"是个重要的切入点,也是实施这项策略的指导思想,更是实现共赢的根本方式。在"双创"背景下,地方政府、高职院校、乡镇平台三方应从各自基本职能出发,大力引进各类人才,有效开发本土人才资源。  相似文献   

13.
以永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了"双一流"背景下地方涉农高职院校创新与发展的理念。从办学定位、人才培养、专业设置等方面进行了实践与探索,以期培养出一批高素质创新人才,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和现代农业升级。  相似文献   

14.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高职育人培养全过程,有利于提升高职发展与产业需求的匹配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切实深化产教融合,实现务实的校企合作。本研究以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食品药品类专业创新现代学徒制为例,探讨了现代学徒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提出了建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并着重阐述了建立以“五双”和“五定”为特征、可推广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路径,从而为创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提供良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要从高职学生的实际出发,整合教学资源,改革教学方法,建立课堂理论教学、专题讲座教学、社会实践教学、网络媒体教学的多维度、立体化的教学模式,从而增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吸引力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培养高素质的农村智慧物流人才,对打造"技能河南"品牌,实现河南省从人力资源大省走向人力资源强省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河南省智慧物流人才培养现状,发现其存在主体职能发挥不充分、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专业度不高及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并提出构建三位一体的农村智慧物流人才培养体系、制订面向产业需求的农村智慧物流人才培养目标、完善...  相似文献   

17.
实行高校教师和学生"双选"机制,是提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科学引导"双选"工作,必须采用一体化思路予以科学引导,及时拓展运作空间,合理搭建"双选"平台,加大管理改革以及教学改革力度,切实转变管理方式,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相似文献   

18.
高职教育集团是整合资源、实现共享、提升高职院校办学质量、创新发展高职教育的新平台,是深化校企协作的运行载体。针对高职院校校企协作潜在的很多问题,高职教育集团如何发挥效应、推动校企协作真正实现深度和规范、提高水平和质量,很值得探索。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从加强集团内涵建设入手,全面系统思考,从观念上解决了"与谁协作、协作什么、如何协作"等阻碍校企真正深度和规范协作的问题,着力搭建规范化的校企协作平台和实现模式,及标准化的运行方式等,推动集团化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北大荒绿色智慧厨房是以"三大一航母"为战略支撑,通过系统运用产品思维、主体思维、产业思维和全产业链思维,实现"从良田到餐桌"的新型数字化产业生态.本文围绕产生背景、定位和保障体系三个方面对北大荒绿色智慧厨房的探索与创新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冬青"类树种的园林特性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冬青"类树种是著名的园林景观树种,主要有女贞、冬青和卫矛3个属,具有资源丰富、应用广泛的特点.系统阐述了"冬青"类树种的资源特性、植物学特征、观赏特性以及开发利用价值,并归纳了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提出了"冬青"类树种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途径和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