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对滆湖控藻网围内、外和工程示范区3个区域浮游植物进行了采样调查,分析了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58种,隶属7门80属。控藻网围内有11种优势种,网围外9种,工程示范区5种,网围内与网围外优势度最大的优势种均为不定微囊藻(Microcystis incerta),工程示范区优势度最大的为螺旋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e var.angustissima)。浮游植物现存量网围外网围内工程示范区。两两比较LSD结果显示,浮游植物生物密度年均值在控藻网围内、外存在显著差异(P0.05),控藻网围内、外与工程示范区则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浮游植物生物量年均值在控藻网围内、外与工程示范区之间都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但是网围内与网围外则无显著差异。冗余分析(RDA)以及两变量相关分析(Pearson)结果均显示水温、Chl.a、COD_(Mn)是影响滆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2.
青草沙水库浮游藻类群落组成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逐月对上海水源地——青草沙水库进行浮游藻类调査研究。2014年发现优势种25种,2015年只有12种,两年均出现的优势种为:不定微囊藻(Microcystis incerta)、伪鱼腥藻属未定种(Pseudoanabaena sp.)、小环藻属未定种(Cyclotella sp.)、镰形纤维藻奇异变种(Ankistrodesmus falcatus var.mirabilis)和平壁克里藻(Klebsormidium scopulinum)。2015年较2014年种类数大幅减少,其季节变化也不如2014年明显,但总体上属夏秋季优势种种类多,冬春季则相对较少。优势种类群呈现夏秋季蓝藻多,春夏季绿藻多的特点,黄藻门和硅藻门的种类一般为冬春季优势种。冗余分析(RDA)显示,大多数优势种的密度主要与水温、溶解氧、总氮、总磷有关。重要优势种不定微囊藻密度与水温呈正相关关系,黄丝藻属未定种(Tribonema sp.)和小环藻属未定种密度与水温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上海白莲泾生态环境是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规划区的重点建设项目.2006年3月至9月对白莲泾的浮游藻类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浮游藻类的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以及浮游藻类与水质理化参数的关系.共检出浮游藻类181种,隶属于7门82属,主要优势种为水华微囊藻、铜绿微囊藻、不定微囊藻、湖泊鞘丝藻、巨颤藻、小席藻和扭曲小环藻;浮游藻类密度年平均值为21.03×104 ind./L,生物量年平均值为4.027 mg/L;浮游藻类的香农威尔多样性指数为0.94~2.47,丰富度指数为0.58~2.75,均匀度指数为0.39~0.78;涨潮时生物密度均值为17.60×104 ind./L,生物量均值为0.775 mg/L;落潮时生物密度均值为24.78×104 ind./L,生物量均值为1.569 mg/L.  相似文献   

4.
上海青草沙水库生态护坡区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7年上海青草沙水库建设了生态护坡,为探究其对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18年1-12月逐月对该水库生态护坡区和库内对照区的浮游植物群落进行调查比较。共鉴定出生态护坡区浮游植物201种,库内对照区194种,两区域物种达中等相似,且种类组成均为绿藻-硅藻-蓝藻型。各季节生态护坡区和库内对照区优势种以蓝藻门和硅藻门为主且基本相同,优势度较大的优势种为隐球藻属未定种(Aphanocapsa sp.)、湖泊伪鱼腥藻(Pseudanabaena limnetica)、小环藻属未定种(Cyclotella sp.)和模糊沟链藻(Aulacoseira ambigua)。生态护坡区生物密度、生物量年均值依次为(578.46±455.30)×104cells/L、(1.55±1.03)mg/L,库内对照区依次为(706.95±643.24)×104cells/L、(1.66±1.12)mg/L,两区域浮游植物现存量无显著差异(P>0.05)。主坐标PCOA分析表明生态护坡区和库内对照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
青草沙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自2011年1月、4-12月逐月对上海市水源地——青草沙水库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和分析。本研究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99属223种,细胞丰度变化范围为86.37×104~2 594.63×104cell/L,全年优势种为小环藻、卷曲鱼腥藻、微小色球藻、针晶蓝纤维藻、球衣藻、啮蚀隐藻,偶有咸水和半咸水种检出。蓝藻密度在全年占据优势,优势类群季节演替明显,表现为:春季为色球藻属、蓝纤维藻属,夏季为微囊藻属,秋季为卷曲鱼腥藻、鞘丝藻属。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水温、悬浮物含量和浮游动物的牧食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6.
2009年4月27日至5月6日对西藏多格错仁盐湖进行了58个站点的采样调查,对比分析了表、底层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生物密度、生物量、多样性和不同经纬度浮游植物种类分布等的差异。结果显示:表层浮游植物121种,优势种为菱形藻未定种(Nitzschia sp.)和舟形藻未定种(Navicula sp.);底层189种,优势种为菱形藻未定种、舟形藻未定种、菱板藻未定种(Hantzschia sp.)和两尖菱板藻(H. amphioxys),均属硅藻门且该门的物种数占比均超过60%;表、底层物种为中等不相似。底层水体的浮游植物平均生物密度(68. 43×104个/L)和生物量(0. 819 8 mg/L)远远高于表层的生物密度(8. 44×104个/L)和生物量(0. 102 1 mg/L),但表层的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值显著高于底层(P 0. 05)。聚类分析可知盐湖底层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比表层相对单一。  相似文献   

7.
西藏那曲地区盐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9年4-5月对西藏那曲地区12个盐湖进行浮游植物采样调查,共检出浮游植物58种,隶属于6门39属,其中硅藻门种数最多(34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58.62%,其次为绿藻门(11种)和蓝藻门(8种)。主要优势种为舟形藻属未定种1种、菱形藻属未定种1种、湖泊鞘丝藻和小形卵囊藻。平均生物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9.70×104cells/L和0.162 8 mg/L。分析了西藏盐湖浮游植物区系组成特点,及其与环境因子尤其是含盐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物种数、生物密度与生物量均与含盐量存在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在盐湖生态系统中,盐度是决定浮游植物多样性及个体数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受众多生态因子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8.
于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每月下旬对滆湖控藻网围内、外和清淤区3个区域轮虫的群落结构进行对比分析。采用淡水浮游生物调查方法,对轮虫种类组成、优势度、现存量和物种多样性及与水质特征参数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经鉴定:轮虫共有51种,隶属于14科22属。主要优势种包括:角突臂尾轮虫(Brachionus angularis)、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曲腿龟甲轮虫(Keratella valga)、长肢多肢轮虫(Polyarthra dolichoptera)和长三肢轮虫(Filinia longiseta)等。典型对应分析(CCA)结果表明,水温(T)、高锰酸盐指数(CODMn)、溶氧(DO)、总氮(TN)和总磷(TP)是影响轮虫生态特征的主要水质因子。多重比较表明,轮虫现存量网围内显著低于网围外(P0.05),网围内、外皆极显著低于清淤区(P0.01)。轮虫的生物密度年均值为:网围内[(428±96)ind/L]网围外[(939±220)ind/L]清淤区[(1216±330)ind/L];生物量:网围内[(0.364±0.100)mg/L]网围外[(0.991±0.316)mg/L]清淤区[(1.589±0.328)mg/L]。本研究表明,鲢鳙鱼控藻对水体富营养化控制有一定效果,而清淤对水体生态修复具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上海世博园白莲泾浮游藻类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白莲泾生态环境是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规划区的重点建设项目.2006年3月至9月对白莲泾的浮游藻类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浮游藻类的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以及浮游藻类与水质理化参数的关系.共检出浮游藻类181种,隶属于7门82属,主要优势种为水华微囊藻、铜绿微囊藻、不定微囊藻、湖泊鞘丝藻、巨颤藻、小席藻和扭曲小环藻;浮游藻类密度年平均值为21.03×104 ind./L,生物量年平均值为4.027 mg/L;浮游藻类的香农威尔多样性指数为0.94~2.47,丰富度指数为0.58~2.75,均匀度指数为0.39~0.78;涨潮时生物密度均值为17.60×104 ind./L,生物量均值为0.775 mg/L;落潮时生物密度均值为24.78×104 ind./L,生物量均值为1.569 mg/L.  相似文献   

10.
张坤  戴习林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0):166-169,178
以同周期单独培养的微藻生长密度为对照,采用等重复两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开展淡水养殖池塘中5种常见微藻即淡水小球藻(C.vulgaris)、四尾栅藻-FACHB-1297(S.quadricauda)、蹄形藻(K.lunaris)、鱼腥藻-FACHB-1299(Anabaena Broy sp.)、颤藻-FACHB-1120(Oscillatoria sp.)及其密度对铜绿微囊藻(M.aeruginosa)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5种微藻的初始密度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有显著影响,当铜绿微囊藻初始密度最小为4.5×105个/mL时,呈现5种微藻密度增加对铜绿微囊藻生长抑制效果越明显的规律,而当铜绿微囊藻的初始密度较高时,则5种微藻密度的增加对铜绿微囊藻生长抑制效果不明显,同时铜绿微囊藻的初始密度不同也显著影响微囊藻的生长。t检验结果也表明:铜绿微囊藻在分别与淡水小球藻、鱼腥藻、颤藻混合培养时,生长速度均显著受到抑制,而与四尾栅藻混合培养时,生长速度受到抑制不显著。因此试验用5种微藻中,淡水小球藻、鱼腥藻、颤藻均对铜绿微囊藻生长有抑制作用,且淡水小球藻对微囊藻生长抑制效果最明显,蹄形藻对微囊藻的生长促进作用明显。通过竞争参数计算几种微藻对铜绿微囊藻的竞争抑制强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淡水小球藻、鱼腥藻、颤藻、四尾栅藻、蹄形藻。  相似文献   

11.
杭州湾人工潟湖夏季浮游植物群落演替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金山城市沙滩是东海杭州湾的一处人工潟湖,是上海首个滨海4A级景区,由于潟湖本身复杂的物理海洋学性质,为了确保金山城市沙滩水质优良,近年来一直在对其进行生态修复。本研究从2016至2018年,连续3年夏季对该潟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变化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2016—2018年夏季浮游植物种类不断增多,共发现浮游植物7门109种,其中硅藻门(Bacillariophyta)、蓝藻门(Cyanophyta)和绿藻门(Chlorophyta)种类较多。优势属共发现13个,优势度较大的是微囊藻属(Microcystis)、囊裸藻属(Trachelomonas)、直链藻属(Melosira)和小环藻属(Cyclotella),其中微囊藻属是夏季第一优势属,其他优势属重合度小。2016—2018年浮游植物丰度变化很大,分别为50.78×10~4~5 957.52×10~4个/L、5.35×10~4~25.67×10~4个/L和474.87×10~4~1 026.94×10~4个/L,其中微囊藻丰度最大,分别占97.88%、68.18%和77.23%。调查期间,浮游植物的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先增大后减小,但总体呈上升趋势,而第一优势属优势度总体下降,说明经过生态修复,水体浮游植物群落发生正向演替,生态风险有减小趋势。RDA分析表明,总氮、总磷、铵盐、亚硝酸盐、无机磷和硅酸盐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的重要环境因子。其中硅酸盐、亚硝酸盐、铵盐和无机磷与该潟湖的浮游植物群落相关性较大。  相似文献   

12.
扬中夹江浮游植物种群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7年对扬中夹江4个季度浮游植物进行周年采样调查,研究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变化趋势。共鉴定出6门93种,其中蓝藻门15种,隐藻门3种,甲藻门3种,硅藻门36种,裸藻门5种,绿藻门31种。浮游植物全年优势种共有8种,其中蓝藻门3种,分别为微囊藻(Microcystis sp.)、假鱼腥藻(Pseudoanabaena sp.)和卷曲鱼腥藻(Anabaena circinalis);隐藻门1种为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硅藻门4种,分别为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小环藻(Cyclotella sp.)、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和针杆藻(Synedra sp.)。浮游植物年平均生物密度为35.34×10~4个/L,硅藻门和蓝藻门最多(分别占47.45%和42.87%);年平均生物量为0.183 5 mg/L,硅藻门(占比78.42%)是生物量主体。4个季度浮游植物生物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秋季最高,春季最低;各断面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RDA冗余分析显示浮游植物生物密度与水温、TDP等有正相关关系,与Chl.a有负相关关系。应用渔产潜力进行估算表明夹江足够供给8头以上的江豚食物。  相似文献   

13.
2015年4月至2016年7月采集了停泊于上海洋山港的9艘"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航线船舶压载水水样,压载地隶属于中国南海区、阿拉伯海区、红海区和地中海区。对其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和丰度进行了分析,共检出压载水中浮游植物30种,隶属于4门18属。其中硅藻门12属21种,甲藻门4属7种,蓝藻门和绿藻门各1种。各船舶压载水中浮游植物种类数变化范围为2~7种,优势种为星形明盘藻(Hyalodiscus stelliger)、具槽直链藻(Melosira sulcata)、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具尾翅甲藻(Dinophysis caudata),其中具尾翅甲藻出现频率最高。春季压载于香港港的样品中浮游植物丰度最高,为(3.983±1.695)×103cells/L;夏季压载于新加坡港的样品中浮游植物丰度最低,为(0.317±0.347)×103cells/L。此外鉴定到赤潮藻13种,包括3种有毒藻类,分布于8艘船舶压载水中。结果显示,来自中国南海区的压载水样品中浮游植物种类数和丰度较其他海区高,4个海区的压载水均具有潜在的生物入侵风险,若部分赤潮藻种随压载水排入洋山港区,赤潮发生潜在风险增大,进而危害当地海域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
千岛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群的划分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于2015年逐月对千岛湖进行浮游植物采样调查,研究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变化趋势和浮游植物功能群的划分,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201种,绿藻门、蓝藻门和硅藻门物种数全年占据优势。2015年平均生物密度为(1 285. 41±448. 43)×10~4个/L,平均生物量为(2. 75±0. 81) mg/L,月份间生物密度和生物量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 0. 001)。浮游植物功能类群S1和H1在4个季节均具有较高的丰度比例,浮游植物功能类群B在春季和冬季具有比较高的丰度比例,功能类群J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占比较高,功能类群K在春季和秋季占比较高,TC功能类群在夏季、秋季和冬季占比较高,M、LO、P功能类群在夏季和秋季具有较高的丰度比例,Y功能群和D功能群仅在冬季占比较高。CCA典范对应分析显示了各功能群与水温和营养盐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洋山港是中国首个离岸式深水港口,小洋山位于洋山港海域北侧。2012年1月-12月对小洋山近岸水域浮游植物进行了采样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83种,隶属7门77属。其中硅藻门为主要类群,共51属143种,占物种丰富度的78.14%。浮游植物的年平均细胞丰度为(7.01±6.26)×104cell/L。骨条藻(Skeletonema sp.)和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为全年优势种,细长列海链藻(Thalassiosira leptopus)、碎片菱形藻(Nitzschia frustulum)、菱形缝舟藻(Rhaphoneis rhomoides)和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为常见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和Pielous均匀度指数(J)全年均值分别为2.59±0.75、4.00±1.44和0.55±0.15。硅藻商全年均值为1.06±0.20。冗余分析(RDA)表明对该水域浮游植物影响较大的环境因子是盐度、水温、溶解氧和悬浮物浓度。  相似文献   

16.
安庆新洲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解安庆新洲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于2017年2—11月对新洲水域9个断面的浮游植物现状进行季节性调查。结果表明,共检测出浮游植物8门143种:以绿藻门种类最多,占总种数的46.15%;其次是硅藻门,占29.37%;蓝藻门、裸藻门、金藻门、隐藻门、甲藻门和黄藻门分别占12.59%、3.50%、3.50%、2.10%、1.40%和1.40%。浮游植物优势种共6种,分别为蓝藻门的假鱼腥藻(Pseudoanabaena sp.),硅藻门的尖针杆藻(Synedra acus)、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隐藻门的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啮蚀隐藻(Cryptomonas erosa)和绿藻门的丝藻(Ulothrix sp.)。浮游植物生物密度变化在14.09×10~4~487.98×10~4个/L之间,平均为63.05×10~4个/L;生物量变化在0.07~1.41 mg/L之间,平均为0.28 mg/L。密度最高值出现在夏季的黄湓闸(断面5)水域,最低值出现在春季的新洲尾(断面7)水域;生物量最高值出现在夏季的董家窑(断面6)水域,最低值出现在夏季的皖河口(断面1)水域。利用多样性指数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Shannon-Weiner指数(H')变化范围为1.93~3.10,均值为2.70;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变化范围为1.12~3.00,均值为2.21;Pielou均匀度指数(J)变化范围为0.52~0.93,均值为0.79。Shannon-Weiner指数(H′)、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季节变化上无显著性差异。多样性指数评价水质为轻-中度污染状态,表明新洲水域水质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17.
青草沙水库地理位置特殊,供应上海市绝大多数市民的日常饮用水,因此维持其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及水质良好尤为重要。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研究了水库浮游甲壳类的群落特征,并利用冗余分析(RDA)阐述了浮游甲壳类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鉴定出浮游甲壳类34种,其中枝角类18种,桡足类16种。2016年浮游甲壳类种数比2015年增加了6种,长额象鼻溞(Bosmina longirostris)和汤匙华哲水蚤(Sinocalanus dorrii)为两年中的全年优势种。2016年浮游甲壳类的平均生物密度和生物量各为(8. 7±9. 1)个/L、(0. 598 3±0. 692 6) mg/L,2015年为(3. 1±2. 7)个/L和(0. 208 3±0. 244 6) mg/L。自河流区经过渡区到湖泊区其现存量逐渐升高。RDA排序图显示,对浮游甲壳类具有较大影响的环境因素有水温、硝态氮、亚硝态氮和高锰酸盐指数。  相似文献   

18.
长江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研究了长江口南、北支浮游植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共采集到浮游植物157种,隶属8门71属,平均细胞密度3.31×10~5个/L。其中硅藻门为主要优势类群,共25属61种,占浮游植物总种类数的39%。主要优势种为蓝藻门的湖泊鞘丝藻,常见种为蓝藻门的阿氏颤藻、两栖颤藻、小颤藻、绿藻门的小球藻,以及硅藻门的中肋骨条藻。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在3.27×10~4~1.50×10~6个/L,南北支水域以及主河道水域没有差别。各样点的均匀度指数变化比较平稳;多样性指数变化和丰富度指数变化一致,南支水域显著高于北支和主河道水域。统计分析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相关性显示:物种数和总细胞丰富度分别与温度、叶绿素a显著正相关,与盐度显著负相关;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与温度、叶绿素a显著正相关,与电导率显著负相关;蓝藻细胞密度与温度显著正相关,与溶氧量、盐度显著负相关;硅藻细胞密度与电导率显著正相关,与温度显著负相关。对调查水域浮游植物种类和密度的分布影响较为显著的环境因子为盐度、电导率、溶氧量、温度和叶绿素a。因此,长江口环境因子的不同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  相似文献   

19.
长江口北支贝类放流滩涂区潮下带水域浮游植物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2年9月至2013年6月按季度对长江口北支贝类放流区外潮下带海域进行了浮游植物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75属228种,其中硅藻门153种、绿藻门25种、蓝藻门21种、甲藻门14种、金藻门2种、黄藻门2种、隐藻门2种和裸藻门9种。不同季节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不同,春季6门31属73种,夏季5门34属106种,秋季7门61属111种,冬季5门27属63种。各季节丰度分别为春季3.78×10~5个/L,夏季7.93×10~5个/L,秋季3.72×10~5个/L,冬季1.14×10~5个/L。对浮游植物与水化因子进行CCA典范应对分析,结果显示悬浮物、浊度、营养盐对浮游植物丰度影响较大。由于贝类投放和环境因子的变化,生态修复前后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变化显著,各季节浮游植物种类数及丰度都有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