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正>农业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11个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通知》明确,国家将在用地、财税、金融、公共服务等方面对休闲农业予以政策支持。在用地政策方面,《通知》提出,在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前提下,对农民就业增收带动作用大、发展前景好的休闲农业项目用地,政府要积极予以支持。特别是要支持农民利用闲置宅基地整理  相似文献   

2.
<正>日前,农业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通知》,明确国家将在用地、财税、金融、公共服务等方面对休闲农业予以政策支持。在用地政策方面《通知》提出,在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前提下,对农民就业增收带动作用大、发展前景好的休闲农业项目用地,政府要积极予以支持。特别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临夏州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全面落实奖补政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在保障农特产品生产销售、带动贫困群众增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章根据成县西片群众收入单一、家庭贫困的现状,针对农民思想观念不新、缺乏信息导向,农村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不多、城乡差别造成了农民收入来源单一,增收不稳定、农业的功能需要进一步拓展和延伸等制约当地农民增收的因素,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了推进农村结构调整,实行科学合理规划、加快小城镇建设,协调城乡发展、发展龙头企业,以龙头带动增收、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等新时期群众增加收入的途径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要推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带动贫困农户增收,需要思考解决三个关键问题:一是产业扶贫如何带动贫困农户,如何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精准瞄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脱贫;二是如何建立产业发展与贫困农户的利益联系机制;三是在产业扶贫中如何发挥好金融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许昌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河南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安排,聚焦脱贫攻坚收官之年的难点重点,研究制定《许昌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实施方案》,定下"时间表",明确"决战策",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五条途径促增收许昌市坚持"造血"扶贫与"输血"帮扶相结合,在就业创业、产业发展、金融扶贫、消费带动、政策提档5个方面创新思路、开源扩面,促进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相似文献   

7.
<正>为进一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增收,近日,河北省财政厅、河北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出台《关于做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突出财政支持重点,明确关键环节,建立财政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策体系。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关系农业现代化的重大战略。各级财政、农业农村部门要切实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加快培育一批管理规范、运营良好、联农带农能力强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一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省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部署要求。自2017年5月起,新一届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把培育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之路”“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带动农户增加收入、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组织形式,要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把合作社进一步办好”的重要指示精神,将抓好办实农民合作社作为构建扶贫产业生产组织体系的重要内容来抓,用3年时间,分两步走,坚持边组建、边规范、边提升,在2018年着力解决贫困村“有没有”合作社的基础上,压茬推进解决“好不好”问题,坚持产业到户精准扶持和区域产业体系构建有机结合,投入到户扶持资金155.6亿元,支持贫困群众发展“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大力推进合作社规范提升,极大改变了过去农户单打独斗的“小农经济”,让农业生产从“传统”开始走向“现代”,农民合作社已成为全省带动农民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发展增收产业的主要力量。  相似文献   

9.
正邵阳市严格按照"千企帮村、万社联户"带动模式,推进村企对接,丰富产业发展模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和专业合作社引领作用,积极鼓励贫困群众自主发展产业,确保贫困人口稳定增收。全市建立农业特色产业分类指导体系,推行4个"100"行动助力特色产业发展。选定100个村作为特色产业发展示范村进行打造,继续开展"百企帮百村"行动,每个示范村安排1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接发展。实施100名科技人员服务行动,把市县乡三级农业科技人员安排  相似文献   

10.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依靠各类龙头组织的带动,将农业的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实行一体化经营的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方式。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的伟大创举,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效、农村发展的必由之路。特别是今年,中央出台了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各级财政要安排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专项资金,较大幅度增加对龙头企业的投放,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1.
如何将区域性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特色产业优势,并通过科学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更多贫困群众发展特色产业,从而实现增收脱贫,是当前农业农村工作中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本文对甘肃省靖远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和多元化带贫脱贫机制建设进行了具体分析介绍,旨在为各地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助推脱贫攻坚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2.
《乡村科技》2020,(9):2-6
休闲农业是农业功能拓展、乡村价值发掘、业态类型创新的新业态,对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意义重大。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休闲农业带来巨大冲击,稳住休闲农业,对促进农民增收至关重要。为此,2020年3月23日,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司印发《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休闲农业发展政策摘编》。乡村产业发展司对2020年以来涉及支持休闲农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税费政策、金融信贷政策、用工政策和用电用气政策等方面进行摘编,供休闲农业各类经营主体、休闲农业管理部门、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专业人员有选择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技推广》2020,(4):51-51
近日,农业农村部与中国工商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合力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明确,双方将探索创新多层次金融支农产品和服务,提升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服务,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建立健全政银合作长效扶贫机制,推动扶贫项目落地,加大金融扶贫力度,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不断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项目、重点领域发展的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广元市大力开展现代农业园、村特色产业示范园和户办产业小庭园建设,通过"三园联动"建立起贫困群众分享产业发展红利的有效机制,带动贫困群众进入产业、就业、提能和增收,广元市14.23万人依靠农业产业成功脱贫,贫困户年人均产业收入达到3343元。"三园联动"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助推脱贫攻坚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甘肃省不遗余力围绕破解贫困地区融资难题,从贫困群众最迫切的教育、住房、网络营销等方面入手,大力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探索形成开发性金融、合作性金融、互助性金融、公益性金融和混合型金融等5种金融服务模式,创新推出50多个惠农金融产品,让金融改革成果惠及贫困群众。在政策层面上,我省先后研究出台《加快推进农村金融创新发展的意见》《关于精准扶贫小额信贷支持计划的实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金融能突破物理空间约束,拓宽服务边界,触达传统金融难以接触的人群,特别是贫困群体。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2016),研究互联网金融的减贫效应,探讨互联网金融的减贫路径,结果发现:一、互联网金融发展能够显著促进贫困群体增收,且增收幅度高于富裕群体,这表明互联网金融既能消除绝对贫困,又能消除相对贫困。二、互联网金融发展主要通过降低融资渠道的交易成本、提升贫困人群的创业概率途径,提高其家庭收入。  相似文献   

17.
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国际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融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起到重要支撑作用。持续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力度,对深化农村改革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和农业增效有着深远意义,有利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因此,本文以美国、日本和以色列3个国家为例,对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方式进行全面阐述,从中吸取有利于中国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经验,并得出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18.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创新和发展,也是我国未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根本出路,是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需要和必然选择。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中,金融支持是重要保证。以新疆为例,分析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的金融支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李伟  袁剑 《云南农业》2009,(10):54-54
分析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现状,从政府工作的角度提出支持其发展的对策措施。以期对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社会建设有积极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有效推进贫困地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行适度规模经营是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有效举措,对于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早日脱贫致富、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好发展快发展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