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架设好必要的"防火墙",建立更加牢固的利益联结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想尽一切办法振兴乡村、发展农业、造福农民。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资本下乡,让资本扎根土地、服务"三农",是实现这一要求的必要之举。然而,调查发现,在一些地方,下乡资本"跑路"、涉农项目烂尾;土地流转出现纠纷,农民利益受损;流转土地出现"非粮化""非农化"现象。这让人思考,如  相似文献   

2.
声音     
《新农业》2013,(2):15
当前中国农村再次掀起鼓励资本下乡的高潮,但从农业效益上说,农业规模经营并无优势,资本恐怕很难赚到钱。农业利润也相对固定,在政府支持下就算资本下乡赚了钱,也是瓜分农民此前的利益。——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贺雪峰"三农"永远都不会消失。只要人吃饭就要有农业;只要有农业,就一定有农民;只要有农民,乡村就不会消失。未来  相似文献   

3.
随着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中,首次提到乡村投资者保护,意味着随着资本下乡渐多,涉及的纠纷越来越多,乡村投资者在投资时利益时常得不到法律保障。对2017~2018年与乡村投资者有关的案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目前乡村投资存在的发包人违法、转让、转包以及出租的方式模糊不清、土地多次流转、承包合同纠纷、土地流转行为不规范等问题,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宣传土地流转的知识、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建立一套完整的土地纠纷案件的法律体系,有效保护乡村投资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4.
如何让社会资本与农民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是实现社会资本成功投资乡村振兴的关键,社会资本进入农业需要关注适宜的产业选择与定位、紧密的产民利益联结机制、领头人吃苦耐劳的精神与宽广的农民企业家情怀等方面的问题,政府还需从推进农业投入立法、创造良好的农业投资环境、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建立土地流转风险保障金制度等方面做好保障。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中国大都市远郊区的乡村绅士化现象兴起,研究该现象能够拓展乡村绅士化的内涵和外延,也为乡村高质量发展提供路径参考。本文以北京市北沟村为例,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分析大都市远郊区乡村绅士化的阶层主体和景观变迁表征,探索大都市远郊区乡村绅士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乡村绅士化进程中,中产阶层不断壮大,暂未发生置换现象,参与主体包括外来绅士群体(创业移民群体、舒适移民群体)和内部绅士群体(自我绅士群体、绅士代理人)两大类。乡村绅士化带来闲置资产的盘活、个体建筑杂糅化和公共空间旅游化等方面的乡村景观变迁。全球化时代,人员、资本和文化等要素的流动,多元群体基于乡愁与租差的互动是解释乡村绅士化的重要运行机制。研究表明,大都市远郊区乡村绅士化是旅游驱动下,政府支持和引导,外来绅士群体自发参与,村委会和村民能动参与的过程。因此,提出建立政府、村委会、外来绅士和农民的利益协调机制,完善农村宅基地退出制度与优化农村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严格资本下乡准入与监管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优质非农资源要素流向农村十分困难。而随着国家对乡村发展的大力扶持,资本下乡成为一股热潮,资本下乡的现象也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资本下乡为乡村带来了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对乡村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本文首先对关于“资本下乡”的国内研究概况进行介绍。随后从资本下乡的阶段划分以及目前学术界对资本下乡所研究的不同聚焦点两方面对“资本下乡”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最后对其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7.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重大举措。在乡村社会结构分化的背景下,一般农业型地区的留村青壮年农民,积极流转土地形成适度规模经营,面向市场,兼职副业,逐渐发展成中坚农民群体。在日渐空心化的村庄内部,他们是组织小农户进行市场化生产、参与乡村公共事务、维护乡村秩序和坚守本土传统文化礼俗等的重要力量。工商资本下乡在为地方农业创造新局面的同时,其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困境也客观证明现阶段工商资本并不能完全适应或主导乡村的生产生活,反而挤占了普通农户和中坚农民的发展空间和利益。  相似文献   

8.
<正>资本下乡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改变,这种改变包括谋生方式、居住环境、利益格局乃至思想观念,这种改变不全是消极的或全是积极的。那么,应如何看待资本下乡?面对强势资本,农民应如何维护自身利益,乃至牵手资本共同发展?带着这些问题,《半月谈》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相似文献   

9.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工商资本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出发,对于可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的农业项目,工商资本可参与投资,来打造产业共同体,促进互惠共赢目标的实现。就工商资本下乡带来的冲击以及乡村的回应进行阐述,就案例开展分析,并在乡村振兴视阈下就工商资本下乡赋能机制提出可行建议,旨在通过工商资本作用的发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0.
正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发布《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指引(2021年)》(以下简称《指引》)。其中明确了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的13个重点产业和领域方面,包括现代种养业、乡村富民产业等。基本原则方面,《指引》提出,一是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引导社会资本与农民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支持社会资本依法依规拓展业务,注重合作共赢,多办农民"办不了、办不好、办了不合算"的产业,把收益更多留在乡村;多办链条长、  相似文献   

11.
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使农户和农业龙头企业之间形成稳定的利益共同体,对于实现农业产业兴旺、农民生活富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平山县农企利益联结机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建议,旨在保障多方利益,实现和谐发展、共赢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乡村治理过程中,农民作为不可或缺的重要主体,重视其利益诉求是评判乡村是否实现有效治理的关键因素。农民的利益诉求主要集中体现在土地、人才、基础设施、创收增收等四个方面,利益诉求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其主动性创造性以及改善干群关系,进而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当前,在乡村治理的具体实践中农民主体价值尚未得到有效呈现与发挥,究其原因是历史、外部与内部等各方面因素交织叠加作用,导致农民的利益诉求未能得到实现。基于此,本文从农民切身利益诉求切入,围绕基层党组织建设、城乡间资源要素双向流动、重视完善基础设施以及体制机制建设四个方面,探索可以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价值和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3.
《云南农业》2023,(10):9-10
<正>第一条(目的)为鼓励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民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特别是脱贫人口持续增收。根据中央、省委文件精神,以及《国家乡村振兴局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帮扶项目联农带农机制的指导意见》、云南省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使用管理等规定,结合云南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基本原则)坚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充分调动经营主体带动农户共同发展积极性的原则,在利益联结机制完善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门源县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依照中央1号文件精神,积极鼓励引导工商资本下乡参与全县种养业,带动人力、财力、物力以及先进技术、理念、管理等进入农业农村,助推农牧产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的难点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乡村振兴是我国新时代意义长远的全局性事业,面临诸多难点,需综合施策,促进乡村持续兴旺发展。建议通过改善乡村人居条件,打破非农居民下乡定居政策壁垒,破解活力人口流失难点;不拘一格组建村班子,解决村支“两委”战斗力不强难点;发挥村骨干作用,公开透明处理乡村事务,融洽干群关系,解决干群疏离难点;以保障农民权益为出发点协调农民流转意愿,解决土地统一流转难点;政策引导,推动资源按市场规律下乡,解决资源下乡难点。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建设要以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为宗旨,完善农民权益法律保障机制.完善农民权益法律保障机制要从完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利益分配协调机制、农民土地权益保障机制、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和农村法律援助机制入手.  相似文献   

17.
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契合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要求,以可持续发展视角关注乡村旅游业的多重价值,为乡村产业融合、经济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提供了持久动力。基于一体化乡村旅游(IRT)框架理论,以山东省乡村旅游典型村为研究对象,运用案例分析方法探究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的内在基础与阶段特征,剖析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的驱动机制与实现路径。结果表明,乡村旅游初始发展阶段依赖于资源内生性与利益共享性,市场化运作阶段强调组织化嵌入与规模化经营,快速扩张阶段关注社区赋权与内生性发展,持续发展阶段诉求利益均衡与合作共生。社区参与、多元赋权与价值认同,多利益相关者的参与、联合与协同,持续、有效的制度性供给与规范是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的运行基础。但是,乡村旅游不同发展阶段面临着多元主体利益不均衡、资源内生性不足、乡土文化异化、社区赋权程度低和城乡要素流动不畅等问题与挑战。因此,提出合作网络构建与协作经营机制、多元主体的利益协调机制、乡村社会文化的保护与建构机制、资本嵌入与竞合机制等协同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8.
科学引导工商资本“上山下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工商资本发展提供了新内容新业态新动能。乡村振兴需要工商资本积极参与,以弥补乡村发展短板,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同时要构建工商资本进入、退出机制,引导规范工商资本行为,防止损害农民权益。  相似文献   

19.
针对宁洱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存在管理机制不健全、组织化程度不高、发展规模小、带动能力不强、“空壳社”等问题,文章提出了清理整顿“空壳社”,理顺管理制度,选能人、强机制,规范和完善财务制度,以制度管人管事,强化宣传培训,巩固和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建立健全联农、带农、帮农利益联结机制,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工商资本下乡促进了农地流转吗?——来自CLDS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推进工商资本下乡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工商资本下乡行为异质性的视角,从租赁农地和提供机耕服务两个方面梳理工商资本下乡影响农户农地流转的可能路径,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运用双变量Probit模型,分析工商资本下乡对农户农地流转的影响,探讨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44.46%和25.01%的调查农户所在村有工商资本下乡租赁过农地和提供过机耕服务;21.17%和72.06%的调查农户所在村有工商资本不止一次下乡租赁过农地和提供过多元化惠农服务。工商资本下乡租赁农地显著降低了农户的农地转入概率,对农户的农地转出决策影响不显著;工商资本下乡提供机耕服务显著提高了农户的农地转入概率,降低了农户的农地转出概率。户主年龄、性别、家庭实际耕地面积和村居劳动力年龄结构等因素也能够促进农地流转。随着工商资本下乡租赁农地强度的增加,将降低农户农地转入和转出概率;若工商资本下乡提供多元化惠农服务,将显著提高农户的农地转入概率,降低农户的农地转出概率。因此,需加强对农地流转的监督和管理,警惕工商资本下乡过程中大量"圈地"导致的土地"非粮化"和"非农化"现象,加快建立工商资本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