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1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植根于共生理念和关系中的共生功能体(宿主—相关微生物组)概念,系统评述了共生功能体相关微生物组的组成、组装及其微生物间的互作.基于共生功能体,宿主通过自身具有的抗性和耐受性,可影响微生物共生体在共生连续体中的位置,降低互作的负面效应.宿主进化和共生功能体能主动影响寄生性共生体的适合度,从而出现反向适应.虽然宿...  相似文献   

2.
对绿色荧光蛋白的结构、发光机制、荧光检测方法以及在微生物与植物互作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阐释,重点对其在根际微生物定殖及其与宿主植物的相互作用、内生菌定殖及其对植物生长促进作用、微生物与植物共生关系、病原微生物与植物的相互作用、微生物中蛋白在宿主植物中的定位、转基因安全与标记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蚜虫体内感染共生菌的现象较为普遍。共生菌在蚜虫种群的存活、繁衍和应对外界压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蚜虫种群感染共生菌的种类和组成模式多样,这有利于蚜虫种群应对多变的环境。共生菌生活于宿主昆虫体内。宿主感染共生菌的种类和数量动态受宿主的遗传背景和生态适应力、外界环境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共生菌具有为宿主提供营养、消化植物组织和降解植物毒素等功能,从而影响宿主昆虫的寄主利用范围。原生和次级共生菌可引起宿主蚜虫寄主范围的改变,赋予蚜虫利用新寄主的能力,从而促进种群的分化。蚜虫体内通常有多种共生菌共存,共生菌种间关系会影响共生菌种群动态和生物功能的表现。因此,在共生菌群落层次上探明蚜虫-共生菌-寄主植物三者间的关系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菌根际是复杂的微生态系统,根际微生物对菌根合成可起到调控作用。菌根辅助细菌可以促进菌根真菌生长、在宿主植物根部定殖形成菌根共生结构,从而促进植物生长,是外生菌根菌际重要微生物类群。菌根辅助细菌与外生菌根菌存在协同进化,在促进菌根合成的同时,菌根菌对植物根际细菌类群和功能也可产生调控作用。菌根辅助细菌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促进菌根菌菌丝生长、降低菌根际土壤中有毒物质浓度、促进宿主植物根系发育、提高菌根侵染几率等,通过上述功能可以提高菌根菌在植物根际土壤中的存活几率,增加与宿主植物接触侵染并最终形成菌根共生结构的效率。形成菌根后,菌根辅助细菌与菌根菌—植物共生体的互作中,可以提高植物对矿物质养分的吸收转运水平,抑制土传病害发生。菌根菌—植物共生体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其与根际土壤微生物的互作机制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肠道共生微生物与机体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机制尚未揭示。肠道共生微生物对哺乳动物的免疫系统有着重要的调节功能,反之哺乳动物的免疫系统在维持肠道共生微生物群稳态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以确保宿主正常生理功能得以发挥。文中对肠道共生微生物与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肠道微生态与免疫系统发育互作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菌根真菌与植物根际微生物互作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菌根真菌是自然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功能群之一,深入研究和揭示它与植物根际微生物间的互作关系,对进一步利用和调控根围微生物的相互作用,促进植物生长,维持农林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菌根真菌与某些根际有益微生物(如MHB、PGPR)具有协同促生关系。这些有益微生物可通过改变根际土壤微环境、提高根系对菌根真菌侵染的感受性等为菌根菌在根部的定殖创造有利条件;而菌根真菌则可通过改变根际土壤pH值、根际营养等方面影响根际微生物的群落结构。菌根真菌与土壤微生物通过相互促进或抑制,对宿主植物产生影响。目前,国内外关于菌根真菌与根际微生物互作中二者相互识别、协同作用的机理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快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为研究菌根围微生态区系提供了新的途径,将有助于科学有效地研究菌根围微生物之间的互作机制。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深海热液口生物共生关系的发现及其存在的证据,并对有关这一共生体系中的宿主营养以及宿主对其共生微生物的获取途径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灰飞虱(Laodelphaxstriatellus)能传播水稻条纹叶枯病,是我国重要的水稻害虫。Wolbachia是存在于多种昆虫生殖器官的一类共生菌,它可通过在宿主群体中引起细胞质不亲和性(CI)而给宿主带来生殖优势。通过对灰飞虱体内Wolbachia感染率的测定,监测Wolbachia在灰飞虱群体中的扩散趋势从而为媒介昆虫-共生菌技术(Vector-Insect-SymbiontTech-nology,VIST)这一防治手段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生殖是生命的基本特性之一,昆虫进化过程中形成多种多样的生殖方式,有些昆虫的生殖受到体内共生细菌的调控。常见的共生菌如Wolbachia、Cardinium等能够调控许多昆虫的生殖,目前已知共生菌调控的生殖方式有以下4种:诱导孤雌生殖,胞质不相容,雌性化和杀雄作用。烟粉虱是一类小型昆虫,包含一些重要的入侵种,是全球农业生产的重大有害生物。烟粉虱体内有多种共生菌,通常共存于昆虫特化的细胞——含菌细胞内,通过雌虫卵巢完整无误地传给下一代,确保代代相传,其中原生共生菌Candidatus Portiera aleyrodidarum能供给必需氨基酸来保证昆虫的正常生长与发育。  相似文献   

10.
Arsenophonus隶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γ亚类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是昆虫、蜘蛛等体内常见共生细菌,还见于甜菜、草莓等植物。该菌在宿主昆虫体内既能垂直传播也能水平传播,在宿主昆虫体内多呈弥散性分布,少数分布于特化的菌胞体。一般通过16S rDNA,23S rDNA的特异序列或基于fbaA,ftzK和yaeT的多基因座系统进行分子鉴定。迄今为止,只有5种Arsenophonus属的细菌被鉴定,分别是Arsenophonus nasoniae,Arsenophonus arthropodicus,Arsenophonus triatominarum,Riesia pediculicola和Phlomobacter frageriae。Arsenophonus对宿主昆虫有杀雄作用,还可能与宿主昆虫的免疫、营养及寄主适应有关。同时,Arsenophonus还会诱发草莓和甜菜上的病害。目前,A. nasoniae和R. pediculicola已经完成了基因组的测序工作。文章主要对Arsenophonus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内生细菌在植物微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分布于宿主体内,不会对宿主造成伤害,通常与宿主互惠共生。其种类繁多,在植物中普遍存在,是一类有待开发的重要微生物资源。近年来,对植物内生细菌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使用高通量测序等新型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植物内生细菌菌落及其丰富度的研究有了极大的提升。一些内生细菌能够促进植物的营养吸收,提高植物的抗病性和抗逆性。研究人员发现,植物内生细菌可以通过产生植物激素、抑制病原微生物和调节植物免疫系统等机制促进植物生长和健康。然而,目前对于植物内生细菌与植物互作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需要更多的试验和观察来深入了解这些互作机制的细节。未来的研究可以通过使用先进的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技术,结合传统的生理学和生态学方法揭示内生细菌与植物互作的具体机制。  相似文献   

12.
正小麦、麦茎蜂和寄生蜂三者之间存在植物、植物性昆虫以及天敌昆虫三营养层互作关系,它们代表了昆虫与植物之间漫长自然演化历程与生存竞争的缩影,三者之间因为营养、保护、防卫与繁衍等等行为而产生相互选择、相互作用、相互适应关系,可以说三者之间的错综复杂关系是互惠共生的。文中需要简单剖析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为小麦种植过程中麦茎蜂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有效依据。一、三者关系的基础研究方法一般来说,可采用室内研究法研究  相似文献   

13.
根际微生物群落与促生菌多样性及其筛选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际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在生物圈功能中发挥着非常显著的作用,微生物和植物在根际环境中形成的复杂网络式关系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植物生长,深入了解并利用这种互作关系对于提高农业产出投入比以及筛选获得更高效、广适的促生菌尤为必要.综述了根际微生物群落与促生菌多样性以及筛选策略,分析了研究中尚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采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北坡东北赤杨、西伯利亚赤杨、色赤杨根瘤样品21个,对根瘤内Frankia DNA的16S-23SrDNA和nifD-nifK两个基因间隔区段(IGS)进行PCR—RFLP分析,研究其基因多样性。结果表明:与赤杨共生的Frankia菌存在丰富的基因多样性,基因类型与宿主种型关系密切。东北赤杨对Frankia的特异性较高,与西伯利亚赤杨和色赤杨共生的Frankia菌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上述结果说明Frankia菌与其宿主赤杨间存在着协同进化。  相似文献   

15.
科技动态     
科技动态一种新的农用抗生物质最近,日本科学家从与以往的抗生物质生产菌完全不同的昆虫共生微生物中,发现了一种对水稻的白叶枯萎病具有特殊效用的新的抗生物质。由日本科学技术厅资助的"新共生微生物"研究小组是在热带系稻褐飞虱的肠内细菌的生产物中发现这种抗生物...  相似文献   

16.
植物对微生物信号接收、传递及应答的研究是当前植物———微生物互作的分子生物学领域中最具吸引力的课题之一 ,Ca2 +是迄今为止唯一被证实的植物细胞内信号。大量研究表明 ,Ca2 +也参与了植物———微生物互作的信号传递。近 15年来 ,随着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的飞速发展 ,人们对Ca2 +在植物———微生物互作中生理意义的认识大为加深。从Ca2 +信号的研究方法、Ca2 +在植物抗病防卫反应中的作用、Ca2 +在植物———微生物共生关系中的作用及Ca2 +信号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等几方面综述了近年来相关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植物根际的微生物互作及其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在植物根际的微生物互作及其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现状.重点讨论了细菌生防因子与植物细菌和真菌病原物间的互作,真菌生防因子与原生动物、植物细菌和真菌病原物间的互作,以及根际微生物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及多个生防因子的协同作用等.此外本文还简述了不同互作下的行为模式,如共生、抗生、竞争及寄生等.  相似文献   

18.
正昆虫共生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水平基因转移在昆虫-共生菌系统中普遍存在。然而,水平转移基因(HTGs)在昆虫-共生菌系统中的作用仍属推测。例如,植物韧皮部缺乏B族维生素,然而,水平转移基因如何帮助昆虫适应植物韧皮部的机制尚不清楚。之前发现,由于烟粉虱基因组携带细菌源的HTGS,烟粉虱及其共生菌Hamiltonella在生物素合成途径方面存在代谢重复。  相似文献   

19.
植物内生菌是指能够定殖在植物细胞间隙或细胞内,并与宿主植物建立和谐共生关系的一类微生物。其容易占据有利的生防位置,可以经受住植物自身的防卫反应,并与病菌直接相互作用,从而给植物提供全面有效的保护,所以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放线菌是人们研究最早并应用到农业生产中的生防微生物,其在植物病害防治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如农用抗生5406和井岗霉素等。作为植物的天然微生物组分,植物内生放线菌则结合了这两者的优点。了解内生菌是否侵染植物宿主是研究两者相互关系的基础。Takehiro等研究了根部内生真菌在中国大白菜的定殖过程及功能…  相似文献   

20.
对分别采自陕西杨凌、汉中、渭南、太白4地区的315份土样进行了昆虫病原线虫筛选及其共生菌分离,得到2种昆虫病原线虫及1株Ⅰ型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Ⅰ型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经初步鉴定为致病杆菌属(X enorhabdus)的嗜线虫致病杆菌种(X enorhabdus nem a toph ilus)内的一个变种;对其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Ⅰ型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发酵液对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小麦纹枯病菌与辣椒疫霉病菌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对番茄灰霉病菌孢子萌发有延缓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