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针对黄浦江水源保护区农业种植现状,调查分析3种大田作物和25种瓜果蔬菜的施肥结构和养分盈余状况。结果表明:除少数作物钾肥或磷肥施用多于氮肥外,绝大部分作物施肥结构中以氮肥为主,配施磷、钾肥。不同作物肥料用量强度分析表明:氮肥用量强度明显高于磷钾肥用量强度,大田作物氮、磷、钾用量强度都处在相对较低的水平,明显低于大部分蔬菜作物。不同作物养分盈余状况各不相同,大田作物N用量处于稍有盈余状态,P用量稍有亏缺或基本平衡。大田作物氮、磷盈余指数低,环境效应好。蔬菜作物中除少数作物N、P稍有亏缺外,大部分作物N、P均处于较高或高盈余状态。大部分蔬菜、瓜果作物氮、磷盈余指数高,环境效益差。  相似文献   

2.
白浆土型水稻土养分平衡研究表明,各试区氮素均有较大增产率,平衡可以有一定盈余,不应有任何赤字。但为了保护土壤肥力及保护环境,各试区氮盈余应加以控制。磷素应达到基本平衡或有少量赤字,钾素允许盈亏率可以有赤字,磷钾应基本保持平衡。养分平衡评价可以看出各试区养分收支情况为氮磷是有盈余的,而钾处于亏缺状态。氮磷钾的实际盈亏率均在允许盈亏范围内,说明氮磷钾养分利用情况比较合理。白浆土型水稻土由于长期重施氮磷肥,钾肥的施用量较小,而使土壤养分状况发生改变。已由以前的缺氮、缺磷、不缺钾,转变为不缺氮,磷有余而钾不足。为使三江平原白浆土型水稻土区水稻生产持续发展,首要的问题是实施平衡施肥的问题,即控制氮肥的投入,减少磷肥的投入,适量补充钾肥。在生产过程中既要充分考虑施肥的有效性,也要考虑对环境的友好性。即在考虑增产增收的同时,要顾及资源的永续利用和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3.
洱海流域耕地氮、磷、钾养分平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洱海流域耕地的氮、磷、钾养分平衡状况进行分析,针对洱海流域氨、磷盈余量较大、钾亏缺严重的实际,提出应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措施,以保障耕地各种养分的平衡利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促进农业高产、优质、高效,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铁岭市三县两市两区的大田作物耕层土壤样品分析,结果表明:全市大田作物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略有下降,速效磷含量增加,速效钾含量降低。因此在大田作物施肥上应采取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和利用河泥)及增加配方有机复合肥的投入等方法进行补钾和增加有机质含量,以达到土壤养分平衡,保证农作物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设施蔬菜施肥现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陕西省设施蔬菜施肥现状及农户养分资源投入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和评价了2013—2014年陕西省6个县(区)设施蔬菜施肥调查数据。结果表明,设施蔬菜总氮(N)、磷(P2O5)、钾(K2O)养分投入量分别为829、554、619 kg/hm~2。根据合理施肥指标,西红柿氮、磷、钾过量比例分别为34.8%、67.4%、58.7%,黄瓜氮、磷、钾过量比例分别为47.8%、60.5%、52.5%,辣椒氮、磷、钾过量比例分别为65.0%、70.0%、55.0%。西红柿、黄瓜、辣椒土壤氮素盈余量分别为179、277、229 kg/hm~2,土壤磷素盈余量分别为464、569、378 kg/hm~2,土壤钾素盈余量分别为307、278、257 kg/hm~2。陕西省设施蔬菜施肥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养分投入比例失调、过量施肥、有机肥比例偏低,平衡施肥、合理施用有机肥是今后设施蔬菜施肥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采用实地访问和田间调查的方式,对江苏省句容市水稻—大棚草莓轮作农田生态系统施肥状况进行调查,并对氮、磷、钾输入输出的数量特征及其平衡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系统养分投入结构以有机养分为主,其中氮、磷、钾分别占各项总输入量的80.01%、57.65%和55.50%;氮、磷、钾比例为1∶0.28∶0.70,基本合理;氮、磷、钾盈余率分别为34.27%、264.47%和33.12%;磷投入偏高,应适当降低磷的投入。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泉州市1999—2003年的5处耕地连续定位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基础地力随着种植时间的推移,在连续不施肥后逐年有所下降。与监测前相比,各监测点施肥区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仅有微小增加,碱解氮含量变化虽然有波动,但总体上略有下降,而有效磷增幅较大并呈盈余积累丰富状态,速效钾均有显著降低并呈低指标含量状态。表现出土壤养分平衡状况是氮磷有盈余而钾亏缺严重。肥料投入结构不平衡,有机肥料在施肥中的份额逐年下降,化肥投入量逐年增加,氮磷钾养分比例不协调。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土壤定位监测点养分变化规律及平衡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对福建省4个国家级、12个省级耕地土壤长期定位监测点7 a(1998-2004)监测,福建省主要耕地土壤的养分动态变化趋势为:有机质、全氮含量略有上升,有效磷上升较明显,碱解氮均有下降,水田土壤速效钾下降,旱地速效钾微升,所有升降都未达显著程度。通过对监测点农户施肥情况调查及养分平衡分析,认为农田氮磷投入盈余、钾亏缺,并提出今后稳氮、控磷、增钾的施肥对策。  相似文献   

9.
氮、磷、钾作为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须的3大营养元素,是在农业生产中投入最大,同时也是作物吸收利用最多的养分,分析耕地养分平衡状况和土壤养分消失原因,是判断土壤养分水平的发展趋向的根本依据,也是测土配方施肥的基础指标,同时也能作为指导农作物施肥、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重要的依据。基于这些原因,于2008年以来对石林县地域开展了耕地养分平衡调查。  相似文献   

10.
不同施肥模式对水稻养分吸收利用及土壤养分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施肥模式下水稻产量及其农田养分平衡状况,通过连续2年(2014~2015)田间试验,研究传统施肥模式与优化施肥模式对水稻产量、养分吸收利用,收获期土壤氮、磷、钾含量及收支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2014年和2015年,优化施肥处理水稻产量较传统施肥处理分别提高7.6%和6.5%。与传统施肥处理相比,优化施肥处理水稻肥料当季回收率分别提高6.8和8.4个百分点,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2.9 kg/kg和3.1 kg/kg,偏生产力分别提高5.6 kg/kg和5.4kg/kg,养分收获指数分别提高4.4和4.5个百分点。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与传统施肥处理相比,优化施肥处理可提高水稻氮、磷、钾最大吸收速率,并可提高水稻灌浆期至成熟期养分积累量。与试验起始时相比,传统施肥处理0~90cm土壤无机氮与0~30 cm土壤有效磷含量均有明显的提高,0~30 cm土壤速效钾含量下降。而优化施肥处理0~90 cm土壤无机氮含量、0~30 cm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与试验起始时变化幅度较小。水稻收获期土壤氮、磷、钾养分表观平衡估算的结果表明,优化施肥和农民习惯施肥土壤氮、磷素均出现盈余,钾素亏缺。与传统施肥处理相比,优化施肥处理氮盈余量分别下降87.6%和93.5%,磷盈余量分别下降87.7%和77.4%,钾亏缺量分别下降23.6%和23.5%,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综上所述,优化施肥模式在提高水稻产量、养分吸收利用及维持土壤养分平衡等方面均优于传统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主要耕地土壤地力监测结果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应用5年耕地土壤定位监测所取得的数据,主要对几种不同耕作制度下的作物产量、肥料施用和土壤主要养分属性状况等进行分析。在常规习惯施肥与管理水平下,土壤地力退化的主要表现是土壤有机质、全氮、钾素含量下降和缺乏。因土壤地力退化,作物对肥料的依赖性增大。土壤养分含量下降主要是因为投肥结构不合理,有机肥与化肥养分施用比例仅为1∶4,化肥氮、磷、钾养分施用比例为1.00∶0.31∶0.31,氮肥投入过重,盈余氮在土壤中积累少,损失量大,钾肥投入严重不足,土壤钾素严重亏损,土壤钾素已成为作物产量的限制因子之一。必须合理平衡施肥,防止地力下降。  相似文献   

12.
通过4年7季作物的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制度下浙北平原新造农田麦稻—油稻交替轮作农田养分实际养分平衡盈亏率及其与作物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春季作物养分盈余明显,氮、磷实际养分平衡盈亏率均在100%以上,而稻季磷钾养分相对亏缺.施用有机肥和秸秆还田能综合平衡氮磷钾供给,从而提高作物产量.春季作物产量与氮磷钾总养分实际平衡率呈正相关,而晚稻在氮磷钾总养分实际养分平衡盈亏率5%左右能获取最佳产量,且在化肥氮投入一定条件下,晚稻产量与磷钾养分实际养分平衡盈亏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经对27年耕地长期定位点黑垆土土壤不同时期不同施肥制度养分平衡状况的分析表明:在目前施肥制度和小麦——玉米种植制度下,平凉黑垆土土壤养分收支平衡情况无论是不同时期还是不同施肥制度总趋势均氮素基本平衡,磷素有盈余,钾素亏缺。以氮磷钾配合有机肥施用对土壤养分收支平衡效果较好,建议合理高效利用磷肥,以"稳氮减磷增钾"为施肥原则。  相似文献   

14.
河西走廊绿洲灌区在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的同时,也带来了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压力.本文利用养分流动和模型分析的方法,分析河西走廊绿洲灌区典型“农田-食用菌”生产系统(农田-食用菌集约生产模式、农田-食用菌单户生产模式、农田单作)的氮元素流动特征.结果表明:农田作物秸秆通过食用菌体系还田使氮素利用率提高了10%左右,秸秆还田氮输入量(165.6kg· hm-2·a-1)占农田氮素总输入量的37.1%,使化肥氮输入量减少,因此秸秆氮的合理循环利用可作为减少化肥投入的有效途径.但农田氮素仍有盈余,单位面积氮盈余量高达217.0 kg·hm-2· a-1,未能实现循环模式内养分平衡的理想效果,因此优化氮素管理、确定合理的大田作物和食用菌面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采用实地访问和田间调查的方式,对江苏省句容市水稻一大棚草莓轮作农田生态系统施肥状况进行调查,并对氮、磷、钾输入输出的数量特征及其平衡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系统养分投入结构以有机养分为主,其中氮、磷、钾分别占各项总输入量的80.01%、57.65%和55.50%;氮、磷、钾比例为1:0.28:0.70,基本合理;氮、磷、钾盈余率分别为34.27%、264.47%和33.12%;磷投入偏高,应适当降低磷的投入。  相似文献   

16.
互助县设施蔬菜施肥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互助县典型农业区26个种植黄瓜、番茄和辣椒的农户进行施肥情况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农户缺乏施用有机肥意识,设施蔬菜栽培以施用化学肥料为主。互助县设施蔬菜区氮、磷、钾养分总投入量分别达597、4 644、779 kg/hm~2,土壤养分投入过大,磷肥尤为突出,低钾和不施钾的现象严重。每季黄瓜、番茄、辣椒N∶P_2O_5∶K_2O平均为1∶1.51∶0.19,养分比例失衡,养分结构不合理。施入土壤的养分中,磷素养分存在大量盈余,平均盈余量为1 231 kg/hm~2;其次为氮,平均值为885 kg/hm~2。黄瓜和辣椒设施土壤氮、磷盈余较大,对其少量补充氮、磷养分将能满足下季蔬菜的需求,实现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现代化高效农业。  相似文献   

17.
测土施肥技术综合运用目标产量法、养分丰缺指标法和作物营养诊断法的优点。对于大田作物,在综合考虑有机肥、作物秸秆应用和管理措施的基础上,根据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养分的不同特征,采取不同的养分优化调控与管理策略。其中,氮素用量推荐根据土壤供氮状况和作物需氮量,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和精确调控,包括基肥和追肥的调控;磷钾肥用量推荐通过土壤测试和养分平衡进行监控;中微量元素使用应采用因缺补缺的矫正施肥策略。  相似文献   

18.
北京地区蔬菜施肥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目前北京地区蔬菜施肥中氮,磷,钾养分比例不协调,土壤养分收支不平衡,氮,磷盈余而钾不足,这不仅造成蔬菜品质的下降和对环境的污染。也使菜地发生次生盐渍化,并使蔬菜易发生病害,采用土壤诊断与植株诊断相结合的平衡施肥技术,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措施,文章提出了今后蔬菜施肥中需要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采用实地访问和田间调查的方式,对江苏省句容市稻油轮作下农田生态系统30年来的施肥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对N、P、K输入输出的数量特征及其平衡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系统养分投入由以有机养分为主转向以无机养分为主;N、P一直盈余,但盈余量逐渐降低;K由盈余转为亏缺,而且亏缺逐步加重,2006年后有所缓解。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农田生态系统氮养分平衡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借助物质流分析中"输入=输出+盈余"的物质守恒原理和农田生态系统氮养分平衡模型,利用1980~2005年河北省农业统计资料和文献查询获取的参数,估算了河北省不同年度和不同地区的氮养分输入、输出以及养分的盈余量.结果表明河北省氮养分盈余总量是逐年增加的,不同地区的投入量也远远大于作物带走的养分量,氮养分盈余带来的环境安全问题必须引起高度地重视;化肥和有机肥是河北省农田生态系统氮养分收入的主要输入项,但生物固氮、灌溉和湿沉降等其它途径带入的氮养分也不可小视,如果忽视这部分养分对农田生态系统的作用必然会造成氮肥的过量施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