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筛选出番茄青枯病菌的拮抗细菌,为番茄青枯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从番茄青枯病发病田块中的无病植株根际土壤中筛选获得拮抗细菌,通过形态和培养特征的观察、生理生化的测定和16S rDNA系列分析鉴定其分类地位,并通过盆栽试验验证其防效.[结果]从湖南省张家界市采集的番茄田土壤在NA培养基中分离出104株细菌,有6株细菌对青枯病菌有拮抗活性,其中1株拮抗菌菌株88号对青枯病病原菌有较强拮抗效果,抑菌圈达7.2 mm,其发酵液温室盆栽防效达96.4%,该菌株初步认定为伯克氏属(Burkholderiasp.).[结论]菌株88号在防治番茄土传病害上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选出对番茄土传病有防治效果的生防菌。[方法]该研究以番茄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和番茄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为靶标菌,利用梯度稀释涂板法和平板对峙生长法从土样中分离、筛选出分别对这2种病原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拮抗细菌;并对其抑菌谱及代谢分泌物进行测定,运用Neighbor-Joining方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对拮抗细菌进行种属鉴定。[结果]从60份土样中分离出对番茄青枯病菌有拮抗作用的细菌59株,其中抑菌圈直径25 mm的有10株;对番茄枯萎病菌有拮抗作用的细菌30株,其中抑制率30%的有4株。上述14株菌株中,N23-2、N58-2、NF59-3、NF61-1对多种病原细菌和病原真菌皆具有较好的拮抗作用;产纤维素酶的菌株有12株,产蛋白酶的菌株有11株,产嗜铁素的菌株有6株。种属鉴定结果表明:有4株属多粘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3株属链霉菌(Streptomyces),3株属假单胞菌(Pseudomonas),4株属芽孢杆菌(Bacillus)。[结论]该研究结果为番茄土传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更多的微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双孢菇菌渣对水稻秧苗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通过上一年双孢菇菌渣与营养土、草炭不同配比,筛选出合理的配方。[结果]用双孢菇菌渣作为育苗基质,更有利于促进水稻秧苗的生长发育,它可以明显降低株高,增加根长,增加鲜重和干重。[结论]50%菌渣+20%草炭+30%营养土处理适合作为水稻育苗基质,可以代替传统的土育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几种生防菌剂对番茄的促生作用。[方法]采用蘸根和浇灌盆栽试验研究3种生防菌剂对盆栽番茄的促生作用。[结果]生防菌剂C对番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用量为1.0 g/kg时处理盆栽番茄的植株鲜重、根鲜重较对照分别增加11.0%、64.5%;生防菌剂L对番茄生长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用量为1.5 g/kg时处理盆栽番茄的株高、根长、根鲜重较对照分别增长27.5%、28.3%和18.0%;新分离筛选细菌A2对番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接种量为1.0×109个/盆时,处理40 d后盆栽番茄根长、株鲜重、根鲜重较对照分别增长8.3%、22.4%、24.7%。[结论]试验结果为番茄连作障碍生物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马铃薯连作土壤中拮抗放线菌的资源状况,并从中筛选有应用价值的马铃薯连作土传真菌病害生防放线菌,采用皿内琼脂块和发酵液抑菌试验法筛选对马铃薯黑痣病病原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2株马铃薯干腐病病原菌硫色镰刀菌(Fusarium sulphureum)、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及马铃薯黄萎病病原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有较强拮抗性的放线菌;采用16S rRNA序列分析法对其中3株高活性拮抗放线菌进行鉴定;盆栽试验研究高活性广谱拮抗菌娄彻氏链霉菌 (Streptomyces rochei)孢子粉对盆栽马铃薯植株生长及抗逆性影响。结果表明:(1)在甘肃省定西市不同连作年限马铃薯根区及根外土壤中均存在少量对马铃薯土传病原真菌有较强拮抗作用的放线菌;在大部分病、健株根区及根外土壤中,拮抗菌所占比例呈病株大于健株的趋势。(2)筛选到3株高活性广谱拮抗放线菌,经鉴定放线菌G5和G43均为娄彻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rochei),G108为仙台链霉菌( Streptomyces sindenensis)。(3)盆栽试验表明,娄彻氏链霉菌孢子粉对马铃薯有促生作用并能提高其抗逆性。拌土和包衣接种娄彻氏链霉菌孢子粉后,处理马铃薯地上鲜质量较对照分别增加19.0%和7.5%;生长期株高较对照分别增加7.3%和9.5%,基部茎周长较对照分别增加10.7%和4.1%;丙二醛MDA含量分别降低11.6%和25.2%。表明该菌对马铃薯生长有促进作用,并能提高植株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番茄灰霉病的拮抗菌,并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鉴定。[方法]以番茄灰霉病病原菌为供试菌,从耕作土壤中筛选拮抗菌,利用平板对峙法对拮抗菌进行初筛和复筛,并通过16S r DNA序列分析对拮抗菌进行鉴定。[结果]从番茄灰霉病发病植株根系土壤中筛选出13个拮抗性能较为稳定的分离物,其中3个菌株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拮抗作用较强,抑制率达60.00%以上。结合形态学观察及16S r DNA系统进化树分析,分别鉴定为固氮类芽孢杆菌、多黏类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结论]该研究为番茄灰霉病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陈君芝  涂璇  曹立新 《安徽农业科学》2013,(17):7525-7527,7551
[目的]筛选拮抗活性菌株和寻找新的活性代谢产物。[方法]以引起草坪真菌病害的3种病原真菌镰刀菌(Fusarium sp.)、丝核菌(Rhizoctonia sp.)、腐霉菌(Pythium sp.)为目标菌,通过琼脂块法初筛、管碟法复筛对采自云南香格里拉的茶园土壤进行了放线菌的分离筛选,并对其中活性较好的菌株进行了抗菌活性验证及活性物质的粗分离与检测。[结果]共分离得到85株放线菌,最终获得S-6、S-23、S-31 3株对病原真菌有较强作用的菌株,其中最高抑菌达61.90%。将3株拮抗放线菌液体发酵,并通过管碟法进一步验证抗菌活性;将发酵液乙酸乙酯萃取浓缩后,在萃取相中检测到活性成分。[结论]该研究结果为草坪病害防治提供了新资源。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筛选番茄早疫病菌生防菌,通过叶片表面接触法,从广东茂名地区健康番茄植株叶片表面分离筛选拮抗菌,获得具有对峙生长拮抗作用的菌株52株,对拮抗作用最强的前6株菌进行液体培养,提取离心上清滤液进行抑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6株拮抗菌均能产生胞外抑菌物,有5株拮抗菌的胞外物抑菌率达70%以上,最高抑菌率为78.12%。  相似文献   

9.
拮抗细菌防治茄果类蔬菜常见病害的效果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利用拮抗细菌(B-9l6、H-91、G-329、P-6854和JND)对茄果类蔬菜几种常见病害(根腐病、猝倒病和早疫病)进行室内外生物防治试验。结果表明:①上述5种拮抗细菌对参试的植物病原真菌菌丝抑制率为29.41%~85.78%;②拮抗菌对茄果类蔬菜的根腐病、猝例病两种土传病害有防治作用,与清水对照相比,番茄死苗率下降;③田间防效试验中,拮抗菌能有效防治番茄早疫病,防效达61.75%~80.60%。  相似文献   

10.
周燚  杨廷宪  杨佩  王斌先  孙正祥 《安徽农业科学》2012,(13):7722-7725,7762
[目的]探讨棉花不同生育期的生防菌组合防治棉花黄萎病效果,以期为植物其他土传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新的策略。[方法]分别筛选棉花苗期、现蕾期和结铃期的高抗黄萎病内生菌,测定其16S rDNA序列并进行比对分析,鉴定筛选出的3个菌株,探讨了该3个菌株在棉株内的定殖规律,并进行室内和田间防效测定。[结果]根据16S rDNA序列同源性,3个菌株分别鉴定为Paenibacillus poly-myxa YUPP-8、Paenibacillus xylanilyticus YUPP-1和Bacillus subtilis YUPP-2。定殖评价试验结果显示3个菌株均能顺利定殖于棉花体内,施用剂量与其在棉株内的定殖量具有正效应关系,在棉花苗期定殖量最高的菌株为YUPP-8,在棉花现蕾期定殖量最高的菌株为YUPP-1,在棉花结铃期定殖量最高的菌株为YUPP-2。室内盆栽抗病结果显示3个菌株联合处理的棉株在开花期未发病,单菌处理的棉株在苗期发病率分别为:6.7%(YUPP-8)、6.7%(YUPP-1)和13.3%(YUPP-2);而此时对照的发病率高达80%。2010~2011年2年的小区防治试验结果表明3菌联合灌根处理效果优于单菌株施用效果,其中2,010年3菌联合灌根处理区棉花结铃期黄萎病发病率和病指分别为9.4%和6.5,对照分别为47.5%和32.82,011年的结果趋势与2010年类似,但病害严重度更高一些。上述结果表明联合棉花各生育期的内生菌来防治棉花黄萎病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结论]该研究结果初步克服了目前生防菌开发中的缺陷,对其他植物土传病害的防治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尖镰孢菌非致病菌株对南方根结线虫数量的控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温室盆钵实验证实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非致病菌株(S162)可有效控制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me incognita)的群体数量,在F.oxysporum M,incognita和Bacillus cereus(蜡状芽孢杆菌)+F oxysporum M.incognita处理中,每克根卵囊仅为对照K-M(接种M.incognita) 的1/3和1/5。该菌株处理的番茄幼苗的地上鲜重,根重和根长均高于对照,且处理5周后在番茄根上没有分离到该菌,盆钵实验中,F.oxysporum菌液对根结线虫和大豆胞囊线虫的侵染抑制率分别为46.4%和53.6%,该菌株的培养滤液能抑制根结线虫和大豆胞囊线虫卵的孵化,经琼脂平行测定,其抑制率分别为18.4%和14.2%,  相似文献   

12.
植物土传病害生防细菌的筛选、鉴定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防治植物土传病害,通过对峙培养法,从中药材根腐病重病田块的健康植株根际土样以及烟田土样中分离筛选拮抗菌株。共分离到10株细菌,它们对植物土传病菌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其中,以DY-7菌株液体培养产生的抗菌物质对多种病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何首乌根腐病菌的抑制率达96.14%,该抗菌物质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光稳定性和酸稳定性。通过对DY-7菌株培养物形态特征的观察和一系列的生理生化试验,初步鉴定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相似文献   

13.
从黄瓜根际土壤和根、茎中分离出对黄瓜枯萎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黄瓜专化型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细菌菌株7株,这些细菌在平板上对尖孢镰刀菌的抑菌效果最高可达46%。经济福平抗生素诱导抗性后,这7株菌株共得到具有抗性的菌株4株:GJ-9、NH-1、P_7、XX_2J_7。检测有利福平标记的菌株在黄瓜苗根系和植株内的定殖能力,结果显示菌株在黄瓜苗具有良好的定殖能力,并且能通过根部运输进入茎中,从而显著提高黄瓜苗的PAL、POD和PPO防御酶活性。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将筛选到的7株拮抗菌的发酵液对黄瓜苗进行处理,其中拮抗菌NH-1的发酵液对黄瓜枯萎病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其处理后的黄瓜苗病情指数为26.00,防治效果达到66.03%。根据其生长形态特征及对其进行gyrb基因序列分析,鉴定其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相似文献   

14.
选取孜根腐病病株根系分离、鉴定出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Fusarium solani(mart.)Sacc.和Rhizoctonia sp.和未知真菌(属于半知菌亚门,种属待定)4种主要致病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4种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致病性,未知真菌单独接种发病率为70.0%,致病性强,是孜然根腐病的主要致病菌;其次为F.oxysporum和F.solani,发病率分别为50.9%和43.2%;Rhizoctonia sp.的发病率较低,为11.0%.用未知真菌、F.oxysporum、F.solan和Rhizoctonia sp.进行混和接种,其发病率为97.4%,症状典型,说明孜然根腐病由多种病原菌复合侵染所致.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多年耕作的番茄大棚土壤中筛选对番茄疫霉根腐病有较强生防效果的拮抗细菌。【方法】随机采集多年耕作的番茄大棚土壤样品30份,采用平板稀释法从中分离细菌,以辣椒疫霉病菌、番茄灰霉病菌、烟草黑胫病菌、小麦根腐病菌、棉花枯萎病菌、稻瘟病菌为靶标菌筛选拮抗菌;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筛选出的拮抗菌株进行鉴定。检测拮抗菌株无菌发酵液对供试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菌丝形态的影响及对番茄疫霉根腐病的盆栽防效。用饱和度分别为10%,20%,25%,30%,35%,40%,50%,60%,70%,80%,90%和100%硫酸铵对拮抗菌株无菌发酵液进行沉淀,测定不同饱和度硫酸铵沉淀物的抑菌活性。【结果】从采集的30份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253株细菌,经病原真菌定向筛选后,得到1株对辣椒疫霉病菌、番茄灰霉病菌、烟草黑胫病菌、小麦根腐病菌、棉花枯萎病菌、稻瘟病菌有较强生防效果的细菌FC12-05,经鉴定FC12-05为西姆芽孢杆菌(Bacillus siamensis)。FC12-05菌株无菌发酵液对辣椒疫霉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较好,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95.02%和92.43%,EC50分别为10.14和10.78 mL/L;对抑制辣椒疫霉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的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94.60%和92.45%,EC50分别为2.09和2.53 mL/L;对番茄疫霉根腐病的盆栽防治效果高达93.50%。在硫酸铵饱和度为10%~25%时,获得的抑菌物质对辣椒疫霉病菌均有抑菌活性,其中硫酸铵饱和度为20%时获得的抑菌物质对辣椒疫霉病的抑菌活性较高,抑菌圈直径达19.33 mm;硫酸铵饱和度≥30%时,无沉淀析出,对辣椒疫霉病菌无抑菌活性。【结论】筛选到的拮抗细菌FC12-05对番茄疫霉根腐病有较强的生防效果,能显著抑制番茄疫霉根腐病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小麦残茬对连作西瓜生长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构成是土壤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两种小麦残茬对连作西瓜生长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阐释西瓜枯萎病与根际土壤微生物间的关系,为西瓜连作障碍和枯萎病的生态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将D123和D125两种小麦残茬粉碎后施入瓜类连作土壤中并继续栽培西瓜,采用常规方法测定西瓜蔓长、鲜重及产量,稀释平板法测定根际土壤中细菌、真菌和尖孢镰刀菌数量,通过Real-time PCR测定西瓜根际土壤中功能微生物芽孢杆菌和西瓜专化型尖孢镰刀菌数量。【结果】D123和D125两种小麦残茬的施入,促进了西瓜蔓长的伸长,并在后期显著促进了植株地上鲜重、根鲜重和全株鲜重的增加(P<0.05),且D125处理略高于D123处理;残茬处理虽然增加了西瓜单株产量,但与对照(CK)差异不显著。对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统计表明,定植第20天时,D125处理细菌数量显著高于D123处理与CK(P<0.05),D123与CK间差异不显著;定植第30天时,D125处理细菌数量显著高于CK(P<0.05),D123与CK、D125间差异均不显著。对真菌数量的研究表明,各时期均表现为D125>D123>CK,并在定植30 d时相互间差异显著(P<0.05)。对根际尖孢镰刀菌数量的研究表明,各时期均表现为D125>D123>CK,在定植30 d时,D125处理显著高于D123处理和CK(P<0.05),但D123处理和CK间差异不显著。土壤中细菌/真菌的比值随着取样时期的延长,呈下降趋势,细菌繁殖速度低于真菌繁殖速度;定植20 d时,D125处理的根际土壤中细菌/真菌的值显著高于D123处理和CK(P<0.05),D123处理与CK间差异不显著。随着西瓜植株的生长,土壤中西瓜专化型尖孢镰刀菌的数量呈增长趋势,各时期尖孢镰刀菌均表现为CK>D123>D125,在定植第20天和第40天时表现为小麦残茬处理显著降低了尖孢镰刀菌数量(P<0.05)。芽孢杆菌数据表明,各处理在定植30 d时芽孢杆菌数量均达到最高,其他时期均较低,小麦残茬的施入增加了根际土壤中芽孢杆菌数量,D125处理在各时期均表现为显著高于CK(P<0.05),D123处理在定植后20 d和30 d表现为显著高于对照(P<0.05),而D125处理在定植后20 d和40 d显著高于D123处理(P<0.05),定植后30 d时则表现为相反的结果。【结论】小麦残茬的施入,促进了西瓜生长,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繁殖,并增加有益微生物数量,减少枯萎病致病菌数量,对西瓜连作土壤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7.
芽孢杆菌SL-23和SL-44对加工番茄防病促生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加工番茄根际土壤中分离到两株具有促生拮抗作用的芽孢杆菌SL-23和SL-44.分别用两株芽孢杆菌的发酵液处理番茄的立枯丝核菌菌片,其电导率与呼吸强度均出现先升后降的变化.在防治加工番茄苗期立枯病的盆栽实验中,芽孢杆菌SL-23和SL-44的防治效果分别可达49.96;和20.65;.而化学试剂五氯硝基苯的防治效果仅为0.81;.种子发芽试验和幼苗促生试验表明,芽孢杆菌SL-23和SL-44可促进加工番茄幼芽和苗期的生长,分别提高发芽率12.5;和18.75;,苗期SL-44的促生效果尤为显著,植株鲜重和干重的增加量分别可达70.9;和53.14;.  相似文献   

18.
4种茄科作物内生细菌的分离及拮抗菌的筛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番茄、茄子、烟草和辣椒健康植株内生细菌的分离及拮抗菌的筛选结果表明,植物的不同种、品种及植物的不同部位,内生细菌数量有所不同.不同作物每克鲜重平均内生细菌数量为1180-11160 cfu;各作物植株不同部位均以果中内生细菌的数量最少,根和茎中的内生菌数量较多.拮抗测定表明,各植物体内均存在对番茄青枯病菌和黄瓜枯萎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对番茄青枯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植物内生细菌占总数的16.21%,而对黄瓜枯萎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占总数的28.53%.从拮抗菌株中筛选出3株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有较好拮抗作用的菌株,对黄瓜枯萎病有20.83%-79.17%的防病效果,此3菌株对水稻白叶枯病菌和番茄青枯病菌也有一定拮抗作用,内生性测定表明,3菌株均能进入宿主植物番茄和茄子体内,经初步鉴定3菌株均为芽孢杆菌(Bacillussp.).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对可可毛色二孢菌(Lasiodiplodia theobromae)具有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为由可可毛色二孢菌引起的槟榔根腐病的生物防治提供菌种资源及指导。【方法】以海南发病槟榔园健康槟榔根组织及根际土壤为试验材料,采用组织匀浆法和平板稀释梯度培养法分别分离槟榔根内生细菌及根际土壤中的细菌,应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对可可毛色二孢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通过平板对峙法测定拮抗菌株菌液对3种槟榔根部病害病原真菌尖孢镰刀菌 (Fusarium oxysporum)、奇异根串珠霉菌 (Thielaviopsis paradoxa)和可可毛色二孢菌的抑制作用;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拮抗菌株进行鉴定;采用盆栽试验初步验证拮抗菌株对由可可毛色二孢菌引起的槟榔根腐病的防治效果;采用单因素变化试验等筛选拮抗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结果】经平板对峙法筛选出5株拮抗作用较强的菌株,其中菌株wrj-2-5的抑菌率最高,为74.07%;菌株wrj-2-5菌液对可可毛色二孢菌、尖刀镰刀菌和奇异根串珠霉菌菌丝生长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均在70.00%以上。综合菌株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和16S rDNA分析结果,将菌株wrj-2-5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室内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wrj-2-5对可可毛色二孢菌引起的槟榔根腐病具有较好的防病作用,对照组发病率为60.00%,试验组长势正常未发病。拮抗菌wrj-2-5最佳培养基配方为酵母浸粉1.5 g、葡萄糖1.5 g、 MgSO4·7H2O 0.2 g、水100 mL;最佳发酵条件为转速240 r/min、培养温度28 ℃、培养时间36 h、初始培养基pH 6、初始接种量8%。【结论】菌株wrj-2-5为铜绿假单胞菌,其对可可毛色二孢菌、尖孢镰刀菌和奇异根串珠霉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由可可毛色二孢菌引起的槟榔根腐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作为研制槟榔根腐病生防菌剂的候选菌株资源。  相似文献   

20.
病健人参根际土壤真菌种类及数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慧瑛  吕国忠  孙晓东  赵志慧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8279-8279,8291
[目的]深入了解人参根际土壤中的病原真菌种类及其分布规律,分离获得有益真菌种类资源,为人参土传病害防治提供生防菌资源。[方法]统计健康人参植株与根腐病人参植株根际土壤中的真菌种类及数量并分析其变化情况。[结果]各地区人参根际土壤中的真菌种类不完全一致,分离出了18个属的52种真菌。青霉、曲霉是土壤中的常见真菌,镰刀菌Fusarium、柱孢菌Cylindrocarpon是部分人参根腐病的病原菌。[结论]根腐病人参根际土壤中的病原菌(镰刀菌、柱孢菌)及拮抗菌(粘帚霉、枝顶孢)种类和数量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