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宁南旱区坡地等高条带轮种对谷子产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宁南旱区坡耕地不同条带种植对谷子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旗叶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带状休闲轮种能增加谷子产量,提高其水分利用效率.条带种植处理Ⅰ、Ⅱ产量分别高出对照50.74、123.33 kg/hm2,差异极显著,水分生产效率分别比对照高0.1、0.79 kg·hm-2·mm-1;条带休闲轮种可显著提高谷子叶片光合速率(Pn)和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P),灌浆期条带种植处理Ⅰ、Ⅱ的Pn分别高出对照1.320、1.794 μmol·m-2·s-1,WUEP比对照分别高1.31、1.03 μmol·mmol-1.休闲轮种有利于增强谷子干物质积累能力,提高其群体水分利用效率.干物质积累量处理Ⅰ、Ⅱ拔节期显著高于对照,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极显著高于对照.条带种植处理Ⅰ、Ⅱ主要生育期谷子群体水分利用效率(WUED)均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2.
为优化宁夏谷子栽培技术,探索适宜宁夏不同生态区的栽培模式,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比较研究4种种植模式下不同生态区谷子生育期、株高、穗长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各生态区,渗水地膜波浪式穴播、普通地膜波浪式穴播、普通地膜膜侧穴播均可不同程度增加谷子株高、穗长和产量,并且缩短了生育期;在宁夏中部干旱带谷子种植宜采用渗水地膜波浪式穴播模式;在宁夏六盘山区宜采用普通地膜膜侧穴播、普通地膜波浪式穴播模式,干旱年份宜选择渗水地膜波浪式穴播模式。  相似文献   

3.
谷子旱地渗水地膜全覆盖精密穴播高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山西普通地膜旱地谷子产量不断降低,渗水地膜由此发明并运用于旱地谷子种植。渗水地膜和2MB-1/4型铺膜穴播机组装配套形成的渗水地膜波浪形全覆盖精密穴播技术,是旱地谷子高产示范模式。连续2 a在山西省神池县红崖子村进行了渗水模式和普通模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渗水地膜波浪形全覆盖精密穴播技术模式增产效果明显,水分利用率、地积温、土壤养分、微生物活性等综合微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和合理的非均衡群体结构是其增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双季晚稻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超高产结构与群体形成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双季稻区晚稻季条件下,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超高产结构与群体形成特征,以期为双季晚稻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超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籼粳杂交稻有代表性的品种甬优538、甬优2640、甬优1538、甬优1540为试验材料,通过栽培措施的调控,形成超高产(≥10.50 t·hm-2)和高产(9.75 t·hm-2≤产量10.50 t·hm-2)群体,对产量及其结构、茎蘖动态、叶面积动态与组成、光合势、干物质积累、群体生长速率等方面进行系统比较研究。【结果】与高产群体相比,超高产群体表现穗数足、穗型大、群体颖花量多(50 000×104颖花/hm2以上)的显著特点,但结实率和千粒重略降低,差异不显著;群体茎蘖于生育前期稳步增长,至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达适宜穗数,高峰苗出现在拔节期,数量少,成穗率高(75%),此后群体下降平缓,至抽穗期达适宜穗数;群体叶面积指数前期增长相对较缓慢,最大值出现在孕穗期,为8.1左右,此后下降缓慢,抽穗期叶面积指数、有效叶面积率、高效叶面积率及粒叶比均极显著高于高产群体,成熟期叶面积指数仍保持在3.5以上;群体光合势生育前期较小,中后期较大,总光合势为580×104m2·d·hm-2以上,抽穗期至成熟期的光合势占总光合势的50.0%以上;群体拔节前干物质积累速度相对较缓,拔节后干物质积累速度较快,至抽穗期群体生物量为10.0 t·hm-2左右,抽穗后积累量亦高,至成熟期干物重达19.0 t·hm-2左右;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之前,超高产群体群体生长率较高产群体大,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至拔节期,超高产群体生长平稳,群体生长率较高产群体小,拔节以后,群体生长率极显著高于高产群体。【结论】超高产群体起点质量高,栽后分蘖早生快发,群体生长优势明显,特别是生育中后期光合生产能力强,物质积累多。超高产栽培水稻适宜产量构成应以足量穗数与较大穗型协调产出足够的群体颖花量,同时保持较高的结实率和千粒重。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微量元素钼对谷子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以晋谷21号为试验材料,于不同生育时期(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喷施不同浓度钼(0.04%、0.08%、0.10%、0.15%),分别在处理后测定谷子株高、叶面积、SPAD值、光合参数、干物质积累、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产量和产量指标的变化,并分析了钼肥处理下谷子光合特性参数与谷子生长、干物质积累与产量的相关性。与对照相比,喷施不同浓度钼均促进了谷子株高、叶面积、SPAD值、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而胞间CO2浓度的变化呈相反趋势。同时,不同浓度钼处理均提高了谷子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且SPAD值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胞间CO2浓度与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呈负相关。此外,叶面喷施0.08%钼于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均可显著增加地上部、地下部生物量;钼浓度高于0.10%时,地上部、地下部生物量较对照均有所下降,其中抽穗期下降幅度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谷子的产量与其产量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各时期在0.08%处理下,均能一定程度上提高谷子的穗质量、穗粒质量,...  相似文献   

6.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渗水地膜穴播对谷子根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渗水地膜穴播对谷子根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谷子的总根长、总表面积、总体积、根尖数分别较对照增加了51.30%、47.89%、48.39%、41.63%.产量增加48.57%,产量与根长、总表面积、总体积、根尖数、根于物重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发达的根系是渗水地膜穴播增产的根源.  相似文献   

7.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渗水地膜穴播对谷子根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渗水地膜穴播对谷子根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谷子的总根长、总表面积、总体积、根尖数分别较对照增加了51.30%、47.89%、48.39%、41.63%。产量增加48.57%,产量与根长、总表面积、总体积、根尖数、根干物重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发达的根系是渗水地膜穴播增产的根源。  相似文献   

8.
春小麦覆膜栽培增产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文章对内蒙古西部灌区春小麦覆膜穴播栽培的环境效应、生物学效应及产量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覆膜穴播栽培可明显提高地温和土壤含水量,其影响程度因不同土层深度而异;春小麦覆膜栽培出苗早,幼穗分化早,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均高于露地栽培,且整个生育期群体干物质积累量显著提高,具有较明显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9.
钵苗机插水稻群体动态特征及高产形成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旨在阐明钵苗机插水稻产量构成特征和群体动态特征以及高产形成机制。【方法】2010年选用24个不同单穗重粳稻品种统一高产栽培,以成熟期平均单穗重聚类分析划分3种穗型,并每种穗型筛选2个具有代表性品种。2011-2012年采用大穗型品种甬优8号和甬优2640,中穗型品种武运粳24号和宁粳3号,小穗型品种淮稻5号和淮稻10号为试验材料,在江苏省兴化市钓鱼镇进行大田试验,以毯苗机插水稻为对照,系统研究钵苗机插水稻产量及其产量构成、群体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动态和干物质积累动态特征,并从秧苗素质、栽后物质积累、阶段光合物质生产、光合势、群体生长率、净同化率、株型特征、茎鞘物质输出与转运、根系活力等方面深入探讨钵苗机插水稻高产形成机制。【结果】钵苗机插水稻产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大穗型品种增产8.71%-11.11%,中穗型品种增产6.85%-7.89%,小穗型品种增产5.30%-6.34%。钵苗机插水稻产量的提高主要原因是在足够穗数的基础上,显著或极显著增加每穗粒数,进而提高群体颖花量,同时保持稳定的结实率和千粒重。与对照相比,钵苗机插水稻群体茎蘖数栽后增长快,高峰苗适宜,拔节后群体茎蘖数消减缓慢,最终有效穗数足,成穗率高;群体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钵苗机插水稻显著高于对照,拔节期两者相当,孕穗后钵苗机插水稻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成熟期叶面积指数钵苗机插水稻较对照高出5.17%-11.00%,干物质积累量钵苗机插水稻较对照高出5.36%-9.20%。钵苗机插水稻高产形成机制为带土带蘖栽插,秧苗素质高,群体起点质量优,活棵早,分蘖快,低位分蘖多,栽后地上和地下部物质积累多,为争足穗、促壮秆和攻大穗奠定生物学基础;抽穗期株型紧凑,叶系配置优,叶面积大,比叶重高,基部茎秆粗壮,粒叶比高,形成高光效高质量群体;生育后期根系活力强,叶面积衰减慢,光合势大,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高,干物质积累多,灌浆充实量大,茎鞘物质输出与转运合理。【结论】钵苗机插水稻群体起点质量高,栽后分蘖早生发快,群体生长优势明显,特别是生育中后期光合生产能力强,物质积累多。钵苗机插水稻产量构成特征表现为“穗数足、穗型大、粒数多”。  相似文献   

10.
栽培方式对旱地冬小麦及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庄浪县试验观测了栽培方式对旱地冬小麦及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地膜能增加单株分蘖数、穗粒数、千粒重,提高冬小麦越冬率、经济产量。黑色全膜垄作穴播栽培时,冬小麦折合产量达5 559.1 kg/hm~2,较对照露地条播增产14.51%;降水利用率比对照提高2.26百分点,水分利用效率较对照提高11.62%;纯收益为5 370.34元/hm~2,较对照减少415.26元/hm~2。采用宽幅精播栽培时,能显著提高冬小麦有效分蘖率和成穗数,折合产量为5 150.0 kg/hm~2,比对照增产6.09%;降水利用率比对照提高2.67百分点,水分利用效率较对照提高2.93%;纯收益可达6 731.20元/hm~2,较对照增加945.60元/hm~2。  相似文献   

11.
渗水地膜覆盖对旱地谷子生育时期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3个处理,分别为渗水地膜覆盖、普通地膜覆盖和露地,于2001年和2002年研究了不同处理对旱地谷子生育时期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渗水地膜覆盖加快了谷子的生长发育进程,可使谷子提早成熟。2)渗水地膜覆盖处理单位面积穗数明显高于其他处理。3)渗水地膜覆盖产量与其他处理差异极显著,比露地增产50%以上。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出半干旱区谷子(Italian millet)覆膜种植最佳模式.[方法]供试谷子品种为晋谷43号.共设4个处理和1个对照(CK),分别为:T1全膜覆盖平作穴播(使用1.2m膜),T2全膜覆盖垄沟种植,T3膜侧沟播(0.4 m膜),T4起垄不覆膜,T5露地条播(CK).[结果]谷子覆膜栽培比露地早熟,其中全膜覆盖垄沟种植谷子产量最高为10 335.15 kg/hm2,比CK增产35.00%,水分利用效率为22.68 kg/(mm·hm2),比CK增加41.75%.全膜覆盖垄沟种植较其他处理明显提高集雨效果和保墒,有利于提高谷子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结论]该研究可为半干旱地区谷子地膜覆盖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摘要:为探明生物降解渗水地膜在谷子上的应用效果,进一步挖掘谷子生产潜力。本试验从谷子生育期、光合特性、农艺性状、产量等方面进行研究生物降解渗水地膜对谷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露地播种相比,生物降解渗水地膜能提前谷子生育期3~5d,显著增加谷子灌浆期光合作用,提高叶片SPAD值,对谷子农艺性状作用明显,产量达到3885.69kg/hm2,较露地处理分别增加86.57%、32.63%,穗重、穗粒重增加显著。同时,生物降解渗水地膜在谷子抽穗开花以后要优于普通地膜,产量较普通地膜增加8.81%。可见,生物降解渗水地膜效果较好,可进一步在该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高粱渗水地膜覆盖生长发育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渗水地膜覆盖、普通地膜覆盖和露地三个处理的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处理对高粱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渗水地膜覆盖明显加快了高粱的生长发育进程,使高粱提早成熟。(2)渗水地膜覆盖促进了高粱次生根的生长,增加了高粱次生根条数;加快了高粱叶片的生长速度,使高粱的株高增长稳定。(3)渗水地膜覆盖后,增加了单株叶片数,其中下部叶片叶面积较大,使其在抽穗前叶面积指数大于其它两处理。  相似文献   

15.
渗水地膜覆盖对高粱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渗水地膜覆盖、普通地膜覆盖和露地三个处理,研究了不同处理对高粱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渗水地膜覆盖明显加快了高粱的生长发育进程,使高粱提早成熟。(2)渗水地膜覆盖高粱每公顷穗数、穗粒重、千粒重、穗长、穗粗、经济系数明显高于普通地膜覆盖和露地。(3)渗水地膜覆盖较普通地膜覆盖和露地产量差异达0.01显著水平,比露地增产20%以上。  相似文献   

16.
旱地冬小麦渗水地膜覆盖下温度及产量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地膜创新产品———渗水地膜,以普通地膜及露地为对照,对渗水地膜覆盖下麦田的土壤温度、产量及水分生产率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渗水地膜在整个生育期内的保温、增温效果优于普通地膜,同时还可以降低午后极端高温,使土壤温度较为稳定;渗水地膜覆盖与普通地膜覆盖产量差异达0.01极显著水平,较普通地膜覆盖增产505.30 kg.hm-2,产量提高了13.20%;渗水地膜的水分生产率最高,露地最低。渗水地膜水分生产率比露地提高25.1%,比普通地膜提高8.6%。  相似文献   

17.
佳县实施山旱地谷子全程机械化渗水地膜栽培技术,经过三年示范,总结形成了谷子生产一整套省工、省力、低成本、抗旱保墒、保全苗、减轻杂草为害的技术规程等模式,改变了谷子的传统种植方法,实现了山旱地谷子高产稳产增收。结果表明示范区较传统种植方法省工80%,增产167.1%。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穴播种植方式对旱地春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4种穴播种植方式中,全膜覆土穴播种植方式对促进小麦生长、提高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效果突出;该种植方式下小麦产量较露地穴播、全膜不覆土穴播和全膜小垄沟覆土穴播分别增加72.8%、22.6%、8.0%,小麦水分利用效率较露地穴播、全膜不覆土穴播和全膜小垄沟覆土穴播分别提高111.1%、28.1%、6.5%,干旱年份效果极为明显。可见,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方式可显著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干旱年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全覆膜垄膜沟播种植和秸秆还田措施下玉米农田土壤保水改土效果及增产效应,在内蒙古黄土高原旱作区对比分析了全覆膜垄膜沟播结合秸秆还田(S+M)、秸秆还田(S)、全覆膜垄膜沟播(M)、秸秆不还田不覆膜(CK)4种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水分、酶活性变化规律及玉米产量形成特性。结果表明:全覆膜垄膜沟播种植和秸秆还田均能提高玉米各生育阶段0—1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尤以0—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差异最为显著,且全覆膜垄膜沟播种植提升效果优于秸秆还田,两者耦合后土壤含水量表现为最大;垄膜沟播和秸秆还田均可显著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且随玉米生育期推移,土壤酶活性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在大喇叭口期达到峰值;同时,垄膜沟播和秸秆还田均能提高玉米干物质量和产量,由高到低次序为S+M>M>S>CK,与CK相比,S、M、S+M处理玉米产量分别提高11.84%、37.83%、45.13%,全覆膜垄膜沟播结合秸秆还田明显优于其他处理,可作为内蒙古黄土高原旱作区玉米节水增效增产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不同地膜覆盖材料对旱区谷子的增产效果和机理,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地膜覆盖(白色聚乙烯地膜(WP)、白色可降解地膜(WD)和黑色可降解地膜(BD))对土壤水温、谷子叶片和群体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CK,露地)相比,各覆膜处理均使0~20cm土层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显著提高,0~100cm土层的蓄水保墒能力有所增加。其中WP处理的地温日较差最大,增温效应最明显,WD、BD处理依次减弱。WP处理的0~20cm土层保水效果最好。各覆膜处理均使谷子生育前期0~100cm土层的蓄水保墒能力提高,为谷子的需水关键期提供了保障。2)各覆膜处理均较CK使谷子的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其中,BD处理的叶片和群体水分利用效率表现最佳,WD较WP处理水分利用表现略差。3)各覆膜处理较CK均使谷子产量显著提高。BD处理产量最高,WP与WD处理产量相当。4)各覆膜处理中,BD处理的杂草防除效果最优,WP与WD处理效果相当。综上,在谷子田间生产中,黑色、白色可降解地膜具有替代普通聚乙烯地膜的可行性,黑色可降解地膜在水分利用和杂草防除方面表现更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