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对农业科学\综合\地区农业科学的相关因子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对19份农业科学类期刊的相关要素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9份中有1个为旬刊,6个为月刊,12个为双月刊,双月刊中,有1个已于2008年第4期改为月刊,另有2个将在2009年转为月刊,部分正在作改月刊的准备工作;各期刊均采用电子邮件与作者、读者进行沟通、交流及稿件处理,19个期刊中,有4个建有独立网站;各刊的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5年影响因子、载文量、Web即年下载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其中15份纸质版期刊出版形式规范统计表明,有13份达规范要求,规范率达86.7%。  相似文献   

2.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率体现了农业科研对农业生产力的促进程度,要提高我国的农业科技成果应用率,应将与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有关的成果生产者、推广者、使用者放在由农业科教系统、农业经济系统、农业生态系统构成的农业系统中,以系统的观点和方法考察其运行状态、功能发挥及目的实现情况,找出制约成果推广率提高的限制性因子,并具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平原地区河流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和粗糙集理论,识别影响河流健康的关键因子,构建河流健康的评价指标体系。【方法】界定平原地区河流系统健康的概念和标志;以渭河干流关中段及千河、石头河等8条干支流为评价样本河流,基于PSR模型,从压力、状态和响应3个层面分析河流健康的影响因子;采用基于粗糙集等价关系的指标体系约简模型,识别河流健康关键影响因子,构建平原地区河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结果】针对8条平原地区代表河流系统特性,基于PSR模型识别了107项河流健康影响因子,通过基于粗糙集等价关系的指标属性约简,最终构建了适合平原地区河流系统的包含34项指标的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结论】构建的平原地区河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可作为平原地区受人类活动影响较明显,且城市化、工业化及农业设施化较为密集河流系统健康状态评价的通用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
汪霞  汪磊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20):165-169
农业旱灾脆弱性刻画了农业系统应对旱灾过程中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和承载体易损性的叠加效应,从系统的角度揭示了农业干旱灾害的生成机制和受灾程度.构建了贵州农业旱灾脆弱性指标体系,结合贵州农业旱灾的时序特征,运用时序因子分析成功提取了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载体3个公共因子,并对贵州农业旱灾脆弱性演化趋势(2006-2012年)进行实证分析,所得结论与贵州农业旱灾的实际情况高度吻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中部6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其他区域的耕地保护、耕地可持续利用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文献分析法对耕地面积变化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中部6省的耕地驱动力因子进行分析。【结果】在时间特征上,2000~2010年中部地区的耕地面积呈“增加—减少—增加—减少”的阶段性发展特征,耕地利用程度呈“减少—增加—减少—增加”的阶段性发展特征;在空间特征上,中部6省耕地数量变化不大,但是土地利用结构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影响中部6省耕地面积变化的15个驱动因子可分为社会经济驱动因子(又分为人口驱动因子和经济发展驱动因子)、农业驱动因子(又分为农业科技驱动因子和农业生产驱动因子)和政策驱动因子(城镇用地驱动因子)三大类。【建议】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5省可以通过重点加强以农田水利设施为基础的田间工程建设,改进农业耕作方式、健全科技支撑与服务体系,巩固提升全国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地位;山西省可以晋中南产粮大县为重点,推进抗旱水源、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地力培肥和水土保持,推广应用高产栽培、节水灌溉等技术,充分挖掘粮食单产潜力,增强区域粮食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明了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不同于其他农业发展模式的特征,并针对娄底地区农业和农村非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根据联全国糠农组织关于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三大目标的要求,提出了娄底地区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如何实现目标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三)农业系统运筹 所谓农业系统运筹就是在农业系统研究中应用运筹学方法。运筹学包括一系列以寻求最优决策为目的的数学方面: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网络方法,排队论,存贮论,决策论和对策论等。 运筹学的各种方法,在工程管理、经营管理等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地应用,但在农业科学中的应用还不普遍。重要原因之一是农业系统的复杂性与变动性特别大,只依靠运筹学方法,往往难以真正有效地解决农业问题。例如线性规划,虽然可以处理几十个甚至几百个因子,但它只能处理静态过程以及线性关系。而农业系统却充满着非线性关系,又是瞬息变化的动态过程。非线性规划则一般所能处理的因子又比较少。农业系统方法可以将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8.
根据如今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要求,设计开发了一套基于HTTPS的农业综合知识库系统。系统以MVC 3层框架为技术支撑,结合基于HTTPS协议的单点登录系统,充分利用SSL中的握手原理,在JAVA SCRIPT脚本语言的调用规则基础上,获取包含用户信息的表单后提交到后台,然后后台通过私有公钥解析该表单,并判定用户是否在单点登录系统中成功登录。该系统很好地将耦合度低的多个已有的知识库系统,在不修改代码或修改少量代码的基础上,实现了无缝链接,最终开发出一套农业技术综合知识库系统。  相似文献   

9.
光伏农业就是将太阳能发电广泛应用到现代农业种植、养殖、灌溉、病虫害防治以及农业机械动力提供等领域的一种新型农业。本研究设计了光伏农业环境检测与调控方案,将CAN总线技术、无线技术应用到系统设计中,并对太阳能电池匹配、光电池选型、环境温湿度等环境因子的采集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光伏农业环境检测与调控系统能够及时调控温室的环境因子,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0.
关天地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时空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关天地区2000~2008年农村社会经济指标数据为依据,构建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得出了关天地区与其各地市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和协调等级。结果表明:(1)2000~2008年,关天地区的农业生态经济协调度整体上表现为2000~2006年持续上升,2006~2007年有所下降,之后呈上升趋势,生态子系统协调度在波动中下降,经济子系统的协调度表现为稳定的上升趋势,社会子系统的协调度处于在波动中上升的趋势;(2)关天地区各地市的农业生态经济协调度整体上表现为波动上升的趋势,其中天水市的农业生态经济的协调度上升最快,宝鸡、咸阳、渭南和杨凌区次之,西安、铜川市上升较慢;(3)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中生态子系统对地区农业系统协调度有抑制作用,经济子系统表现为促进作用,社会子系统处于波动增长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阐述安徽省粮食生产态势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978—2012年安徽省粮食产量影响因素进行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安徽省粮食生产的因素包括经济社会综合系统驱动因子(又分为经济发展驱动因子、农业现代化驱动因子、农业生产驱动因子、农业生产驱动因子、农田水利驱动因子、政策引导驱动因子5类)、社会—自然综合引导驱动因子、自然驱动因子3个方面。为了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安徽省粮食安全,提出了从耕地、水资源、技术、政策、劳动力等方面着手保障安徽省粮食持续稳定增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国家财政支农视角,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分析方法,通过对农民增收影响因子的灰色关联度的计算和排序,得出不同因子对提高农民收入影响的定量结果.结果表明,在国家财政的3项主要农业支出中,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各项农业事业费对农民收入影响最大,其他依次为四项基本补贴和农业社会事业发展支出.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与印度:粮食生产、土壤限制与肥料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中印两国粮食生产与肥料利用历史,并以两国主要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耕作系统为例进行比较,明确各农业耕作系统主要特征,土壤限制因子等级与缺陷,主要肥料种类(N、P、K)的偏生产效率.论文表明中国的肥料生产能力大于印度,粮食作物肥料投入水平和单产水平均高于印度.坡地、侵蚀和土壤酸性是中印6个农业耕作系统土壤常见的限制因子,水涝是中国和印度的水稻生产系统(中国低地平原系统,印度水稻系统)重要的限制因子,盐碱化是中国和印度的小麦生产系统(中国温带混作,印度水稻-小麦系统)重要的限制因子.本文为进一步深入探讨两国土壤肥力与肥料利用因子对主要粮食作物单产损失的影响提供基础,为中国在土壤肥力、肥料利用等领域的研究找到优先突破口,同时也为印度等南亚地区国家的粮食生产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是实现农业生产生活生态协调统一、永续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农业生态系统是典型的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系统,本文从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角度,分析了农业绿色发展的关键要素,明确了现阶段农业绿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制约因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可为农业绿色发展支撑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自然与人为干扰共同作用于四湖地区的涝渍生态环境。自然干扰因子包括地质构造运动、气候及水文改变等,人为干扰因子主要是指农业政策、人口压力、水利工程及环境污染等。在自然干扰条件下涝渍低洼地呈现出有规律的演变,而不合理的人为干扰程度直接决定了涝渍生态系统的退化程度。  相似文献   

16.
三、农业系统方法 农业各个专业学科的研究,最通用的传统方法是试验研究加上生物统计。即选定有代表性的试验田,进行不同处理的对比试验,然后用生物统计方法,作出不同处理间的差异显著性分析。这一套方法在农业科学发展中,获得很大成功,今后仍将继续使用。但必须看到,这种方法亦有很大的局限性:它不能反映农业整体内部大量因子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一般不能反映许多因子间的动态的数量关系;由于传统方法考虑因子很少,因此,根据传统方法,不能真正作出农业上的最优决策。例如,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甘肃河西地区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和整治现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人居环境起主要影响作用的因子进行处理,分析河西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所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生态环境、住房条件是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核心因子。针对河西地区农村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土地利用整治、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整治、住宅建筑整治、农业环境卫生整治、环境综合整治五大整治机制,促进河西地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8.
温度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子。低温是一个主要的逆境因子,限制植物生长和分布,是农业生产中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低温胁迫下植物的形态特征、渗透调节物质、膜系统、抗氧化系统和基因等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今后植物耐寒性的研究方向,旨在为植物耐寒育种实践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自然与人为干扰对四湖地区涝渍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与人为干扰共同作用于四湖地区的涝渍生态环境。自然干扰因子包括地质构造运动、气候及水文改变等,人为干扰因子主要是指农业政策、人口压力、水利工程及环境污染等。在自然干扰条件下涝渍低洼地呈现出有规律的演变.而不合理的人为干扰程度直接决定了涝渍生态系统的退化程度。  相似文献   

20.
以四川省各市(州)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各区域实际情况构建出包含5个一级指标、15项二级指标组成的四川省区域农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出农业生产力、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农业规模和农业结构4个公因子并对各地市农业竞争力排序,而后依据上述4个公因子利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四川省21市(州)的农业竞争力进行了分类。基于2014年统计年鉴的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省各市(州)按照农业竞争力水平情况可分为4类,其中成都市农业发展状况最好,甘孜州和阿坝州的农业竞争力最弱,与因子分析排序结果基本一致。最后,针对增强四川省农业竞争力提出了一系列相关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