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高效栽培南方红豆杉人工林,采用方差分析、径阶分布拟合和林木分级等方法,在福建省明溪县进行林下套种及不同坡位和弱光环境的南方红豆杉人工林早期生长及林分分化研究。结果表明:林下套种模式的12年生南方红豆杉林分的胸径、树高、冠幅显著大于迹地更新造林,其胸径、树高、冠幅变异系数较小。10年生林下套种南方红豆杉林分生长有着显著的坡位效应,除下坡与中坡间冠幅无显著差异外,其它均有着显著性差异,3个生长性状生长量和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下坡、中坡、上坡。在相同林分密度条件下,马尾松林下弱光环境10年生南方红豆杉林分的胸径、树高、冠幅显著大于杉木林下,但马尾松林下弱光环境南方红豆杉的胸径、树高、冠幅变异系数较小。不同培育模式及林下套种时,不同坡位和弱光环境的南方红豆杉人工林径阶分布采用Weibull分布函数拟合,效果较好;林下套种模式及其不同坡位和弱光环境均呈倒J型分布,即其林分结构相对稳定,竞争较合理;而迹地更新造林的林分径阶呈单峰左偏山状分布,表明其处于竞争的自然稀疏后期。南方红豆杉林分林木分级显示,除迹地纯林造林和林下套种的上坡位出现Ⅴ级木外,其它尚未出现Ⅴ级木。因此,营建南方红豆杉人工林应该进行培育模式、坡位和弱光环境选择,其培育模式宜选择林下套种,并在林下套种时优先选择马尾松林下弱光环境和中下坡。  相似文献   

2.
研究香椿人工林在不同坡位的生长差异,为香椿人工林的培育生产提供参考。以32~39年生香椿人工林为对象,按照不同坡位(上、中、下)设置样地,测定样地内的香椿生长指标;使用Weibull函数对不同坡位林分直径分布结构进行分析;通过林木分级统计并分析各样地林分特征;解析不同坡位香椿人工林的生长过程。结果表明,试验区香椿人工林呈中高度郁闭,下坡位香椿平均树高为13.71 m,胸径为21.32 cm,南北冠幅为5.29 m,均显著最高,而上坡对应各生长指标显著最低。不同坡位香椿人工林径阶分布的Weibull模型拟合效果为下坡>上坡>中坡,拟合形状参数c均在1.0~3.6,为单峰左偏状分布,c下坡c上坡c中坡,下坡趋向于竞争期更稳定的自然稀疏后期。下坡林分林木分级集中在Ⅱ、Ⅲ级,占81.48%,而上坡Ⅰ、Ⅱ、Ⅲ、Ⅳ级林木占比分别为19.23%、21.79%、37.18%、20.51%,并存有少量Ⅴ级木,林木分级分布相对分散。解析香椿人工林生长过程显示,胸径、树高、材积总生长量均为下坡>中坡>下坡。试验区下坡的香椿人工林树高、胸径及冠幅均有生长优势。全试验区林分径阶分布呈单峰左偏状分布,下坡林分趋向于更稳定的自然稀疏后期,且林木分级多集中于Ⅱ、Ⅲ级,胸径、树高、材积总生长量最高。  相似文献   

3.
马尾松是我国南方传统主要造林树种之一。以马尾松纯林为对照,研究了马尾松成熟林林下套种阔叶树经营模式对马尾松林分生长以及林地土壤物理性质和化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马尾松纯林相比,马尾松成熟林林下套种阔叶树经营模式能提高马尾松人工林的生长量,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林下套种阔叶树经营模式对上坡位土壤容重、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有机质、水解性氮和速效钾等指标的改良效果要优于下坡位,而对毛管孔隙度、全氮及有效磷则表现为下坡位的改良效果优于上坡位。  相似文献   

4.
经营措施及地形因子与南方红豆杉杈干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方红豆杉分杈是南方红豆杉内在生理因素和外部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为探明经营措施和地形因子与南方红豆杉杈干关系,选取福建省明溪县65个标准地,采用数量化理论法Ⅰ构建杈干数学模型并验证。结果表明:以造林类型、坡向、苗木类型、林分密度、坡位为变量,构建的南方红豆杉杈干率、分杈高度数学模型是合适的。影响南方红豆杉杈干率因子重要性由大到小依次为造林类型、坡向、苗木类型、林分密度、坡位;影响南方红豆杉分杈高度因子重要性由大到小依次为造林类型、林分密度、苗木类型、坡向、坡位;这些因子对南方红豆杉杈干现象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性。采用林下套种模式与2年生宿土苗木类型,选择阴坡和下坡、山谷,提高造林密度与林分密度,能显著减少杈干发生,提高分杈高度。  相似文献   

5.
长乐沿海山地不同坡位湿地松生物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长乐沿海山地3年生湿地松人工林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物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下坡位湿地松林分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平均东西冠幅均高于上坡位,而平均南北冠幅则低于上坡位;(2)湿地松生物量、林下植被生物量及林分总生物量表现为下坡位高于上坡位,下坡位湿地松地上部分生物量、林下植被生物量及林分总生物量与上坡位相比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3)不同坡位湿地松地上部分各器官鲜生物量及干生物量大小均表现为:树干>树枝>树叶,湿地松地下部分不同径级根鲜、干生物量差异表现为:骨骼根>中根>大根>小根>细根。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南方红豆杉高效培育,以福建明溪林下套种与纯林模式培育的15年生红豆杉林分为研究对象,对其树冠结构特征、侧枝垂直分布规律、枝长与枝径生长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培育模式对南方红豆杉树冠结构特征有显著影响;不同模式的南方红豆杉侧枝垂直分布、枝长与枝径生长及冠内干形变化差异显著;林下套种模式的南方红豆杉形成有利于截获光照、光合能力较强的宽大、圆满的圆锥形树冠,侧枝数量较小,冠内干形圆满,利于节少、节稀且圆满的干材形成,是其林分速生、优良干材形成的重要因素。培育模式对南方红豆杉枝长、枝径生长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7.
研究马尾松林下套种黄花倒水莲的复合经营效果,以马尾松纯林(CK)为对照,在马尾松林下进行套种黄花倒水莲的对比试验,分析比较马尾松套种黄花倒水莲的林分结构、生长状况以及生长环境变化。结果表明:马尾松林下套种黄花倒水莲可以形成复层林分,黄花倒水莲生长状况良好,黄花倒水莲5年生时,叶、茎、根鲜重平均为1 504. 34 kg·hm-2;套种(FH)处理与不套种(CK)处理相比马尾松冠幅、冠状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株立木材积增长量分别增加30. 8%、68. 0%、44. 0%、4. 3%和75. 0%;两个处理马尾松平均胸径和单株立木材积增长量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套种(FH)处理保留马尾松的单株材积得到大幅度提高,林分生长环境得到改善,趋于友好型。说明马尾松林经间伐后套种黄花倒水莲经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在马尾松林下套种竹柏,通过不同林分郁闭度、不同套种密度的造林试验,对竹柏的生长表现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林分郁闭度、种植密度对竹柏的地径、树高和冠幅生长均有着显著影响。在郁闭度0.4、0.5下套种竹柏,宜采用900株·hm-2的种植密度;在郁闭度0.6、0.7下套种竹柏,宜采用500株·hm-2的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9.
通过在杉木人工近熟林林下套种南方红豆杉,分别对未主伐前及采取不同主伐方式后的红豆杉的胸径、树高及生长量进行了14年的生长监测,分析林下套种红豆杉的生长规律与主伐方式对其影响。结果表明,林分间伐后套种红豆杉生长良好,主伐后红豆杉生长量明显高于未主伐前;不同主伐方式对红豆杉胸径的生长影响显著,皆伐方式比择伐方式的影响更为明显;不同主伐方式对红豆杉树高生长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对不同坡向和坡位的南方红豆杉轻基质苗和大田育苗的造林效果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2个类型苗木山地造林时在树高、地径、成活率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且差异极显著。不同坡位之间也达到了显著水平,但是不同坡向的差异性不明显。用南方红豆杉轻基质苗造林,造林后的早期生长和成活率都优于常规的大田裸根苗。下坡位的生长量从阳坡—半阳坡—阴坡是递增的关系,上坡位的生长量从阳坡—半阳坡—阴坡是递减的关系。以上结论可为南方红豆杉造林生产实践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丹江口湖北库区不同调控密度马尾松人工林林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丹江口湖北库区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从林分结构、天然更新演替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探讨不同调控密度的林分特征。结果表明,林分密度的降低有利于乔木层平均树高、平均胸径、优势高、枝下高的明显增加,不同调控密度林分高度分布整体均呈现正态分布曲线,但不同密度林分其峰值波动范围的宽窄程度各不相同,低密度林分高度结构更趋于完整;高密度林分立木胸径以小径阶为主,低中密度林分大径阶立木数量则明显增加。高中低密度马尾松林下更新树种种类分别为5种、7种和8种,均以栓皮栎和盐肤木构成其优势更新树种;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更新幼苗数量以及更新层优势种幼树幼苗与乔木树种数量之比均表现为逐渐降低趋势,且更新幼苗多集中在高度≥50 cm范围。马尾松林分密度的降低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林下生物多样性的增加,但不同层次生物多样性变化趋势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不同立地条件下巨尾桉人工林生长差异。[方法]对七坡林场上思分场不同坡位的巨尾桉人工林进行连年(1~5年)监测。[结果]坡位显著影响巨尾桉人工林生长进程,其生长状况下坡最优,中坡次之,上坡较差;随着年限增加,巨尾桉人工林胸径、树高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逐渐降低,但蓄积生长量逐年增加;自第2年起,各坡位巨尾桉胸径、树高和蓄积连年生长量开始出现显著差异,总体表现为下坡>中坡>上坡,且随着年限增加,差异越加显著。[结论]在桉树人工林经营过程中,优先选择中、下坡进行造林,上坡林分应加大施肥量;桉树属于前期快速生长树种,应加强前期经营管理,确保质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坡向和坡位对枫香与细柄阿丁枫人工混交林生长及种间竞争状况的影响。[方法]基于不同坡向和坡位下16年枫香+细柄阿丁枫行间混交人工林生长的调查数据,分析2个树种的树高、胸径、平均最大冠幅、林木材积与林分蓄积等变化特征。[结果]坡向和坡位对枫香造林保存率无显著影响,而细柄阿丁枫造林保存率为半阳坡>阳坡,且随着坡位的上升而逐渐增加。枫香和细柄阿丁枫的平均树高、胸径和平均单株材积均呈现出阳坡>半阳坡的趋势,且均随着坡位的上升而逐渐降低。枫香的林分蓄积量为阳坡>半阳坡,且随着坡位的上升而逐渐降低,但细柄阿丁枫呈现出完全相反的趋势。同时,阳坡下枫香的林木保存率、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单株材积和单位林分蓄积量均显著高于同一坡位下的细柄阿丁枫;半阳坡下,2个树种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单株材积和单位林分蓄积量无显著差异,但枫香在下坡的林木保存率显著高于细柄阿丁枫,而中坡和上坡则无显著差异。[结论]在阳坡条件下,尤其是中、下坡位,种间竞争激烈,枫香的生长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位导致细柄阿丁枫的生长受抑。而在半阳坡区域,光照等资源环境有限导致混交树种之间的竞争加剧。  相似文献   

14.
以福建省汀溪国有防护林场17 a生不同坡位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其生长量和生物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坡位的马占相思人工林树高差异极显著,平均木材积差异显著,胸径均值差异不显著,下坡位生长情况最佳、中坡位次之、上坡位最差;(2)马占相思在不同坡位之间平均木及林分生物量差异均显著,各器官大小依次为:树干主根树枝树叶,侧根和细根生物量最小,平均木及林分地上部分及地下部分生物量均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下坡位林分持水量较大且对水源的涵养能力较强及土壤养分充足,利于植物的生物量积累;(3)不同坡位胸径、树高及材积的总生长量均呈现先快速增长、之后缓慢持续增长,生长率均随年龄的增长呈现先快速下降到稳步降低的变化趋势;(4)经显著性检验,所拟合的马占相思人工林胸径、树高、材积与树龄的生长模型,各指标拟合结果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具有较高精确度,可用于其生长评估。  相似文献   

15.
马尾松林冠下套种山杜英生长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尾松林冠下套种山杜英试验结果表明,套种林分马尾松与山杜英种间关系协调,山杜英在马尾松的林冠下生长良好,马尾松的胸径、树高生长比纯林显著增加,有利于提高马尾松大径材出材量,提高单位面积林分的生长量。  相似文献   

16.
在禄丰村林场尖山林区,调查1 m×2 m×5 m非均匀密度造林的10年生云南松人工林,分析其径阶、树高、断面积结构和重要值等特征变化。结果表明:林分的平均胸径为8.3 cm,分布于1.7~14.7 cm,其中5.0~11.0 cm胸径的株数频率达83.8%;按2 cm径阶划分,8、10 cm径阶的林木占总株数的2/3,株数与径阶间呈正态分布。林分平均树高4.5 m,各径阶的平均树高为2.6~5.3 m,树高与胸径呈现线性相关,y=1.891lnx+0.593 3。各径阶总胸高断面积和重要值分别为4.3~2 057.3 cm2和0.2%~23.0%,与径阶间亦呈现正态分布。根据胸径和树高的分化程度,建议该林分开展首次抚育疏伐。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造林密度与南方红豆杉生长性状之间的关系,测定福建省明溪13年生不同造林密度南方红豆杉的生长和干形形质等指标,分析造林密度与生长和干形形质之间的关系,对其进行综合效果评价。结果表明:造林密度显著影响林分11个生长形质指标和综合得分值。南方红豆杉不同造林密度人工林的径阶分布采用Weibull分布函数拟合效果较好;1 800、2 400、3 000株/hm~2造林密度林分结构相对稳定、竞争较合理,而3 600株/hm~2的林分处于竞争期的自然稀疏后期。不同造林密度南方红豆杉林分林木分级显示,目前只有3 600株/hm~2造林密度出现Ⅴ级木。因此,营建南方红豆杉人工材用林合理造林密度为3 000株/hm~2。  相似文献   

18.
在福建明溪进行马尾松林下山杜英、木荷更新层培育试验。结果表明:在马尾松林下进行山杜英和木荷更新层培育,均能显著促进上层马尾松林生长。坡位对马尾松复层林经营中的上层林木和更新层树木生长均有着显著性影响,其优劣排序为下坡〉中坡〉上坡。因此,木荷和山杜英均为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更新层培育的优良树种。  相似文献   

19.
杉木林下南方红豆杉初期生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研究了福建省大田县杉木林下南方红豆杉的初期生长(树高、地径和冠幅)差异。结果表明:3个指标在不同郁闭度、地类及郁闭度与地类交互作用条件下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郁闭度的杉木林下树高、地径和冠幅平均值大小次序均为郁闭度0.6郁闭度0.7郁闭度0.5郁闭度0.8,表明适当的光照有利于南方红豆杉树高、地径和冠幅的生长,郁闭度过大或过小均对树木生长不利,以郁闭度0.6-0.7为佳。不同地类的杉木林下树高、地径和冠幅平均值大小次序均为Ⅰ类立地Ⅱ类立地Ⅲ类立地,Ⅰ类、Ⅱ类立地有利于南方红豆杉生长,以Ⅰ类立地为佳。不同郁闭度与地类组合的杉木林下树高、地径和冠幅平均值较大的前3种组合均为郁闭度0.6×Ⅰ类立地、郁闭度0.7×Ⅰ类立地和郁闭度0.6×Ⅱ类立地,表明在考虑郁闭度与地类交互作用的条件下,郁闭度0.6-0.7、Ⅰ类立地最有利于南方红豆杉生长。  相似文献   

20.
陈培俨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5420-5421
[目的]探讨马尾松纯林改造技术。[方法]采用成对对比设计,研究马尾松林冠下套种细柄阿丁枫的生长效果。[结果]混交林马尾松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株平均蓄积量、单株平均冠幅依次为26.05 cm、19.12 m、0.444 7 m3、6.49 m,分别是纯林的130.4%、111.6%、180.5%、119.1%。10年生细柄阿丁枫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株平均蓄积量、单株平均冠幅分别为6.86 cm、6.57 m、0.013 3m3、2.73 m。混交林林分蓄积是纯林的96.8%,但马尾松已到成熟期,细柄阿丁枫将进入速生期,混交林的林分蓄积将超过纯林。[结论]马尾松林冠下套种细柄阿丁枫改善了林分结构,种间关系协调,使马尾松纯林变成了针阔混交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