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斑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PJS)是一种少见的以胃肠道多发错构瘤性息肉合并皮肤黏膜色索沉着为特征的家族遗传性疾病,据相关报道显示在美国大约每6万~30万人有1例PJS患者。月前我国对该病的发病率的报道仍较低。作者收集了近30余年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例PJS,现将病例综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黑斑息肉综合征 (Peutz- Jeghers syndrome,PJS)临床较少见 ,本病具有口唇粘膜黑色素斑、胃肠道多发性息肉及显性遗传之特点 ,其黑色素斑于幼年期出现 ,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肠套叠 ,肠套叠多在青少年期发生 ,腹痛及呕吐常为首诊原因 ,治疗不当可导致患者死亡 ,本病在有家族性患者中恶变率高达 18%~ 2 0 % [1 ,3]。近年来 ,作者治疗兄妹 3例 ,追查其家系共 13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先证者 (IV5) ,男 ,15岁 ,自幼出现口唇、手足指 (趾 )黑色素斑 ,因反复腹痛、呕吐 2个月就诊。腹痛呈阵发性 ,持续及间隔时间长短不等 ,伴恶心、呕吐 ,非…  相似文献   

3.
Peutz-Jegher综合征(PJS)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以皮肤粘膜斑点状色素沉着和胃肠道多发性息肉为临床特征,又称为黑斑息肉综合征,较为罕见且易出现合并症往往误诊。我们遇到4例,现报道如下,并结合文献复习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分析Peutz-Jegher综合征(PJS)的诊治经验,提高其手术治疗水平。方法:收集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10a PJS的临床资料,分析诊疗情况。结果:10a两院收治PJS9例均有皮肤粘膜色素沉着和胃肠道多发性息肉,其中保守治疗1例,纤维内镜电切2例,外科手术5例,改良武术中内镜(从胃肠壁切口进镜)配合手术治疗1例,疗效满意。结论:PJS息肉症状轻,小于2cm可内科治疗;于胃、十二指肠及结肠的可内镜电切;多段肠道(特别是空、回肠)的多发性息肉宜行改良武术中纤镜配合手术切除,应避免胃肠部分切除。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肠镜下尼龙圈套扎联合高频电凝切术治疗大肠巨大息肉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肠镜下尼龙圈套扎联合高频电凝切术治疗大肠巨大息肉5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尼龙圈套扎联合高频电凝切除56例中无1例发生出血或穿孔,术后2个月后复查,所有息肉残蒂或残端脱落消失,治愈率为100%。结论尼龙圈套扎联合高频电凝切术治疗大肠巨大息肉安全、彻底,可有效预防和降低出血或穿孔的发生率,提高高频电凝切除术的成功率和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肠镜下尼龙圈套扎联合高频电凝切术治疗大肠巨大息肉的效果和护理。方法对25例肠镜下尼龙圈套扎联合高频电凝切术治疗大肠巨大息肉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被套扎的息肉蒂部组织完全脱落消失,治愈率100%,无1例发生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尼龙圈套扎联合高频电凝切术治疗大肠巨大息肉安全、彻底、效果好,在术前、术中、术后进行针对性护理是成功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儿童大肠息肉的治疗经验。方法:对46例共68枚不同大小、有蒂或无蒂、单发或多发的儿童息肉,给予内镜下高频电切或徒手治疗。结果:全部病例均治愈,未发生并发症。结论:高频电凝切除或徒手治疗儿童大肠息肉,方法切实可行,安全可靠,创伤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8.
息肉因其有恶变的危险,故视为癌前病变.以往临床上对高位息肉,无蒂广基息肉多采用剖腹手术切除,因其疗程长、创伤大、费用高,病人不易接受.作者自行设计并制作了一种肠腔结扎器(已获国家专利权),采用结扎器经内窥镜结扎息肉基底部,阻断其血循环,瘤体枯萎而自行脱落.在我科结扎治疗直肠息肉62例,简便易行,安全可靠,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类癌是一种少见、生长缓慢、具有恶性倾向的肿瘤 [1~ 3 ] 。现将我院内镜室近期肠镜检出 3例报道如下 :例 1 :女 ,33岁 ,便后带有鲜血半年 ,无腹痛、腹泻 ,无咳嗽、气喘。体格检查未发现阳性体征 ,为明确诊断而行肠镜检查。镜下所见 :左侧卧位 ,距肛门 7~ 1 0 cm,1 2点至 6点钟处见一肿物向腔内隆起 ,呈菜花样半阻塞肠腔 ,质脆 ,易出血。多处取组织送病理检查 ,诊断为直肠类癌。例 2 :女 ,38岁 ,便前下腹痛 3个月 ,无黑便、血便史。肠镜检查所见 :进镜 2 0 cm见肠腔狭窄 ,仅见 0 .5 cm小孔 ,环周粘膜隆起 ,质脆 ,易出血。多处取组织送病理…  相似文献   

10.
1 病历简介 患者,男,37岁.因"间断腹泻30余年,加重1月"入院.患者自幼喜高脂饮食、受凉后易出现腹泻,稀糊状或水样,偶伴腹痛,无恶心、呕吐、发热、便秘.近1月来腹泻加重,约6~8次/d,在我院附属医院做钡剂灌肠示:"回肠乙状结肠瘘"(图1).行剖腹探查,术中见回肠远端、距回盲部约120cm处,回肠与乙状结肠中段有一瘘管,瘘管长约3cm、直径约2cm、壁厚约0.3cm,表面光滑,食物既可通过正常通道亦可通过瘘管直接进入乙状结肠(图2、图3).切除瘘管、两断端分别缝合,重建下消化道.术后无腹泻,1wk出院;3月后随诊:每日大便约1~2次,高脂进食时大便成形、无腹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老年人大肠息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采用德国ERBE 公司生产的APC(VI0 200D型)内镜专用氩气刀对电子肠镜检查发现的大肠息肉进行内镜下治疗.结果 258例老年患者共检出525枚息肉全部使用APC治愈,根据息肉大小和形态,使用APC灼除302枚(57.5%),APC切除89枚(17%),黏膜下注射后APC切除134枚(25.5%),局部渗血者行APC电凝或钛夹止血.术后2例(0.8%)出现少量便血,予药物治疗后出血停止,无穿孔和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APC可作为老年人大肠息肉的首选治疗,安全性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结肠憩室炎国内报道多见于右半结肠 ,而呈现为急性多发性乙状结肠憩室炎者较少报道。1 病例简介患者男 ,80岁 ,因腹痛与腹泻 9d入院 ,入院前患者急性起病 ,无发热 ,腹泻 7~ 10次 / d,粘液样便 ,无里急后重 ,但伴有左下腹痛 ,余未见异常。血常规检查未见异常 ;大便常规 :WBC+,RBC0~ 4 ,潜血试验弱阳性 ;志贺菌、沙门氏菌培养阴性。入院后给以常规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入院后第 6天行结肠镜检查发现 :进镜至 2 5~ 30 cm部位的肠粘膜高度充血水肿、肠腔狭窄 ,组织脆弱、触之易出血 ,可见多个憩室 ,无法进镜。第 2天作钡剂灌肠发现乙状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无痛结肠镜下高频电切除大肠息肉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对79例无痛结肠镜下高频电切除大肠息肉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无穿孔,1例带蒂息肉切除后残端出血,3例术后1d少量便血,经治疗2d内出血停止。术后1a 71例行常规复查肠镜,原部位均未发现息肉。结论无痛结肠镜增加患者的依从性,提高了患者对检查的满意度。与患者的心理护理、预防术后出血和感染,让患者注意饮食和休息、做好出院健康指导等护理方法结合,能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提高内镜下高频电切除大肠息肉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肠内异物多是患者有意或无意吞食的 ,由于异物形状特殊或肠道部位狭窄 ,致异物难以自行排出或嵌顿于某个肠段。如不及时取出异物 ,易造成肠壁黏膜糜烂、出血 ,进而溃疡甚至肠穿孔[1 ] 。笔者遇大肠内金属异物 2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病例 1 :男 ,4 1岁 ,因大便次数增多伴黏液就诊。常规肠道清洁准备后 ,用日本Olmypus公司生产的 2 4 0Ⅰ型电子肠镜行常规检查。循肠腔进镜至回肠末段约 2 0cm处 ,发现一长约 2cm的银色金属线。该金属线弯曲、柔软 ,疑为家用洗锅钢丝刷脱落物 ,经钳出后证实。 3个月后该患者复查肠镜 ,回肠末段黏膜正常…  相似文献   

15.
1临床资料患者,男,28岁,反复间断性左中下腹疼痛伴反复出现便秘或解稀便2 a,腹痛加重2 d来诊。查体:腹胀,无明显压痛。X线钡灌肠示:钡剂于降结肠近段处通过受阻,加压后钡剂缓慢通过该段肠管,受阻处见一约5.5 cm×3.5 cm类团块状充盈缺损(图1),透亮度高、边缘较光滑、加压时充盈缺损形态有变化,管壁无明显僵硬,排便后显示该段结肠粘膜尚存在,未见明显粘膜破坏(图2)。X线诊断意见:降结肠占位(考虑为降结肠癌可能)。结肠镜检示:降结肠近段(镜距肛门56 cm)见多个葡萄状赘生物占据大部分肠腔,致局部肠腔狭窄,肿物表面光滑,有糜烂出血,质软,病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金属钛夹在内镜下粘膜剥离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切除直肠息肉中的应用、并发症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5年来在EMR切除直肠息肉并使用钛夹处理创面的1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6例患者术后直肠息肉均予以切除,并使用钛夹处理创面。息肉治疗成功率98.4%(183/186)。3例不成功案例中2例为钛夹1周内脱落导致下消化道出血,经内科保守治疗好转,1例为术后第3天钛夹撕脱伤致肠穿孔转外科手术治疗。术后出现腹痛或里急后重感16例。结论:金属钛夹在直肠息肉EMR中的应用具有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1对于直径较小(10mm)的息肉,靠近肛门(距肛门5cm),如果创面平整、无明显渗血,尽量少用或不用金属钛夹;2钛夹数量不宜太多(3枚);3相较于消化道其它部位息肉的切除,直肠息肉EMR术后的患者应适当延长流质饮食时间(建议流质饮食1周);4术后帮助患者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大便太硬蹭掉金属钛夹,导致钛夹过早脱落致出血。  相似文献   

17.
先天性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症)是小儿先天性胃肠道畸形的多发病[1],是以便秘为特点的病变肠段神经节细胞缺失.先天性巨结肠一旦确诊,应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择期手术.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国内外常用的手术方式、方法很多,自1998年墨西哥De la Torre-Mondragon等[2]报道经肛门Soave直肠拖出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获得成功后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我院自2007年5月~2012年8月共行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经肛门手术19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手术护理配合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内镜下电凝电切治疗消化道息肉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268例在内镜直视下经高频电凝电切息肉切除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8例中共切除息肉382枚,全部患者术中经过顺利.术后4周复查,6例电切部位形成浅表溃疡,表面附有白苔,其余电切部位肠黏膜光滑,无并发症.结论 内镜下对消化道息肉治疗是一种创伤小、疗效好、可靠安全的治疗方法.根据内镜下治疗的特点,在术前、术中、术后进行针对性护理是内镜治疗成功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9.
目的:结直肠息肉病具有显著的人口学特征,基于年龄为主要风险因素,探讨结直肠息肉患者和肠镜检查结果阴性人群的肠道菌群构成和多样性差异。方法:①筛选出结直肠息肉患者7例以及肠镜检查结果阴性人群47例的粪便样本;②提取样本菌群的DNA、PCR扩增、纯化及产物定量,菌群作16S rDNA基因测序;③样本分组:息肉组(7例)、对照组(47例),后者又分为对照一组(年龄≥40岁)、对照二组(年龄40岁);④使用I-Sanger云平台进行高通量数据分析,物种差异分析使用秩和检验。结果:①Alpha多样性分析,息肉组与对照组肠道菌群构成不同;②在门水平上,息肉组梭杆菌门(Fusobacteria)相对丰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在科水平上,息肉组伯克氏菌科(Burkholderiaceae)、梭杆菌科(Fusobacteriaceae)、产碱杆菌科(Alcaligenaceae)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在属水平上,息肉组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Paraburkholderia)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对照组;③息肉组与对照一组和2组的Alpha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息肉组与对照组肠道菌群构成不同;②随着年龄增大,维荣球菌科(Veillonellaceae)、巨单胞菌属(Megamonas)相对丰度下降与结直肠息肉发病风险增大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对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2年7月至2014年5月经阴道超声诊断为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43例患者临床资料,将超声图像与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结果: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准确率为88.3%(38/43)。结论: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超声图像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其声像图表现为边界清晰的低回声团,内见多个细小无回声,内呈蜂窝样改变,与肌层分界尚清晰,未见或仅见少许血流信号,经阴道超声诊断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