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用风油精活体诱导玉米花粉母细胞粗线期染色体G带和螺旋的结果表明。G带带纹众多,分布于整要体上,带纹数目与染色体收缩程度相关。相同时期不同细胞的G带数量和位置稳定并可重复。同源染色体联会后的二阶体在纵向上的螺纹数与二价体的收缩程度有关,螺旋的方向具有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用风油精法对5个水稻品种的染色体随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辐新,低脚鸟尖,金包银品种的染色体随体上,显示Giemsa染色浅的窄带纹2-3条,同源染色体随体的带纹基本一致,在金包银和辐新的部分细胞中,随体有伸长和淡化现象,随体淡化到一定程度时,即不易被识别,这可能与水稻染色体随体数目的多样性有关。风油精法显示染色体随体带纹,丰富了植物染色体显带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对云南大叶茶进行染色体G带和大螺旋结构的高温原位诱导表明。其G带带纹丰富而清晰,部分晚前期染色体带数接近人数高分辨带的水平,当G带原位诱导超过一定范围时,常出现染色体大螺旋结构,晚前期和早中期是观察统计和分析大螺纹的最适时期,本文首次观察到木本植物染色体由G带向大螺旋转转化的现象。在G带带纹中常有大螺旋的雏形或典型的纹结构,螺纹数目,大小及相对位置大致对应于带纹,初步推测G带的诱导是染色体大螺旋结  相似文献   

4.
对不同粒色的10份栽培芝麻和部分野生芝麻染色体的数目,核型及高分辨G带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栽培芝麻染色体数目一致,核型基本相同,为2n=26=12m+12Sm+2St,具有两对随体染色体。野生芝麻染色体数目有差异,部分为2n=26,核型与栽培种相似,部分为2n=64。同时用风油精法进行了G带的诱导。  相似文献   

5.
采用“风油精法”(EB 法)对不同生态型的15个水稻品种进行了染色体 G 带分析。结果表明,高原生态型品种染色体 G-带的带纹数和特征均与普通生态型品种不同、在高原生态型内的不同籼粳亚种间,G-带带纹数有差异,而带纹特征无明显区别;普通生态型内不同籼、粳亚种间的 G 带带纹特征略有不同,而带纹数无明显差异。不同生态型水稻染色体 G-带带型差异大于籼、粳亚种间的差异。两种生态型水稻品种对风油精浓度的敏感程度也不同。我们推测,两种生态型水稻可能起源于不同地域。即高原生态型水稻起源于云贵高原,普通生态型水稻起源于华南地区。各生态型内亚种之间的带纹差异则可能与各自长期生存和演化的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6.
黄瓜中期染色体G显带制作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泰密刺黄瓜发芽种子的根尖作为材料,利用改进的ASG(醋酸-SSC-Giemsa)法,首次制作得到了清晰、稳定的黄瓜早中期染色体G显带带纹,其带型公式为:2n=14=2T+12IT,单套染色体的条带总数为22。非同源染色体的带纹数目、特征有明显差异,且同源染色体之间的带纹较为相似。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诱导马尾松染色体G-带的两种方法-尿素法和ASG法,分析了两种处理方法显现带纹的共同特点和差异,指出了显现松杉植物染色体G-带的要点。  相似文献   

8.
采用改良的HBSG方法对细叶百合(Lilium pumiluDC.Fish)进行Giemsa C-研究。结果表明:细叶百合的染色体数目为2n=2x=24;除B、F、J染色体外,其余每条染色体上都显示出特征带,带纹的深浅差异明显,带型公式为:2n=24=8CI+8I++2I+T++6;细叶百合的带纹集中在着丝点区域和长臂上,短臂上没有带纹。L染色体为端部着丝点染色体。  相似文献   

9.
以草棉(Gossypium herbaceum L.)的根尖为材料,采用5μg/ml放线菌素D(AMD)+0.002mol/l 8—羟基喹啉混合液处理1.5h,Ohnuki′s溶液中低渗0.5h。根尖在载玻片上加固定液捣碎法制片,首次在草棉中诱导出高分辨的染色体带纹。显示的带纹随染色体所处阶段而有所变化,前期和晚前期染色体带纹最多。早中期次之,中期染色体仍能显示1~4个带纹。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经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的猪染色体标本,运用胰酶 G-带技术,进行了核型分析,描述了早、中、晚不同时期中期染色体的 G-带型。将家猪中期染色体 G-带型划分成64个区。共488条带纹,比较了染色体 X 和9的带型差别。  相似文献   

11.
对秦川牛、岭南牛、西镇牛的染色体进行了 G带研究 ,结果表明 ,这 3个黄牛品种除 Y染色体以外的所有染色体对 ,其 G带带型基本一致。每对染色体都有其独有的带纹特征 ,可用于识别牛的每条染色体。Y染色体有中部 (或亚中部 )和近端着丝粒染色体。根据 3个黄牛品种 G带带型的共同特点 ,对其染色体带型进行了描述、分区和命名 ,并绘制了牛 86个区 354条带的 G带模式图  相似文献   

12.
对杜洛克、巴克夏、关中黑和八眉猪的Q-、G-和C-分带的多态性作了祥细的比较分析。发现Q-,G-分带在品种、个体及同源染色体间有多态性。随着染色体的伸长和带纹的进一步精细,多态性表现的愈多愈明显;C-分带的多态性在品种、个体、细胞及同源染色体间广泛存在,同源染色体间C-带多态性具品种特征和个体特征。此外,发现家猪染色体中存在“额外”G-带和“额外”浅染区现象。  相似文献   

13.
二倍体和四倍体球茎大麦的核型相似,都有5组非常相似的中着丝粒染色体,一组近中着丝粒染色体和一组随体染色体。C-带带纹很少,大多数染色体只有一或两条着丝粒带,染色体4有1条中间带,随体染色体有次溢痕带,二倍体类型的带型表现出一定的多态性。根据带型特征,结合染色体形态,球茎大麦的7组同源染色体可以区分,依据四倍体球茎大麦的C-带带型,可以证明其同源多倍体的起源。在种间杂种中,球茎大麦的核仁消失,而栽培大麦的核仁依然存在,表现出典型的“核仁隐性”现象  相似文献   

14.
以附肢形成之前的蜘蛛胚胎细胞为材料,经秋水仙素处理、纸渗、固定、制片及染色,对拟水狼蛛的体细胞染色体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表明:拟水狼蛛的染色体数为:雄性2n=26,雌性2n=28,性别决定机制为X1X2O.C-带分析表明,所有染色体都为端着丝粒染色体,端部有特异性染色质存在.  相似文献   

15.
对亚比棉及其三种杂种进行了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亚洲棉×比克氏棉杂种F1共有9条酶带,为双亲的不完全互补型酶谱模式,其中与双亲同源的占44%,与亚洲棉单一同源的占44%,与比克氏棉单一同源的占11%;陆地棉×(亚洲棉×比克氏棉)杂种F1有9条酶带,为杂合型酶谱模式,其中与双亲同源的酶带占56%,与陆地棉单一同源的酶带占11%,与亚比棉单一同源的占11%,新生酶带占11%;(亚洲棉×比克氏棉)×陆地棉杂种F1有11条酶带,其中与双亲同源的占64%,与亚比棉单一同源的占9%,与陆地棉单一同源的占18%,新生酶带占9%;(亚洲棉×比克氏棉)×海岛棉杂种F1有11条酶带,为双亲的不完全互补型酶谱模式,其中与双亲同源的酶带占64%,与亚比棉单一同源的酶带无,与海岛棉单一同源的酶带占36%。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药用植物灵菊七(Gynura medica)的细胞染色体特点,并对其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方法]以灵菊七幼苗茎尖为材料,从上午6:30~10:30,每隔20 min取材一次,采用常规制片技术制片,显微镜观察中期分裂相细胞,对染色体完全分散开的细胞进行染色体计数及核型分析。[结果]在染色体分散良好的102个中期分裂相细胞中,有96.08%含20条染色体,3.92%含40条染色体;同时结果表明上午7:50~9:30取材较佳。[结论]G.medica为二倍体植物,体细胞含有10对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2x=20 m,染色体核型属于1A型。该研究结果为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7.
各国棉花育种工作都在开展野生二倍体棉种的利用问题。试验用二倍体亚洲棉G。arboreum 2n(2x)=26,染色体组A_2,与野生比克氏棉G. bickii, 2n(2x)=26,染色体组G杂交,获得异源二倍体杂种。因二者亲缘关系最远,杂种高度不育。对A_2×GF_1PMC减数分裂观察,M_2染色体大都不配对,二价体变幅1—6对,并出现三价体,染色体构型为1.64Ⅰ+4.0Ⅱ+0.4Ⅲ。平均交叉频率为1.07个。由于四分体发育不正常,形成畸形败育花粉,导致杂种F_1高度不育。对A_2×G F_1进行染色体加倍,合成异源四倍体,观察F_2PMC减数分裂时,染色体数为52条。MI,大都配对,交叉频率为1.83,大多数为环状二价体。染色体构型为:2.75Ⅰ+24.5Ⅱ+0.25Ⅲ。其中完全配对成26个二价体的细胞数占30%。后期Ⅰ,染色体平均分配,两级各有26条,形成正常的四分体,花粉生活力达89%杂种植株育性恢复,每株结铃平均为33个,每铃种子平均9.1粒,为人工合成异源四倍体新种质  相似文献   

18.
提供了家猪高分辨G 带染色体典型核型和色谱扫描图形,对家猪高分辨染色体相对长度与臂比指数进行了测量和分析,绘制了家猪高分辨G 带染色体577条带模式图,并按SKDP(1988)和ISCN(1981)对其带(亚带)进行了命名编号.采用色谱扫描法,增加了模式图绘制的客观性与方便性,所绘制的577条带模式图,是目前显带最丰富的模式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