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施由民 《农业考古》2003,(3):249-254,275
农业自然灾害就是指直接影响农业生产正常进行和对农作物收成直接起破坏作用的自然灾害。江西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自然灾害较多的省 ,主要有水、旱、蝗、雪、雹、冻、疫七种。 2 0世纪的百年间 ,由于气候变化的特点 ,由于自战国以来 ,生态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 ,以及江西本身所处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 ,农业自然灾害交替不断 ,无年不灾。在和自然灾害作斗争的过程中 ,形成了一系列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值得总结和分析 ,对 2 1世纪江西的抗灾救灾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一、农业自然灾害慨况及农业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破坏2 0世纪江西的农…  相似文献   

2.
20世纪30年代初,由于连年的自然灾害、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冲击、频繁内战的破坏和苛捐杂税的盘剥,江西发生了严重的农村经济危机.为了解决这一危机,江西地方政府在危机预防、危机应急和危机恢复方面采取了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九大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战略提到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农业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民以食为天,农业稳,天下稳;农民安,天下安",然而重、特大自然灾害链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破坏极大,对我国农业的发展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2017年,我国农业自然灾害以洪涝、干旱灾害为主,风雹、低温冷冻、雪灾、崩塌和森林火灾等灾害也有不同程度发生。农作物受灾面积18478.1千公顷,其中绝收1826.7千公  相似文献   

4.
早在1500年前,我国古代杰出的农学家贾思勰就说过:“丛林之下为仓腴之坻。无数事实证明:哪里的林业搞好了,那里就呈现林茂粮丰五业兴旺的繁荣景象,哪里的森林遭到破坏,必然是生产条件破坏,农业生产下降,人民生活困难。尤其是华北平原地区,长期以来,风、沙、旱、涝、碱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农业产量低而不稳,其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这里林木稀少,森林覆盖率低,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大力推进植树造林,绿化平原,大大改善了平原地区的生态环境,提高了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时期江西农业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静  崔存岭 《古今农业》2006,429(2):110-120
江西是一个农业大省,其农业产出居全国前列。抗日战争时期,江西农业虽受战争影响有所衰落,但江西人民在省政府的领导下积极从事农业生产,将战争的破坏降至最低限度。农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石,农产品的供给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抗战时期江西农业之产出,不仅为江西本省抗战提供了物资保障,而且对支撑东南抗战、坚持全国持久抗战直至最后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邱爱保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3):7678-7679
利用小波变换对江西省1949~2009年农业自然灾害变化率进行多时间尺度分析。结果表明,该省农业自然灾害率的变化存在4、12、36年特征时间尺度和相应的5、15、44年左右的周期性变化特征;小时间尺度的小波系数振幅逐渐增大,说明近年江西农业自然灾害日益频繁。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占国民经济收入的大部分。农业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向人民提供粮食,粮食的生产量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的生活质量。但是自然灾害频发能够严重影响粮食产量,还能破坏国家粮食价格体系,最终影响国民经济。因此,国家应当建立起完善的农业生产保障体系,将粮食价格涨幅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本文结合农业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分析粮食安全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对保障粮食生产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都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严重困扰着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如何提高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确保农业年年丰收,是摆在整个社会特别是农业系统面前的一项严睃任务。而建立农业系统自然灾害资料档案,研究自然灾害发生的规律,总结防灾、抗灾、救灾的经验和教训,做好当前及以后的抗灾、救灾工作,对于农业生产和整个国民经济建设乃至国计民生、社会安定等都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粮食战略储备基地,粮食商品率达到70%,担负着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享有“北大仓”美誉的黑龙江省同时也是农业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建国以来严重的干旱、洪涝、低温和病虫害等灾害时有发生,近年来黑龙江省特大农业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给农业生产带来重大损失,给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农业自然灾害已经成为黑龙江省粮食稳产增产面临的重要问题。建立完备的农业自然灾害预警体系是开展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前提,农业自然灾害预警机制的不断完善是有效降低农业损失、保证粮食稳产增产的重要支持和保障,建立一个科学高效的农业自然灾害预警机制是黑龙江省现阶段农业生产的核心任务。  相似文献   

10.
刘刚 《农学学报》2015,5(11):118-125
近代山东省曾出现过多次自然灾害,其中发生在1927 年的荒灾甚为严重,对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害。为深入了解该时期山东省灾害,笔者综述了1927 年农业荒灾的暴发对山东民间形成的破坏。在匪患兵灾的背景下,官方及社会团体的相关救灾减灾活动难以完全到位,以致挽救人民生命、保护生产力、恢复社会经济的重任不能真正完成。该灾难造成惨痛的教训,警示人们不要忘记这段历史。  相似文献   

11.
正农业是我国人民经济的基础,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解决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的一个重要策略。靖宇县是农业县,目前来说全县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两个大难题:一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比较滞后,农业经济发展条件比较差;二是农业自然生产条件比较严峻,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农业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在此情况下,全县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艰巨的挑战选择。本文的观点是:解决这两大难题,是靖宇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着眼点。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近代松花江流域自然灾害产生的诸多负面影响.主要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农业减产减收;大批灾民流徙,社会秩序紊乱;对交通、水利和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相似文献   

13.
叙述海南省主要农业自然灾害,分析农业自然灾害的发生特点和成因,并提出提高海南省农业自然灾害的综合防御能力的对策和建议,对海南省的自然灾害研究和防灾减灾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5):136-137
农业是国家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的基础保障。然而各种自然灾害严重的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经济收入,为了应对自然灾害给农业带来的风险,农业保险制度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完善的农业保险制度,有利于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稳定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吉林省是农业大省,研究其农业保险制度的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江西新世纪以来频繁遭受自然灾害、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较为困难的一年。近日,记者采访了江西省委常委、副省长陈达恒。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年均达1 747亿元,占GDP的比重平均超过3%,农业的成灾面积占播种面积和受灾面积的比例分别超过20%和50%.因自然灾害造成农村的经济损失占农业总产值的7%左右.中国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高、强度大,与世界平均水平比,中国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高18个百分点,自然保护成本高27个百分点,生态恢复成本高3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7.
森林火灾是一种破坏件极大的自然灾害,一旦发生火灾,不仅使多年造林、护林的成果被毁,严重破坏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而且会影响社会稳定,给社会、生产、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带来危害.近年来,由于森林地被物增加,群众生产性用火不断.  相似文献   

18.
农业自然灾害对于我国农业生产有重大影响,特别是农业巨灾对农业生产往往有致命打击,给农户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如何分担农业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成了一个重大课题。通过对政府、保险公司和农户角色分析后,提出了一个以政府为主,三者共同承担责任的农业自然灾害风险管理机制。在这个机制中,地方政府应当采取的措施有三个方面,分别是灾害发生前、发生中和发生后提供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保证农业正常生产,稳定农户收入。  相似文献   

19.
绿色食品基地建设的有效保证--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病害是威胁农业生产的自然灾害之一.病害发生时,可以造成农作物减产和农产品品质变劣,而且在农产品收获后贮藏、加工、运输过程中进一步发展而造成更大危害,从而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有危险性病害的农产品不能出口,影响对外贸易和出口创汇;少数带病的农产品,人畜食后会造成人畜中毒.因此,防治植物病害对保障国民经济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江西新农村建设中加强防灾抗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雷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7):84-86
四川汶川大地震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绝大部分受灾地区农村民房倒塌严重,基础设施破坏殆尽,农村生产生活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前车之鉴江西作为自然灾害种类多、频率高、分布广、季节性明显的省份,也必须加强灾害防治,提高抗御自然灾害风险能力,才能更加有效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