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对6个不同抗性的大豆品种接种细菌性斑点病菌后12、24、36、48和60 h分别测定叶片中SOD、POD活性以及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抗感品种接种细菌性斑点病菌后叶片中SOD和POD活性在病程的大部分较对照增加,总体而言抗病品种叶片中SOD活性总体增加幅度高于感病品种.而感病品种叶片中可溶性糖的含量较对照均有一定幅度的增加,抗病品种相反.  相似文献   

2.
东方百合鳞茎低温解除休眠过程中的形态和生理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东方百合鳞茎在5℃低温处理下休眠解除过程中的形态和生理变化。结果表明,百合鳞茎内的新芽在冷藏过程中不断伸长,60d后芽生长点距鳞茎端部的距离小于1cm。在冷藏处理过程中,鳞茎的淀粉含量下降明显,可溶性总糖和蔗糖含量增加。在进入冷藏后的前10d内、外层鳞片的淀粉含量均呈极显著下降;品种索蚌至冷藏50d时的可溶性总糖和蔗糖含量达到最大值,然后出现下降趋势,糖分含量的转折点可能与鳞茎萌发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筛选出抗灰霉病能力强的亚洲百合品种,对部分Tiger、Pearl系列亚洲百合品种及兰州百合进行灰霉病抗性评价并初步探究其抗病的生理机制。【方法】对不同品种亚洲百合进行离体叶片接菌,评价其相对抗病能力,并测定筛选出的抗病和感病品种接菌后的生理变化。【结果】(1)Tiger、Pearl系列百合品种及兰州百合对灰霉病的抗性存在差异。其中抗灰霉病能力相对较强的品种是‘Pearl Melanie’,属于中抗水平;抗性最弱的是‘Pearl Justin’、兰州百合、‘Pearl White’和‘White Twinkle’。(2)供试百合的抗性水平与其气孔密度、气孔大小无显著相关性。(3)相对抗病的品种‘Pearl Melanie’和感病品种‘Pearl Justin’在接菌后的生理响应显著不同。随着接菌时间的延长,丙二醛的含量总体呈增加趋势,草酸氧化酶和几丁质酶的活性逐渐增强,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随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其中抗病品种的丙二醛含量相对低于感病品种,草酸氧化酶和几丁质酶的活性高于感病品种。【结论】叶片气孔的性状与抗病能力无显著相关性,抗病能力不同的百合在生理机制上有一...  相似文献   

4.
叶霉粗毒素对番茄幼苗CAT酶及保护性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番茄叶片为材料,研究了番茄不同抗、感品种于苗期经叶霉病菌粗毒素处理后,叶部细胞CAT酶及保护性物质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经叶霉病菌毒素处理后,抗、感品种叶部细胞内CAT酶活性均降低,抗病品种(中杂8号)下降比率大于感病品种(823番茄),但抗病品种的CAT酶活性高于感病品种;从平均水平上看,两品种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均较对照增加,而Vc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较对照下降;处理后,抗病品种的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高于感病品种,Vc含量二者相当。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苦瓜抗白粉病的生理生化机制,以对白粉病不同抗性的4个苦瓜品系为材料,研究苗期感染白粉病菌后,苦瓜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接种后,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均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呈下降-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抗病品系的可溶性糖、叶绿素质量分数和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均高于或显著高于感病品系和高感品系;抗病品系的抗坏血酸(AsA)质量分数的上升和下降的幅度均小于感病品系和高感品系;接种后10~20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表现为抗病品系感病品系高感品系。叶绿素、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和POD、PPO活性与病情指数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综上说明,白粉病菌侵染苦瓜后,抗病品系可通过保持较高的叶绿素质量分数,增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AsA质量分数及增强POD、PPO、APX活性来提高抗病性。叶绿素、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和POD、PPO活性均可作为苦瓜对白粉病抗性早期鉴定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对东方百合“索蚌Sorbonne”的几个主要性状的发育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进入拔节期后,节数、叶片数迅速增加,现蕾后节数不再增加,可见叶片数还略有减少。同时,从拔节期到现蕾期,地上部鲜重和干重、鳞茎的鲜重、干重及种球围径的变化动态都与现蕾到开花期不同;并对东方百合生长过程中鳞茎内淀粉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进行了测定,鳞茎的淀粉含量先下降,花芽分化进程完成时达到最低,后开始增加。而可溶性糖的变化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不同油菜品种对菌核病的抗病机制,以2个抗病品种中油821、德油5号和2个感病品种皖油14、杂优1号为材料,采用草酸浸叶以及不同致病力的核盘菌菌株NG4、WW2接种不同抗性的油菜品种后,对其叶片中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未接种时4个油菜品种MDA含量差异很小,接种发病后抗、感材料MDA含量均增加,但感病材料MDA含量明显高于抗病材料,且上升的幅度大。未接种时抗病材料Pro的含量高于感病材料,接种发病后Pro含量都上升,但抗病品种明显高于感病品种。可溶性糖含量都是先升高后降低,感病品种上升幅度显著高于抗病品种。接种后,抗性品种接种后24 h可溶性蛋白的含量达到最低值,48 h达最大值,后下降但高于对照。感病品种的含量24 h达到最大值,后降低。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不同抗性花生品种对疮痂病的抗性差异,在田间试验条件下,采用喷雾法研究抗病品种‘贺油13’、感病品种‘泉花10号’接种疮痂病菌后其叶片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可溶性糖含量在接种后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抗病品种其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其对照,而感病品种与其对照相比均有所下降,说明花生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与植株抗病性有一定的相关性。抗感花生品种接菌后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其对照,但感病品种比抗病品种的峰值出现的要早,表明感病品种对病菌的侵染较敏感,品种的抗病性与对病菌侵染的反应呈负相关。接菌后抗感品种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与其相应的对照相比,抗病品种比感病品种降低的幅度相对较小;花生叶片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生育进程的推进整体呈现先下降后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其相应的对照相比,接种后抗病品种的CAT和POD活性表现相对较高,由此说明保护酶在花生对疮痂病的抗性机制中起了重要作用。接种后2个品种叶片丙二醛(MDA)含量有所增加,表明其质膜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产量结果研究表明,接菌后抗、感品种均有所减产,但感病品种‘泉花10号’减产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9.
分别采用离体叶片菌丝块接种和盆栽百合孢子液喷雾方法测定了3个杂交系的8个百合品种对灰霉病的抗病性.离体菌丝块接种试验表明:供试的8个百合品种中无免疫品种,都受灰霉病菌的侵染,在同等发病条件下亚洲百合杂交系的3个品种发病均较快,其中以底特律品种发病最快;粉红珍珠、素雅、蒙娜丽莎品种的病害发展较为缓慢.8个百合品种对百合灰霉病的抗病性存在显著差异,底特律品种为高感品种,橘色小精灵品种为中感品种,其他品种均属于中抗品种.活体盆栽试验的鉴定结果与离体试验不一致,在活体盆栽试验条件下,底特律品种被鉴定为中抗品种,粉红珍珠品种为高感品种,橘色小精灵、亚洲丁和素雅品种为中感和中抗品种,蒙娜丽莎、御马和全星品种为高抗品种.  相似文献   

10.
百合鳞茎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不同规格百合鳞茎发育模式的差异,采用比色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鳞茎发育过程中的糖含量进行了测定。研究表明:兰州百合(Lilium davidiivar. unicolor)鳞茎萌发阶段,较小鳞茎外部鳞片的糖消耗更多,总糖含量出现最低值的时间更早;中部鳞片糖消耗的启动期比外部鳞片晚,以较大规格鳞茎的总糖含量较高、降低幅度更大;鳞茎盘的总糖含量在花后60 d达到最大值,各部位鳞片的总糖含量均以栽种和萌发初期最高;出苗后20 d和现蕾期是百合鳞茎总糖变化的转折期。‘精粹’(‘Elite’)百合较小鳞茎比较大鳞茎延后20 d出现总糖含量的最低值,鳞茎盘的总糖含量在鳞茎萌发阶段显著下降。各生育期蔗糖含量在总糖中所占比例不同,其含量变化决定了总糖含量的变化。还原糖含量在植株现蕾期发生明显变化,是否与花的形态建成有关有待于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东方百合不同抗性品种接种百合灰霉菌后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与百合灰霉病抗性的关系,以‘Sorbonne’‘Constanta’和‘Siberia’3个高抗(HR)品种和高感(HS)品种‘Francia’为试材,人工接种百合灰霉菌,分别测定侵染前后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相对电导率(R_(E,C)),脯氨酸(Pro)、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以及4种防御酶活性和植物激素质量分数的变化。结果表明:接菌后,R_(E,C)、Pro质量分数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较接菌前下降,且高抗品种下降的幅度总体大于高感品种;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可溶性糖、脱落酸(ABA)质量分数均有不同幅度的上升;同时发现,测定接菌前和接菌后第3天MDA质量摩尔浓度和CAT活性可作为初步鉴定抗感品种的指标。各指标的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各品种在整个胁迫期共有3个主成分入选,从贡献率来看,各主成分间相差不大,说明这几种东方百合对百合灰霉菌的抗性并不是由单一生理指标决定,可能是各指标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筛选抗霜霉病的葡萄品种可为病害防治提供基础资料,为了探讨葡萄抗霜霉病的生理生化机制,以不同抗性的葡萄品种贝达(高抗)、红地球(感病)和无核白鸡心(高感)为材料,分别测定接种霜霉病菌前后不同时期的防御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研究其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未接种霜霉病菌的各葡萄品种防御酶活性差异不大;接种后,防御酶活性均高于对照且不同抗性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接种后第1天,贝达和无核白鸡心CAT活性达到最大值,酶活性上升分别为0.79倍和0.26倍;接种后第3天,各葡萄品种POD、SOD、PPO和PAL活性达到最大值;贝达在接种后第3天PPO活性达24.7 U·g~(-1) FW·min~(-1),酶活性升高最大,为1.29倍。高抗品种贝达的酶活性一直高于感病品种红地球和高感品种无核白鸡心,表明霜霉病菌的侵染能够诱导植物体内酶活性升高,并且高抗品种酶活性提升幅度更大,能够在接种后11 d内维持较高酶活性。接种霜霉病菌后,不同品种葡萄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量均下降,高抗品种的叶绿素可变荧光(Fv)、光系统Ⅱ光能转化效率(Fv/Fm)、光系统Ⅱ的潜在活性(Fv/Fo)下降幅度明显小于感病和高感品种。表明霜霉病菌的侵染破坏了叶绿素的合成,高抗品种叶绿素的合成能力以及抵御致病毒素的能力强于感病品种;高抗品种具有更高的光能捕获能力和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对2个持久抗瘟性和2个感病水稻品种苗期接种稻瘟菌,分析接种前后叶片内的生化指标,结果表明:接种后感病品种过氧化物酶活性持续增加,接种96h后酶活性急剧上升,而持抗品种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幅较少.接种前后持抗和感病水稻品种叶片蛋白质含量变化均不明显,前者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后者.接种后0~6d内持抗品种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均低于感病品种,而持抗品种游离氨基酸含量高于感病品种.初步认为:接种后叶片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可作为鉴别水稻品种抗瘟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2μga.i/g土壤的氟乐灵作播前土壤处理可诱发棉苗对枯萎病的诱导抗性,处理组棉苗枯萎病的株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明显降低,对棉苗叶片和根茎产啊组织中总糖,可溶性糖及还原糖含量以及蔗糖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抗病品种棉苗中总糖,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以及蔗糖酶活性均低于感病品种棉苗中的含量和活性,接种枯萎病菌后,两个品种棉苗叶片及根茎部组织中糖含量和酶活性有明显的提高,但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棉苗之间糖含量及酶  相似文献   

15.
以4个抗性不同的辣椒品种为材料,8叶期时采用孢悬液灌根接种的方法,分析测定了不同抗性品种接种辣椒疫霉菌后脯氨酸、丙二醛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及其与抗病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脯氨酸、丙二醛及可溶性糖的含量在接种后增长速度与积累量是决定辣椒抗病力强弱的关键性生理活性物质,脯氨酸与可溶性糖含量高、丙二醛含量低的品种抗疫病力强,相反,脯氨酸与可溶性糖含量低、丙二醛含量高的品种感疫病力强。  相似文献   

16.
不同抗性黄瓜自交系接种白粉病原菌后生理特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抗性黄瓜自交系接种白粉病原菌后,测定叶片中与抗性有关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4种防御酶活性.结果表明,叶绿素含量在接种后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抗病自交系增加幅度较大,叶绿素含量高于感病自交系,黄瓜抗白粉病能力与叶绿素含量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可溶性糖含量在接种后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再升高,抗病自交系可溶性糖含量高于感病自交系;可溶性蛋白含量在接菌后均逐渐升高,感病自交系的峰值出现早于抗病自交系,感病自交系对病原菌较敏感,抗病自交系对病菌的侵染反应呈一定程度的负相关;4种酶的活性在接菌后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抗病自交系酶活性增加幅度高于感病自交系,说明这4种酶在黄瓜对白粉病的抗性机制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抗性不同的甘薯品种以苗茎剪口接种蔓割病菌后第4天,6天,8天,10天,12天,分别测定叶片中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及蛋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接菌后,抗蔓割病品种金山57叶片中蛋白酶活性降低,氨基酸含量下降,而感病品种岩薯8-6的蛋白酶活性升高,游离氨基酸上升。同时,抗病品种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感病品种,说明叶片中可溶性蛋白与甘薯抗病性有一定关系;随着接菌时间的延长,抗病品种的NR逐步上升,感病品种的NR活性降低,说明蔓剂病导致甘薯氮代谢发生变化,可作为筛选抗病品种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8.
Q型烟粉虱为害对不同辣椒品种叶绿素及营养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辣椒品种对烟粉虱的抗性机制,以不同抗性程度的辣椒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其受Q型烟粉虱危害后体内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Q型烟粉虱危害后,辣椒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均较对照(未接虫)增加,其中抗性品种(苏椒5号、新研988椒王)叶绿素含量增加显著(P0.05);可溶性糖含量以抗性品种增幅最大(P0.05),中抗品种(萧新九号、湘辛三号)次之(P0.05),感虫品种(港上红尖椒、大禹牛角王)的增幅最小。烟粉虱危害后所有参试品种除中抗品种湘辛三号外,其余品种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均较对照降低;所有参试品种的游离脯氨酸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感虫品种港上红尖椒、大禹牛角王的游离脯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高抗及中抗品种(P0.05)。因此,辣椒品种对Q型烟粉虱的抗性强弱与叶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有关,而与可溶性蛋白含量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不同油菜品种对油菜菌核病的抗病机制,以2个抗病品种中油821、德油5号和2个感病品种皖油14号、杂优1号为材料,采用不同致病力的核盘菌菌株NG4、WW2接种不同抗性的油菜品种后,对其叶片中脯氨酸(Pro)、可溶性蛋白(SP)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未接种时抗病材料Pro的含量高于感病材料,发病后Pro含量都上升,但抗病品种明显高于感病品种。接种后,抗性品种接种后24 h SP的含量达到最低值,48 h达最大值,后下降但高于对照。感病品种的含量24 h达到最大值,后降低。  相似文献   

20.
松材线虫对湿地松叶片质膜和可溶性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材线虫病由松材线虫引起,是一种毁灭性的森林病害。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有效的途径来防治此病.以接种松材线虫的湿地松来作为实验材料。对感病湿地松叶片内可溶性糖含量与叶片质膜透性变化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湿地松叶片的质膜透性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正相关,可溶性糖含量的多少在湿地松抗病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是湿地松产生抗性的一种积极表现,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可以作为湿地松产生抗性的一个理化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