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为解决麦秸还田后作物与土壤微生物争氮的矛盾,进行了夏大豆田补施速效氮肥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麦秸相同还田量的情况下,每亩配施5kg尿素的处理,土壤有机质积累量最好。大豆籽粒产量配施速效氮的比试验前增产29,93%。根瘤数及其干重也以施氮的为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玉米秸秆还田量对砂姜黑土区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探讨长期秸秆还田适宜用量.[方法]采用田间小区定位试验,设置0、1500、3000、4500和6000 kg/hm2共5个玉米干秸秆还田量,小麦收获期考察产量结构性状,测定籽粒产量.[结果]实施玉米秸秆粉碎直接还田对后季小麦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第一个试验年度产量提高3.50%~7.10%,平均增长4.95%,3000 kg/hm2的中等秸秆量处理小麦产量最高.长期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对后季小麦籽粒产量有重要影响.与对照相比,4个年度试验,4个秸秆还田量处理的增产幅度分别为1.96%~6.31%、1.87%~5.87%、0.76%~8.70%和2.27%~8.58%,平均增产5.12%、3.63%、4.31%和6.27%,幅度逐渐增大,后2个年度的增产效应达显著水平,显示了稳定的增产效果.[结论]当前生产条件下,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地区,玉米长期秸秆适宜还田量为4500 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3.
麦秸还田对夏玉米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夏播玉米郑单958为材料,试验探讨了麦秸还田免耕与麦秸不还田免耕两种处理对夏播玉米土壤养分动态变化规律和产量差异等,结果显示,麦秸还田免耕处理土壤养分含量比麦秸不还田处理的土壤养分含量高,对夏玉米生长有利、增产效果显著,平均单产增加1079.10 kg/hm2,增产12.09%,单穗重增加7.667 g,在夏玉米生产...  相似文献   

4.
稻麦轮作区麦秸还田对水稻产量及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5~2007年,研究了稻麦轮作区麦秸还田方式、还田量及免耕麦秸覆盖还田条件下移栽方式对水稻产量和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与传统栽培方式(翻耕、无麦秸还田)相比,免耕麦秸覆盖还田对水稻产量没有影响,但对出糙率、整精米率等品质性状不利;翻埋还田有一定增产效果(增产5.5 %),对主要品质性状影响不明显;免耕垄作麦秸沟填处理则显著减产.②免耕条件下,适当增加麦秸还田量,能减少无效分蘖,提高个体和群体质量,增产效果明显.以9.0×103 kg·hm-2麦秸还田量的水稻产量最高,与对照差异显著.③免耕麦秸覆盖条件下,撬窝移栽水稻根系分布层次较深,抗倒力强,产量高于其他处理;不同移栽方式对稻米外观品质无显著影响,但撬窝移栽的整精米率显著高于抛秧和摆栽处理.试验结果说明,以适当方式实施麦秸还田,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秸秆还田模式对玉米生长发育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秸秆还田模式与常规种植模式对比,研究了秸秆还田模式对玉米生长发育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的整个生育期,大豆茬种植玉米轮作还田模式的株高、干物质重、叶面积均高于常规种植模式;两种模式下土壤含水量和容重变化并无显著差异;在土壤养分方面,大豆茬种植玉米轮作还田模式的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均高于玉米常规模式;在产量方面,大豆茬种植玉米轮作还田模式比玉米常规模式下的产量表现为增产,增产幅度为6.4%.  相似文献   

6.
连续开展8 a的长期定位试验,探索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和耕地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粉碎还田的水稻产量和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含量、土壤pH均高于常规施肥。秸秆粉碎还田前几年的水稻产量较常规施肥处理增幅较小,仅为2.56%~3.77%,但随着还田年限增加,增产幅度提高至6.82%~8.47%。秸秆粉碎还田具有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土壤养分的双重功效,并具有长期、持续培肥土壤的作用,可作为提升土壤质量的重要手段长期实施。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麦秸还田后作物与土壤微生物争氮的矛盾,进行了夏大豆田补施速效氮肥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麦秸相同还田量的情况下,每亩配施5kg尿素的处理,土壤有机质积累量最好。大豆籽料平量配施速率氮的比试验前增产29.93%。根瘤数及其干重也以施氮的为高。  相似文献   

8.
麦秸还田形式对土壤肥力及春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连续5 a 在6个试验点进行的麦秸还田试验结果表明,以施垫麦秸农家肥春小麦产量最高,为6 127.5 kg/hm2,较对照增产25.8%;其次施农家肥产量为5 778.0 kg/hm2,较对照增产18.6%;麦秸高茬收割、麦秸覆盖、麦秸翻压分别较对照增产10.2%、12.6%、14.3%.可增加土壤有机质0.19~0.67 g/kg,降低土壤容重0.03~1.09 g/cm3,增大土壤孔隙度3.93~10.4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
针对华北地区小麦和玉米一年两熟轮作的特点,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耕作措施下夏玉米植株组织器官氮素含量的动态变化特点及其对产量的影响,为科学制定耕作措施以夺高产及植株氮素营养诊断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处理4(麦秸还田+沼渣液+旋耕)的植株氮含量高于其他5种处理,该处理的玉米平均产量最高,达到912.8 kg/亩,比处理3(麦秸还田+免耕+苗期深中耕)的平均产量864.1 kg/亩高48.7 kg/亩,比处理2(麦秸还田+免耕+苗期浅中耕)的平均产量840.6 kg/亩高72.8 kg/亩,比处理5(麦秆还田+免耕+苗期不中耕)的平均产量805.7 kg/亩高107.1 kg/亩,比处理6(麦秆还田+免耕+苗期不中耕)的平均产量804.0 kg/亩高108.0 kg/亩,比处理1(麦秸不还田+免耕+苗期不中耕)的平均产量737.5 kg/亩高175.3 kg/亩,而且不同处理间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由此看出小麦秸秆还田+沼渣液+旋耕处理方式有利于夏玉米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0.
土壤长期定位试验结果表明作物连作条件下,施肥各处理作物产量高于不施肥处理,且有机肥优于化肥,化肥优于秸秆还田.施肥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及N、P、K养分含量,施有机肥土壤养分含量增加显著.在小麦、玉米、大豆作物中,小麦连作条件下,施肥利于土壤养分的积累.  相似文献   

11.
杨庆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725-10726
从实证的角度出发,利用相关性检验、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检验对我国大豆期货与小麦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对实证结果进行了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12.
离子束介导大豆DNA对小麦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离子束注入和大豆DNA浸泡 2种手段处理小麦种子 ,测定F1 代小麦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离子束注入导入大豆DNA后可引起小麦蛋白质含量的改变 ,处理后的小麦蛋白质含量随离子束剂量的加大和供体蛋白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大豆发源地,大豆一直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与油料作物之一。进入21世纪,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大豆的需求将越来越大,大豆价格猛涨,大大提高了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成县夏播大豆近几年发展也很快,2007年全县种植面积约1.5万hm^2,当地小麦收获在6月中旬至6月下旬,此时气温高,日照由长变短,此期正宜播种夏大豆。为了提高夏播大豆的产量和效益,陇南市农牧局组织开展了夏播大豆示范,总结出了夏播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小麦套种大豆效益分析及其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固海扬黄灌区进行小麦套种大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麦豆套种改善了田间小气候,促进了小麦生长发育.套种田两作的混合产量比单种小麦增产30.92%,比单种大豆增产67.72%,纯收入分别增加254.1元/667m2和283.9元/667m2,提高46.16%和39.41%,投产比1:3.34.  相似文献   

15.
麦秸还田对大豆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小麦秸秆还田低碳农业措施的推广,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小麦秸秆还田对大豆幼苗生长和成熟期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充足条件下(浇2次透水),小麦秸秆还田处理的大豆前期出苗率和幼苗期生长明显优于无秸秆还田和未浇透水的处理;小麦秸秆还田和水分对大豆产量有显著影响,小麦秸秆还田+浇2次透水的处理(正常施肥+浇2次透水+小麦秸秆全量还田,不施肥+浇2次透水+小麦秸秆全量还田,正常施肥+浇2次透水+小麦2倍全量秸秆还田)大豆产量在3 804.71~3 922.56kg/hm2,比对照(不施肥+无小麦秸秆还田)增产69.92%~75.19%,达极显著水平。结论:水分充足条件下,小麦秸秆还田对下茬作物的生长及产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总结了麦田套种大豆的增产效果及原因,提出了麦田套种夏大豆的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17.
麦收后复种夏大豆密度与施肥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夏大豆品种天引豆1号为指示品种,进行了麦收后复种夏大豆密度与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处理组合为密度45.0万株/hm^2、施肥量900 kg/hm^2(尿素、磷酸二铵各450 kg/hm^2),折合产量最高,达2435 kg/hm^2;其次是密度45.0万株/hm^2、施肥量600 kg/hm^2(尿素、磷酸二铵各300 kg/hm^2),折合产量为2265 kg/hm^2。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土霉素对大豆和小麦幼苗期产生的影响,利用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土霉素(oxytetracycline)对大豆(Glycine max(Linn.)Merr.)、小麦(Triticum asetivum L.)幼苗部分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霉素浓度的增加大豆根数、株高、根长、株鲜重、根鲜重、根总吸收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等指标均呈下降趋势;随着土霉素浓度的增加小麦根长、根鲜重、根总吸收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也均呈下降趋势,在低浓度时对小麦株高和株鲜重有促进,高浓度时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宁南山区小麦套种大豆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套种大豆是近几年宁夏同心县农技人员和广大农民群众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不断试验、示范总结出的一项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立体复合性种植技术,也是一种用地和养地相结合的生态型套种模式,它能充分利用光、热、水、气、肥等自然资源,是提高农田产出及经济、生态效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对地膜小麦套种大豆6种带幅增产效果研究的结果表明,地膜小麦套种大豆各处理的混合产量,产值,纯收入均高于地膜小麦单作和大豆单作,其中以6:2带型(140cm膜,膜面126cm,种6行小麦;畦宽50cm,种2行大豆)和4:3带型(70cm膜,膜面56cm,种4行小麦;畦宽70cm,种3行大豆)较优,其产量分别为6435,6285kg/hm^2。产值分别为8271,8604元/hm^2,纯收入分别为5826,6009元/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