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6 毫秒
1.
新药剂防治小麦白粉病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筛选防治小麦白粉病的新制剂,以替代三唑酮或与之轮换使用.[方法]通过小区试验研究13种药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及安全性.[结果]40%环丙唑醇WP 300 ml/hm2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较好,第2次施药后10 d的防效达到95.23%;其次分别是12.5%氟环唑SC 900 g/hm2、25%乙嘧酚ME 1 200 g/hm2、50%醚菌酯WG 150 g/hm2,第2次施药后10 d的防效分别为82.45%、78.34%和70.33%.参试药剂在连续使用2次的情况下,对小麦较安全.[结论]40%环丙唑醇WP可在小麦生产上大面积推广使用,是实施小麦综合防控技术的理想选择.12.5%氟环唑SC、25%乙嘧酚ME、50%醚菌酯WG均可替代三唑酮及其复配剂作为防治小麦白粉病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2.
15%吡唑醚菌酯·叶菌唑悬浮剂防治小麦白粉病药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明确15%吡唑醚菌酯·叶菌唑悬浮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和最佳使用剂量,进行了本次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5%吡唑醚菌酯·叶菌唑悬浮剂135 g/hm~2在小麦白粉病发病始盛期第1次用药,间隔7~10 d进行第2次用药,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达92.98%,高于对照药剂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和20%三唑酮乳油的防效。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出对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小麦白粉病有效防控的药剂,特选用400 g/L氯氟醚菌唑悬浮剂、40%氟嘧菌酯悬浮剂等9种杀菌剂,进行了不同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防治效果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9种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均有一定的防效,病叶率防效为40.00%~99.31%,病指防效为53.97%~99.42%。其中,400 g/L氯氟醚菌唑悬浮剂525 mL/hm2、4%四氟醚唑水乳剂1 171.5 mL/hm2、40%环丙唑醇悬浮剂225 mL/hm2、42%苯菌酮悬浮剂300 mL/hm2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较好,经先后4次调查,病叶率防效和病指防效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40%氟环唑·嘧菌酯悬浮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和最佳使用剂量,进行了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40%氟环唑·嘧菌酯悬浮剂有效成分180 g/hm~2对小麦白粉病防治效果最好,达到92.30%,高于对照药剂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125 g/L氟环唑悬浮剂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通过田间药效试验,对比4种新型杀菌剂防治烟草赤星病的效果,结果表明240克/升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乳油、42.4%氟唑菌酰胺.吡唑醚菌酯悬浮剂、400克/升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40克/升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乳油4种药剂防效均高于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其中400克/升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悬浮剂的防效最好,可达83.11±7.10%;为避免烟叶农残超标,可选用以上4种药剂交替使用,防治烟草赤星病。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出当前市场上较好的防控小麦白粉病的药剂,对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30%醚菌酯悬浮剂、12.5%氟环唑悬浮剂、30%嘧菌酯悬浮剂、30%戊福可湿性粉剂、5%己唑醇悬浮剂、25%咪鲜胺水乳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种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药剂在常用剂量下进行了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8种药剂的防效在48.61%~84.49%之间。在试验剂量下,30%嘧菌酯悬浮剂的防效最好,病指防效为84.49%;其后依次为12.5%氟环唑悬浮剂、5%己唑醇悬浮剂,防效在80%以上;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咪鲜胺水乳剂的防效较差,仅在50%左右,分别为50.68%、48.61%。  相似文献   

7.
打瓜白粉病药剂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针对打瓜白粉病在新疆严重危害的现状,研究6种杀菌剂对打瓜白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比较6种药剂的防效差异.[结果]两次施药后第14 d,10;苯醚菌酯悬浮剂5000倍液防效最高,防效达73.80;.10;苯醚菌酯悬浮剂10 000倍液、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3 000倍液、400 g/L氟硅唑乳油7 500倍液和25;乙嘧酚悬浮剂1 500倍液的防效也较好,药后14 d分别达69.69;、69.56;、68.48;和67.32;.[结论]4种药剂防效较好,推荐在生产中交替使用.提出了打瓜白粉病防治原则,明确了该病的初侵染来源和防治始期.防治打瓜白粉病的关键是抓住发病始期,选用高效杀菌剂及时喷药.  相似文献   

8.
瓜白粉病重发期高效药剂的选择及控制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瓜白粉病重发期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等新型杀菌剂的治疗作用。结果表明,各试验药剂对瓜白粉病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在药前病情指数30以上的重发生条件下施药1次,药后3 d防效为545%~634%,药后14 d防效为509%~600%,以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3 500倍液处理对白粉病的治疗效果最佳,药后3~14 d防效为592%~634%,速效性好,持效期长。试验期间调查各药剂对其他病害的控制效果表明,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对灰霉病也防效优异,以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3 500倍液处理防效更佳。建议田间瓜白粉病、灰霉病等多种病害混发时可选用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等杀菌谱广的药剂,白粉病重发时可将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轮换使用进行防治,避免或减缓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甜瓜白粉病发病初期,以清水为对照,进行了23%氨基.嘧菌酯悬浮剂700倍液,25%嘧菌酯悬浮剂1000倍液,4%四氟醚唑水乳剂1000倍液,2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2000倍液,40%氟硅唑乳油3000倍液,防治甜瓜白粉病的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3%氨基.嘧菌酯悬浮剂700倍液、5%嘧菌酯悬浮剂1000倍液和4%四氟醚唑水乳剂1000倍液,能较好地控制白粉病,用药后15天防效达到85%~90%,高于2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2000倍液和40%氟硅唑乳油3000倍液。针对甜瓜花果期病害规律,提出白粉病等病害绿色防控技术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田间药效试验,对比4种新型杀菌剂防治烟草赤星病的效果。结果表明,240 g/L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乳油、42.4%氟唑菌酰胺·吡唑醚菌酯悬浮剂、400 g/L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悬浮剂、38%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等4种药剂防效均高于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其中400 g/L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悬浮剂的防效最好,可达85.60%。为避免烟叶农残超标,可选用以上4种药剂交替使用防治烟草赤星病。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绿藻低聚糖生物杀菌剂Ⅱ及4种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发现,各供试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与小麦增产均有一定作用,其中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最佳,达到80.69%;生物杀菌剂中5%绿藻低聚糖Ⅱ(400倍,中剂量)的小麦白粉病的防效达到57.98%;5%绿藻低聚糖生物杀菌剂Ⅱ(300倍,高剂量)对小麦增产效果显著,产量到达7 057.04 kg/hm~2,增产率19.24%。  相似文献   

12.
防治小麦白粉病的新药剂田间药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新药剂的防治效果,对25%烯肟菌胺EC和750 g/L苯锈啶EC 2种新药荆进行了田间防治小麦白粉病试验.结果表明,25%烯肟菌胺EC公顷有效成分用量60.0~80.0 g和750 g/L苯锈啶EC562.5~650.0 g对小麦白粉病防效可分别达到79.7%~84.2%和82.2%~86.1%,明显优于对照药剂250g/L丙环唑EC112.5 g的防效,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新疆不同区域小麦白粉病发生危害情况,筛选对白粉病具有较好防效的药剂,为荒漠绿洲生态区白粉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普查方法,调查新疆不同生态区小麦白粉病发生危害情况。运用随机区组方法,定点调查各小区小麦白粉病发生情况。【结果】新疆和田地区、喀什地区和阿克苏地区小麦白粉病发生危害较重,病情指数分别为35.65、35.63和30.82,显著高于昌吉回族自治州和塔城地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和塔城地区小麦白粉病发生危害较轻,病情指数分别为9.95和6.00。240 g/L氯氟醚·吡唑酯EC和19%啶氧·丙环唑SC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最好,防效分别为84.94%和82.77%。23%醚菌·氟环唑SC、430 g/L戊唑醇SC、42%苯菌酮SC、43%氟嘧·戊唑醇SC、48%苯甲·嘧菌酯SC、75%肟菌·戊唑醇WG和40%腈菌唑WP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为64.57%~71.12%。【结论】新疆南部地区小麦白粉病发生危害显著重于北部地区,发生程度为3~5级。新疆北部地区小麦白粉病发生危害相对较轻,发生程度多为1~2级。240 g/L氯氟醚·吡唑酯EC、19%啶氧·丙环唑SC、23%醚菌·氟环唑SC、430 g/L戊唑醇SC、42%苯菌酮SC、43%氟嘧·戊唑醇SC、48%苯甲·嘧菌酯SC、75%肟菌·戊唑醇WG和40%腈菌唑WP可有效防治小麦白粉病,且对小麦生长安全,可在大田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14.
50%锈粉宁胶悬剂防治小麦白粉病的室内、田间及大区示范试验结果表明,锈粉宁具有明显的防治和增产效果;锈粉宁残效期在30d以上;田间每hm2施锈粉宁1500g防效可达90%以上,具有明显的增产和保产作用。  相似文献   

15.
旨在研究新型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型杀菌剂氟苯醚酰胺与同类型杀菌剂在黄瓜白粉病上防效的差异。采用室内盆栽试验法和大田常规喷雾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30%氟苯醚酰胺SC的EC_(50)值为0.817 mg/L,对黄瓜的白粉病有很强的防效,显著优于50%啶酰菌胺WG等同类药剂。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推荐剂量下,3种药剂对黄瓜白粉病均具有良好的防效,其中30%氟苯醚酰胺SC在制剂用量为415.5 mL/hm~2和499.5 mL/hm~2时,防效显著,其药后7 d的防效分别为83.31%和86.07%。由此可见,30%氟苯醚酰胺SC对防治黄瓜白粉病有效。  相似文献   

16.
250g/L丙环唑EC防治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的效果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彭昌家 《农学学报》2016,6(2):39-43
为探明250 g/L丙环唑EC对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及合理使用剂量,采用测报调查、随机区组设计和统计分析方法,开展了250 g/L丙环唑EC防治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在春季条锈病流行期间,用250 g/L丙环唑EC 600 m L/hm2、450 m L/hm2和300 m L/hm2连续施用2次,对小麦条锈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药后8天和18天防效均在98%以上,且各使用剂量之间防效差异不显著。对小麦白粉病亦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药后8天防效均达100%,但持效期仅10天左右,药后18天,防效显著下降,用250 g/L丙环唑EC 600 m L/hm2防治效果仅78.4%,用250 g/L丙环唑EC 450 m L/hm2及以下剂量,防治效果在41%以下。在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发生不重情况下,使用最佳剂量为300~450 m L/hm2,有利于减少农药使用量和农残污染,节约防治成本。但在白粉病偏重及以上发生和条锈病混发麦地,须连续2次用250 g/L丙环唑EC 600 m L/hm2,以确保防治效果。利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和先正达苏州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生产的250 g/L丙环唑EC,用量相同防效没有差异,且国内和国外公司生产的250 g/L丙环唑EC质量没有差异。从节约防治成本考虑,最好用国内利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250 g/L丙环唑EC。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辣椒白粉病的防治工作提供技术参考。[方法]运用4种新型杀菌剂,对温室辣椒白粉病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第1次施药7d后,4种杀菌剂对辣椒白粉病的防效为69.75%~79.59%;第2次施药后12d,防效为92.50%~95.41%。[结论]4种药剂在剂量范围内均对辣椒白粉痛的防治效果好,辣椒生长安全,无药害发生。  相似文献   

18.
葡萄白粉病发病规律研究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在哈密地区葡萄白粉病发病规律研究,摸清葡萄白粉病发病规律及生物学特性,明确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进行商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筛选试验,为葡萄白粉病的防治提供技术保障.[方法]2003-2009年,定点对葡萄白粉病发病时间、发生规律、筛选药剂进行试验.[结果]葡萄白粉病初期发病为6月下旬-7月初,发病高峰期为7月下旬-8月中旬.温度20-30℃、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有利于病害流行.杜邦福星、敌力康、40;信生防效,分别达86.89;、1.84.02;和81.32;,[结论]加强葡萄防病栽培技术的应用,在葡萄白粉病发病初期采用杜邦福星、敌力康、信生高效低毒农药进行统防统治,喷药2次,间隔10 d喷一次,可以有效控制葡萄白粉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不同药剂防治忍冬白粉病,筛选最适宜的药剂。[方法]对患病的忍冬植株使用不同药剂喷雾处理,分别在药后7和14 d进行调查,计算发病率、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结果]药后7 d,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6 000倍稀释液、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1 200倍稀释液、30%己唑醇悬浮剂2 500倍稀释液均有防治效果,但无极显著差异。药后14 d,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1 200倍稀释液的防治效果最好,达76.10%。[结论]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1 200倍稀释液的防治效果最好,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6 000倍稀释液的防效次之,30%己唑醇悬浮剂2 500倍稀释液几乎没有防效。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可以作为忍冬白粉病的防治用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白粉病胁迫对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规律,构建白粉病胁迫下小麦光合生产的模拟模型。【方法】以小麦为试验材料,分别于拔节期和孕穗期进行不同接种程度的小麦白粉病试验,明确白粉病对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构建小麦白粉病严重度预测模型,量化白粉病对小麦的生理影响;基于单叶净光合速率(Pn)和叶面积指数(LAI),实现小麦白粉病严重度预测模型与作物生长模型(WheatGrow)的耦合。【结果】白粉病胁迫下,小麦单叶Pn和LAI均呈现下降趋势,与对照(CK)相比分别平均下降18.81%和23.41%,且与初始接种程度相比,发病时期对小麦Pn和LAI的影响更为严重;小麦白粉病田间病情发展具有明显的平缓期、指数爆发期和稳定期,总的来说各处理下小麦白粉病流行的时间动态变化特征符合Logistic函数,基于白粉病胁迫对小麦影响的拟合结果,构建小麦白粉病病害胁迫因子,用以反映白粉病对小麦生理指标影响的胁迫效应;基于WheatGrow模型的光合生产子模型,结合小麦白粉病病害胁迫因子,提出模拟白粉病对小麦叶片P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