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基于灰色-BP神经网络的重庆市城镇建设用地规模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蕾  钟菲  章明  谭英 《江西农业学报》2011,23(8):188-189,192
以2000~2009年重庆市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数据源,采用灰色-BP神经网络模型对城镇建设用地规模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模型的平均误差只有0.81%,精度远高于灰色预测模型,充分说明灰色-BP神经网络模型对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预测具有较高的拟合度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以重庆市合川区为例,从县级层面提出并验证了丘陵山区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测算方法,得出了丘陵山区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理论潜力、现实潜力与可腾退农村建设用地规模差异较大,对现实潜力进行分级更能科学地指导区域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工作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城市是人类社会活动最为活跃的区域,为实现城市有序合理增长,基于精明增长理论和夜间灯光数据,以重庆市主城片区为例,通过对区域生长算法的改进,将重庆市主城片区夜间灯光影像分割为灰度值阈值为10~80的8幅图像,利用图像减法运算并加以二值化处理,找出建设用地现状中可挖潜点,得出城市扩展区可挖潜点较多。结合灰色预测模型预测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增量,预测结果符合《重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规划要求,2019年主城片区城市建设用地增量为5 707.5 hm~2,其中北部3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增量为3 514.88 hm~2,占比达61.58%,空港、龙兴、水土、蔡家、悦来等地将是主要增长点。最后提出以可挖潜点分摊部分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增量的建议,以提高区域用地效益和城市建设质量,保护土地存量。  相似文献   

4.
为了协调丘陵山区城镇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促进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以典型丘陵山区重庆市江津区为例,运用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和CA-Markov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划定江津区2030年城镇用地扩展边界。结果显示,江津区2030年城镇用地扩展边界内面积为199.57 km2,占江津区土地总面积的6.2%;不同于平原地区的集聚组团扩展,江津区城镇扩展的形态主要为条带状;中心城区和东部中心镇、中部中心镇、西部中心镇是其城镇扩展的主要增长极;扩展的方向大致呈"十字"方向,具体主要是沿增长极四周扩展以及沿长江和各交通主干道扩展。  相似文献   

5.
重庆市建设用地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重庆市1996-2006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分析了直辖以来重庆市建设用地变化的总体趋势和空间差异,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探讨了建设用地增长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重庆市建设用地呈逐年增加趋势,变化的空间差异显著,其中城镇、交通运输和水利设施用地增长较快;驱使建设用地增长的三大因子为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人口增长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其中经济发展是主要社会驱动力.  相似文献   

6.
重庆市建设用地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重庆市1996-2006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 分析了直辖以来重庆市建设用地变化的总体趋势和空间差异, 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探讨了建设用地增长的驱动机制, 结果表明: 重庆市建设用地呈逐年增加趋势, 变化的空间差异显著, 其中城镇、交通运输和水利设施用地增长较快; 驱使建设用地增长的三大因子为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人口增长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 其中经济发展是主要社会驱动力.  相似文献   

7.
通过单位GDP建设用地下降率,建设用地、城乡建设用地、交通水利用地扩展速度、强度指数,各街道、镇建设用地、交通水利用地增量变化情况,实现对沙坪坝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度、扩展时间、空间特征分析,揭示了建设用地扩展规律。结果表明:沙坪坝区各街道、镇2006年~2012年单位GDP建设用地下降明显,沙坪坝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逐渐提高;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沙坪坝区建设用地、城乡建设用地、交通水利用地持续快速扩展,"三园一城"建设使增长速度和强度存在年际差异,区域发展水平不均衡性明显;政策导向性和基础设施建设使"西部新城"成为经济发展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曲线拟合法、主成分分析法、多因素综合法分析目前重庆市"两规"城镇建设的目标设置方法存在的问题,探索重庆市"两规"协调下城镇建设用地目标设置方法。研究结果显示,2020年重庆市城镇建设用地目标设置为26.71万hm2。重庆市应加强城镇建设用地目标的顶层设计,建立一套统一的规划管理制度和能够实现城镇发展目标的高度协调、统一、权威的规划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乡建设用地空间扩展与土地资源局限性矛盾的日益突出,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布局优化研究显得极为重要。针对新疆昌吉市建设用地扩展现状,利用建设用地审批矢量数据,运用GIS统计分析功能和空间分析功能,对昌吉市建设用地扩展数量特点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STIRPAT模型对建设用地扩展的社会经济驱动因子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昌吉市建设用地扩展速度与强度在2010-2011年呈现增加趋势,2011-2015年呈现下降趋势;(2)建设用地扩展的空间分析得出,四、五、六及十方向扇区建设用地发展指向性较突出,表明建设用地发展空间布局的区域指向性特征较明显;(3)国内生产总值是建设用地扩展的最主要驱动因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第二产业贡献率与建设用地的扩展也有明显的相关性。研究表明,采用等扇分析方法与STIRPAT评价模型可以清晰刻画出不同扇区建设用地变化规律及其与各驱动因子间相互契合程度,对未来较好地实现土地资源集约优化利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1996年和2009年滦县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运用ARCGIS 9.3中图层叠加和地统计方法计算滦县耕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重心变化以及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并应用马尔科夫模型对滦县1996~2009年13 a来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进行了模拟,最后对2022年土地利用格局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996~2009年滦县耕地迅速减少,并向山区转移,质量呈下降趋势;建设用地扩展迅速,其中城镇工矿和农村居民点用地扩展较大;从空间分布上看,建设用地在整个县域都有增加,尤以东部城区和西部扩展规模较大。预测结果与2020年规划目标对比显示,滦县耕地保护和建设用地控制压力较大。应采用多种管理措施,以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甘肃省建设用地开发平衡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了建设用地开发平衡指数评价体系,采用离散系数法、聚类分析法等评价甘肃省14个市(州)的建设用地开发规模的合理性,对部分市(州)失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建设用地开发强度除兰州市外,整体低水平无差异,建设用地供给能力全省具有低水平同质性,建设用地开发平衡度河西地区—陇东南地区—中部地区递减;失衡原因为以兰州市为中心向东南与西北方向表现出开发过度—开发严重不足—开发不足的空间格局;建设用地开发利用最平衡城市为金昌市、嘉峪关市,严重失衡城市为定西市。提出平衡化建议:对于过度开发城市的土地利用需"控制规模,提升效率",尝试减量化发展;对于开发不足城市,可从规模和效率两方面保障城镇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以长春市为例,根据2002—2012年统计数据,分析了城市建设用地和耕地变化特征,通过相关性分析探讨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长春市城市建设用地增加是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且呈现出建设用地规模增长与经济发展不同步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以中国科学院国家资源环境数据平台土地利用/覆被专题数据库的建设为背景,总结了国家尺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涉及的主要遥感监测技术和方法,包括基于遥感监测的土地利用/覆被分类系统、遥感信息源、土地利用/土地覆盖信息提取方法、土地利用分类1 km栅格成分数据构建技术以及土地利用分类面积汇总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国家尺度土地利用/土地覆盖专题空间数据库应用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杨希玲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1):2386-2388
加快土地流转,实现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是推动河南经济建设的关键所在.在分析了当前河南省农村土地流转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借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机遇,大力培育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扩大土地经营规模,提高规模效益,以流转促发展,建设现代农业,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土地流转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征收农村土地成为新增建设用地、扩大城市规模的主要途径。作为土地征收中的核心问题,土地征收中的补偿问题也随之成为社会热点,完善我国土地征收补偿制度,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新型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已成为我国法制建设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在分析我国土地征用补偿现状及我国现行的征地方法制度及缺陷的基础上探讨我国农村征地补偿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6.
合理控制项目用地规模是从用地源头上落实节约集约用地的有效手段。如何识别各类建设项目用地特点,划分项目用地类型,对于宏观调控各类项目用地、制定差别化节约集约用地政策具有重要意义。以甘肃省2013—2015年实际发生的176个建设项目为基础,通过选取影响各类建设项目用地的主要规模因素,利用回归分析测算各类项目单位用地,并对项目用地类型进行划分。结果表明:各类建设项目规模用地具有显著的回归关系,可以将4类建设项目划分为规模集约型、规模低效集约型、规模线性扩展型3类,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建设项目提出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重庆市万州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建设用地的总规模正在不断扩大。而土地资源的有限性,使得不能仅仅靠土地的无限扩张来满足建设用地的需求。应当从已有的建设用地内部充分挖掘潜力,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对位于三峡库区的重庆市万州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集约利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一直是中国城市发展的主旋律,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预测也一直是城市化过程中的热点问题。根据南昌市2002-2010年人口和建设用地统计数据,利用Zipf法则等方法预测南昌市的人口规模,然后借鉴计量经济学方法,构建了人口与建设用地规模之间的双对数方程,并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VAR模型分析、协整性检验等方法进行检验和纠正。同时,对2011-2014年南昌市的建设用地规模进行预测和检验,发现其预测结果的相对误差都不超过5%,预测出2020年南昌市市区的建设用地规模为288.343 km~2。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发区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开发区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土地对其制约瓶颈作用越来越明显。文章在认真分析我国开发区土地利用和管理的特点、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开发区经济存在的土地管理制度宏观失调、规模集聚效应不明显等问题进行剖析,进而从科学评价开发区土地资源、推进管理制度创新、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整体效益、加快开发区科学发展等方面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农村土地利用存在多种问题,土地利用规划随意性大、农村土地产权不清、耕种地块分散、农地质量下降、休闲农业缺乏规范等问题共同制约环境友好乡村建设与发展。加强土地规划、明确农村土地产权、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推行环境友好型生产生活模式、建立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培育新常态下的乡村休闲产业等举措将有利于推动环境友好乡村建设及发展。研究表明,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有助于推进两型农业生产体系的建设,是环境友好乡村建设的必要推动因素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