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旨在研究DON、ZEA联合染毒对体外培养鸡脾脏淋巴细胞分泌IL-2、IL-4、IL-10和IFN-γ的影响。DON、ZEA联合染毒剂量为0.012 5 μg·mL-1和0.006 25 μg·mL-1、0.050 μg·mL-1和0.025 μg·mL-1、0.2 μg·mL-1和0.1 μg·mL-1、0.8 μg·mL-1和0.4 μg·mL-1,进行DON、ZEA联合染毒48 h对鸡脾脏淋巴细胞上清液IL-2、IL-4、IL-10和IFN-γ含量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染毒组细胞上清液IL-10和IFN-γ蛋白含量,细胞内IL-2、IL-4和 IL-10 mRNA水平随毒素剂量的升高而增加 (P<0.01);各染毒组细胞上清液IL-2和IL-4蛋白含量均随毒素浓度的升高而降低(P<0.01);细胞内IFN-γ mRNA表达量均随毒素浓度的升高而先升高后降低(P<0.01)。DON、ZEA联合染毒导致细胞因子IL-2、IL-4、IL-10和IFN-γ分泌失衡,且呈剂量依赖性;DON、ZEA联合染毒鸡脾淋巴细胞上调或下降促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 Th1和Th2细胞因子平衡失调,因此造成细胞免疫损伤,从而对细胞产生毒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NAA对生长期的细绿萍1001、卡州萍3001和小叶萍4018进行处理,探索生长素NAA对红萍结孢的影响。结果表明,NAA浓度为1、5、10、15和20 μg·mL-1均能诱导细绿萍1001结孢,NAA浓度为15 μg·mL-1时的结孢率为34.7%,浓度为10 μg·mL-1时结孢率为15.0%,浓度为20 μg·mL-1时结孢率为12.3%,浓度为5 μg·mL-1时结孢率为9.3%,浓度为1 μg·mL-1时结孢率为5.0%,对照的结孢率为0%。NAA浓度为15 μg·mL-1的结孢率最高,与其他处理及对照均有显著差异;NAA浓度为15 μg·mL-1的结孢数量为6.56,NAA浓度为10 μg·mL-1的结孢数量为4.52,NAA浓度为20 μg·mL-1的结孢数量为4.35,NAA浓度为5 μg·mL-1的结孢数量为4.31,NAA浓度为1 μg·mL-1的结孢数量为3.83,对照的结孢数量为0;NAA浓度为15 μg·mL-1的孢子果雌雄比为0.65∶1,NAA浓度为10 μg·mL-1的孢子果雌雄比为0.56∶1,NAA浓度为20 μg·mL-1的孢子果雌雄比为0.55∶1,NAA浓度为5 μg·mL-1的孢子果雌雄比为0.52∶1,NAA浓度为1 μg·mL-1的孢子果雌雄比为0.51∶1,NAA浓度为15 μg·mL-1的孢子果雌雄比例最高,与其他处理及对照都有显著差异;其他品种、处理都未能诱导出孢子果。1、5、10、15和20 μg·mL-1的NAA浓度处理后细绿萍1001的萍体大小和碳氮比(C/N)有明显提高,其余处理和对照无显著提高;卡州萍3001和小叶萍4018经处理后萍体大小和C/N比都无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刘斌  董照锋 《浙江农业科学》2022,63(10):2377-2379
为了筛选安全高效的防治食用菌链孢霉的杀菌剂,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于接种后测定戊唑醇、枯草芽孢杆菌、四霉素、春雷霉素、多抗霉素、多菌灵共6种杀菌剂对病原菌菌丝和分生孢子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戊唑醇、四霉素、多菌灵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都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40%多菌灵悬浮剂 1 000 μg·mL-1对菌丝生长20 h和孢子萌发8 h的抑制率分别为95.5%和71.5%,430 g·L-1戊唑醇悬浮剂 90 μg·mL-1对菌丝生长20 h和孢子萌发8 h的抑制率分别为90.3%和100%,0.15%四霉素水剂 2.0 μg·mL-1对菌丝生长20 h和孢子萌发8 h的抑制率分别为79.5%和99.9%,100亿芽孢·g-1枯草芽孢杆菌粉剂 500万芽孢·mL-1对菌丝生长20 h和孢子萌发8 h的抑制率分别为73.9%和8.4%,2%春雷霉素水剂100 μg·mL-1对菌丝生长20 h和孢子萌发8 h的抑制率分别为62.6%和22.9%,3%多抗霉素水剂60 μg·mL-1对菌丝生长20 h和孢子萌发8 h的抑制率分别为63.5%和3.2%。生产中可采用戊唑醇、多菌灵和四霉素防治食用菌链孢霉,浓度参考推荐使用量。  相似文献   

4.
通过测定菌丝DNA含量,检测不同浓度梯度醋酸钠对草菇菌丝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醋酸钠浓度的升高,菌丝生物量呈线性增加,当达到0.7 g·L-1时,生物量达到一个高峰值,DNA的含量为468.9±4.10 μg·g-1,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随着醋酸钠浓度继续增加到0.9 g·L-1和1.1 g·L-1时,生物量则呈减少的趋势,但均比对照的生物量高,说明适宜的醋酸钠浓度能极显著地增加草菇菌丝生物量。在筛选出最佳醋酸钠浓度(0.7 g·L-1)的基础上,进一步复配Cu、Zn、K、Mn元素,以醋酸钠为对照,比较复配微量元素及同一微量元素不同浓度对草菇菌丝生物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矿物质K和Cu元素效果较好,各浓度均能使菌丝生物量有所增加,其中添加8 g·L-1 KH2PO4处理的菌丝生物量比对照的高84.32%(P<0.05);添加0.04 g·L-1 CuSO4处理的菌丝生物量比对照高73.19%,达到5%显著水平;ZnSO4添加量为0.25 g·L-1和0.20 g·L-1两处理的菌丝生物量分别比对照提高42.69%和20.34%;添加0.35 g·L-1 MnSO4处理的菌丝生物量比对照提高25.23%以上。Zn和Mn元素的各浓度处理与对照的菌丝体生物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采用体外细胞实验考察绣球菌水提物对4种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绣球菌水提物在0~6.4 mg·mL-1浓度下分别作用24和48 h对4种肿瘤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具有一定的组织选择性。结果显示:绣球菌水提物浓度为0.4 mg·mL-1时,对人胃癌SGC-7901的抑制作用强于人肺癌A549细胞;6.4 mg·mL-1绣球菌水提物对肿瘤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由强到弱依次表现为人肺癌A549>人胃癌SGC-7901>人胰腺癌PANC-1>人肝癌HepG2。  相似文献   

6.
为评价毒死蜱和百菌清的单剂毒性和联合毒性,以斑马鱼为受试生物,采用静态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毒死蜱和百菌清单剂,以及二元组合时对斑马鱼胚胎的急性毒性和对斑马鱼幼鱼性腺轴相关基因的影响。结果显示,毒死蜱和百菌清对斑马鱼胚胎分别表现为中等和高等毒性,96 h-LC50(半致死浓度)分别为2.139 mg·L-1和0.353 mg·L-1。毒死蜱和百菌清联合作用类型为协同作用,联合暴露时,对斑马鱼胚胎的96 h-LC50分别为0.38 mg·L-1和 0.063 mg·L-1。中浓度(26.7 μg·L-1)和高浓度(106.7 μg·L-1)的毒死蜱可以诱导斑马鱼幼鱼体内芳香化酶基因(CYP19α)、卵黄蛋白原基因(VTG1、VTG2)和雌激素受体基因(ERαERβ1、ERβ2)不同程度的上调表达;低浓度(1.1 μg·L-1)百菌清诱导斑马鱼体内VTG1、VTG2、ERβ1和ERβ2基因的上调表达;低浓度(6.7 μg·L-1毒死蜱+1.1 μg·L-1百菌清)二元组合会引起斑马鱼体内VTG1、ERβ1、ERβ2和ERα基因下调。说明毒死蜱和百菌清对斑马鱼幼鱼具有雌激素内分泌干扰效应,但毒死蜱和百菌清二元组合对斑马鱼幼鱼的雌激素内分泌干扰效应降低。在评估农药对水生生物的危害时,应充分考虑复合污染时的联合效应。  相似文献   

7.
浙产道地多花黄精种子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浙产道地多花黄精种子为材料,开展了6-苄氨基嘌呤(6-BA)与不同低温沉积处理方法对种子萌发与成苗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多花黄精种子经0.2%高锰酸钾溶液浸种30 min及6-BA(200 μg·mL-1)溶液4 h处理后,不同的低温沉积处理方法对多花黄精种子开口及根、芽萌发和幼苗生长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经室外自然变温沉积处理的种子开口率和成苗率分别为91.7%和85.7%。同时观察到,室外自然变温沉积处理后的开口种子经6-BA(100 μg·mL-1)溶液浸种20 min,成苗率提高至92.3%,且出苗快速整齐,幼苗叶大色绿,生长健壮,完全能满足多花黄精种子繁育产业化的需求,有效支撑多花黄精产业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在评价甲鱼蛋白肽抗肿瘤作用的基础上,探究了甲鱼蛋白肽对微管蛋白聚合-解聚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25~100 μg·mL-1浓度范围内,甲鱼蛋白肽具有抑制肿瘤作用,并呈良好的量效关系,IC50为228.49 μg·mL-1。甲鱼蛋白肽对微管蛋白的聚合具有抑制作用,且与浓度呈正相关,1.5 mg·mL-1的甲鱼蛋白肽对微管蛋白聚合的抑制率达40.2%,提示甲鱼蛋白肽对微管蛋白动态平衡体系的影响可能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为了确定浙江新昌茶叶炭疽病的病原菌,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其进行病原菌分离和病害特征描述,通过对病原菌形态结构特征的观察、致病性的试验和rDNA ITS序列的测定比较,对病原菌进行了鉴定,并针对该病原菌采用生长速率法进行了药剂敏感性测定。病原鉴定结果表明,引起浙江省新昌县的茶叶炭疽病的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n gloeosporioides);15种药剂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250 g·L-1吡唑醚菌酯乳油、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45%咪鲜胺微乳剂、250 g·L-1丙环唑乳油和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对茶叶炭疽病菌丝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效果(EC50<1 mg·L-1);325 g·L-1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颗粒剂、430 g·L-1戊唑醇悬浮剂、38%唑醚·啶酰菌水分散颗粒剂和10%己唑醇悬浮剂的抑制效果次之(1 mg·L-150<10 mg·L-1);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5 g·L-1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和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的抑制效果相对较差(EC50>10 mg·L-1);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50%啶酰菌胺水分散颗粒剂对茶叶炭疽病菌丝生长基本无效。  相似文献   

10.
采用细胞体外培养技术,研究不同浓度7S(β-伴大豆球蛋白)对IPEC-J2(猪小肠上皮细胞)的影响。实验分为6组,A(对照组)、B(1 mg·mL-1 7S)、C(5 mg·mL-1 7S)、D(10 mg·mL-1 7S)、E(5 mg·mL-1 7S+1 μmol·L-1 SP600125)、F(5 mg·mL-1 7S+1 μmol·L-1 SB202190),24 h后,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收集细胞用ELISA法检测NO、5-HT、IL-6和IL-10含量,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JNK、p-p38、Bcl-2蛋白表达量,用PCR法检测BadBaxBcl-2、Bcl-xLCaspase-3 mRNA相对表达量。检测结果表明:C组和D组的IPEC-J2细胞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E组和F组的细胞活性显著高于C组(P<0.05),说明7S促进炎性细胞因子NO、5-HT和IL-6的分泌,降低IL-10的分泌,添加抑制剂使细胞因子NO、5-HT和IL-6分泌减少,IL-10的分泌增多;同时7S促进p-JNK、p-p38蛋白表达,降低Bcl-2蛋白表达,添加抑制剂可抑制p-JNK、p-p38蛋白表达,使Bcl-2蛋白表达增高。Bcl-2/Bax mRNA比值随7S浓度增加而降低,Bax/Bcl-xl比值随7S浓度增加而升高,Caspase-3 mRNA相对表达量随7S浓度增加而升高。添加抑制剂后Bcl-2/Bax比值增高,Bax/Bcl-xl比值降低,Caspase-3 mRNA降低。结果表明,7S通过p38/JNK MAPK信号通路引起仔猪肠上皮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1.
宁夏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要植被类型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油松(Pinus tabuliformis)混交林中青海云杉不同器官水提物及枝叶挥发油对油松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青海云杉的根、枝、叶、果实水提取物及枝叶挥发油都含有化感物质,对油松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均有显著影响(p<0.05)。水提物在高浓度时起到抑制作用,低浓度时表现起到促进作用,且低浓度(2 mg·mL-1)时的促进作用明显强于高浓度(30 mg·mL-1)时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相比,在浓度为2 mg·mL-1时,青海云杉果实水提取物对油松种子发芽的促进作用最强,种子发芽率提高了73.68%;青海云杉根水提取物对油松幼苗根长和幼苗鲜重的促进作用最强,其根长和鲜重分别提高了66.12%和163.89%;而对油松幼苗苗高促进作用最强的是其叶水提物,提高了149.39%;在浓度为30 mg·mL-1时,除青海云杉根水提物对油松幼苗根长表现出促进作用外(提高6.95%),其他提取物对油松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均表现出抑制作用。青海云杉枝叶挥发油对油松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均表现为促进作用,尤其对种子萌发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促进率达64.22%。说明青海云杉和油松混交,可能有利于油松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可为油松混交树种的选择、人工造林、森林培育及健康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化感作用在生物入侵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培养皿滤纸法研究了入侵物种白花鬼针草(Bidens pilosa L.var.radiate Sch-Bip.)水浸提液对4种植物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花鬼针草水浸提液对4种受试植物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量均有化感作用,不同浓度的提取液对植物的化感作用强度不同,高浓度(≥0.1 g/mL)提取液能降低酢浆草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幼苗生长量;高浓度提取液能提高龙葵种子的萌发率、发芽指数,而对皱果苋和绿豆种子影响不大。其中发芽指数更敏感,可能是衡量化感作用的最敏感指标。不同植物对白花鬼针草化感作用的敏感程度不同,酢浆草和龙葵种子对白花鬼针草化感作用较敏感,绿豆最不敏感。  相似文献   

13.
5种外来入侵植物对小麦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洛阳地区麦田中恶性杂草的防除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培养皿滤纸法培育小麦幼苗,测定苦苣菜、续断菊、小马泡、曼陀罗和阿拉伯婆婆纳5种入侵植物对小麦种子发芽率、幼苗苗高及根长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随茎叶水浸提液浓度的增加,苦苣菜、续断菊、小马泡和阿拉伯婆婆纳4种入侵植物对小麦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大,而曼陀罗浸提液浓度达0.2g/mL时才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5种入侵植物茎叶水浸提液对小麦苗高具有低促高抑的化感作用,而根长除受苦苣菜的化感抑制作用外,同样受其他入侵植物低促高抑的化感作用,不同的是其抑制起始浓度总体小于苗高,而相同浓度处理下的抑制作用(RI绝对值)略大于苗高。综合效应平均值显示,5种入侵植物茎叶水浸提液对小麦的化感抑制作用依次为苦苣菜曼陀罗小马泡续断菊阿拉伯婆婆纳。  相似文献   

14.
通过测定板栗苞壳水浸液对5种作物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初步研究板栗苞壳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板栗苞壳水浸液对5种受体作物种子的萌发、幼苗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随水浸液质量浓度的增加,对受体作物种子的萌发、幼苗生长的抑制效应增加;随水浸液质量浓度的降低,抑制作用逐渐减弱、消失,甚至转变为促进作用。板栗苞壳水浸液对同一受体作物的不同部位(芽和根)也有不同的化感效应,高质量浓度水浸液对幼苗的抑制作用表现为幼根比幼芽更敏感,低质量浓度水浸液对白菜和绿豆幼苗的促进作用表现幼芽比幼根更敏感,小米和高粱幼苗的促进作用表现幼根比幼芽更敏感。相同质量浓度水浸液对不同作物种子的化感效应不同,高质量浓度水浸液对白菜种子的抑制作用最强,对小米种子的抑制作用最弱;低质量浓度水浸液对小米种子的促进作用最强,对小麦种子的促进作用最弱或无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园林植物红叶李Prunus ceraifela不同器官及根际土壤水浸液对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剪股颖Agrostis tenuis和黑麦草Lolium perenne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其中种子萌发实验采用培养皿滤纸法,幼苗生长实验采用温室盆栽法。结果表明:在50 g·L^-1浸提液质量浓度下,红叶李根、茎、叶水浸液对白三叶种子萌发具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强弱顺序为叶〉根〉茎;红叶李落叶和根际土壤水浸液对白三叶种子萌发也具有较强抑制作用;在测试质量浓度范围内,红叶李叶片水浸液对白三叶和紫花苜蓿种子萌发表现为抑制作用,对剪股颖和黑麦草则表现出“低促高抑”效应;红叶李叶片水浸液对白三叶和紫花苜蓿幼苗的生长主要表现为促进作用,对剪股颖和黑麦草则主要表现为抑制作用;4种植物对红叶李化感作用的平均敏感性强弱顺序为剪股颖〉黑麦草〉白三叶〉紫花苜蓿,其中紫花苜蓿的平均敏感指数为正值,其余均为负值。结果为从化感角度提高红叶李的园林配置水平提供了依据。图1表6参18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水提取法提取半夏植株的球茎、珠芽、叶及根系土壤的浸提液,每种浸提液设6个质量浓度(0、20、40、60、80、100mg/mL),研究半夏不同部位浸提液在特定质量浓度下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半夏不同部位浸提液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不同,以半夏珠芽浸提液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最强,球茎浸提液、叶浸提液次之,根系土壤浸提液最弱。  相似文献   

17.
杜仲叶水提取物对几种农作物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农林复合系统中杜仲枯落叶水浸提液对小麦、油菜、大豆和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杜仲枯落叶水浸提液使受试农作物种子发芽指数显著降低.0.1 g·mL-1浸提液处理对4种农作物的发芽率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油菜、大豆和玉米种子在0.1 g·mL-1时均未长成幼苗,浸提液对其苗高和苗鲜质量有高质量浓度抑制,低质量浓度促进的双重效应.同时除0.005 g·mL-1浸提液对油菜根鲜质量无影响外,对其他3种作物的根长和根鲜质量有显著抑制作用.小麦的苗高、苗鲜质量、根长和根鲜质量均明显低于对照值.4种农作物的根系活力、细胞膜透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同样反映了不同程度的化感效应,同时彼此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了毛乌素沙地的沙柳(Salix cheilophila)枝叶浸提液对2种豆科植物花棒(Hedysarum scoparium)、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的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沙柳可以抑制2种受体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花棒的各项指标在随着浸提液浓度升高时抑制作用逐渐减小,柠条的各项指标随着浸提液浓度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增大。花棒幼苗的地上部分比地下部分敏感,柠条幼苗的地下部分比地上部分敏感。沙柳对花棒和柠条的叶绿素含量指标表现为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柠条根系活力指标表现为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对根系和光合系统的破坏可能反映了沙柳化感作用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化感作用角度筛选适宜与灯盏花进行间套轮作的农作物,为解决灯盏花连作障碍,建立合理的灯盏花间套轮作体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水提法制备灯盏花根、茎、叶浸提液,每种浸提液设3个浓度梯度(0.05、0.10和0.15 g/mL),以蒸馏水为对照,研究灯盏花不同部位浸提液对辣椒(Capsicum annuum)、玉米(Zea mays)、水稻(Oryza sativa)和青菜(Brassica chinensis)的化感效应。【结果】灯盏花根、茎、叶浸提液对辣椒、玉米、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应,综合化感效应强度随着水浸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灯盏花叶浸提液对辣椒种子发芽指数呈低促高抑的双重效应。0.15 g/mL根浸提液处理下,辣椒、玉米、水稻和青菜的幼苗根长分别较对照显著下降75.78%、77.79%、82.24%和69.75%(P<0.05,下同)。低浓度根浸提液可显著增加青菜幼苗苗长,0.05 g/mL处理的青菜苗长较对照显著增长60.34%。4种作物对灯盏花化感作用的敏感性程度为辣椒>水稻>玉米>青菜。灯盏花各部位水浸液对4种作物的化感作用强弱整体表现为地上部>地下部。【结论】青菜和玉米较适宜进入灯盏花轮作体系中,以缓解灯盏花连作障碍,该结论与实际种植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