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011年11月,从安徽省无为县选择野生长江中华绒螯蟹亲本1 388只,到江苏省如东县进行天然海水生态育苗,其中雄蟹350只,总重80.05 kg;雌蟹1 038只,总重194.05 kg。在面积为2.5亩的池塘中,进行对比育苗试验,繁育盐度保持在19‰~26‰,pH变化范围在8.28~8.90,比较野生长江中华绒螯蟹与普通蟹之间繁育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野生亲本的体重和卵重均高于普通亲本,差异极显著;野生亲本与普通亲本的成熟系数和相对繁殖力差异不显著;野生蟹产卵率(52.85%)高于普通蟹产卵率(30.91%);野生蟹亲本组幼体发育较普通幼体发育为快,幼体个体较大,共产大眼幼体苗6.5 kg,大眼幼体规格137 848个.kg-1,平均125.3只.g-1;普通亲本组大眼幼体共产23 kg,规格为156 468个.kg-1,平均156.5只.g-1。  相似文献   

2.
野生和人工繁育大眼幼体在成蟹阶段的养殖性能比较   总被引:13,自引:10,他引:3  
长江野生扣蟹在成蟹养殖阶段具有优异的养殖性能,但是野生大眼幼体在成蟹养殖阶段的养殖效果却不清楚。因此,本研究系统比较了野生和人工繁育大眼幼体养成的扣蟹(蟹种)在成蟹养殖阶段的生长、性腺发育、成活率、产量、饲料系数、成蟹平均体重及规格分布。结果显示:(1)无论是雌蟹还是雄蟹,野生群体中后期的平均体重显著大于人工繁育群体。野生群体雄蟹在5-6月和7-8月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人工繁育群体,野生群体雌蟹在8-9月WGR和SGR也显著高于后者(P0.05)。(2)尽管野生群体最终成蟹规格显著大于人工繁育群体(P0.05),但成活率略低于人工繁育群体,故两群体的最终成蟹产量基本一致(P0.05)。(3)就最终成蟹规格分布而言,野生群体大规格雄蟹(体重≥175 g)和雌蟹(体重≥125 g)比例多于人工繁育群体,而中等规格雄蟹(体重125~174.9 g)和雌蟹(体重100~124.9 g)的比例低于人工繁育群体。因此,长江水系野生大眼幼体在成蟹阶段的养殖性能优于人工繁育大眼幼体,可以进一步发掘其优异种质资源,进行中华绒螯蟹良种培育。  相似文献   

3.
通过养殖实验,比较野生捕捞大眼幼体(G0)和野生亲本人工繁育大眼幼体(G1)在扣蟹养殖阶段的生长、成活率、早熟率和最终产量等指标,结果显示:(1)无论雌体还是雄体,野生群体在扣蟹阶段的平均体质量一直低于野生子一代群体,其中雌体120和150日龄时规格差异显著(P 0. 05);(2)两群体的增重率(weight growth rate,WGR)均呈下降趋势,且野生群体在扣蟹阶段的WGR总体低于人工繁育群体,仅雌体150~180日龄及180~210日龄这两个时间段内高于人工繁育群体;特定增长率(specific growth rate,SGR)变化趋势及差异性与WGR类似;(3)野生群体养成扣蟹的最终平均规格和一龄早熟率均低于人工繁育群体,但平均成活率和最终产量却高于人工繁育群体;(4)野生群体养成的最终扣蟹体质量主要集中于0~4. 00 g(36. 76%),并且显著高于野生G1人工繁育群体(P 0. 05),人工繁育群体体质量主要集中于4. 00~5. 99 g(26. 93%)和6. 00~7. 99 g (25. 43%)这两个范围内,两群体扣蟹在≥12 g体质量范围内的占比均较低,分别为8. 46%和7. 60%。野生亲本繁育子一代的大眼幼体在扣蟹阶段的平均体质量较大,但成活率和平均产量相对较低。通过养殖实验初步比较了两种不同来源的野生大眼幼体在扣蟹阶段的养殖效果,为合理选育和利用野生大眼幼体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4.
研究旨在探究安徽中华绒螯蟹种质资源状况以及资源混杂程度,以期为中华绒螯蟹资源的科学保护、合理利用以及相关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采集了中华绒螯蟹4个养殖群体和长江野生群体共170尾样本,基于线粒体分子标记,进行种群遗传学分析。结果表明,长江野生中华绒螯蟹遗传多样性低,盲目捕捞可能造成野生资源衰退。野生群体与养殖群体间未出现显著遗传分化,存在严重的种质混杂。研究探明了长江中华绒螯蟹的资源现状,为其科学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盐度和饲料添加剂对中华绒螯蟹仔蟹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不同盐度对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培育成仔蟹成活率的影响。在水温21℃、水深20cm,大眼幼体经20天培育,盐度从0-9‰培育成Ⅲ期蟹的成活率以盐度5-7‰为最高。0‰和9‰成活率较低。投喂含有适量添加剂的配合饲料比投喂不含添加剂的对照组成活率稍高。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在稻田中用网箱养殖的不同规格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对稻田中4种杂草和水稻的选择性及摄食情况。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对稻田杂草的摄食存在明显的选择性,对野慈姑Sagittaria trifoliavar.sinensis的摄食量最大,对鸭舌草Monochoria vaginalis和眼子菜Potamogeton franchetii的摄食量相对较少,对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和水稻的摄食量最差。不同规格的中华绒螯蟹对杂草的摄食率有所不同,20-30 g的中华绒螯蟹对野慈姑的摄食率最高,与其它3种规格的中华绒螯蟹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30 g以上的中华绒螯蟹对鸭舌草和眼子菜的摄食率均最低,与其它规格的中华绒螯蟹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1-10 g的中华绒螯蟹对稗草和水稻的摄食率最高,与其它规格的中华绒螯蟹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7.
盐度和饲料添加剂对中华绒鳌蟹仔蟹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不同盐度对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培育成仔蟹成活率的影响。在水温21℃、水深20cm,大眼幼体经20天培育,盐度从0-9‰培育成Ⅲ期蟹的成活率以盐度5-7‰为最高。0‰和9‰成活率较低。投喂含有适量添加剂的配合饲料比投喂不含添加剂的对照组成活率稍高。  相似文献   

8.
中华绒螯蟹扣蟹池塘生态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入海口的淡海水交融之处是中华绒螯蟹交配繁殖的理想场所,沿江农民充分利用这一独特的自然条件,从80年代中期就自发地捕捞回游的大眼幼体养殖扣子蟹,收益甚  相似文献   

9.
2001年4~6月对辽宁盘锦辽河三角洲地区中华绒螯蟹生态育苗试验池中的中华绒螯蟹溞状幼体的种群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Z1~Z5的变态率分别为(77.8±11.3)%,(67.9±24.2)%,(47.5±20.7)%,(51.1±32.9)%和(63.8±27.5)%;中华绒螯蟹溞状幼体在池塘中主要集中在上风位,约占43.7%~65.6%,下风位则分布较少,为14.2%~20.1%;在垂直分布方面,Z1~Z4系底层>表层,Z5则相反,表层>底层.中华绒螯蟹溞状幼体昼夜水平移动主要受风向的影响,有风时它们向上风位方向移动,无风时它们则在池塘中分布较为均匀.中华绒螯蟹溞状幼体昼夜垂直移动主要收光照的影响,白天它们主要分布在水体中下层,夜间弱光照或无光时,它们分布较均匀.  相似文献   

10.
温度是中华绒螯蟹胚后发育历期的重要影响因子。生物学零度和有效积温体现了温度和发育历期的内在关系。本实验以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地区培育的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良种"江海21"幼体为实验对象,设计室内单因素三处理三重复恒温实验(3个处理组分别设置恒温为20、22、24℃),定期监测发育温度和历期。通过有效积温公式计算和验证生物学零度和有效积温,采用单因素方差法对实验数据和当地5年历史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结果表明:1)生物学零度和有效积温实验数据与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均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确定中华绒螯蟹胚后发育阶段的生物学零度为6.91℃,有效积温为274.18℃·d。2)在实验温度范围内,中华绒螯蟹幼体阶段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本实验结果可为研究中华绒螯蟹人工育苗胚后发育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2003-2005年在西安市大鲵(Andrias daviddanus)生态繁育养殖基地对大鲵亲体进行培育,分别采取单池群养培育、单池单养培育、雌雄一对一隔网单养培育三种培育方式开展试验.三种方式培育结果显示,雌雄素鲵参繁率为雌雄一对一隔网单养培育>单池单养培育>单池群养培育,且雌鲵整体发育优于雄鲵;产卵量为雌雄一对一隔网单养培育>单池单养培育>单池群养培育;亲鲵产后成活率为雌雄一对一隔网单荞培育=单地单养培育>单池群养培育.雌雄一对一隔网单养对亲鲵培育较为有利,可以减少干扰与伤残.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林下生态养鸡育雏前需要准备的物品以及需要做好的准备工作,以便为育雏期提供更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洞庭湖113尾产卵前雌性泥鳅的个体绝对生殖力(r),个体相对生殖力(r/L,r/W)与雌鱼一些形态学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泥鳅的个体生殖力不但与体长,体重呈正相关,而且还不同程度地与年龄、成熟系数、肥满度成正相关关系,泥鳅的怀卵量波动在325~63840粒之间,平均为8564粒。  相似文献   

14.
报道了日本海马生殖期雄性成本育儿囊组织结构变化和卵胎生特点,日本海马生殖期育儿囊壁的组织结构随胚胎发育而变化,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成体育儿囊壁的疏松结缔组织随胚胎发育逐渐形成突起,把胚胎大部分包裹起来,疏松结缔组织上皮也由胚胎发育前的1 ̄2层低柱状细胞变成单层扁平细胞,包围胚胎的疏松结缔组织内毛细血管明显大量增加,日本海马的生殖特点是雌体将卵产入雄体育儿囊内,卵在囊内受精并完成胚胎发育,整个胚胎发育  相似文献   

15.
用添加0.03%痢特灵、0.1%土霉素和5%酸牛奶的雏鸡日粮,饲喂伊莎褐商品代雏鸡,育雏成活率分别为81%、90%和97.5%。雏鸡白痢死亡率为15.5%、7.0%和1.5%。结果表明,雏鸡日粮中添加酸牛奶能有效地预防雏鸡白痢,降低育雏成本。  相似文献   

16.
童仔鹅快速育肥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全舍饲快速育肥与传统放牧散养方式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证明;全舍饲育肥童仔我有明显的增重效果,56日龄平均体重达2670g,平均日增重46.38g;经屠宰测定,平均胴体重1989g,产绒量25.6g,与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屠宰率达74.5%,比对照高22.4%,育肥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7.
中华蜜蜂幼虫信息素鉴定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分析鉴定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幼虫是否含有与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幼虫相同的幼虫利它素和信息素及其在不同日龄阶段幼虫的分布情况。【方法】以中华蜜蜂为试验材料,取2日龄、6日龄(即将封盖)和7日龄(封盖后)的工蜂幼虫及2日龄、7日龄(即将封盖)和8日龄(封盖后)的雄蜂幼虫,经过正己烷浸泡碾碎,取上清液并进行层析过柱分离,应用气相色谱来研究中华蜜蜂幼虫利它素和信息素。【结果】本研究首次发现中华蜜蜂幼虫信息素含有甲基棕榈酸酯(MP)、甲基油酸酯((MO)、甲基硬脂酸酯(MS)、甲基亚油酸酯(ML)、甲基亚麻酸酯(MN)、乙基棕榈酸酯(EP)、乙基油酸酯(EO)、乙基硬脂酸酯(ES)、乙基亚油酸酯(EL)和乙基亚麻酸酯(EN)。【结论】中华蜜蜂幼虫含有与西方蜜蜂幼虫相同的幼虫利它素和10种脂肪类信息素,但这两种蜜蜂信息素的含量及在不同日龄幼虫分布规律不同。  相似文献   

18.
亲鱼培育是繁殖成功的关键。通过定时冲水刺激,有规律地敷设产卵巢,适时投喂鲜鱼等强化培育,斑点叉尾(鱼回)亲鱼在北方池塘顺利产卵,培育期221d.初次产卵产卵率为8%,每公斤体重怀卵量4000~6000粒。  相似文献   

19.
证券代理在证券市场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在深入分析天津证券市场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发展天津证券代理业务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用单倍体诱导系诱导糯玉米单倍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从Stock6单倍体诱导系中选育出的3个诱导系对4个糯玉米杂交种进行诱导,通过对诱导子粒形态和细胞学鉴定,探索其在糯玉米单倍体育种应用的可能性。结果得出:3个单倍体诱导系的诱导率差异极显著,以Stock6-1诱导率最高为7.27%;4个糯玉米杂交种被诱导率差异极显著,以糯玉米杂交种199被诱导率最高为6.86%;对紫顶白胚的拟单倍体种子进行细胞学鉴定,染色体条数为10条的种子占57%,染色体条数为20条的种子占43%。研究表明,糯玉米单倍体育种能提高糯玉米育种效率,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并尽快应用于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