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气象常规观测资料和卫星资料,通过MICAPS分析2017年8月19—20日果洛地区降水过程。结果表明,此次天气过程主要由副高和青海西部局地产生的高压之间切变影响,水汽主要由副高位外围西南气流提供,500 hPa随果洛南部切变形成,相对湿度大值区也随之南移,500~600 hPa比湿达10 g/kg。19日8:00和20:00达日探空站温度对数压力图显示的上干下湿和较厚湿层分布成为预报此次降水过程着眼点。  相似文献   

2.
汉中市2009年8月16—22日连阴雨、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2009年8月15—22日各层(500hPa、700hPa、850hPa)天气图资料及有关物理量资料,采取天气诊断分析方法,对汉中市2009年8月16—22日的连阴雨、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主要影响系统为副高、高空冷涡、低涡、切变和700hPa低空急流,700hPa低空急流为暴雨区源源不断地输送了水汽和不稳定能量;物理量场对降水,尤其是对大降水落区及量级的预报具有很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结合暴雨过程中降水资料以及综合观测资料,对2017年7月27日发生在舟曲县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卫星云图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高原切变、700 hPa低涡切变、地面冷锋共同触发了此次暴雨过程,上干下湿、上冷下暖的对流性不稳定层结使强对流发生发展成为可能;在红外云图上,对流云系发展区为两高之间的切变区;红外云图能反映强对流发生的区域、可见光云图可以看出对流云团的结构变化以及环境场特征、水汽图可以看出上升运动的强弱。  相似文献   

4.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及风廓线雷达资料分析了2013年4月19日山东境内一次极端春季暴雪过程.结果表明,此次过程是一次明显的回流形势,低层冷垫形成以后,中高层的暖湿空气在冷垫上爬升是此次过程产生的有利环流背景;850 hPa高度附近的准静止垂直切变是一个关键系统,它自产生到结束长达近9h;当垂直切变的高度维持在1.5km,上下的风向为西北风与偏南风的切变时,降水性质为雨或雨夹雪;当垂直切变的高度猛然下压至1.2 km,上下的风向变为西北风与偏东风的切变时,降水性质为纯雪.切变线消失之后,600m以下的中小尺度系统又对降雪起到了持续触发作用.4月中旬地面温度偏高,结合此次过程可知,当地面温度和1 000 hPa降至2℃以下、925 hPa温度降至-1℃以下时,才会出现降雪.  相似文献   

5.
黎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652-19654
利用中国气象局MICAPS资料,对长江中下游2008年1月19日降水增幅过程进行了天气动力学方面的成因分析。结果表明,冷暖空气交汇是降水增幅的基本条件;地面倒槽、850~700 hPa暖切变和850~500 hPa低槽是降水增幅的影响系统;西南、东南低空急流是降水增幅的重要动力机制;西南低空急流为降水增幅输送了充沛的水汽。  相似文献   

6.
采用常规气象资料500、700、850 hPa高空形势,结合暴雨形成的条件,总结出江西省崇义县2014年5月22日暴雨过程的主要是由中低层切变,加上高空低槽和西南急流的共同影响所造成的,并介绍崇义县此次暴雨过程所作的预报服务。  相似文献   

7.
卢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824-15828,15834
利用辽宁逐日降雨量、常规高空和地面观测资料及卫星云图等资料,对2011年7月29~31日发生在辽宁地区的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水过程,降水主要发生在暖区、850 hPa切变附近。低空强烈的水汽辐合,300 hPa高空强盛辐散风场形成强烈的"抽吸作用";副高相对稳定,降水区移动缓慢,造成此次降水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灾害严重。此次过程的水汽来源为南海海面上的热带气旋中的大量水汽沿偏南风输送到河套以东地区的低压中,该低压中水汽沿偏南气流输送到辽宁,辽宁位于水汽输送大值轴上,随着水汽输送大值轴东移,辽宁降水陆续结束。300 hPa流场分布呈分散形状,高层辐散有利于动力抽吸作用增强,使得次级环流加强,有利于低层上升运动的增强和维持。500 hPa高空槽对应的高空槽云系与850 hPa切变线对应的一条由尺度不是很大且较分散的对流云团的结合,在辽宁中部一带激发出强降水云团,导致该地区出现暴雨天气。  相似文献   

8.
运用2008年7月20~24日fnl资料和全国723站降水资料对我国2008年7月一次西南涡暴雨过程进行大尺度环流分析和降水运动的中尺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西南涡暴雨过程500 hPa呈两槽两脊型,水汽来源于孟加拉湾,24日西南涡经山东半岛出海暴雨过程结束;中尺度诊断分析表明,暴雨发生在辐合上升运动区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LI<-2K区域不稳定能量释放触发区域强降水,高湿区随暴雨系统向下游移动为其提供充足的水汽,进而导致此次西南涡暴雨的产生并维持较长时间.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高空、地面及卫星云图等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07年8月29日发生在青海省大部地区1次中到大雨、局地暴雨的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水过程北强南弱、东多西少、持续时间长,以稳定性降水为主;500 hPa新疆槽中分裂的短波槽不断东移,同时地面东路冷锋南下至青海东部是造成此次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副高边缘西南气流与东伸的中东高压形成两高之间明显的切变影响青海省南部与东部;地面小尺度的地面辐合及弱冷空气、午后副热带高压内部的热力抬升和地形抬升对此次降水的产生也有一定的触发作用;湿层深厚、水汽条件好,具备了强降水发生所需的水汽条件,有利于此次降水天气的产生;低层辐合与高层辐散的配置加强了上升运动;降水区存在的较强的垂直速度及层结不稳定为此次降水过程提供了足够的能量条件。  相似文献   

10.
胡生江 《北京农业》2013,(15):178-179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对2011年7月2-3日山西省吕梁地区暴雨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是1次典型的回流天气,降水产生在副热带高压北侧西风气流中,主要由东北冷涡后部低槽携带的冷空气从低层扩散造成的;此次降水时空分布均匀,持续时间较长,降水过程中气象要素变化不大,降水过程具有冷区降水中伴有弱对流性降水的特征;700hPa和850hPa切变线,地面准静止锋是降水的主要影响系统。  相似文献   

11.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ERA5逐时再分析资料,对2019年4月18-19日华南地区出现的一次连续性暖区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主要是受气旋性环流切变、西南低空急流影响而形成的暖区对流性强降水天气过程。500hPa副高呈带状分布,强度偏弱,位置偏南,气旋性环流自西向东影响了江南地区;华南地区地面呈东高西低的形势,广东始终处在地面低压前部偏南风的控制下;850hPa和700hPa受西南低空急流的影响,配合以风速或切变形成的低层辐合,高空200hPa对应强的辐散流场;华南至江南一带南低北高的地势,对地面偏南风或西南风起到了很好的抬升作用,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了这次连续性暖区暴雨过程。  相似文献   

12.
利用常规天气图和物理量场资料,对2011年8月4日发生在汉中市的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区域性暴雨属于汉中地区盛夏典型的大降水形势,主要影响系统为200 hPa南亚高压、500 hPa高原低值系统、700 hPa西南急流,西南涡,低层切变辐合及东路回流冷空气;暴雨区上空具有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有利降水形势,且垂直运动发展非常旺盛,在暴雨区上空从低层到高层为一致的上升气流;水汽主要来自孟加拉湾和南海,汉中地区中低层有大量的水汽输送和辐合,为区域性暴雨过程输送和积累了大量水汽。  相似文献   

13.
利用绝热、无摩擦大气湿位涡守恒理论和常规的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对山东省西北部2012年7月30日~8月1日的农业致灾暴雨过程的湿位涡特征及不稳定能量进行了诊断和分析。结果表明:这是一次副高边缘低涡切变类暴雨天气过程,500 hPa副热带高压和地面倒槽的稳定为该次暴雨提供了必要的环境条件;湿位涡"正负区叠加"的配置形势有利于低涡暴雨的发展,暴雨区位于850 hPa MPV1和MPV2的正负值过渡的零值区附近;在降水发生之前有较强的对流不稳定能量存在,降水开始由冷空气入侵所致对流不稳定能量触发,后期由于对流不稳定能量的释放而使得大气层结接近对流中性;在降雨区中低层对流不稳定减弱以后,900 hPa以上有对称不稳定能量增强,倾斜对流得以发展,这是造成暴雨增幅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利用常规观测、加密自动气象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4年8月24—26日抚顺暴雨过程。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具有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的特点。其降水具有稳定性和对流性混合性特点。地面低压倒槽、低层切变线和500 hPa西风槽是降水的主要影响系统。850 hPa无低空急流,水汽输送条件不利,但高空急流较为明显,高空水平和垂直辐散为降水产生提供了条件。此次暴雨850 hPa底层有较好的比湿场,为降水提供了较好的水汽条件。24—25日抚顺地区K指数达到34~36℃,为降水提供了不稳定能量。降水前期,抚顺处于Ω形假相当位温场高值区内,为降水提供了高温高湿条件。地形对局地强降水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5.
2016年8月6—7日甘南舟曲局地暴雨天气过程持续时间较久,从6日夜间开始,至7日下午结束,主要降水时段集中,降水强度大,属于局地短时暴雨。形势场500 hPa上西北高、东南低的形势和副热带高压边缘的扰动以及700 hPa上低涡切变对此次降水的形成有重要作用,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整层较强的上升运动使暴雨得以发生,垂直速度和散度对暴雨的发生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07年6月7~10日福建南部持续性暴雨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6月7-10日,福建南部的漳州市出现了罕见的持续性暴雨天气过程。利用常规气象资料、NCEP 1°×1°6 h一次、每日4次的分析资料,对此次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持续暴雨过程主要是在低空西南急流、低层切变以及500 hPa西风小槽波动带来的弱冷空气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存在有利于出现持续强降水的物理量场配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对2016年8月23日凌晨出现在兰州中川机场的一次强雷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00hPa暖高压带、700hPa暖脊和携带冷空气的切变线、地面位于倒槽中的锋面是此次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500hPa与700hPa的湿舌所造成的中低层充沛的水汽含量和较厚的湿层,是此次天气过程中有利于强降水出现的水汽条件;较大的CAPE值说明:此次天气过程中具有较强的热力不稳定;700hPa的假相当位温明显大于500hPa的假相当位温,且两者的值都很大,既反映出此次天气过程中具有热力不稳定,也反映出有利于强降水出现的整个中低层的高温高湿;此次天气过程中,高、中、低层都有较强的上升运动,700hPa的切变线和地面的锋面提供了较强的动力抬升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高空、地面及卫星云图等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07年8月29日发生在青海省大部地区的一次中到大雨,局地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水过程北强南弱,东多西少,持续时间长,以稳定性降水为主;500hPa新疆槽中分裂的短波槽不断东移,同时地面东路冷锋南下至青海东部是造成此次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副高边缘西南气流与东伸的中东高压形成两高之间明显的切变影响我省南部与东部;地面小尺度的地面辐合及弱冷空气和午后副热带高压内部的热力抬升和地形抬升对此次降水的产生也有一定的触发作用;湿层深厚,水汽条件好,具备了强降水发生所需的水汽条件,有利于此次降水天气的产生;低层辐合区与高层辐散的配置,加强了上升运动;降水区存在的较强的垂直速度及层结不稳定为此次降水过程提供了足够的能量条件。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MICAPS常规气象观测资料、自动站加密降水量资料以及新一代天气雷达回波资料,对2018年7月19日合作市出现的一次局地暴雨天气过程的发生成因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水过程是一次副高边缘型中尺度环境配置,500 hPa本地处于高原槽前、588 dagpm外围的西南气流中,700 hPa有切变线影响本地,地面存在辐合线。中层水汽一般,低层水汽非常充沛。CAPE值为1 748 J/kg,沙式指数SI为-2.88,具有高层低能舌叠加在低层高能舌之上的能量配置,有利于对流不稳定建立。雷达反射率因子呈块状到带状的演变,强回波在45~55 dBZ之间,强回波的高度低于-20℃等温线的高度。此次降水过程是对流单体较强发展,维持在合作市上空造成的局地暴雨天气过程,降水具有强度大、持续时间短、雨量集中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Micaps资料对2016年6月2日安顺中北部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高空槽、低涡切变、低空急流和地面辐合线为主要影响系统,地面辐合线在安顺市中北部维持时间较长,为安顺中北部暴雨的出现提供了良好的动力条件。降水前贵州大气层结处于高温高湿的不稳定状态,850 hPa水汽达饱和,探空图显示贵阳站14:00大气为绝对不稳定状态。EC数值预报对此次过程地面辐合线位置演变预报较准确,为强降水落区提供较准确的预报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