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城乡一体化之路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10月22日,地处西部的成都召开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现场会,一场遍及全市1.24万平方公里城乡大地、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为主题,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领域的重大变革由此拉开大幕一成都,在科学发展的历史新起点上,开始了此后5年以城乡一体化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谋求城市与农村同发展共繁荣的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城乡统筹发展的意义,结合南京市江宁区城乡统筹与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城乡统筹背景下江宁区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推进江宁区城乡统筹与现代农业协调发展的对策,以期为江宁区及类似地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今年以来,重庆市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对重庆发展的“314”总体部署,以积极的行动“努力把重庆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市委市政府作出了“一圈两翼”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和建设“一小时经济圈”的决定。为加快培育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载体,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奇帆,市委常委、副市长马正其,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国资委主任崔坚等领导,先后到农工商集团进行了加快发展的调研。  相似文献   

4.
对陕西省杨凌示范区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西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西部地区城乡统筹发展的首要任务,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则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中之重。杨凌示范区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时,要充分开拓农村内部就业空间,让农民就近就地实现就业;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增加农民就业岗位;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实现城乡劳动力统筹;结合杨凌示范区本地实际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开拓就业新领域;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全力打造杨凌示范区的规模化效应,加大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力度,扩大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5.
南京市是长三角地区的重要城市,城乡统筹是城市化、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趋势。南京市江宁区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构建了江宁特色的城乡统筹发展模式。该文研究了该区发展农村科技,推进城乡统筹的做法与不足,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虽然我国社会经济从整体上表现出城乡二元结构,但就单个地区而言,又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因此,正确评价一个地区的城乡统筹能力,并与其他地区进行比较,发现优势,找出差距,提出对策,对促进地区城乡统筹发展,从而实现我国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意义。构建了城乡统筹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依据2006年与2007年统计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29个省份的城乡统筹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影响我国地区城乡统筹能力的主要因素有社会经济水平、市场化水平、基础设施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刘金岗  李凤瑞  赵清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7):9489-9492,9495
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述了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冀中南城乡一体化的重大意义,分析了冀中南地区城乡统筹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快推进冀中南城乡一体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解决全国很多地区推进统筹城乡发展中普遍存在的农民积极性未能充分发挥的问题,本文以上海市闵行区为例进行研究。在调研基础上,本文分析了闵行区推动统筹城乡发展的工作模式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过宣传切实提高农民对统筹城乡发展的认识、通过办实事激发农民参与统筹城乡发展的热情、通过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民参与统筹城乡发展的动力、通过完善机制保护农民参与统筹城乡发展的积极性、通过加强村党组织建设提高农民参与统筹城乡发展的积极性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构建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之上,利用2007~2016年的数据,通过协调度模型对我国西部十二省市自治区城乡协调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前西部地区城镇化建设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等影响,同时农业现代化发展也受到这两种因素的影响。建议西部地区,结合经济发展情况探索促进城镇发展的有效政策,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  相似文献   

10.
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特别是解决西部地区“三农”问题是全面实现小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宏伟目标的关键。通过阐述中国西部地区“三农”问题的表现形式以及西部地区“三农”问题的形成原因,提出了解决西部“三农”问题应从推进制度创新,实现城乡统筹,加大“三农”投入,建设现代农业,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农民素质和深化农村改革,保障农民利益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