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7 毫秒
1.
为给制定临床使用抗菌药物的轮换用药方案,降低耐药性的危害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不同细菌传代、营养因素和耐药菌下大肠杆菌耐药菌株D600对环丙沙星、恩诺沙星耐药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D600经210代传代,对环丙沙星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由128μg/mL(高度耐药)降至32μg/mL(中度耐药),而对恩诺沙星的MIC值没有变化;在稀释32倍的LB肉汤培养基中传代,D600对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的MIC值由≥128μg/mL(高度耐药)分别降至0.25μg/mL和1μg/mL(敏感)。营养因素水平越低、传代次数越多、耐药菌比例越小,D600对药物的MIC值越小,直至恢复到敏感。且上述因子对环丙沙星敏感性恢复的作用强于恩诺沙星。  相似文献   

2.
环丙沙星与粘菌素联合对猪大肠杆菌的体外抗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环丙沙星与粘菌素对分离的猪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及两药联用对猪大肠杆菌的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实验结果表明:环丙沙星对5株大肠杆菌的MIC≥32μg/mL,粘菌素的MIC≥16μg/mL;环丙沙星与粘菌素联用时,FIC指数介于0.09375~0.125,并可同时显著降低两药的MIC值,表现为显著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考察恩诺沙星与硫酸粘菌素的联合抗菌活性,对恩诺沙星和硫酸粘菌素单一药物和联合使用分别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以及金黄葡萄球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恩诺沙星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金黄葡萄球菌的MIC值分别为:0.755,0.755,0.377,1.509 μg/mL;硫酸粘菌素对以上4种菌的MIC值分别为:0.375,0.375,0.375,50μg/mL;联合应用对上述4种菌的FIC指数分别为0.125,0.188,0.375和0.75.结果显示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及巴氏杆菌对恩诺沙星与硫酸粘菌素联用的FIC指数均小于0.5,表现为协同作用;金黄葡萄球菌为相加作用;通过2药物按一定比例配制的复方制剂与恩诺沙星单方制剂进行比较试验,复方制剂其抑菌效能明显高于单方.  相似文献   

4.
菌必治对猪大肠杆菌的体外抗菌后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临床合理应用菌必治及设计临床给药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分离自韶关某猪场的猪大肠杆菌株为受试菌株,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菌必治粉针剂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采用菌落计数法测定3种浓度的菌必治粉针剂对猪大肠杆菌的体外抗菌后效应(PAE)。[结果]菌必治粉针剂对猪大肠杆菌有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MIC为0.978μg/ml。不同浓度的菌必治粉针剂对猪大肠杆菌呈现不同的PAE。浓度为1MIC、2MIC、4MIC的菌必治粉针剂对猪大肠杆菌的PAE值分别为(2.7988±0.0063)、(3.9550±0.0300)、(4.3653±0.0967)h。[结论]菌必治对猪大肠杆菌有明显的PAE,且呈浓度依赖性,随着菌必治浓度的增大,PAE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恩诺沙星与硫酸粘菌素联合抗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考察恩诺沙星与硫酸粘菌素的联合抗菌活性,对恩诺沙星和硫酸粘菌素单一药物和联合使用分别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以及金黄葡萄球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恩诺沙星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金黄葡萄球菌的MIC值分别为:0.755,0.755,0.377,1.509μg/mL;硫酸粘菌素对以上4种菌的MIC值分别为:0.375,0.375,0.375,50μg/mL;联合应用对上述4种菌的FIC指数分别为0.125,0.188,0.375和0.75。结果显示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及巴氏杆菌对恩诺沙星与硫酸粘菌素联用的FIC指数均小于0.5,表现为协同作用;金黄葡萄球菌为相加作用:通过2药物按一定比例配制的复方制剂与恩诺沙星单方制剂进行比较试验,复方制剂其抑菌效能明显高于单方。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培养基酸碱度(pH)、镁离子(Mg2+)、细菌接种量及小牛血清对4种喹诺酮药物抑制鱼类体外病原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为7和8时,4种药物的MIC和MBC均最小,当pH升高或降低时,MIC和MBC均明显升高,抑菌活性明显降低。Mg2+对4种药物的体外抗菌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Mg2+浓度的升高,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的MIC和MBC均升高;当Mg2+浓度为0~2 0mg/mL时,二氟沙星的MIC无明显变化;Mg2+浓度为1 0mg/mL时,二氟沙星的MBC由0 8μg/mL上升到3 2μg/mL,单诺沙星的MIC为0 00625μg/mL,但随着Mg2+浓度的增加,MIC和MBC均有升高。细菌接种量为102~105CFU/mL时,环丙沙星和二氟沙星的MIC和MBC均无变化,只有当菌数增至106CFU/mL时,MIC和MBC才开始随着接种细菌量的增加而增加。血清能明显降低4种喹诺酮类药物的体外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氟苯尼考对常见猪呼吸道病原菌的抗菌类型。【方法】对猪链球菌、猪胸膜肺炎杆菌及多杀性巴氏杆菌标准株进行最低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抗菌后效应(PAE)的测定和体外杀菌曲线的绘制。【结果】氟苯尼考对上述病原菌的MIC和MBC依次为0.25~0.5μg/m L和2~4μg/m L,PAE结果显示,氟苯尼考对3株病原菌均随暴露浓度的增大和时间的延长其抗菌后效应明显延长;体外杀菌曲线表明,氟苯尼考对上述三株病原菌均有很好的抗菌能力,且抗菌效应随药物浓度的增大而明显增强。【结论】氟苯尼考对常见猪呼吸道病原菌的抗菌类型为浓度依赖型。  相似文献   

8.
采集湿天麻,通过常压蒸煮、切片、烘干、粉碎、超声辅助水提醇沉、脱色等工艺处理,得到天麻粗多糖。利用薄层平板琼脂糖孔穴扩散法定性测定天麻粗多糖抗菌活性,进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40株菌株(包括标准株和临床分离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简称MIC)。天麻多糖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对G~-的MIC范围为0.468 75~15 mg/mL,对G~+的MIC范围0.937 5~120 mg/mL,对真菌的MIC范围0.937 5~30 mg/mL,其中对嗜麦芽假单胞菌090223、黏质沙雷氏菌1379、产酸克伯杆菌3株菌的抑菌活性最好,MIC为0.468 75 mg/mL。汉中天麻多糖粗提物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是危害世界养猪业的重要细菌性病原菌之一,了解副猪嗜血杆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特点和四环素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为临床上该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参考CLSI推荐的肉汤微量稀释法检测副猪嗜血杆菌华南分离株对21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用PCR方法检测9 种四环素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并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技术对携带四环素耐药基因的菌株进行了遗传相关性分析。【结果】结果显示:被检菌株对磺胺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表现较强的耐药性,尤其对磺胺类药物的耐药率高于80%;对头孢菌素类药物比较敏感;菌株都耐受3种或3种以上的抗菌药物,其中以7重和8重耐药菌株的数量最多,分别占19.13%和17.39%。2008-2010年华南地区副猪嗜血杆菌的耐药性总体上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15.62%(18/115)的菌株携带tetB基因,这些菌株之间表现明显的遗传差异性,但是部分菌株存在克隆传播关系。【结论】副猪嗜血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比较高,tetB基因在耐四环素的副猪嗜血杆菌中广泛存在,表明主动外排泵作用可能是副猪嗜血杆菌对四环素产生耐药性的主要机制。本研究有助于了解副猪嗜血杆菌耐药性的变化特点,并初步揭示了该菌对四环素的耐药机理。  相似文献   

10.
采用界面扩散法制备了(C10H18N)6[TeMo6O24]H2O晶体,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等测试手段对产物进行了分析表征,并通过测定产物的抗菌活性,与临床药物环丙沙星做了对比,发现产物的MIC50值为2.20μg/mL,和环丙沙星抗菌活性很接近。  相似文献   

11.
氟苯尼考单用及联用对爱德华氏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了解爱德华氏菌的药物敏感性,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氟苯尼考、恩诺沙星、多西环素、环丙沙星、大黄、黄连、连翘、黄芩等8种药物单用或分别与氟苯尼考联用对斑点叉尾鮰爱德华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计算氟苯尼考与其他7种药物联用的抑菌浓度指数(FIC)。结果表明,8种药物体外单用对爱德华氏菌均具较强杀菌能力,其MIC依次为:氟苯尼考0.13μg/mL、环丙沙星0.03μg/mL、恩诺沙星0.25μg/mL、多西环素0.31μg/mL、黄芩13.33mg/mL、连翘20.00 mg/mL、黄连30.00 mg/mL、大黄33.33 mg/mL;药物联用时,氟苯尼考分别与多西环素、黄连联用时呈相加作用;分别与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大黄、连翘及黄芩联用则均呈无关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研发抗鸡毒支原体感染的药物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合成18种C14支链含噻二唑片段的截短侧耳素衍生物,采用高分辨质谱进行结构确证,通过体外药敏试验研究所合成苯环取代基衍生物对鸡毒支原体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化合物12、15和17对鸡毒支原体S6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均为0.125 0μg·mL~(-1),化合物18和对照泰妙菌素对鸡毒支原体S6的MIC值最高,均为0.015 6μg·m L~(-1),化合物18氨基被苯甲酰基化后所得化合物17的抗菌活性减弱。【结论】化合物18可作为候选化合物进行深入研究,以开发新的抗支原体感染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经不同加工处理后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活性的影响,从而为EGCG在食品生产加工中的抑菌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3种不同加工方式对EGCG进行处理,采用最低抑菌浓度测定法(MIC法)与纸片琼脂扩散法(KB法)检测EGCG的抑菌效果,利用Baird-Parker平板计数法检测EGCG对牛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结果]EGCG抑菌能力随着浓度的增高而提升。相同浓度下,EGCG经过不同加工方式后抑菌能力大小依次为巴氏杀菌法(72℃,20 s)高压蒸汽灭菌法(121℃,15 min)薄膜过滤法(0.22μm),最低杀菌浓度(MBC)依次为0.062 5、0.125 0和1.000 0 mg/m L,经巴氏杀菌法处理的EGCG抑菌效果最强。而EGCG在牛奶中的抑菌作用不显著。[结论]在多种食品加工条件下,EGCG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获得副猪嗜血杆菌减毒株.[方法]应用转座子技术构建转座子插入突变体库,卡那抗性筛选阳性菌株,PCR扩增卡那特异片段去除假阳性,小鼠感染试验检测突变株毒力,并对获得的减毒株进行生物学特性检测。[结果]所获得减毒突变菌株具有与野毒株相似的增殖能力,传代后毒力稳定,遗传学特性稳定。[结论]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HPS毒力因子、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水中喹诺酮类抗生素含量。[方法]利用4种喹诺酮类抗生素(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洛美沙星和恩诺沙星)的标准品建立标准曲线、喹诺酮类抗生素在水中的检出限及回收率;对采集自不同地区、河段以及自来水的水样使用固相萃取法处理,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采用荧光法测定样品中4种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含量。[结果]这4种喹诺酮类抗生素在水中的检出限为0.083~0.248μg/L;回收率为63.7%~134.1%。各种水样均不同程度检出这4种喹诺酮类抗生素,总含量为0.045~3.969μg/L。其中,深圳河水样的喹诺酮类抗生素总含量高于污水,而在自来水中均能检出这4种喹诺酮类抗生素。[结论]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同时测定环境水样中喹诺酮类抗生素是有效可行的,并且价格低廉,能够满足日常监测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16.
水产品中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水产品中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恩诺沙星3种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测定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以0.10%甲酸-乙腈为提取溶剂,提取液经浓缩,正己烷净化去脂,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检测3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外标法定量。[结果]该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4%~8.1%,回收率为82%~106%,3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在0.01~1.00μg/m L的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5,方法检出限为5.00μg/kg。[结论]该检测方法准确、快捷、高效,可广泛应用于水产品中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的检测。  相似文献   

17.
刘海青  梁俊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2103-12104
[目的]为获得低毒廉价的抗菌活性良好的化合物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牛津杯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粗野鹿角珊瑚生物碱对溶珊瑚弧菌、塔氏弧菌、鲨鱼弧菌的敏感性、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并与环丙沙星进行比较。[结果]粗野鹿角珊瑚生物碱对3种弧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与环丙沙星相近。[结论]该研究可为进一步研究粗野鹿角珊瑚生物碱的结构及修饰提供参考,为开发新的渔药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测定头孢喹肟对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半体内药动-药效学数据,以期为临床提供合理的给药方案。[方法]利用半体内PK/PD模型,研究头孢喹肟对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药动学参数。[结果]体外抗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头孢喹肟在血清中和肉汤中的MIC值均为0.008μg/m L,MBC值均为0.016μg/m L。单次剂量肌内注射1 mg/kg头孢喹肟后,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硫酸头孢喹肟通过肌内注射,吸收迅速并且在体内的持续时间较长。非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头孢喹肟对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抗菌效应与PK/PD指数(AUC_(0-24)/MIC)的相关性最强(R~2=0.996 7),C_(max)/MIC为0.8056。产生抑菌、抗菌和清除效应时的AUC_(0-24)/MIC值分别为116.0、175.5和218.5。[结论]单次注射1 mg/kg头孢喹肟,即可对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起到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克隆和表达副猪嗜血杆菌菌毛蛋白pilA基因。[方法]对已发表的HPS的pilA序列进行分析,合成引物,并以HPS血清5型基因组为模板,通过PCR扩增HPS的pilA编码基因,获得目的基因片段;构建重组表达质粒,经IPTG诱导表达至大肠杆菌BI21(DE3)中,进行SDS-PAGE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达的重组蛋白分子质量与预期的43 kD一致。[结论]该研究为制备亚单位疫苗和诊断试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