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负重抗阻训练对老年大鼠股四头肌总蛋白质含量和AMPK含量的影响。方法:以40只健康18月龄SD大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安静组、0%、30%、50%、70%最大负重组进行跑台抗阻训练,坡度35°,跑速15m/min,隔天一次,共8周。记录大鼠体重、摄食量和饮水量变化,用考马斯亮蓝蛋白测定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大鼠股四头肌总蛋白含量和AMPK含量。结果:(1)与安静组和0%最大负重训练组相比,70%最大负重组大鼠体重出现了显著性下降(P<0.01);(2)与安静组相比,30%和50%最大负重训练组的股四头肌总蛋白质含量升高具有差异性(P<0.05);与0%最大负重训练组相比, 30%最大负重训练组的股四头肌总蛋白质含量升高具有差异性(P<0.05);(3)与安静组和0%最大负重训练组相比,30%和50%最大负重训练组的股四头肌AMPK含量升高具有差异性(P<0.01)。结论:8周不同负重量抗阻训练可提高老年大鼠股四头肌总蛋白质和AMPK的含量,且30%和50%最大负重量抗阻训练的效果更为明显,而运动对骨骼肌蛋白质合成及降解的调控表现出一定的矛盾性,具体机制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以荧光灯作为对照,研究了不同光谱组合LED灯(A(21%蓝+30%绿+24%黄+25%红)、B(35%蓝+35%绿+18%黄+12%红)、C(27%蓝+30%绿+22%黄+21%红))对AA肉鸡的生长、屠宰性能和抗应激的影响。试验选取480只1日龄AA肉鸡,平均分配到4个光照处理组,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公母各半),自由采食和饮水。第1周光照强度为20 lx,从第2周开始至试验结束为5 lx,间歇光照节律(14L:4D:2L:4D)。结果表明,B光源组1~2周平均日增重分别比A、C和荧光灯组显著降低了15.05%、14.40%和20.47%(P0.05);C光源组3~5周平均日增重分别比A光源和荧光灯组降低了8.62%和9.39%(P0.05);且B光源组1~6周平均日增重与其他组相比有减小的趋势(P=0.06)。B光源组1~2周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显著低于和高于其他3组(P0.05)且1~6周的料重比与其他组相比有增大的趋势(P=0.09)。C光源组3~5周料重比显著高于B光源(P0.05)。荧光灯组腹脂重和脂带宽显著低于B和C光源组(P0.05);C光源组腿肌率显著高于A和B光源组(P0.05);A光源组SOD值和荧光灯组T-AOC值显著提高(P0.05)。C光源组H:L显著高于A和D光源组(P0.05)。研究结果显示,A光源和荧光灯均有利于白羽肉鸡生产性能的发挥,同时提高抗氧化能力,缓解肉鸡的应激反应。从节能的角度考虑,肉鸡实际生产中可采用均衡型光谱组合LED灯更有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将异育银鲫分成5组: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4个试验组分别投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25%、0.50%、0.75%、1.00%壳寡糖的试验饲料。每组3个重复。室温下饲养异育银鲫2个月后,分别给予缺氧、拥挤、低温等环境应激刺激,测定异育银鲫血糖含量及肝胰中碱性磷酸酶(AK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并在拥挤实验性环境应激刺激后用致病菌感染,观察壳寡糖对感染致病菌后的异育银鲫的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0.25%~0.75%的壳寡糖能显著降低缺氧、拥挤、低温等试验性环境应激刺激中异育银鲫的血糖含量(P0.05),其中添加量为0.50%时降低幅度最大,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28.06%、35.28%、42.01%;饲料中添加0.50%~1.00%的壳寡糖能显著提高缺氧、拥挤、低温等实验性环境应激刺激下异育银鲫肝胰中AKP活力(P0.05),其中添加量为0.5%时提高幅度最大,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223.03%、159.49%、143.96%,同时还可以提高肝胰中SOD活力(P0.05),且添加量为0.5%时提高幅度最大,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114.90%、104.78%、77.39%;饲料中添加0.5%、0.75%的壳寡糖能显著提高感染致病菌后异育银鲫的成活率(P0.05),分别比对照提高71.42%、57.12%。以上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壳寡糖可以提高异育银鲫抗应激能力,其中添加量为0.5%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臭氧胁迫对不同敏感类型水稻成熟期茎秆抗倒性状的影响,利用自然光气体熏蒸平台,以23个水稻品种或株系为供试材料,设置室内对照(10 n L·L-1)和臭氧浓度增高(100 n L·L-1)处理,利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所有供试材料按地上部成熟期生物量对臭氧胁迫的响应从小到大依次分为A类(-19%)、B类(-39%)和C类(-52%)3个类别。臭氧胁迫环境下A、B和C类水稻倒3节间抗折力降幅差异不显著,均为19%~20%;但倒4节间抗折力分别下降28%、36%和44%,降幅因类型不同而异,与原位测定的植株田间抗折力的变化趋势一致。臭氧胁迫使水稻基部节间的长度、干重、单位长度干重、横截面积、长直径、短直径和茎壁厚均显著或极显著下降,节间干重降幅最大(平均58%),长直径、短直径以及茎壁厚的降幅最小(平均13%~15%);不同节间比较结果显示,臭氧胁迫对这7个参数的影响多表现为第4节间第3节间,其中臭氧处理与节间互作对节间长度、单位长度干重、横截面积、长直径和短直径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从不同类型看,臭氧胁迫下上述指标的降幅多表现为C类B类A类水稻,其中臭氧处理与水稻类型的互作对节间横截面积、长直径和短直径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相关分析表明,臭氧胁迫下基部两节间抗折力的响应与对应节间横截面积、长直径、短直径和节间单位长度干重的响应多呈明显的线性正相关。以上结果说明,100n L·L-1臭氧浓度使不同类型水稻茎秆质量明显变劣,臭氧胁迫导致的茎秆抗折力显著下降主要与节间变细相关,其次与节间单位长度干重下降亦有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