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对引种于台湾的果形不同的4个爱玉子雌性品系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4个品系各具特色,新21品系成熟期早,单果产量低,但果芽数目多,株型好,花香浓郁,抗病力强,所以挂果率很高,因此单株产量较高,且果肉得率、果胶含量、果胶酯酶活性最高,因此其产品的凝胶系数最高,即产品质量高;太和9品系成熟期比新21品系略迟,单叶面积最大,单果产量较高,果芽数目多,但由于植株爬力差,花香稀薄,使其传粉率较低,挂果率较低;W16和大洋C137品系都属于晚熟品系,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单果产量高,生物学性状特征及果肉营养成分均介于新21与太和9号之间.研究结果为爱玉子的品种选育和栽培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以抗病力、叶面积、花序数、花序长、花序宽、花序香气、落果数、苞口胶液、净蜂程度等9个主要经济性状为指标,对中国南方特有果树福建省栽培爱玉子的10个雄性品系的优劣进行综合评判和筛选,从而选出适宜在福建省推广栽培的优良品系。结果表明,雄性品系大洋74和浙江M2的综合评估值最为理想,综合品质最好,为优良品系,而大洋156和旗山M1综合评估值最差。因此,可将雄性品系大洋74和浙江M2与优良的雌性品系共同配植,从而提高爱玉子产量。研究结果对于爱玉子品系选育及推广栽培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评估爱玉子雌性品系的综合价值,筛选出优质的品系进行示范与推广,为爱玉子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灰色理论关联度分析法综合评估栽种爱玉子10个雌性品系的叶面积、花序数、花序长、花序宽、果胶含量、果胶酶活性6个主要的农艺性状。[结果]大洋T84的加权关联度最大,综合品质最高,W13、新25的综合品质较好,适合在福建地区推广与示范,其余品系较差。[结论]不同爱玉子雌性品系之间的个体性状和综合性状差异较大,应根据具体情况对品系加以筛选后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4.
陈晓劼  陈友铃  吴文珊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305-14307
[目的]为爱玉子栽培和育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观测爱玉子花序的发育过程及传粉小蜂生活周期,并统计各种类型的花和榕小蜂数量。[结果]爱玉子与传粉小蜂之间为专一性互惠共生关系。阐明了人工栽培爱玉子种群的生活史,论述了爱玉子果实发育的异步性以及结构、功能的统一性,指出雌花序退化花存在及雌、雄花序内变异花产生的生物学意义。[结论]爱玉子与其传粉小蜂的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是二者专一性互惠共生关系建立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爱玉子(Ficus awkeotsangMakino)是桑科、榕属的多年生、常绿、木质藤本植物,在台湾省,其天然分布在海拔800~1 800 m多雨湿润的天然林内,藉气生根攀生在树杆或岩石上。爱玉子雌雄异株,果实是由多数小花生于花托上形成的1种隐花果。肉质的花托形成一个空心的腔,花分布于腔的内表面,共有4种花,其中雄果有两种花:能产生花粉的雄花和为传粉爱玉小蜂提供栖息场所与营养物质的一种特化的雌花,也称虫瘿花;雌果也有两种花:能产生种子的雌花及部分退化的雌花。其瘦果(雌性果)含有大量的果胶和果胶酯酶,在水中揉洗可形成爱玉子果冻,配以糖水和香料等…  相似文献   

6.
根据雌株、雄株特性及其要求不同,猕猴桃的冬季修剪分为雌株修剪和雄株修剪.  相似文献   

7.
薜荔和爱玉子均属于桑科榕属植物,二者为同一物种的原变种与变种的关系,早期研究认为这两种榕树与同一种传粉榕小蜂(Wiebesia pumilae (Hill))建立了稳定的互利共生关系,但近期在形态学、生态学、传粉生物学等方面对二者的研究结果表明,薜荔传粉小蜂和爱玉子传粉小蜂之间可能发生了遗传分化。实验用核糖体28SrDNAD1-D3区、线粒体Cytb及COI基因部分序列,对采自福建3个不同样地的薜荔传粉小蜂和3个不同品系的栽培爱玉子的传粉小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薜荔传粉小蜂和爱玉子传粉小蜂的核糖体28S序列的碱基组成中A,T,G,C 4种含量较平均,C+G的平均含量(56%)稍高于A+T的含量(44%)。线粒体Cytb序列中A+T的含量(76.1%)明显高于C+G的含量(23.9%),COI序列中A+T的含量(71.9%)也明显高于G+C的含量(28.1%),这是膜翅目昆虫线粒体基因的普遍特征。在薜荔和爱玉子传粉小蜂的线粒体Cytb及COI基因中,密码子第三位点A+T的含量最高。(2)比较薜荔和爱玉子传粉小蜂的3种分子标记的变异范围显示,28S进化速度较Cytb及COI序列慢,比较保守,更适合科、亚科等较高分类单元的研究。薜荔传粉小蜂与爱玉子传粉小蜂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采用Cytb与COI序列进行分析更为精确。(3)用Cytb及COI序列对薜荔传粉小蜂与爱玉子传粉小蜂之间的遗传距离进行分析显示,薜荔传粉榕小蜂个体间Cytb序列平均遗传距离为0.0054,爱玉子传粉小蜂个体间的Cytb遗传距离为0.0164;薜荔传粉小蜂与爱玉子传粉小蜂群体之间的Cytb序列平均遗传距离为0.1385;COI序列的薜荔传粉榕小蜂个体间遗传距离为0.0048,爱玉子传粉小蜂各样本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0102;薜荔传粉小蜂与爱玉子传粉小蜂群体间COI序列平均遗传距离为0.1896,两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差异大于10%以上)明显大于群体内各样本之间的遗传距离,表明薜荔传粉小蜂与爱玉子传粉小蜂之间已经发生了很大的遗传分化,其变异水平达到了种间分化水平,即薜荔传粉小蜂与爱玉子传粉小蜂为两个不同的种。  相似文献   

8.
为揭示黄连木不同性别植株的生理差异,以黄连木雌株和雄株叶片为试材,对叶片POD、SOD、CAT活性及MDA、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黄连木雄株叶片POD活性在5月21日和6月8日极显著高于雌株,且雌株、雄株叶片POD活性在6月8日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5.53OD/g(FW)和21.31OD/g(FW);雌、雄株叶片SOD活性在5月21日、8月8日、9月8日和10月8日呈现极显著差异,5―6月雌株叶片SOD活性高于雄株,而7―10月低于雄株,雌株叶片SOD活性变化幅度大,在6月份达到最大值22.50OD/g(FW),8月初达到最小值7.18OD/g(FW);雄株叶片CAT活性在10月8日极显著高于雌株叶片,雄株CAT活性在9月8日达到最小值,为27.98酶分解的H2O2mg/g(FW);雌、雄株叶片MDA含量差异性不显著;雌、雄株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在5月21日出现最小值,分别为5.06mg/g和5.95mg/g,在10月8日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1.27mg/g和12.84mg/g;雌、雄株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在10月8日存在显著差异,且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018%和0.026%。  相似文献   

9.
以芦笋试管苗、袋育苗和成年植株3个不同生长阶段的茎叶为材料,应用溴麝香草酚蓝(BTB)法对芦笋的雌雄性别进行了鉴别,试验结果表明:雌、雄株提取液加入BTB液后雌株转色快于雄株,反应6~8 h时在620 nm处雌、雄株吸光值出现差异,是鉴别芦笋雌、雄性别的最佳时期;不同生长阶段的材料转色速度不同,试管苗雌株混合液在反应6 h时转为黄色,雄株混合液呈黄绿色;袋育苗、成年植株雌株混合液在反应8 h时转为黄色,雄株混合液仍为黄绿色。  相似文献   

10.
蒿柳雌株与雄株在高温胁迫下的生理差异及其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人工气候箱模拟高温环境,研究40 ℃/30 ℃(白天温度/晚上温度)处理下蒿柳雌株与雄株叶片电导率(EC)、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产生速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以及抗氧化物酶活性的差异,分析各生理指标在雌株与雄株间的变异系数(VC)及分化系数(VST)。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蒿柳EC值、O·-2产生速率显著上升,但雌株EC值和O·-2产生速率显著大于雄株;脯氨酸(Pro)含量、可溶性蛋白(SP)含量显著升高,但雄株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显著高于雌株;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A-POD)活性显著上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下降,但雄株的4种酶活性显著高于雌株。高温处理下,蒿柳雌株与雄株各生理性状的变异系数(VC)较为接近,说明各生理性状在雌性个体与雄性个体间的变异较为一致。各生理性状的平均分化系数(VST)为17.06%,说明高温胁迫下各生理性状在雌、雄株间的变异小于雌、雄株内(无性系之间)的变异。综上所述,高温胁迫下蒿柳无性系在生理性状上存在丰富的变异,但雄株具有较强的调节、适应能力。因此,在育种工作中适当多选择雄株优树,有助于获得耐热性强的新种质。   相似文献   

11.
板栗新品系授粉试验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通过对18个板栗新品系之间授粉试验,表明板栗新品系自花授粉率低,雌花隔离授粉坚果不能形成种仁,异花授粉率高.也表明了实生选种育成的这些新品系花粉直感现象明显,有父本当代显性表现,父本坚果大,用其给母本授粉,母本坚果亦大,反之亦然.选择适宜的授粉树,控制花粉来源,对提高板栗新品系的产量和品质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对叶榕及其传粉榕小蜂的繁殖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在西双版纳热带地区,统计了对叶榕隐头果接受的传粉榕小蜂数量,以及所生产的种子和传粉小蜂繁殖后代数量。结果表明:对叶榕具有执行不同繁殖功能的雌果和雄果,在性别间和性别内单果接受的传粉小蜂数量都不一样,进入榕果内传粉和产卵的榕小蜂中,仅有34.71%传粉榕小蜂进入到雄果果腔内产卵繁殖;有52.06%的传粉榕小蜂进入雌果果腔内传粉,其他榕小蜂被夹死在苞片通道里。果腔内小蜂数量分布格局雌果是2.72只/果,雄果是2.08只/果。 雌果单果平均生产的种子数量1891.63粒/果,雄果内平均繁育榕小蜂的数量630.21只/果。  相似文献   

13.
刘亮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7):68-70
雌雄同株榕树的花序果内雌花子房分层明显,特别是在雄花期。大叶榕花序内子房主要分3层,雌花期时雌花主要集中在中层。雄花期时,种子主要集中在外层,虫瘿主要分布在中层。花梗和子房长度的差异是造成大叶榕雄花期子房分层的主要因素,子房分层使榕果内的不同小蜂和种子形成了空间上的生态位,表明子房的分层是调节种子和小蜂产出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杂交榛开花结实特性观察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引进27个品系的杂交榛为试验材料,系统观察各品系生长物候、花期物候和结实特性.结果表明:杂交榛在伊犁河谷的霍城试点于3月上中旬进入开花期,花期持续20 d左右;不同品系间花期存在差异,大多数品系雌花盛花期均比雄花盛花期晚1~6 d.受气温等因素的影响,在天山北坡的玛纳斯试点开花期比霍城试点晚10 d左右,花期短5 d左右.不同品系在不同试点的结实性能有所不同,霍城试点多数品系平均株产量比玛纳斯试点高.这为选择确定伊犁河谷及天山北坡经济带适宜种植的杂交榛优良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榕树-榕小蜂协同进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高山榕传粉小蜂形态结构进行观察,对其出飞通道进行比较。[结果]高山榕传粉小蜂的雄蜂既能撕咬苞口苞片开掘苞口通道,也能在果壁上开掘非苞口通道。它是小峰出飞通道的开掘者。[结论]非苞口通道的形成有利于雌蜂出飞,避免了出现通道堵塞雌蜂大量死于果内的现象,非苞口通道是榕-蜂协同进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2009~2010年对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内的苹果榕(Ficus oligodon)雄树和雌树分别在小蜂侵入前后进行内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初步鉴定结果表明,小蜂侵入前后,苹果榕雌雄树上分离到的内生真菌种类基本相同,有10属565株。优势菌株变化很小,均属于镰刀菌属(Fusarium)、青霉菌属(Penicillium)、小丛壳属(Glomerella)和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n)。4属真菌在雄树和雌树中分别占总真菌数的37.55%和33.55%,18.39%和19.74%,13.03%和12.50%,10.34%和12.50%,其它真菌所占比例均未超过10%,属于偶见类群。此外,Aspergillus sp只在雄果里分离到,而Cephalosporium sp和Trametes sp仅在雌果中分离到。这可能是由于环境不同或者进入榕果内不同小蜂的身上所带菌株不同,小蜂侵入榕果后,携带真菌在榕果内发育并在榕果内定植,从而导致真菌种类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Organisms allocate resources to male and female offspring in a process called sex allocation. In a Perspective, Stuart West and colleagues discuss what sex allocation tells us about evolution by natural selection and how sex allocation can be applied to understanding the mating structure of parasitic protozoa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