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灵空山自然保护区地处太岳山中部,植物种类丰富,植被类型多样,该区自然植被主要有6个植被型组,6个植被型,8个植被亚型,27个群系,包括针叶林、阔叶林、灌丛、灌草丛、草丛及沼泽和水生植被等。该研究为灵空山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利用2000—2018年河南省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数据和气象站点资料,分析植被NPP的变化规律,探讨了植被NPP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2000-2018年河南省植被NPP呈缓慢增长趋势,植被NPP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西部伏牛山区和南部大别山区以林地为主,植被NPP较高;沿黄及以北地区植被NPP较低。分析植被NPP对气候因子变化的响应,植被NPP与气温和降水量主要表现为正相关关系,降水量是影响植被生长的决定性气候因素。在整个垂直分布上,气温与植被NPP的相关性较低,在1 500m以上呈现负相关关系。春夏秋三季降水和植被NPP的相关性高于温度,而在冬季,气温是影响植被生长的主要气候因子。  相似文献   

3.
以路线调查和36个样地资料为基础,研究了阳曲县的植被类型,并绘制出1:250000植被图。包括了天然植被和栽培植被。该区域群落优势种明显,在划分植被类型时采用了优势种原则。编制图例时,注意到森林植被在先、灌丛次之,再为农田栽培植被。对各种植被类型的群落结构,演替规律及经营利用提出意见。共划分出28个基本图例。全图概括了阳曲县植被地理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4.
深圳莲花山公园景观植物物候特点及对公园景观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立足于公园原有的植被景观特色,针对深圳莲花山公园一些主要树种的物候变化进行分析,阐述了物候更替对植被景观的影响.同时分析了主要群落的植被景观特色,及植被景观与物候变化的正负效应关系,对植被景观的改造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六盘山植被覆盖度的变化及其与气温降水蒸发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1982~2005年的NDVI资料和气象观测资料,将NDVI资料换算成覆盖度,分析六盘山植被覆盖度的变化情况及其与温度、降水和蒸发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六盘山的植被覆盖度一直处于波动状态,这种波动主要是由于气候原因引起的;植被覆盖度增加或减少的季节性的明显差异,与天然草原植被恢复和退耕还林草工程有关;降水对六盘山北部各季节的植被生长影响很大,对中部则只是在春季影响较大,在南部降水已不是影响植被生长的限制因素;气温的变化对六盘山北部植被生长影响很小,对中、南部春季和夏季植被的生长影响较大,其中春季为正相关,而夏季则为负相关;蒸发量对六盘山各区域覆盖度的影响较为一致,春、夏季蒸发量与夏季植被覆盖度呈负相关,而冬季蒸发量与冬季植被覆盖度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根据棉田植被层内小气候观测资料,分析研究了棉田植被层内太阳辐射、空气温度、湿度及土壤温度的日变规律和垂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7.
植被变化主要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生态建设)2个因素影响,降水是制约植被生长的主要气候因子。本文利用区域气象站、国家气象观测站、新布设的林草观测气象站资料以及卫星遥感资料,对近30年固原市气候变化、植被覆盖变化情况进行了定量评估。结果显示,固原市年平均气温随年份递增呈现上升趋势;降水量年际波动较大,且近10年增幅明显;年积温与年平均气温变化相吻合,随年份递增呈现上升趋势。自2013年以后固原市森林覆盖率呈现明显增长,尤其是2010年以来增长加快。2002—2016年植被指数年均增长约1.18%,2013年和2018年植被指数达到近年来最高值。通过对气候及植被指数等数据的分析表明,固原市区域气候变化的趋势对林草生长、植被恢复等十分有利,生态环境进入良性循环期。  相似文献   

8.
矿区生态重建过程中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平朔矿区为例,采用野外定点调查、室内分析、历史资料查证等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黄土区大型露天矿生态重建中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结果表明:矿区土地作为一种特殊的土地利用形式,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异常剧烈,其中,地貌重塑过程中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主要体现在海拔高度、坡向、坡度、坡型、比表面积的变化;土壤重构过程中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主要体现在土壤物理性状、化学性状、生物性状及侵蚀性状发生变化;植被重建过程中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主要体现在91种人工植被的增加和95种野生植被的侵入。  相似文献   

9.
晋西北丘陵风沙区风力侵蚀规律及防治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晋西北丘陵缓坡风沙区是沙漠化正在发展区,本文根据该区右玉县观测资料,分析了产生风蚀的主要原因及影响因素。分析表明,风蚀主要发生在春季。此期风大、干旱和地面无植被,导致了农地的严重风蚀。其年侵蚀强度达12780t/km#+2。地面植被对于风蚀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林地平均年风蚀量仅为农地的1/10,沙尘量为农地上空的1/35。对如何防治该区的风蚀,作者也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植被类型对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辛店沟1955~1959年坡面径流小区的观测资料,分析了不同植被(高粱豇豆、苜蓿、草木樨)被覆度对土壤侵蚀的影响,主要为被覆度(C)与侵蚀速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侵蚀速率随被覆度的增加呈指数下降。不同植被对土壤侵蚀速率的影响不同,应用USLE(The Universal Soil Loess Equation)分别模拟了3种不同植被被覆度对土壤侵蚀的关系方程,探讨了植被被覆度对土壤侵蚀的作用规律。  相似文献   

11.
一九八五年十月中旬,我们应鹰潭市农牧渔业局之邀,对贵溪县天华山主峰(阳际坑)植被进行了考察、采集以及资料收集和分析研究。基本上弄清了本区的植被(主要是森林植被)类型及其分布的规律性——垂直带谱。弄清天华山主峰植被类型和分布的规律性,对本区的农、林生产区划和土地利用等具有重要的自然、经济意义,现将该地森林植被垂直带谱的考察情况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12.
吕梁山南段天然次生植被自然恢复及技术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吕梁山南段天然次生植被恢复存在的主要问题、植被自然恢复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次生植被群落自然演替、次生植被自然恢复的效果进行了分析,认为:天然次生植被能依据自繁殖能力进行自然演替,并形成群落.提出植被自然恢复的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13.
基于RS与GIS方法的海南植被变化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为研究植被变化提供了有效手段 .该文以 1987年海南植被类型分布图和1998年的TM遥感资料为信息源 ,综合GIS参与监督分类及目视判读的方法 ,以GIS为工具对海南岛的植被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海南岛建省后人类活动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加剧 ,人工植被面积明显增加 ,但空间差异大 ;自然植被面积减少 ,边缘线在向中部山区退缩 ,森林生态系统有退化趋势  相似文献   

14.
乌鲁木齐主要植被类型及其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妮  尹林克  王喜勇  严成 《新疆农业科学》2009,46(4):818-823,F0003
乌鲁木齐地处高寒干旱的亚欧大陆腹地,有着较为丰富的干旱区野生植物种质资源.研究其植被类型对了解乌鲁木齐自然植被现状、植物多样性以及荒漠植物对不同环境的抗逆能力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有关文献和植物标本资料,对乌鲁木齐主要植物类型进行了分类.以乌鲁木齐辖区内自然植被为研究目标,遵循群落学-生态学原则,将乌鲁木齐地区自然植被划分为7个植被型组、15个植被型和84个群系,并对各群系分布和不同类型植被特点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5.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行项目是我国利用外资治理黄土高原的第一个大型项目。本研究以天水藉河流域72.33km^2的罗玉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在系统分析罗玉沟多年实测资料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将对植被监测方法及信息资料进行系统地分析总结,探索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植被监测方法及评价系统,为水保植被措施的规划布设及水保生物措施效益的分析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门头沟区煤矿废弃地自然恢复植被数量分类与排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53块样方资料,对门头沟区煤矿废弃地自然恢复植被进行了TWINSPAN数量分类和DCA、DC-CA排序。结果显示:由TWINSPAN数量分类可将该区自然恢复植被划分为11个群落类型;以TWINSPAN数量分类为基础的DCA二维排序图将样方分为4个生态类型,反映了门头沟区煤矿废弃地植被自然恢复演替规律,即草本群落→灌丛群落→灌丛向乔木群落过渡→乔木群落;DCCA排序较好地揭示了该区自然恢复植被的分布格局与环境梯度的关系:第一排序轴表达了朝植被自然演替方向的一个综合梯度,第二轴主要表现出自然恢复植被的坡度、坡向的变化趋势,即水分和温度;DCA排序反映了群落在主要环境梯度上的分布,而DCCA排序进一步表明了群落与环境因子间的生态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详实的资料和细致地野外调查,全面地分析了通辽地区的地表面物质组成,水分状况及其植被状况,论述了形成沙漠及沙漠化土地的物质来源,地表物质组成和植被和风沙活动的关系,植被盖度,土壤含水量与风蚀量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中尺度模式WRF 3.7版本及NCEP FNL资料作驱动场,利用最新的高分辨率MODIS资料(MODIS03)提高WRF模式对区域降水的模拟能力,就2003年6月下旬我国华东地区的一次强降水事件进行48 h短期天气模拟。结果表明,利用最新MODIS03资料的土地利用率可以减少降水误差,植被覆盖率会增加降水量,但同时替换土地利用率和植被覆盖率的LG03试验的模拟结果最接近实测资料。不同的陆面信息可以直接影响地表蒸发量及水汽通量散度的模拟结果。通过分层的水汽通量散度可以看出,不同的陆面信息模拟的水汽辐合主要在地表气压到850 h Pa产生差异,并最终影响降水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19.
采用叶面积指数数据,通过植被等级划分、转移矩阵及景观指数分析,对内蒙古农牧交错区植被覆盖动态变化和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植被覆盖等级空间分布的主要特点为东部由覆盖度等级比较高的中度、中高度、高度植被所覆盖,西部由覆盖度比较低的无植被、低度、中度植被覆盖。2)1983-2019年无植被、低度、中度植被覆盖区域面积在持续减少,中高度、高度植被覆盖区域面积在不断扩大,植被转移的方向主要由低覆盖区向高覆盖区转化,植被得到很好的恢复。3)从植被景观格局角度来看,研究区植被景观破碎化、复杂度程度逐渐变小。不同覆盖等级植被逐渐混杂、聚合。中高度及高度覆盖景观优势度明显提高,植被格局向趋于稳定的方向发展。4)气候因子和人类活动对研究区植被的恢复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相比较而言,人类活动的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20.
江西省干旱遥感监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江西省干旱大面积发生和丘陵地形与植被覆盖的特点,以极轨气象卫星资料为信息源,对干旱遥感监测方法进行研究.结合江西省干旱发生特点、天气条件和遥感信息源等分析,并对多种干旱遥感方法比较,认为采用植被供水指数法最适合本区域的干旱遥感监测应用.通过对2003年江西省特大干旱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干旱发生期,植被供水指数主要分布在6~15,这个指数范围主要是针对有植被覆盖的下垫面发生的干旱,对于裸地或没有植被覆盖的下垫面,不适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