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黄秋葵多糖的保湿功能,利用干燥器控制湿度的方法,对黄秋葵多糖进行吸湿、保湿性能以及化妆品保湿添加最适浓度研究。结果表明:在RH为43%和81%条件下6 h内吸湿性大小顺序均为丙三醇黄秋葵多糖海藻酸钠壳聚糖;1~4 h的保湿顺序为丙三醇黄秋葵多糖壳聚糖海藻酸钠,在4~6 h期间壳聚糖保湿率逐渐高于黄秋葵多糖,但总体各样品保湿率均持续下降,其中黄秋葵多糖、壳聚糖和海藻酸钠的保湿率下降趋势逐渐缓和;黄秋葵多糖在浓度4%的水溶液中保湿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以脱脂奶粉为主要原料,添加黄秋葵汁经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复合菌种发酵成黄秋葵酸奶;以感官评价和持水性为评分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黄秋葵酸奶制作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黄秋葵酸奶的最佳工艺配方为脱脂奶粉11%、白砂糖6%、复合菌种含量0.35%、黄秋葵汁含量14%,得到的黄秋葵酸奶酸甜适宜、口感爽滑、品质良好。  相似文献   

3.
以脱脂奶粉为主要原料,添加黄秋葵汁经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复合菌种发酵成黄秋葵酸奶;以感官评价和持水性为评分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黄秋葵酸奶制作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黄秋葵酸奶的最佳工艺配方为脱脂奶粉11%、白砂糖6%、复合菌种含量0.35%、黄秋葵汁含量14%,得到的黄秋葵酸奶酸甜适宜、口感爽滑、品质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黄秋葵的再生体系并诱导其毛状根.[方法]以黄秋葵无菌苗的叶片和茎段为外植体,建立黄秋葵的体细胞再生体系,并利用发根农杆菌A4侵染黄秋葵叶片,诱导毛状根.[结果]愈伤组织的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 1.0 mg/L 6-BA +0.5 mg/L NAA时;最佳体细胞胚发生培养基为MS +0.5 mg/L NAA;毛状根最佳诱导条件为叶片预培养48h,侵染时间6min.[结论]该研究为成功构建黄秋葵遗传转化体系和研究黄秋葵中的次生代谢产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黄秋葵的再生体系并诱导其毛状根。[方法]以黄秋葵无菌苗的叶片和茎段为外植体,建立黄秋葵的体细胞再生体系,并利用发根农杆菌A4侵染黄秋葵叶片,诱导毛状根。[结果]愈伤组织的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5 mg/L NAA时;最佳体细胞胚发生培养基为MS+0.5 mg/L NAA;毛状根最佳诱导条件为叶片预培养48 h,侵染时间6 min。[结论]该研究为成功构建黄秋葵遗传转化体系和研究黄秋葵中的次生代谢产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菜药花兼用型植物——黄秋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秋葵 (AbelmoschusesculentusL .)属锦葵科秋葵属 1年生草本植物 (在热带地区则为多年生植物 ) ,别名羊角豆、羊角菜、秋葵、黄葵、咖啡黄葵等。1 综述1.1 起源与分布 关于黄秋葵的原产地 ,我们查阅了 2 0多种书刊及有关科技资料 ,说法颇不一致 :多数书刊说黄秋葵原产于非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黄秋葵种子的吸水特性及不同温度浸种对黄秋葵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黄秋葵种子的吸水率和相对吸水量分别在种子浸泡到6 h和8 h时达到最大,其值分别为0.43 g/h和72.44%,随后开始下降并趋于平缓,但吸水始终未停止,说明黄秋葵种子内部营养物质分解代谢启动快,在种子萌发期应保持充足的水分供应。(2)不同温度浸种对黄秋葵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50℃水温处理时发芽势和发芽率达到最大,分别为97.5%和98.33%;当水温为70℃和80℃时,发芽势和发芽率出现明显的下降。因此,黄秋葵播种育苗过程中,适宜采用50℃的水温进行浸种处理。  相似文献   

8.
不同播期对黄秋葵生长及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6个不同播期对黄秋葵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在3月24~31日,对黄秋葵株高、茎粗、叶面积、折算产量、果形和品质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播期在3月11~18日,对黄秋葵茎粗、分枝数和折算产量也有作用,并降低第一果节位,但果实畸形率高;播期在4月7~14日,对黄秋葵株高和果实品质有作用,但折算产量明显较低。  相似文献   

9.
黄秋葵的药用(营养)价值及露地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阐述了黄秋葵的药用(营养)价值及露地栽培技术要点,其中,露地栽培技术要点重点介绍了掌握黄秋葵的"三大特点",栽种前抓好"6个选择",栽培管理把握"三大环节"等内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闽秋葵2号属于黄秋葵杂交一代新品种,该品种叶脉红色,侧枝多,产量高,较耐寒,果实光亮无刚毛,且不易老化;其株高1.6m,始花节位5~6,果淡紫红色、6~9棱,果长19cm,横径1.8cm,单果鲜重25g,2013-2014年参加福建省黄秋葵新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46 681.5kg·hm~(-2),比对照东园2号增产44.61%;2014-2015年参加福建省黄秋葵新品种生产性试验,平均产量达到41 089.5kg·hm~(-2),是一个优质高产抗病的黄秋葵新品种,2016年6月通过了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闽认菜2016022)。  相似文献   

11.
为开发黄秋葵深加工产品,本研究以黄秋葵汁、葛根汁为原料,将其按一定的配比制成了一种天然保健饮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对黄秋葵葛根复合功能饮料的生产工艺及其稳定性进行研究,并对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黄秋葵葛根复合功能饮料的原料优化配比为黄秋葵汁添加量24g·100mL~(-1)、葛根汁添加量18g·100mL~(-1)、蔗糖添加量15g·100mL~(-1)、柠檬酸添加量0.2g·100mL~(-1)。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黄秋葵汁添加量、葛根汁添加量、蔗糖添加量、柠檬酸添加量对试验结果均有显著影响。加入0.10%果胶、0.15%CMC-Nag·100mL~(-1)卡拉胶复配稳定剂,在25MPa压力下均质,所制备的黄秋葵葛根复合功能饮料分层率为0。在该组合配方条件下制得的复合饮料具有黄秋葵葛根特征香味,色泽清亮、口感舒适,且体系均一、稳定性好,是营养丰富的黄秋葵葛根复合保健饮料。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黄秋葵种子萌发率,探究6-BA处理对黄秋葵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本试验以两个黄秋葵品种"凌云二号"和"美人指"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6-BA对黄秋葵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10~100 mg·L~(-1)),随着6-BA浓度的增加,凌云二号和美人指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其中,80 mg·L~(-1) 6-BA浸种对凌云二号的处理效果最好,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较与CK相比,分别提高了5.4%、4.6%和1.3,差异显著。对于美人指来说,最佳的处理浓度为60 mg·L~(-1),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较对照均有所增加,分别增加了12%、10%和1.7,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3.
早熟优质高产黄秋葵新品种粤海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粤海黄秋葵是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采用系统选育的方法选育而成的黄秋葵新品种。该品种半矮杆型,株高73.9M,早熟,始花节位6.2节,嫩果5棱,果面柔滑无刚毛,果色翠绿,果长约11cm;单果重约11g。广州地区适播期为3—9月,最适播期为3月和7月,每667m^2种植1800株左右,产量1318kg,比五福黄秋葵增产13.6%,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4.
黄秋葵疫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秋葵疫病是危害黄秋葵的真菌病之一,发病严重时会导致黄秋葵产量和品质降低。该文综述了黄秋葵疫病的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并总结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根结线虫种类繁多,鉴定黄秋葵根结线虫病病原种类,可为黄秋葵根结线虫病害防治提供信息基础,并为今后开展黄秋葵根结线虫病的抗病种质筛选、抗病育种提供重要理论依据。从被侵染的黄秋葵根组织中分离雌虫,并采用形态学、同工酶和rDNA-ITS-PCR相结合的方法鉴定黄秋葵根结线虫病病原种类。结果表明:危害黄秋葵根结线虫病的病原为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  相似文献   

16.
黄秋葵是一种新型的营养、保健性蔬菜。国内市场黄秋葵的需求量日渐增多,出口量不断增长,种植面积逐步扩大,其相应的栽培模式也不断创新。本文综述了黄秋葵的栽培模式研究进展,并分析了黄秋葵发展中的制约因素,提出了黄秋葵生产、贮藏、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生产经营模式,旨在为黄秋葵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黄秋葵是锦葵科秋葵属中能形成嫩荚的栽培品种。随着黄秋葵营养保健功能逐渐被认可,近年来,在全国各地的种植面积逐渐扩大。昌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从2014年开始引种黄秋葵,经过2年的试验与示范,为黄秋葵在昌吉地区推广种植奠定了基础。黄秋葵的生长期在150天左右,采收期可长达3个月,市场经济价值高。作为一种营养保健型稀特蔬菜品种,黄秋葵的市场前景很好。黄秋葵为直根系,根系发达,吸收力强。茎圆柱  相似文献   

18.
氮素对黄秋葵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黄秋葵五龙一号为试验品种,研究不同浓度氮素对黄秋葵整个生育期营养器官和果实部分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秋葵整株干物质积累量与施氮量成显著正相关,提高氮素浓度能明显增加黄秋葵营养器官和果实部分干物质积累量。但不同的施氮浓度对黄秋葵各个生育阶段有着不同的影响。在黄秋葵未坐果期施氮浓度越高,植株干物质积累越多,表现为N_(180)>N_(120)>N_(60)>N_0。在黄秋葵整个生育期,植株营养器官随氮素浓度变化时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现象均体现出这一规律。在黄秋葵坐果期,不同浓度的氮素对植株干物质的分配影响明显。施氮浓度在120 kg/hm~2时,果实部分干物质积累量出现了最大值,为118.44 g/株,果实部分与整株的干重比(G/Z)为0.382。当施氮浓度超过120 kg/hm~2时,再增加施氮浓度的处理则果实部分干物质积累量减少。在氮素浓度为180 kg/hm~2时,营养部分与果实部分的比值(G/Z)为0.315,随着氮素浓度的提高G/Z呈现减小的规律。因此,在施氮浓度为120 kg/hm~2时,黄秋葵植株的营养部分和果实部分才能协调生长,植株产量可能最大。  相似文献   

19.
黄秋葵种质资源及相关品种选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述黄秋葵及其近缘种相关资源分布及收集保存利用现状;总结黄秋葵资源相关RAPD、SRAP、ISSR及SSR等遗传多样性分子评价;归纳黄秋葵育种相关研究,介绍非洲西部及我国广泛种植的黄秋葵新品种及其来源;提出今后应加大具有特色性状黄秋葵及其近缘种资源收集、人工驯化栽培及提纯等工作,开展黄秋葵多倍体及辐射诱变等育种,争取获得一批雄性不育系材料,更好地为黄秋葵杂交育种服务。  相似文献   

20.
最近一段时间里,黄秋葵的应用得到了进一步的扩散。黄秋葵主要是用它的嫰茎来供人们的饮食需求,目前在市民的餐桌上也是非常常见。最近科学家们发现了黄秋葵的新品种,使得黄秋葵的数量也与日俱增。黄秋葵正在逐步的成为人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蔬菜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