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6 毫秒
1.
水资源核算及对GDP的修正—以中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为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中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水资源核算的结果表明,以GDP为主要衡量指标的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过高地估计了该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扣除水资源价值损失,1994-1997年区域GDP平均下降5.58%,这意味着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增长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环境负债。  相似文献   

2.
一、中部农村地区同样具有三类经济区域 我国目前依据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将全国重新大致划分为三大经济地区,即东部发达地区、中部欠发达地区、西部不发达地区。 由于发展不平衡的客观规律,在中部地  相似文献   

3.
根据水资源生态足迹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模型,分别对中国2012年的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并就结果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研究发现,中国各省份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总体来看东部、南部各省多处于盈余状态,而北部、西部各省多处于赤字状态;从水资源生态足迹、GDP和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的相互关系来看,各地区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产业结构越合理,其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相对越高。为有效地分析这些差异的分布规律及其原因,从大区域尺度对中国的水资源供需状况进行宏观认识和分析,本文又将模型数据通过行政区划图展示,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合理建议,期待有利于中国从整体上考虑水资源的宏观调度和分配,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水的供需矛盾变得日益突出。以贵州省为例,依据城镇化的重要指标(GDP增长率和人口数量变化率),综合分析了贵州省经济发展与区域缺水之间的关联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处于城镇化发展幼年期的黔西南、黔南州等地区的GDP增长率和人口数量变化率相对较小,城镇化水平发展较慢,水资源消耗较少,水资源使用效率低;处于城镇化发展期的六盘水、铜仁等地区的GDP增长率和人口数量变化率相对较大,城镇化快速发展,水资源消耗大量,水资源危机加大,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问题突出;处于城镇化发展成熟期的贵阳、安顺等地区的GDP增长率较大但人口数量变化率很小或出现负值,城镇化水平较高,水资源利用率较高、供需平衡合理。  相似文献   

5.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人均GDP法及GDP增长强度法对其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划分为3种类型区,即经济发达型地区、经济中等型地区及经济落后型地区,并针对3种类型区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6.
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但区域内经济发展还不平衡,仍存在发展相对滞后的欠发达地区。实现欠发达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对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更上一个台阶,意义重大。本文以磐安县为个案,对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出了五方面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在全球经济发展的同时,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变得日益严重。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各国应着手修正传统的GDP核算体系,将环境因素和资源因素考虑在内来创建绿色GDP核算体系。绿色GDP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绿色GDP与传统GDP相比,扣除了环境成本和资源代价,反映了投资带来的最终价值。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必须对原来的GDP核算方法进行调整,以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卢君生  万良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674-14675,14679
理论分析表明,IPO融资通过投资效应、财富效应、资本配置效率效应影响地区经济。进一步以1990~2008年间的人均IPO筹资额和人均实际GDP水平数据为样本空间进行的ECM模型检验发现,少数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经济差距与IPO融资差距之间存在正向的长期均衡关系。因此,提升少数民族地区IPO融资额度,可以有效缩小其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在全球经济发展的同时,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变得日益严重。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各国应着手修正传统的GDP核算体系,将环境因素和资源因素考虑在内来创建绿色GDP核算体系。绿色GDP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绿色GDP与传统GDP相比,扣除了环境成本和资源代价,反映了投资带来的最终价值。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必须对原来的GDP核算方法进行调整,以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钟诚 《甘肃农业》2006,27(9):28
绿色GDP是综合经济与资源环境核算体系的核心指标,由于能揭示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资源环境成本,克服了现行GDP固有的缺陷,成为新发展现指引下引导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它对公正评价社会经济增长过程,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深远意义。然而,绿色GDP核算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可行性、可操作性有待进一步论证。因此,实施绿色GDP核算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1.
我国干旱地区区域间虚拟水贸易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姣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161-2162,2185
[目的]对我国干旱地区区域间虚拟水贸易策略进行研究。[方法]以与水资源关系最为密切的粮食生产为例,运用机会成本和比较优势理论,将水资源纳入经济增长、粮食安全、提高人民福利等一系列国家宏观目标下构建模型,对虚拟水贸易策略的有效性分析验证,并提出我国干旱区域实行虚拟水贸易的相关建议。[结果]水资源短缺的地区可通过实施虚拟水战略生产需水量较低的产品,并与水资源丰富地区交换水资源密集型产品而获益,但前提是水资源丰富地区水资源密集型产品的生产技术较缺水地区更高,这样该地区才有足够的驱动力参与到水资源短缺地区的虚拟水战略中,从而通过贸易的方式提高彼此收益,缓解水资源短缺地区的水资源短缺以及生态破坏等问题,促进其经济协调发展。[结论]该研究为解决我国干旱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耕地资源非农化驱动机制及其区域差异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耕地资源的非农化过度产生了诸多的社会和环境问题,严重威胁国家的粮食安全,影响了城镇的可持续发展。研究耕地资源非农化的驱动机制及其区域的差异性,有助于揭示如何在坚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前提下实现耕地资源安全与城镇化的发展。【方法】首先采用2001-2008年中国耕地资源非农化、城镇人口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经济发展水平和耕地资源禀赋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对中国耕地资源非农化机制进行研究,为了对比不同地区间的差异性,进而分别对东部、中部和西部的数据进行模型检验,对比分析三大地区在耕地资源非农化驱动机制方面的差异性。【结果】模型检验结果显示,在控制城镇人口增长和固定资产投资变量的基础上,经济发展水平及其二次项、耕地禀赋变量均呈现显著状态。东中西部地区在耕地资源非农化机制方面存在差异性,在控制所有影响因素变量后,耕地资源禀赋变量在东部地区呈现出较强的显著性,而固定资源投资变量在中西部地区呈现出较强的显著性,中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变量弹性系数要大于西部地区。【结论】耕地资源非农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显著的环境库兹涅兹曲线倒“U”型规律。城镇人口增长和固定资产投资对耕地资源非农化的驱动呈现显著的正向作用,城镇人口每增长(或者下降)1%,耕地资源非农化数量将提高(或者降低)0.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每增长(或者下降)1%,耕地资源非农化数量将提高(或者降低)0.7个百分点。耕地资源非农化驱动因素在东中西部具有显著的差异性,东部地区耕地资源禀赋是影响耕地资源非农化的显著因素,耕地资源禀赋富足的区域趋向于更高的耕地资源非农化速度。中西部地区耕地资源的非农化则受到固定资产投资作用强烈,中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对耕地资源非农化驱动作用要大于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3.
高蕾 《江西农业学报》2012,24(5):138-141,159
为了衡量关中地区近几年的社会经济发展成效,在深入研究国内外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关中地区自然资源状况,建立了以自然资源耗减价值核算和资源环境退化价值核算为主体框架的资源成本核算体系,并对关中地区2001~2010年的资源成本进行了核算。结果表明:关中地区近10年矿产资源耗减价值的年平均值在自然资源耗减价值总量的历年平均值所占的比例在逐年增大。说明关中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仍然是以资源消耗为主。此外,通过定量分析发现资源耗竭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正在逐步改善。  相似文献   

14.
张海瑜  占绍文  冯全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725-16729,16781
以榆林市2006~2010年的数据为基础,通过对自然资源耗减价值和污染治理成本的估算,核算出了12个区县的绿色GDP值及绿色GDP扣减指数。核算分析显示,自然资源耗减损失是环境代价的主要方面,北六县(区)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相比较更严重。因此,要加强生态补偿,提升产业结构,找到县域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契合点,促进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张婧  朱国伟  姚海燕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896-10899
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没有对自然资源、环境进行核算,从而导致了GDP偏高。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理论基础,以江苏省为例,建立了江苏省2000~2005年的环境经济核算体系。结果表明,2000~2005年江苏省资源与环境总损失大约为257.01亿~616.82亿元,占当年GDP的1.29%~4.11%。表明以GDP为主要衡量指标的传统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过高地估计了江苏经济增长水平。所以应以绿色GDP取代传统GDP,构建可持续发展衡量指标与核算体系。由于目前我国核算方法不太完善,所以应以实物量核算为重点。  相似文献   

16.
2003年中国农业经济结构的现状是:GDP为117251.9亿元(当年价),一、二、三产业之比14.6:52.2:33.2;农林牧渔业产值为16997.2亿元(1990年不变价),农、林、牧、渔业产值之比48.6:5.0:33.8:12.6;作物总播种面积为152414.9千hm2,粮作、经作、其他面积之比65.2:16.2:18.6。根据三大区域农业经济结构的现状及其水资源禀赋条件的差异,分析了结构调整的近期走向:在2010年前后,东、中、西部GDP年增长率将分别为8.2%、7.1%、6.8%;农林牧渔业产值年增长率分别为4.6%、4.3%、5.7%;作物总播种面积年增长率极小。  相似文献   

17.
利用系统动力学的原理和方法,构建了水资源约束下的土地利用变化情景模型,系统模拟了张北县2010—2025年不同情景模式下的土地利用结构,并对模拟结果的社会、经济、生态效应进行对比分析。水资源约束条件下人口和GDP增长减缓,且水资源约束越强,人口及经济发展速度越缓慢。同时水资源约束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土地利用结构变化:1)水资源约束越强,耕地面积减少越快,未来耕地面积越小,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越慢,未来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越小。2)对比无水资源约束和有水资源约束条件下的土地利用结构:水资源约束条件下的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均较小,耕地年减少速度较大,林地和建设用地年增加速度均较小。综合考虑土地利用的社会效应、经济效应及生态效应,情景B即水资源中度约束下的土地利用结构为最佳土地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8.
利用西南地区东部降水观测资料和NCEP/NCE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1961~2012年西南地区东部洪涝年际变化特征,研究了西南地区东部洪涝典型年份大尺度环流合成特征以及水汽输送对其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西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主要降雨型是西多东少,总体呈上升趋势;中高纬由乌拉尔山高压脊、亚州东部高压脊以及贝加尔湖至巴尔喀什湖之间的低压槽形成的两脊一槽的环流型与西南地区东部洪涝年密切相关,这是导致西南地区东部降水偏多的主要环流背景;夏季风向北面以及西面输送的水汽扩展强度是否减弱是西南地区东部水资源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从经济增长的结构、稳定性、福利变化与成果分配、资源环境代价等4个维度构建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权综合指数法测度了2000~2012年中国30个省域的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并采用PS收敛模型就中国省域经济增长质量的收敛性及其动态转移路径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省域经济增长质量整体水平呈上升趋势,且整体上不存在收敛性,但是存在5个收敛俱乐部,且各收敛俱乐部经济增长质量的变化趋势及其相对转移路径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利用1997~201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检验创新能力、吸收能力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内在依存和因果关系。结果表明: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创新能力、吸收能力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均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创新能力与吸收能力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逐步加强;不同地区的创新能力与吸收能力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同。因此,应该提高创新资源的利用效率,因地制宜地制定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