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3 毫秒
1.
甲基睾酮(MT)广泛存在于造纸废水中,为了研究其对水生动物内分泌的干扰效应,选用斑马鱼为模式生物,开展甲基睾酮对斑马鱼的慢性毒性暴露实验。将雌性斑马鱼分别暴露在含10、50、100和150μg/L的甲基睾酮水环境中48 d,另设空白对照和0.01%甲醇对照,观察斑马鱼的个体生长指标及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当MT浓度为150μg/L时,斑马鱼全部死亡;而在0~100μg/L的MT暴露处理中,随着MT浓度的增加,斑马鱼的体重逐渐减轻,体长逐渐缩短,臀鳍逐渐变大,体色转向偏黄,出现了雄性化的特征;而且肝脏和性腺重量均明显减轻,卵巢出现明显的退化特征,肝细胞逐渐肿大,细胞核偏移中央,且伴随细胞中空等现象;其中,50和100μg/L MT处理的斑马鱼鳃丝变得高低不一,有的开始断裂甚至结构无法辨认。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雌激素与抗雌激素类化合物的联合毒性效应,将斑马鱼胚胎暴露于雌激素17β-雌二醇(E2)和o,p′-DDT,抗雌激素它莫昔芬(TAM)以及雌激素(E2、DDT)与抗雌激素(TAM)的二元混合物96h,观察其形态学变化(孵化率、畸形率和孵化时间)以及测定雌激素效应相关基因(VTG1,VTG2和ERα)的转录水平。结果显示,暴露于E2(0.25μg/L),o,p′-DDT(100μg/L)与TAM(10,50,250μg/L)的二元混合物组可致斑马鱼的畸形率上升、孵化率下降、孵化时间延长,混合暴露组与单独暴露组差异显著(P0.05)。例如当E2浓度为0.25μg/L,TAM浓度为50μg/L,混合暴露组孵化率为57.2%,显著低于单独暴露于E2的82.5%以及单独暴露于TAM的90.4%。在胚胎发育形态学水平上,未观察到二元混合物组繁殖毒性明显减低的现象;在基因转录水平上,TAM对雌激素并不是单纯的拮抗作用,其作用随暴露浓度不同而有所改变。实验表明,抗雌激素TAM与雌激素E2及DDT的混合暴露提高了对斑马鱼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3.
谢松  付兴亮  曲瑾  王佳  卢胜涛  柳峰松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1121-1122,1125
[目的]探讨三硝基甲苯(TNT)对斑马鱼(Danio rerio)组织中酶活性的影响,为评价TNT的毒性效应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0.5、1.0、2.0、4.0 mg/L)的TNT对斑马鱼肝和鳃中ATP酶、头中乳酸脱氢酶(LDH)和肝中谷胱甘肽(GSH)活性的影响。[结果]肝和腮组织中的ATP酶活性随浓度的升高而降低;肝中GSH的活性随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头中LDH活性随浓度的升高而降低。酶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和随不同浓度的变化规律相同,但变化缓慢。[结论]用斑马鱼肝和腮组织中酶活性作为毒理学指标能较好地评价TNT的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4.
以成年雌性弓背青鳉(Oryzias curvinotus)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环境相关浓度(0.93、9.33和102.33μg/L)双酚AF(BPAF)短期暴露对其生存、生长和生殖的影响。结果表明,102.33μg/L BPAF暴露21 d极显著降低了成年雌性弓背青鳉的存活率和生长状况因子;9.33和102.33μg/L BPAF暴露导致成年雌性弓背青鳉肝细胞排列松散、脂肪积累减少,102.33μg/L BPAF暴露还导致肝细胞形态出现明显肿胀;102.33μg/L BPAF暴露导致其卵母细胞大多停留在初级卵母细胞阶段,抑制了卵母细胞的成熟。另外,102.33μg/L BPAF暴露显著或极显著上调了vtglike、vtg1、vtg2和chgh在肝脏中的转录水平以及cyp11a、cyp19a1a和gsdf在卵巢中的转录水平。不同环境相关浓度的BPAF暴露对成年弓背青鳉雌鱼有较强的致死效应、生长抑制效应、雌激素效应,并可引起肝损伤和卵母细胞发生障碍。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三-(2,3-二溴丙基)异氰脲酸酯(TBC)这一新型含溴阻燃剂对斑马鱼胚胎的毒性效应及潜在的致毒机制,将受精后2h内的斑马鱼胚胎分别暴露于0.2、1、5、25μg/mL的TBC和0.1、0.5、2.5、12.5μg/mL的17β-雌二醇(E2)以及各浓度TBC+2.5μg/mL E2中,分别在24、48、72、120hpf对胚胎进行形态学观察并统计。发现TBC对斑马鱼胚胎72hpf孵化率的抑制作用及120hpf致畸作用呈剂量效应关系,对120hpf胚胎的致死作用较小;E2对斑马鱼胚胎的孵化率亦有抑制作用;在120hpf,TBC和E2对斑马鱼胚胎均有致畸效应但致畸形态有差异;TBC的EC50为1.248μg/mL,E2的EC50为0.968μg/mL及LC50为2.834μg/mL。结果表明,TBC在一定程度上可抑制雌激素对斑马鱼胚胎的毒性效应,呈现潜在的抗雌激素效应的内分泌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急性镉暴露对斑马鱼(Danio rerio)早期胚胎发育的毒性效应,设置了6个镉浓度组(0,4.44,8.90,17.80,26.70,35.60μmol/L),分别对2,6,10,24 hpf(hour post-fertilization)胚胎进行了检测,分析了镉暴露后各个发育阶段胚胎死亡率和畸形率的变化,以及MDA含量和SOD活性的改变。结果显示,2 hpf的胚胎在不同浓度镉暴露下其死亡率未见明显变化(P>0.05),而6,10,24 hpf的胚胎在镉浓度高于8.90μmol/L时其死亡率极显著增加(P<0.01);畸形表型统计分析显示,镉浓度高于8.90μmol/L时,2,6,10,24 hpf胚胎畸形率均极显著性升高(P<0.01)。进一步检测2,24 hpf胚胎的MDA含量和SOD活性,结果表明,镉暴露后早期胚胎MDA含量均随镉浓度升高逐渐增加,尤其在较高浓度组(17.80,35.60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而SOD活性随镉浓度升高发生显著变化。由此推断,急性镉暴露对早期斑马鱼胚胎发育具有较强的毒性作用,并造成了严重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雌激素与抗雌激素类化合物的联合毒性效应,将斑马鱼胚胎暴露于雌激素17β-雌二醇(E2)和o,p′-DDT,抗雌激素它莫昔芬(TAM)以及雌激素(E2、DDT)与抗雌激素(TAM)的二元混合物96 h,观察其形态学变化(孵化率、畸形率和孵化时间)以及测定雌激素效应相关基因(VTG1,VTG2和ERα)的转录水平。结果显示,暴露于E2 (0.25 μg/L),o,p′-DDT (100 μg/L)与TAM (10,0,250 μg/L)的二元混合物组可致斑马鱼的畸形率上升、孵化率下降、孵化时间延长,混合暴露组与单独暴露组差异显著(P<0.05)。例如当E2浓度为0.25 μg/L,TAM浓度为50 μg/L,混合暴露组孵化率为57.2%,显著低于单独暴露于E2的82.5%以及单独暴露于TAM的90.4%。在胚胎发育形态学水平上,未观察到二元混合物组繁殖毒性明显减低的现象;在基因转录水平上,TAM对雌激素并不是单纯的拮抗作用,其作用随暴露浓度不同而有所改变。实验表明,抗雌激素TAM与雌激素E2及DDT的混合暴露提高了对斑马鱼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3,4-苯并芘(BaP)暴露对食蚊鱼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BaP中暴露8周后,雄鱼的体长、体重和性腺组织学结构没有明显的变化,而肝重、肝腺指数、精子数和精子成活率在不同浓度(1、10和100μg/L)暴露下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P<0.05或P<0.01);在BaP中暴露8周后,雌鱼的体长、体重、肝重和肝腺指数均没有明显的变化,而性腺和性腺指数则在高浓度(100μg/L)暴露下有不同程度的变化(P<0.05或P<0.01),并对胚胎发育早期阶段怀胎数减少有明显的影响。因此,BaP对雄性食蚊鱼具有的环境内分泌干扰效应较明显;而对雌性食蚊鱼怀孕期的早期发育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3,4-苯并芘暴露对食蚊鱼生长发育的毒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3,4-苯并芘(BaP)暴露对食蚊鱼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BaP中暴露8周后,雄鱼的体长、体重和性腺组织学结构没有明显的变化,而肝重、肝腺指数、精子数和精子成活率在不同浓度(1、10和100μg/L)暴露下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P<0.05或P<0.01);在BaP中暴露8周后,雌鱼的体长、体重、肝重和肝腺指数均没有明显的变化,而性腺和性腺指数则在高浓度(100μg/L)暴露下有不同程度的变化(P<0.05或P<0.01),并对胚胎发育早期阶段怀胎数减少有明显的影响。因此,BaP对雄性食蚊鱼具有的环境内分泌干扰效应较明显;而对雌性食蚊鱼怀孕期的早期发育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浓度阿特拉津(Atrazine,ATR)、毒死蜱(Chlorpyrifos,CPF)及其混合物对鲤(Cyprinus carpio L.)胚胎发育、孵化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将鲤受精卵分别暴露在各自浓度为12.5、25、50、100、200μg·L-1的ATR、CPF及ATR-CPF 1??1混合液中,经96 h试验,观察发育形态,统计死亡率和畸形率,检测全鱼抗氧化能力。在暴露试验中,各处理组死亡率和畸形率随药物浓度增长呈上升趋势;初孵仔鱼体内SOD、GPx和CAT活性整体呈下降趋势。结果表明,阿特拉津和毒死蜱对鲤受精卵具有一定的致死、致畸效果,且两者生物毒性具有一定的叠加效应和协同作用,氧化胁迫是阿特拉津和毒死蜱对鲤发挥毒性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王瑞苓  汪元超  刘建祥  汪梦婷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2957-12958,12960
[目的]以思茅松幼苗为研究对象,研究NaCl胁迫对其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分别用25、50、100、200、300 mmol/L的NaCl处理种子,分析各处理下思茅松种子发芽情况,幼苗生长情况以及对4种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在100 mmol/L盐分范围内,幼苗能正常生长,发芽率与发芽势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在100 mmol浓度下,幼苗的SOD酶含量最大。200 mmol/L浓度时,思茅松幼苗的发芽率、发芽势降低,植物的可溶性糖、叶绿素总量最大。300 mmol/L,幼苗不能正常生长,出苗死亡率高,畸形苗多。幼苗体内的MDA含量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结论]思茅松幼苗在100 mmol/L以内的盐分范围内能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2.
为耐盐辣椒新品种的选育和合理种植提供参考,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宇航四号朝天椒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低浓度(≤100mmol/L)NaCl溶液对宇航四号朝天椒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促进作用,高浓度(≥200mmol/L)则显著抑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其中,100mmol/L NaCl溶液处理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及幼苗鲜重等指标分别较CK(去离子水)提高13.67%、34.00%、30.07%、0.69和6.05mg;250mmol/L NaCl溶液处理种子的各指标分别较CK降低2.33%、60%、27.57%、1.13和22.45mg。2)处理14d后,幼苗丙二醛、可溶性糖及脯氨酸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100 mmol/L NaCl溶液处理幼苗的各指标较CK分别提高1.02μmol/g、7.61mg/g和7.19μg/g。在生产中,低浓度NaCl溶液(≤100mmol/L)不仅可以促进种子萌发,提高发芽率,还可以促进幼苗保持较好的生长状态。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施用硝酸铵和复合肥及其不同浓度的调节方式来研究葫芦瓜自毒作用下对其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葫芦瓜叶水浸液浓度为90 g/L时对葫芦瓜的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有强烈的抑制作用。不同的肥料能减轻葫芦瓜自毒物质对其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每种肥料不同的浓度对葫芦瓜种子发芽和幼苗各个器官生长影响的作用不同,促进效果总体上表现为复合肥>硝酸铵,复合肥处理浓度为3 g/L时,对葫芦瓜种子发芽、株高、根长和鲜重均表现出较好的促进作用,在肥料浓度为9 g/L时,硝酸铵和复合肥的效果均较差。  相似文献   

14.
利用生物测定法研究了环己酰亚胺对烟草疫霉的菌丝生长、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并进行了环己酰亚胺对烟草黑胫病的盆栽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环己酰亚胺浓度为5μg/mL时对烟草疫霉菌的孢子萌发已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浓度为20μg/mL时抑制率达100%;环己酰亚胺能够抑制烟草疫霉菌丝的生长,在燕麦片培养基平板上,4μg/mL和8μg/mL的环己酰亚胺抑制效果达到84.0%和98.5%;在盆栽试验中15μg/mL的环己酰亚胺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治效果为75%.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外源NO供体(SNP)对高温胁迫下半夏抗氧化酶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00、200μmol/L SNP提高了半夏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增加了游离脯氨酸(Pro)、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了丙二醛(MDA)含量。由此可见,适宜浓度的SNP可提高半夏抗氧化能力,缓解高温胁迫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16.
雌激素对双齿围沙蚕性比、生长和卵母细胞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性未分化的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暴露在双酚A和17β-雌二醇两种雌激素下,研究了雌激素对双齿围沙蚕雌雄比例、个体生长、死亡率及卵母细胞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雌激素各浓度下的试验组沙蚕均为雌性。与对照组相比,双酚A浓度为50、100μg/L时,对沙蚕有极显著的促生长作用(P〈0.01);浓度为10、150μg/L时,对沙蚕的促生长作用显著(P〈0.05);浓度为200μg/L时,对沙蚕的促生长作用不明显;沙蚕的死亡率随双酚A浓度的提高而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当17-β雌二醇浓度为1、5、15 mg/L时,对沙蚕有极显著的促生长作用(P〈0.01);浓度为30 mg/L时,对沙蚕的促生长作用显著(P〈0.05);浓度为45 mg/L时,对沙蚕的促生长作用不明显;随着浓度的提高,沙蚕的死亡率明显加大。双酚A浓度为10~150μg/L、17β-雌二醇浓度为1~30 mg/L时,对沙蚕卵母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0.01);而双酚A浓度为200μg/L(P〈0.05)和17β-雌二醇浓度为45 mg/L(P〈0.01)时对卵母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姜荷花鲜切品种‘清迈粉’为试材,研究1-MCP熏蒸处理对姜荷花鲜切花在贮运期间生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贮运时间的延长,切花失重率极显著增大,花瓣细胞膜透性和花青素含量显著增加,乙烯释放量总体上呈降低趋势。贮运期间,各剂量处理不同程度地抑制了SOD,POD,O2-和MDA4项生理指标的增加(高剂量处理的乙烯释放量除外);2~4μL.L-1剂量处理极显著地抑制花瓣细胞膜透性、乙烯释放量和花青素的增加,但对失重率增大的抑制不显著。贮运第5天,各剂量处理都极显著地抑制了SOD和POD活性;2~4μL.L-1剂量处理显著地抑制MDA的产生;1-MCP熏蒸对O2-的抑制不显著;以4μL.L-1剂量处理对活性氧代谢抑制的综合效果最好。因此,确定4μL.L-1是常温下1-MCP对姜荷花鲜切花贮运的最佳处理剂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明确铝(Al)、铅(Pb)及其交互作用对大麦幼苗生长及抗氧化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了胁迫处理10 d后不同浓度Al、Pb单独及复合胁迫对大麦幼苗株高、根长等生长指标和功能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单一Al、Pb胁迫处理均在0.05水平显著抑制大麦幼苗生长,表现为根长、株高等生长指标均在0.05水平显著低于对照。胁迫处理导致大麦叶片中SOD、POD活性及MDA、游离脯氨酸含量上升,且Al处理下随着胁迫浓度增加的幅度加大。Al、Pb复合处理时,大麦幼苗生长受抑制程度及SOD、POD活性和MDA、游离脯氨酸含量高于相应单一Al处理值。植株生长、SOD、POD活性及MDA含量以200μmol/L Al+150μmol/L Pb处理下变幅最大,但游离脯氨酸含量在50μmol/LAl+150μmol/L Pb复合处理时最高。[结论]Al、Pb复合处理引发更严重的生长抑制和氧化胁迫。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腐殖酸水溶肥、枯草芽孢杆菌对基质青菜生长的影响 本研究以抗热605青菜为试验材料,共设计6组施肥试验,分别为CK1(有机肥2.5g/盆)、CK2(有机肥2.5g/盆+枯草芽孢杆菌0.5g/盆)、T1(有机肥2.5g/盆+枯草芽孢杆菌0.5g/盆+腐殖酸水溶肥100倍液)、T2(有机肥2.5g/盆+枯草芽孢杆菌0.5g/盆+腐殖酸水溶肥200倍液)、T3(有机肥2.5g/盆+枯草芽孢杆菌0.5g/盆+腐殖酸水溶肥400倍液)、T4(有机肥2.5g/盆+枯草芽孢杆菌0.5g/盆+腐殖酸水溶肥800倍液),研究结过表明:腐殖酸水溶肥配施枯草芽孢杆菌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基质青菜的株高、叶宽、叶长、冠幅及地上鲜重,其中腐殖酸水溶肥起主导作用,枯草芽孢杆菌作用较为微弱,综合各生长指标考量以T2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镉胁迫对野生龙葵抗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吉林西部野生龙葵(Solanum nigrum L.)为试验材料,研究镉胁迫对野生龙葵抗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浓度镉胁迫下,野生龙葵叶片中脯氨酸和丙二醛的含量都明显增加;野生龙葵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变化随镉胁迫浓度的增大呈现不稳定状态;在高浓度Cd Cl2(200 mg/kg)胁迫下,野生龙葵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明显提高;在高浓度镉胁迫下,野生龙葵叶片中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