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旨在研究福建省将乐县国有林场地区不同生长势杉木成熟林胸径-树高状况,以福建将乐国有林场不同生长势杉木成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树干解析的方法获取杉木优势木、中庸木和被压木的胸径-树高实测数据,利用SPSS 19.0拟合3种不同生长势杉木成熟林的胸径-树高模型。建立杉木优势木树高的幂函数模型,ln(H)=0.891×D0.376;杉木中庸木树高的幂函数模型,ln(H)=0.669×D0.504;杉木被压木树高的幂函数模型,ln(H)=0.643×D0.542。结果表明,3种非线性回归模型的判定系数R2都>0.910,D1.3能够很好解释各器官树高。对指导将乐地区杉木营林生产提供了疏伐选木的依据和抚育采伐开始及采伐强度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利用Richards生长方程构建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树高生长模型。以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国有林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15块杉木人工林标准地野外调查数据。在分析林分相对胸径(出)和相对树高(hR)规律的基础上,拟合了胸径.树高曲线、胸径一株数累积(%)曲线以及树高一株数累积(%)曲线。根据林分结构现状,应用SPSS20统计软件模拟了杉木树高生长模型。结果表明:在95%置信区间内,模型的相关指数达到了0.993,求得参数A=28.606,B=1.094.k=0.031,m=-0.466,且各参数的估计值符合杉木的生长规律。此模型大大提高了林木树高因子的模拟精度.并为实现森林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基础数据。图3表3参30  相似文献   

3.
土壤养分因子对蒙古栎林优势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土壤因子对优势木生长的影响,以60块蒙古栎林样地为研究对象,运用6种曲线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建立了以表层土壤养分因子为自变量,以样地内优势木树高、胸径、材积为因变量的优势木生长模型。结果表明,优势木平均胸径和树高间相关关系不显著,而与土壤因子中的p H值、有效磷、全钾质量分数显著相关,并得到优势木平均胸径与土壤因子的3个曲线方程。运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仅土壤有效磷质量分数进入模型。综合曲线模型和线性回归模型发现,胸径生长与土壤养分质量分数相关关系呈现分段趋势;当胸径大于27cm时,土壤有效磷对胸径的影响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4.
以福建省邵武卫闽国有林场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索人工修枝对杉木人工林生长的影响,以期为杉木无节材的科学培育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4年生杉木林中建立4种不同修枝强度(修掉树干直径6、8、10、12 cm位置以下的枝条)的试验小区30个,在各试验小区中随机选择修枝木和不修枝对照木,修枝木每年修枝1次直至修枝高度达7 m后停止修枝。试验后连续20 a调查试验林杉木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修枝对杉木树高生长没有显著影响;修枝后1 a(5年生)至修枝后8 a(12年生),6 cm和8 cm的高强度修枝对杉木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量有显著抑制作用,10 cm和12 cm的中低强度修枝对杉木胸径和单株生长量有显著促进作用;杉木修枝后20 a与未修枝杉木相比,6 cm强度修枝处理杉木的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量分别降低了0.4%、3.7%和3.7%,8 cm强度修枝处理杉木树高增加了2.0%,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量分别降低了4.4%和2.2%,10 cm强度修枝处理杉木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量分别增加了6.5%、8.0%和6.7%,12 cm强度修枝处理杉木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量分别增加了5.5%、6.2%和8.5%,但不同修枝强度与对照杉木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总生长量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詹碧芳 《现代农业科技》2012,(13):155-156,159
杉木与毛红椿按8∶1比例插花混交林及杉木纯林胸径和树高生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与毛红椿混交林中毛红椿和杉木胸径和树高生长规律存在差异。毛红椿树高早期生长迅速,且持续时间较长。杉木在造林后2~3年高生长缓慢,从第3年开始上升。2种树种进入速生期的时间有差别,速生持续时间也不尽相同。利用2种树种不同生长发育时期进行混交具有合理性。混交林中毛红椿胸径生长在早期比杉木快,生长高峰比杉木来得早,与树高生长规律有相似性。混交林中杉木树高生长有3个高峰期,杉木纯林只有1个高峰期,混交林中杉木胸径连年生长量及平均生长量均高于杉木纯林。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交点出现在9.3年,比杉木纯林推迟0.7年,峰值更大,混交后促进了杉木高径生长。同时探讨了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经营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6.
不同立地指数级杉木生长过程的数学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多种生长函数的拟合和比较,选择了Richards生长函数作为开化不同立地指数等级下杉木人工林平均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过程的基本模型。从拟合参数可知,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林分平均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都是多形的。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不同立地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家系的生长差异研究,了解杉木家系生长性状与立地的互作效应,选出生长快、稳定性好和适应性强的杉木家系进行推广。用营造在浙江余杭长乐林场和开化县林场的3年生杉木家系(21个家系,1个对照)区试验林,开展了不同立地杉木家系生长性状的差异、互作效应和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杉木家系树高和胸径2个生长性状在不同立地以及同一立地不同区组间表现出极显著性差异;余杭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采伐迹地)3年生杉木家系的平均树高和平均胸径(树高为3.21 m,胸径为4.31 cm)比开化点(杉木林采伐迹地,树高为2.33 m,胸径为2.31 cm)分别高出37.77%和86.58%。树高性状在家系间差异极显著(P < 0.01),胸径性状在家系与地点间存在极显著的交互效应(P < 0.01)。通过树高和胸径2个生长性状的速生性、稳定性和适应性分析评价,选出在两地幼林期表现良好的杉木家系7个,它们可在两地及相似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开展漳平地区杉木和檫木不同混交比例的造林效果研究,分析其胸径和树高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在7杉3檫、5杉5檫、7檫3杉等3种不同混交比例中,7杉3檫的混交比例最有利于杉木、檫木的胸径和树高生长。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杉木、马尾松林分平均解析木资料,拟合树高、胸径及材积生长模型,分析其生长规律。研究表明,人工杉木林、马尾松林的速生阶段、生长峰值年龄、数量成熟龄与立地质量相关密切。根据林分生长规律,将林分生长过程划分4个生长发育阶段。  相似文献   

10.
安曹下杉木丰产林不同阶段生长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安曹下杉木丰产林不同立木径级结构和不同阶段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丰产林中杉木活立木的平均蓄积量高达966.58 m3.hm-2,断梢木和枯立木以中小径木占多数,断梢木以风折为主,枯立木主要受竞争分化而形成。杉木林分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材积和平均蓄积量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其中前期相对后期生长量高,林分植被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复杂化、多样化。由于种群自疏机制的作用,林分密度随时间和胸径的增大而递减,自然稀疏机制明显。  相似文献   

11.
以广西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27年生麻栎人工林为对象,采用树干解析的方法对麻栎人工林测树因子各年间变化动态进行检测,研究树高(H)、胸径(D)、材积(V)与树龄(T)间的回归关系。结果表明,麻栎人工林树高和胸径的平均生长量曲线和连年生长量曲线出现了多个交叉点,变化幅度较大,但其单株材积生长曲线27 a间处于不断攀升,表现出良好的生长趋势,且各生长曲线表明麻栎的生长在0~4 a为速生期;所拟合回归模型R2均达到0.9以上,检验精度较高,其中树高和胸径最优生长模型均为Korf方程,单株材积最优生长模型为坎派兹模型。得出麻栎人工林在27 a保持稳定的增长趋势,造林前期生长迅速,材积生长尚未达到数量成熟,仍有生长趋势。拟合模型精度较高,可运用于生产实践中。  相似文献   

12.
杨汉波    郭洪英    陈炙    黄振    肖兴翠    杨勇智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9,34(6):109-114
对引进的5个大花序桉(Eucalyptus cloeziana)和4个小帽桉(Eucalyptus microcorys)种源的生长性状进行早期(6 a)测定与评价。结果表明,6 a内生长性状在不同的桉树种间和种源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6年生大花序桉种源和单株层次各性状遗传力分别为0.79~0.94和0.84~0.89,均呈高强度遗传。6年生小帽桉种源和单株层次各性状遗传力分别为0.70~0.86和0.83~0.84,也均呈现高强度遗传。通过多重比较分析,大花序桉较小帽桉在生长表现上有较强的优势。经性状相关分析可知,树高、胸径和材积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平均相关系数为0.842 3。以DBHHV 3个性状指标构建大花序桉/小帽桉种源(单株)选择指数方程,按标准选择出3个大花序桉和1个小帽桉优良种源,平均材积遗传增益分别达11.70%和15.28%。  相似文献   

13.
15年生杉木人工林采用4个强度进行间伐,保留密度分别为375(Ⅰ)、488(Ⅱ)、594(Ⅲ)和732(Ⅳ)株·hm-2,于林下均匀套种大叶栎、红椎、灰木莲、香梓楠、格木等5个乡土阔叶树种,2008年底调查套种阔叶树的胸径、树高和冠幅等生长指标,此后至2016年每2 a测定1次,应用方差分析和Duncan多重比较分析这些生长指标对不同强度间伐的动态响应。结果表明:1)杉木林下套种第3年,大叶栎的胸径、树高和冠幅以及灰木莲的树高和冠幅、红椎的树高出现生长高峰;第5年,红椎、灰木莲、香梓楠的胸径出现生长高峰;第9年,格木的胸径、树高和冠幅以及香梓楠的树高和冠幅、红椎的冠幅增长量最大。2)套种5个阔叶树的3个方面(胸径、树高和冠幅)生长总体表现看,其生长速度最快为大叶栎,其次为红椎、灰木莲,再次为香梓楠,最慢为格木。3)杉木间伐强度对套种阔叶树的生长大多表现为中度间伐强度优于强度和弱度处理,但并未呈现明显规律。香梓楠的胸径、树高、枝下高和冠幅生长最慢,大叶栎则生长最快;大叶栎在间伐处理Ⅱ(488株·hm-2)下套种优于其余3个间伐处理,格木则适合在间伐处理Ⅰ(375株·hm-2)下套种,红椎、灰木莲和香梓楠适合在间伐处理Ⅲ(594株·hm-2)下套种。大叶栎、红椎和灰木莲适合在间伐处理Ⅰ和Ⅱ下套种;香梓楠和格木适合在间伐处理Ⅲ和Ⅳ下套种。  相似文献   

14.
基于大量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临时样地和解析木数据,选用林木大小和立地条件为自变量,构建起单木树高生长量回归模型,模型相关系数R2为0.516。结果表明,影响华北落叶松单木树高生长量的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林木生长、立地条件。利用检验数据对所建立的树高生长量模型进行检验,预测值2.77 m要略高于实测值2.74 m,t-检验差异不显著,模型预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将乐地区马尾松最优冠幅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冠是树木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重要场所,冠幅作为树冠的重要因子,直接影响树木的生活力和生产力,同时也是反映树木的长期竞争水平的重要指标。该文使用福建省将乐国有林场980株马尾松调查数据,基于11种常用树冠直径模型,利用R软件的nls模块对马尾松冠幅与胸径关系进行拟合,选取精度最高的作为基础模型,通过对基础模型添加变量改进模型,并用调整后的决定系数adj-R2、偏差Bias、剩余均方根误差RMSE对模型精度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模型11在添加了样地优势木平均高(Ht)、每公顷株数(M)和冠长(CL)林分变量之后,BiasRMSE减小,adj-R2明显增大,所以,CW=(a+a1×Ht)/1+exp[(b+b1×M)+(c+c1×CL)ln(D+1)]能更好地模拟当地马尾松的冠幅与胸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以青藏高原16个灌木树种的苗木为研究对象, 用固定样株定期观测的方法,观测苗高生长节律,建立苗高生长的Logistic 曲线方程,并结合观测时段内的气象资料计算出进入速生期的日最低气温阈值。结果表明:16个灌木树种的苗高生长期、速生期、进入速生期的日最低气温阈值分别为:红砂111 d、42 d、12.5℃;黄花木121 d、71 d、14.7℃;沙棘121 d、60 d、12.5℃;驼绒藜127 d、49 d、12.5℃;唐古特莸129 d、62 d、17.1℃;梭梭130 d、36 d、11.7℃;鲜卑花133 d、36 d、13.0℃;山蚂蝗133 d、45 d、13.2℃;砂生槐134 d、55 d、17.1℃;白刺花137 d、71 d、17.1℃;金露梅137 d、57 d、14.3℃;霸王137 d、59 d、11.2℃;江孜沙棘152 d、57 d、17.0℃;尼泊尔锦鸡儿155 d、56 d、13.5℃;云南沙棘159 d、52 d、14.0℃;锦鸡儿169 d、68 d、12.5℃。依据生长期和进入速生期的日最低气温阈值提出短生长期和低阈值的红砂、霸王和梭梭可用于寒冷干旱的荒漠或半荒漠区的生态恢复;中等生长期和中等阈值沙棘、驼绒藜、鲜卑花,山蚂蝗,金露梅,黄花木可用于温凉干旱气候的生态恢复;长生长期或高阈值的江孜沙棘,唐古特莸、锦鸡儿、尼泊尔锦鸡儿、云南沙棘、白刺花和砂生槐则适宜于温凉干燥气候的生态恢复。  相似文献   

17.
以10年生侧柏-山毛桃混植林为研究对象,侧柏纯林为对照(L0,100% NS),探讨保育植物山毛桃的树冠遮蔽对10年生侧柏形态指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以山毛桃为保育植物的混植林中,侧柏的高度(H)、胸径(DBH)、冠幅(CW)均显著大于L0;混植林中,处理1(L1,85%NS)显著大于处理2(L2,70%NS);2)混植林中侧柏的qP、ΦPSⅡFv/Fm的日均值均高于对照L0,L1的qP日均值最大,L2的ΦPSⅡFv/Fm日均值最大;而ETR和NPQ的日均值在L0条件下最大;3)qP,ΦPSⅡFv/Fm的日变化曲线均呈“V”型,而ETR和NPQ均呈倒“V”型;4)侧柏对不同光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同时也说明光照不再是影响10年生侧柏生长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18.
以撑绿竹和硬头黄竹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年龄、母竹留养、胸径结构和立竹密度对2种大径丛生竹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2种丛生竹结构特征对其出笋率、繁殖率和生物量增长率有重要的影响。其中,硬头黄竹退笋率随着年龄结构指标的增加而升高,繁殖率和生物量增长率随着年龄结构指标的升高而降低。撑绿竹在年龄结构0.75~1.25时,有较低的退笋率,较高的繁殖率和生物量增长率。硬头黄竹保留2~3株母竹可以取得较高的繁殖率和生物量增长率;撑绿竹保留2~5株母竹时,具有较高的繁殖率和生物量增长率。留养母竹的平均胸径并非越大越好,硬头黄竹母竹平均胸径为4.0 cm时,退笋率最低,繁殖率和生物量增长率最高;撑绿竹母竹平均胸径6.5 cm时,具有较低的退笋率,最高的繁殖率和生物量增长率。硬头黄竹在立竹密度6 000株·hm-2、撑绿竹在立竹密度5 818株·hm-2时,有最低的退笋率,最高的繁殖率和生物量增长率。2种大径丛生竹合理结构模式为:硬头黄竹2 000~3 000丛·hm-2,留养母竹2~3株·丛-1,年龄结构为0~0.49,母竹平均胸径4.0 cm;撑绿竹1 066~2 909丛·hm-2留养母竹2~5株·丛-1,年龄结构为0.75~1.25,母竹平均胸径6.5 cm。  相似文献   

19.
聂稳  江泽平  刘逸夫  王亚    王军辉    贾子瑞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2,37(5):95-103
以云杉属4个树种(白扦、青扦、云杉、丽江云杉)为对象,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收集了这4个树种主要分布省份(山西省、甘肃省、四川省、云南省)的树木生长量调查信息,并汇总了单木生长过程及胸径处树皮厚度数据,分析各树种树高、胸径、材积的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变化规律,同时对3个生长指标的总生长量以及树皮厚度进行模型拟合与精度检验。结果表明:1)云杉属4个树种在不同分布区单木生长过程符合一般林木生长规律,并且0~40 a的树高、胸径连年生长量增长速率较快,而材积连年生长量在40 a后增长速率较快,除白扦外其他树种在不同分布区的总生长量无显著性差异;2)各树种单木生长方程和树皮厚度模型拟合精度较高,树高与胸径拟合最优模型多为二次曲线模型,而材积拟合最优模型多为理查德模型,树皮厚度拟合最优模型为双对数模型和二元一次线性模型。研究可为云杉属的人工林经营与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