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光泽度为衡量珍珠价值上限的指标,为了研究三角帆蚌供片蚌和育珠蚌对有核珍珠光泽度的相对贡献,以白蚌(内壳主体色为白色的三角帆蚌)为材料,以壳长和外壳青色为选择性状,设置不同选择策略,建立8 组三角帆蚌群体,在每组群体随机选出供片组和育珠组,开展组合插核手术。经18个月培育,发现不同育珠组合中,供片蚌和育珠蚌同时来自 Ⅰ 组选择群体的YAA育珠组合所育珍珠光泽度值最大,比YGG、YHH产珍珠光泽度分别提高15.46%、21.51%;不同组供片蚌培育珍珠的光泽度差异显著,供片蚌内壳光泽度与珍珠光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 r = 0.717 ~ 0.939 ),建立供片组内壳光泽度和珍珠光泽度回归方程为:y=16.81+0.93x(R^2=0.777),供片蚌生长性状与珍珠光泽度相关性不显著;不同组育珠蚌培育珍珠的光泽度差异显著,但育珠蚌生长性状和内壳光泽度与珍珠光泽度不存在显著相关性。以上结果说明幼蚌期选育外壳颜色青色的三角帆蚌,达到了提升珍珠光泽度的目标,可作为选育产高光泽度珍珠三角帆蚌的间接性状,供片蚌内壳光泽度与珍珠光泽度显著相关,以其作为目标性状更优。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三角帆蚌钙调蛋白(CaM)基因在育珠和非育珠蚌各组织中的表达和不同Ca2+浓度下外套膜中的表达变化。[方法]通过RACE技术,以我国重要的淡水珍珠贝——三角帆蚌为研究客体,克隆了CaM的cDNA全长,并通过Real-Time Q-PCR技术分析了该基因在育珠和非育珠蚌各组织中的表达和不同Ca2+浓度下外套膜中的表达变化。[结果]三角帆蚌CaM基因cDNA全长659bp,包括70 bp的5'UTR,299 bp的3'UTR和447 bp的ORF,编码149个氨基酸,预测其分子量为16.8 kDa,等电点为4.14。cDNA序列比对信息表明三角帆蚌与池蝶蚌、合浦珠母贝间均具有57%的相似度,而其蛋白具有高度的保守性,除斑马鱼外,各生物CaM相似率达97%。定量数据表明,CaM基因广泛表达于三角帆蚌各组织,外套膜内膜与腮中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其次是外套膜外膜和内脏团组织。插核育珠能增加该基因在各组织的表达,特别是在外套膜外膜和鳃组织中,育珠蚌该基因的表达显著高于非育珠蚌(P0.05)。此外,水体Ca2+浓度的增大对CaM基因表达有显著的影响,外套膜内膜该基因的表达随Ca2+浓度升高而增加,而外套膜外膜1.25 mmol/L Ca2+浓度下该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0.50 mmol/L、3.00 mmol/L组(P0.05)。[结论]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钙调蛋白基因的在珍珠生长过程中的功能及其调控机理奠定了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3.
池塘养殖条件下黑尾近红鲌(0~+~2龄)的可量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人工养殖条件下黑尾近红鲌的可量性状。[方法]首次采用传统形态(TM)度量和框架结构形态(TBM)测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池塘养殖条件下的黑尾近红鲌(0+~2龄)的可量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黑尾近红鲌的体长与全长、体高、吻长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8、0.960和0.739,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尾柄高与尾柄长、体长与头长、头长与眼径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04、0.482和0.355。黑尾近红鲌体长与体重呈幂指数关系,其回归方程为W=0.015L2.971(r2=0.978,P〈0.01);全长与体长的回归方程为BL=0.786+0.390TL(r=0.988,P〈0.01);体高与体长的回归方程为BL=3.363+1.471BD(r=0.960,P〈0.01);吻长与体长的回归方程为BL=7.361+5.879 SnL(r=0.739,P〈0.01)。[结论]池塘养殖条件下黑尾近红鲌(0+~2龄)呈匀速生长规律,其肥满度较自然生长条件下更高。  相似文献   

4.
三角帆蚌系软件动物,隶属于瓣鳃纲,真瓣鳃目,蚌科,帆蚌属,别名:三角蚌、水壳、劈蚌、江贝、翼蚌、溪蚌、铲蚌、小壳等。是中国独有的优秀淡水育珠蚌,分布于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和湖南等省大、中、小型湖泊及其周围河流内。在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洪泽湖、巢湖、邵伯湖及高宝湖等湖泊及其周围河流内,产量较高。国内以三角帆蚌所产的珍珠质量最佳,珠质细腻、光滑、色泽鲜艳、形状较圆,但珍珠生产比较缓慢,同时繁殖用亲本多为野生种或长期近亲繁殖,经累代养殖,出现生活力下降,个体变小、产珠性能和抗逆性差等问题,千万产量低,经济效益下降,困扰着淡水珠贝养殖业的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对3个野生三角帆蚌种群的贝壳形态及珍珠层颜色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洞庭湖(DT)种群贝壳为短圆型,太湖(TH)种群为长扁型,而鄱阳湖(PY)种群介于两者之间;洞庭湖种群的体重指数、壳重指数、壳宽指数及壳厚指数等育珠相关性状均显著高于其他两个种群。对壳重的通径分析表明:3个群体中,壳厚对壳重的直接影响最大,壳长次之,壳高、壳宽主要通过壳厚和壳长间接影响壳重。在珍珠层边缘区域,后端出现紫色的比例均高于前端(P=0.055)。3个种群珍珠层颜色存在显著的种群特征:鄱阳湖种群中70%个体珍珠层为紫色或淡紫色,而洞庭湖和太湖种群在边缘区前端以白色为主,后端以紫色和淡紫色为主,中央区以紫色和淡紫色为主;在太湖种群中出现特征性的淡蓝色(20%);鄱阳湖种群珍珠层中出现不规则形态的金黄色斑频率最高(100%),洞庭湖种群中出现频率为45%,而太湖种群最低(15%)。综合分析认为:洞庭湖种群育珠相关性状显著优于鄱阳湖和太湖种群,其体型有利于作育珠蚌受体选育,培养大颗粒优质珍珠;太湖种群体型为长扁型,作为小片蚌可以增加小片的数量,且培育淡蓝色珍珠具有一定潜力;鄱阳湖种群珍珠层紫色特征明显,有利于紫色小片蚌品系的人工选育。研究亮点:珍珠颜色是评价珍珠品质及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对三角帆蚌3个地理种群的贝壳形态特征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并首次研究了贝壳珍珠层颜色的分布特征。不同种群三角帆蚌贝壳形态、珍珠层颜色分布存在明显种群特征,鄱阳湖种群珍珠层颜色以紫色为主,太湖种群出现特征性淡蓝色。本研究结果对开展三角帆蚌珍珠单色品系,如紫色珍珠、白色珍珠或淡蓝色珍珠品系的人工选育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三角帆蚌、池蝶蚌及杂交F1代养殖效果与育珠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使用三角帆蚌、池蝶蚌作为亲本进行自交与杂交,获得了4群体F1。对实施手术无核插片手术后1年、2年、3年的4群体F1的养殖效果与育珠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各年龄组育珠性能方面,反交F1>池蝶蚌>正交F1>三角帆蚌,且反交F1具有显著杂交优势;正交F1在壳长、成活率方面具有一定杂交优势,其它方面指标均低于池蝶蚌,略高于三角帆蚌。实施插片手术3年的反交F1较同龄的三角帆蚌每只蚌平均产珠重量增加31.96%,大规格珍珠(Φ>8 mm)比例增加2.71倍,成活率提高20.14%;较同龄的池蝶蚌每只蚌平均产珠重量增加14.95%,大规格珍珠(Φ>8 mm)比例增加54.01%,成活率提高10.14%。  相似文献   

7.
使用三角帆蚌、池蝶蚌作为亲本进行自交与杂交,获得了4群体F1。对实施手术无核插片手术后1年、2年、3年的4群体F1的养殖效果与育珠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各年龄组育珠性能方面,反交F1>池蝶蚌>正交F1>三角帆蚌,且反交F1具有显著杂交优势;正交F1在壳长、成活率方面具有一定杂交优势,其它方面指标均低于池蝶蚌,略高于三角帆蚌。实施插片手术3年的反交F1较同龄的三角帆蚌每只蚌平均产珠重量增加31.96%,大规格珍珠(Φ>8 mm)比例增加2.71倍,成活率提高20.14%;较同龄的池蝶蚌每只蚌平均产珠重量增加14.95%,大规格珍珠(Φ>8 mm)比例增加54.01%,成活率提高10.14%。  相似文献   

8.
穷达  朗巴曲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715-9716
[目的]指导西藏那曲成年母牦牛的实际生产及选育工作。[方法]以西藏那曲县测量的32组成年母牦牛相关数据为基础,分析了体重与体高、体长、胸围、管围的相关性,并建立了估测那曲成年母牦牛体重的回归模型。[结果]那曲成年母牦牛体重与体高、体长、胸围、管围相关系数分别为0.906、0.612、0.047、0.977,经检验,体高、管围与体重的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体长与体重的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水平(0.010.05)。得到了2个估测那曲成年母牦牛体重的回归模型,估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相关程度分别为0.989和0.977,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结论]那曲成年母牦牛体重与体高、体长、胸围、管围存在明显的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9.
供片贝内壳色显著影响所育珍珠颜色,成为珍珠贝重要遗传改良性状,但内壳色度量难度较大,严重限制了选育效率。选用4~8月龄紫色品系和白色品系三角帆蚌幼蚌为实验材料,评价三角帆蚌幼蚌内壳色与外壳色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紫色品系三角帆蚌同时期内外壳颜色参数a*最大相关系数为0.537(P<0.01),出现在6月龄,颜色参数b*最大相关系数为0.724(P<0.01),出现在5月龄;紫色品系三角帆蚌5月龄外壳颜色参数a*和4月龄外壳颜色参数b*分别与8月龄内壳颜色参数呈现最大相关性,分别为0.414(P<0.01)和0.327(P<0.01);白色品系三角帆蚌5月龄外壳颜色参数a*和b*与8月龄内壳颜色参数a*和b*均呈现最大相关性,分别为0.424(P<0.01)和0.326(P<0.05)。综合上述结果,5月龄是通过三角帆蚌外壳色间接评价内壳色的最佳时期。揭示了三角帆蚌幼蚌外壳色与内壳色具有相关性,对指导三角帆蚌内壳色早期选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研究杂交草鱼一龄阶段的生长和体型特点。[方法]建立长江自交YR(长江群体♀×长江群体♂)、珠江自交ZR(珠江群体♀×珠江群体♂)、杂交F1(长江群体♀×珠江群体♂)3个组合,并对其生长和形态数据进行测量分析。[结果]体重、体长及绝对增重率均为F1〉ZR〉YR;体重、体长,在50日龄组合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170日龄组合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绝对增重率,F1分别比ZR、YR高20.00%、50.00%,F1与ZR差异不显著(P〉0.05),与YR差异显著(P〈0.05);F1在体重上表现明显的超亲杂种优势(20.09%)。3个组合间,体长/全长差异不显著(P〉0.05),头长/全长、体高/体长及体宽/体长差异显著(P〈0.05),F1表现头短、体高、体宽等特点。[结论]F1在生长性能和体型特征上均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1.
对采集于长江和淮河水系的三角帆蚌亲本及正反交、自交组的钩介幼虫形态性状进行了测量和比较。结果显示:两个水系的三角帆蚌亲本形态差异显著。太湖三角帆蚌亲本群体较洪泽湖群体的壳顶位置偏向贝壳前端,壳高与壳长、壳宽与壳长的比值均极显著低于洪泽湖群体(P<0.01)。综合分析表明太湖三角帆蚌的壳型为长扁型,而洪泽湖三角帆蚌为圆润型。反交组(H0T)成熟钩介幼虫指数为(0.066 7±0.005 9),极显著高于正交组(T0H)和两个自交组(P<0.01),其杂交优势率为2.54%。以太湖三角帆蚌为母本的幼虫壳长与壳高的比值为(0.828 4±0.029 4),极显著低于以洪泽湖群体为母本的比值(0.848 2±0.034 5),而同一母本不同父本之间的钩介幼虫无显著差异(P=0.286,P=0.106),该性状表现为明显的母性遗传,这与已有的贝类杂交研究结论相似。而各组幼虫的寄生成活率、稚贝生长情况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为培育出产金色珍珠的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良种,并为三角帆蚌金色品系生长性状及产珠性能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收集金色内壳色的三角帆蚌,经繁育共获得41个全同胞家系(F1~F41),分别在浙江武义和上海崇明两地养殖,在5月龄和17月龄时,分别测量两地各家系三角帆蚌壳长、壳高、壳宽和体质量4个生长性状,并进行遗传参数分析。结果表明:金色品系三角帆蚌壳长、壳高、壳宽和体质量的遗传力在5月龄时分别为0.18±0.07、0.19±0.03、0.22±0.09和0.18±0.09,在17月龄时分别为0.26±0.22、0.30±0.16、0.30±0.09和0.23±0.25,两月龄组均属中等遗传力;5月龄时各性状之间遗传相关范围为(0.84±0.02)~(0.96±0.07),表型相关范围为(0.56±0.02)~(0.92±0.04),17月龄时各性状之间遗传相关范围为(0.52±0.03)~(0.97±0.06),表型相关范围为(0.45±0.02)~(0.91±0.01),表明各生长性状可间接选择;5月龄时两地三角帆蚌各性状遗传相关系数为(0.53±0.14)~(0.57±0.12),17月龄时相关系数为(0.27±0.08)~(0.31±0.09),表明生长性状在两地存在显著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受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影响,各家系在两地表现不同,其中,F24、F25号家系在两地均表现优良。研究表明,金色品系三角帆蚌有较好的选育潜力,在该品系推广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毛蚶形态性状对活体重的影响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20只毛蚶,测量其壳长、壳宽、壳高和活体重。采用通径分析方法,研究毛蚶3个形态性状对活体重的影响。结果表明,毛蚶壳长、壳宽和壳高与活体重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壳高对活体重的直接作用和综合决定系数最大。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毛蚶壳长、壳宽、壳高对活体重的回归方程。壳高是影响活体重的主要因素。[结论]该研究为毛蚶的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红树蚬壳体尺性状与活体重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广西北部湾红树蚬632个,测量壳长(X1)、壳宽(X2)、壳高(X3)和活体重(Y)。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壳体尺性状对红树蚬活体重的影响。[结果]红树蚬壳长、壳宽、壳高与活体重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对活体重的决定系数总和d=0.922 3,说明它们是影响活体重的主要性状。红树蚬壳长对活体重的直接影响最大,是影响活体重的主要因素;壳高对活体重的直接影响较小。红树蚬壳长、壳宽、壳高对活体重的多元回归方程Y=-77.414+1.414X1+1.235X2+0.307X3。[结论]该研究为深入研究红树蚬的种质资源保护和人工育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2004年7月28日-10月28日在浙江省诸暨市淡水珍珠业省级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枫桥实验基地通过围隔实验研究了不同放养和管理模式对1龄和2龄三角帆蚌生长与养殖产量的影响。实验中采用三种放养模式:三角帆蚌单养,三角帆蚌与鲢、鳙混养,三角帆蚌与异育银鲫混养。每种放养模式采用施肥、施肥结合投喂鱼或蚌配合饲料两种管理措施。实验开始和结束时测量三角帆蚌壳长、蚌壳宽、蚌重和鱼体重,根据蚌、鱼成活率和生长计算产量。实验结果表明:1龄和2龄三角帆蚌生长和养殖产量因放养模式而异,鱼蚌混养不仅额外获得鱼产量,同时也提高了蚌产量。两种鱼蚌混养模式相比,混养异育银鲫对1龄三角帆蚌生长较有利,混养鲢和鳙对2龄三角帆蚌生长较有利。在施肥、施肥结合投喂鱼或蚌配合饲料两种管理措施下,三角帆蚌生长和产量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不同水温条件下重金属对三角帆蚌幼蚌的急性致毒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索重金属在不同水温条件下对双壳贝类的毒性效应。[方法] 采用静态急性毒性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在21、25和29 ℃条件下水体中不同浓度的Hg^2+、Cd^2+、Zn^2+ 对三角帆蚌幼蚌存活的影响。[结果] 在3种水温条件下,3种重金属离子对三角帆蚌幼蚌的毒性大小依次为:Hg^2+〉Cd^2+〉Zn^2+〉。水温在21、25和29 ℃条件下,3种重金属对三角帆蚌幼蚌的96 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Hg^2+分别是3.435 9、 0.129 2 和 0.108 7 mg/L;Cd^2+分别是6.345 9、1.003 7 和0.387 9 mg/L;Zn^2+分别是116.928 8、4.951 5 和 2.849 7 mg/L。当水温从21 ℃升至25 ℃时,Hg^2+、Cd^2+和Zn^2+对幼蚌的毒性分别增强了26.6、6.3 和23.6倍;水温从25 ℃升至29 ℃时,Hg^2+、Cd^2+和Zn^2+的毒性分别增强了1.2、2.6和1.7倍。[结论] 水温是重金属急性毒性效应的影响因素,随着温度的升高,重金属的毒性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7.
不同放养和管理模式对三角帆蚌生长与养殖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04年7月28日-10月28日在浙江省诸暨市淡水珍珠业省级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枫桥实验基地通过围隔实验研究了不同放养和管理模式对1龄和2龄三角帆蚌生长与养殖产量的影响。实验中采用三种放养模式:三角帆蚌单养,三角帆蚌与鲢、鳙混养,三角帆蚌与异育银鲫混养。每种放养模式采用施肥、施肥结合投喂鱼或蚌配合饲料两种管理措施。实验开始和结束时测量三角帆蚌壳长、蚌壳宽、蚌重和鱼体重,根据蚌、鱼成活率和生长计算产量。实验结果表明:1龄和2龄三角帆蚌生长和养殖产量因放养模式而异,鱼蚌混养不仅额外获得鱼产量,同时也提高了蚌产量。两种鱼蚌混养模式相比,混养异育银鲫对1龄三角帆蚌生长较有利,混养鲢和鳙对2龄三角帆蚌生长较有利。在施肥、施肥结合投喂鱼或蚌配合饲料两种管理措施下,三角帆蚌生长和产量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