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客家的茶文化福建农业大学林更生一、中土南迁孕客家古时,北中国因战争频繁,灾祸聚发,民不聊生,饥馑连年,迫使黄河中下游的汉族先民,三次大规模南迁,以求避乱。而那些富豪有势家族到福建后多在富裕的平原择地而居,而大量的普通平民百姓则进入山区,形成南中国的客...  相似文献   

2.
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北方汉民历经长期的向南大迁徙,辗转到赣闽粤边区之后,与当地土著相融合,大约在宋元之际就形成了汉民族的一支新秀客家民系。客家人喜茶,客家人的生活离不开茶,茶成为客家人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客家茶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体现出客家民性及客家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3.
<正>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是客家先民在漫长的迁徙、艰辛的创业、流动的生活过程中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产物,是世世代代客家先民智慧的结晶。她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民居建筑奇葩",不仅给中国乃至世界民居建筑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也对世界建筑和人类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她是客家文化的象征,是全球客家人共同的精神家园。福建土楼源于客家,根在永定土楼,顾名思义,用土夯筑成的楼。而这用土夯筑成的楼,却能历千年风雨而不损,经沧桑巨变而不坏,其种种神  相似文献   

4.
客家擂茶源流考厦门市博物馆薛翘赣州地区博物馆刘劲峰我国是世界茶乡,在其绚丽多彩的茶文化百花园中,客家擂茶是一朵散发着山花清香的奇葩。客家擂茶,是指聚居在闽、粤、赣边区(即汀州、梅州和赣州辖地)操着带有浓重中原古音客家人的一种茶俗。笔者在这三角地带之一...  相似文献   

5.
林更生 《农业考古》2002,(2):135-137
一、客家好客与答礼(一 )客家极好客客家常年居住在深山僻壤地带 ,客人较少 ,但每逢有客人到来 ,不管什么时候 ,也不管走进哪一家 ,主人都会立即取出“茶米” ,泡一杯浓茶敬上。客家人称茶叶为“茶米” ,将茶与米等同看待 ,说明他们对茶的重视程度。客家人一则自己饮茶成癖 ,二则以茶待客成俗。来客进门先敬茶 ,品尝一番后才开始拉家常或谈正经事。正应了客家有句“喝上两杯再说”的俗语。不管是谁家的客人到来 ,客家人都会把他当作自己家的客人一样 ,热情地接待 ,关怀地问寒问暖 ,客家人纯朴好客之风世代相传 ,吃饭时 ,家家户户则会主动各…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福建永定洪坑土楼民俗文化村为研究对象,在对场地基本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现状景观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返璞归真,传承客家文化,展示乡村风情"这一基本的设计思想,由此进一步提出"四个保护、四个补充"的规划理念,从而构建了一个具有观赏性、游览性和参与性的乡村土楼景观。通过对基地实践活动的总结,以期为客家土楼聚落景观营造提供参考,更为其他乡土景观规划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7.
宁娟 《农业考古》2012,(1):51-55,93
本文所指的"石壁地区"是指以福建省宁化县石壁镇为中心的闽西与赣南交界的一带地区(以下简称"石壁")。石壁客家民间信仰在闽赣粤客家原生地民间信仰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本文以石壁客家民间信仰为例,探讨客家民间信仰与稻作文化之间的关系。石壁是客家先民最重要的集聚地,也是孕育客家民系最重要的地区之一。客家先民辗转迁徙至此,远离了中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战乱,在地广人稀的自然环境中获得了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客家先民传播先进的  相似文献   

8.
客家“擂茶”客家“擂茶”,是我国湘、赣、闽、粤和台湾一带客家人最普通,也是最隆重的一种待客礼节,实为茶文化中的一支奇葩。它以古朴醇厚见奇趣,以保健疗效见奇功。“擂茶”,它不同于日本的茶道,也区别于我国南方各地少数民族的饮茶习俗,而以其独特奇异的烹茶技...  相似文献   

9.
客家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家是中华民族一个特殊的民系,史学界一般认为:客家是从中原南迁的汉人。由于受到边疆部族的侵扰,客家先民从中原辗转迁到南方以后,继而再往南、往各地分散迁徙,形成客家散布许多地区的局面。中原先民经五次南迁而形成客家人。 第一次大迁移,由五胡乱华侵扰割据所引起,为避难,自晋代永嘉以后,中原汉族开始南迁,当时被称为“流人”。逐渐  相似文献   

10.
传统内向型空间是中国传统民居中重要的空间形态,是传统民居文化的重要体现。这种内向型空间形态与地理环境具有特殊的内在联系,体现了特有的空间特性,对现代建筑设计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以客家土楼为代表,着重分析客家土楼的地域特征以及其内向型空间的特点,并对照经典案例进行深入剖析,以期为现代建筑方案创作提供新思路和实践方法,从而促进现代建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沈露儒 《农业考古》2007,(3):223-226
客家民间文化具有渊远的历史。客家民间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是民间文化的一朵鲜艳的奇葩,深深地扎根在客家民系这块肥沃的土壤里。客家民间文学成为当地风土人情话题,它引导和教育了世世代代的客家人。客家人的道德观念、生活习性、宗教信仰等都深深受其影响。同时,它更多地左右和教育了众多客家妇女,客家民间文学与客家妇女的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反映了客家各种女性形象及其文化内涵。本文重点从客家民间文学,如山歌、俗语、谚语等入手,阐释客家传统女性形象并分析成因。  相似文献   

12.
客家土楼是特殊的文化现象,不能仅仅从建筑工艺方面考察它的特征,而应该考虑其中承载的文化符号内涵。传统的皮尔斯三元符号学模型以符形、符指、符义为构架,对大部分客观事物可以做出很好的分析,但对于文化符号所具有的“历史”与“关联故事”则没有很好的体现。因此在皮尔斯的三元符号模型基础上,应增加“符事”元素,以记载与符号相关的故事,并增加“符史”元素,以记载符号的演化历史。从符形、符指、符义、符事、符史五个角度分析客家土楼文化,有利于理解客家文化在历史跨越和中原士大夫迁移中产生的融合与变迁。  相似文献   

13.
客家豆腐菜     
客家豆腐菜傅春贵豆腐是我国的特产,更是闽西客家人日常生活离不开的菜肴,真可称为“豆腐王国”。客家人由于长期的迁徙,艰苦的生活,和豆腐结下了不解之缘,创造了一整套制作独特的豆腐菜肴。豆腐干。豆腐干是客家著名的“八大干”之一。其大小约二寸半见方,薄如纸,...  相似文献   

14.
茶文化诌议     
茶文化诌议安徽农业大学詹罗九一、“茶文化”是文化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兴起了“文化热”,对各种文化问题的研究层出不穷。如:饮食文化、服饰文化、酒文化、茶文化、烟文化,还有花文化、竹文化、桃文化、休闲文化、旅游文化等等。这说明文化涉及的面十分广泛。有人...  相似文献   

15.
何融融 《农业考古》2002,(2):74-75,95
一、中华茶文化释义和研究对象五千年中华民族源远流长 ,有着丰厚的传统文化积淀。中国是世界茶叶的故乡 ,茶树原产地在中国 ,中国是最早种茶、制茶和饮茶的国家。因此 ,中华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且对世界文明进步具有特殊的贡献。但是 ,对于茶文化的研究 ,从 2 0世纪 80年代才刚刚兴起。 1990年在杭州成立“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以后 ,海内外各种茶文化学术团体开始广泛交流 ,各式各样的茶艺馆和茶艺表演队争奇斗艳 ,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茶文化热” ,形成跨地区、跨国界的文化现象。这是改革开放和我国经济…  相似文献   

16.
一茶文化系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关于茶文化的定义历来是众说纷纭,然而"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优秀文化,是茶与文化的高度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在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1).这一定义还是比较恰当的.作为特定的中华文明氛围下产生的茶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与儒释道皆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7.
公元前201年间,因中原战乱及自然灾害频繁,一批又一批人们无奈南迁.当部分客家先人落脚于赣县、于都、兴国、宁都、瑞金、安远等地时,便停顿寄住下来,开始垦地种粮、种菜、饲养家禽,并上山采摘山茶饮用,也零星种点茶,以茶、酒、点心、香烛向着故乡中原祖先三磕头,祭祖敬神求平安.  相似文献   

18.
茶文化浅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茶文化浅说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詹罗九茶是原产于中国的常绿饮料植物,它的"根"不仅扎在中华大地的天然沃土中,还深深地扎在渊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土壤",孕育出"茶文化"的硕果。中华茶文化的奇丽景观,是我国各族人民几千年来辛勤劳动的成果和智慧的结晶。一文化通常...  相似文献   

19.
试论中国国民性与中国茶文化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几千年来,茶文化之花之所以在中国大地上常开常新,就是因为茶能符合中国国民的内在追求,从而茶文化精神成为中国国民性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样,茶文化精神也反映了中国的国民性。中国茶文化之花是由具有中国特性的国民浇灌和培育出来的,即中国国民性规定了中国茶文化的内在特质(即茶文化精神),因此,要深层次地理解和把握中国茶文化,就必须首先理解和认识中国人,即中国的国民性。一、重视现实人生是中国国民的特性也是中国茶文化的精神在中国古代乃至近现代,塑造中国国民特性的主要思想是…  相似文献   

20.
《农业考古》2005,(4):F0002-F0002,I0001
为了推动中国茶文化学科建设的建设,江西省社会科学院“茶文化学科”组于2005年8月18-20日在江西省婺源县上晓起“是中茶文化第一村”主办了“中国茶文化学术研究与学科建设”研讨会,来自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和有关单位的专家齐集婺源茶乡,探讨茶文化学科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