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在杉木直径生长方程D=Dmt/(K+t)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杉木蓄积生长方程:Y=Ymt3/(K+t)3.蓄积方程和直径方程有一个共同的参数——林木生长特征系数K,这一特征系数K为杉木蓄积生长曲线的拐点.检验表明,蓄积Y的1/3次方与直径D基本保持线性相关,方程参数Ym(蓄积生长极值)和K与立地和密度因子的相关性符合和遵循林木生长基本规律和特点  相似文献   

2.
豫南引种秃杉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豫南引种秃杉不同立地条件下的生长调查和解析木分析,研究了引种秃杉的生长规律。结果表明:立地条件对秃杉生长影响显著;秃杉16年生时材积仍处于速生期,未达到数量成熟龄;引种秃杉虽然比原产地平均生长量低,但比当地杉木生长快。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豫南杉木人工林不同立地指数级标准地和生产经营经济指标的调查,利用Richards等经典方程拟合豫南杉木生长的基本模型,编制生长过程表,确定数量成熟龄和工艺成熟龄,采用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分析杉木经济成熟龄。综合考虑数量成熟龄、工艺成熟龄和经济成熟龄结果表明:8立地指数不适合营造杉木用材林;10立地指数只能培育小径材,主伐年龄为22~24 a;12立地指数以培育小径材为主,主伐年龄为20 a,以培育中径材为辅,主伐年龄为22 a;14立地指数以培育中径材为主,主伐年龄可确定为20 a。  相似文献   

4.
在实测和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杉木直径和高生长方程:Z=Zmt/(K+t).此方程表达形式简单,参数生物意义确切,模拟精确度高,符合和遵循林木生长随树龄(t)变化的基本规律.方程参数Zm(直径或高生长极值)和K(林木生长特征系数)与立地指数S和密度指数n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反映了杉木生长从属于立地条件、有效空间和时间综合效应的本质关系  相似文献   

5.
结合实例对吴和胡提出的杉木直径、高和蓄积生长方程的基本假设和边界条件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和论证,并在直径和高生长方程的基础上给出了杉木径高比系数的动态方程.径高比系数随树龄增长而递减的规律表明杉木直径和高的生长速率递减存在不同步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林木生长的平面限制效应大于高度限制效应,因此,森林蓄积增长的主要限制因子是树木的直径生长速率.  相似文献   

6.
通过Weibull函数分析拟合杉木各个龄组的直径分布规律,对生长模型分析采用不同函数的拟合来选取最佳生长规律拟合曲线方程进行研究,分别中山、低山、丘陵不同地貌类型对湖南省杉木的年龄、直径、树高进行线性函数、对数函数、多项式函数、乘幂函数及指数函数的拟合后比较R~2,从而确定最佳的年龄与直径生长曲线方程、年龄与树高生长曲线方程,以此预测杉木未来的生长潜力。  相似文献   

7.
区域尺度杉木生物量通用相对生长方程整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已发表的我国南方不同地点的杉木林生物量数据和方程进行整合分析(Meta-analysis),建立适合大尺度的杉木生物量估算通用相对生长方程。结果表明:通用相对生长方程拟合杉木树干、地上部分和全株生物量数据程度最高(相关系数R20.92),根生物量的拟合较好(R20.87),叶和枝的拟合较差(R20.78)。仅用胸径(D)作为自变量与引入胸径、树高因子(D2、H)相比,拟合的相对生长方程的相关系数相差不大。估算的各组份生物量叠加后,与地上部分和全株树木生物量方程估算值的相容性较好,其相关系数在0.99以上。方程检验结果与发表的全株生物量方程比较表明,整合分析数据拟合的通用相对生长方程能满足估算大尺度杉木地上部分和全株生物量的精度要求,可以用来估算区域杉木林的生物量和碳贮量。  相似文献   

8.
6种生长方程在杉木人工林林分直径结构上的应用   总被引:33,自引:4,他引:3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Richards等6种生长方程的数学解析性及其应用于杉木人工林林分直径结构模拟的理论依据进行了分析和探索,并应用此6种生长方程模拟了林分直径累积分布。发现在描述林分直径累积分布时,Richards方程绝大多数表现为Logistic型,Weibull方程的参数c均大于1,曲线存在拐点;除Mitscherlich式外,各生长方程的模拟精度均相当高,Richards、Weibull、Logistic、Gompertz、Mitscherlich、Kod等6种生长方程样本选优率依次降低;Richards、Logistic、Weibull、Gopertz、Korf及Mitscherlich等6种生长方程总体模拟精度依次降低;相对生长率表现为变量指数函数方程的精度较相对生长率表现为变量幂函数方程的精度高,且3参数方程的精度较2参数的高。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杉木人工林为例,通过8种相对生长方程的比较分析,论证了森林生物量调查中选择相对生长方程(曲线)自变量因子的依据。并指出在大范围的调查中可用二元生物量表导算出一元生物量表。  相似文献   

10.
对豫南地区引种的金镶玉竹的发笋节律、退笋及幼竹高生长规律进行连续3 a的观测研究,结果表明:豫南地区金镶玉竹的笋期从3月下旬—4月下旬,历时30 d;退笋率为26.56%,退笋高度主要集中在40 cm以下;幼竹的高生长规律符合"S"型生长曲线,Logistic方程为H=237.9791+e4.280-0.401t。  相似文献   

11.
全国杉木人工林间伐表编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全国各带,区,各指数级杉木林分生长过程,编制了8~22指数级相应的间伐表共5组(即南带,北带,中带东区,中区和西区)利用53块间伐标地材料,以y=a+bx模型,求出间伐后的平均高和平均胸径的回归经验式,该表与利用杉木林分密度管理图编制的间伐表进行检验比较,误差在1.9%~2.67%之间,间伐开始期,则视初植密度的大小,与指数级的高低而异,间伐终止期,一般为15a,最大不超过18a,且与初植密度  相似文献   

12.
杉木生长模型建立与多元线性回归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福建省森林资源二类清查杉木纯林样地资料及正交表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建立杉木树高、蓄积量数学模型,结果表明,线性回归方程极端显著。  相似文献   

13.
闽东高海拔山地地形因子对杉木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继策 《福建林业科技》2006,33(2):120-122,128
应用地形5个因子在2个水平下的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系统分析了闽东高海拔山地14年生杉木人工林生长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影响杉木人工林胸径、树高的各地形因子的重要程度依次为:坡形>坡位>坡向>海拔>坡度,影响杉木人工林冠幅的各地形因子的重要程度依次为:坡形>坡位>坡向>坡度>海拔,影响杉木人工林枝下高的各地形因子的重要程度依次为:坡形>坡位>海拔>坡向>坡度。坡形对杉木人工林胸径、树高和枝下高影响显著,坡位对杉木人工林树高影响显著。影响杉木人工林生长的最重要地形因子是坡形,其次是坡位,坡向、海拔和坡度(在45°以内)对杉木人工林生长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利用回归方程建立杉木地径与胸径、树高曲线方程,并结合福建省杉木二元材积公式和出材率表编制了红旗林场杉木地径一元材积表和出材率表,经检验,其精度符合要求,适合红旗林场杉木林分使用.  相似文献   

15.
林有乐 《福建林业科技》2004,31(3):31-34,49
通过2003年干旱对1~3年生杉木幼林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2003年的杉木造林成活率、1~3年生杉木地径和树高当年生长量显著低于降水量正常的年份(2000~2002年)。干旱期间1年生杉木林平均造林成活率为81 5%,下降11 5%,平均地径当年生长量为0 70cm,下降54 3%,平均树高当年生长量为0 53m,下降36 4%;2年生杉木林地径和树高当年生长量分别下降38 8%和34 2%,3年生杉木林地径和树高当年生长量分别下降36 0%和43 1%。  相似文献   

16.
杉木人工林生长过程表编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近些年来在南方14省(区)有关单位搜集的杉木人工林(实生)标地4465块材料,以杉木带、区及地位指数表为分类基础,编制了5组杉木人工林生长过程表(南带,北带及中带东区、中区、西区各编一组)。各表标准差大部分在±5%以下,最大不超过±7.8%。并根据各带、区生长过程表,提出经营意见及间伐、主伐年龄。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不同坡位7年生杉木纯林生长的调查与研究,结果显示:坡位对杉木纯林各生长指标均有显著影响;林分的平均胸径、树高、冠幅、枝下高、平均单株材积、单位面积木材蓄积量等生长指标一致表现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坡位间以胸径和树高差异最为显著,下坡位林分平均胸径达到10.59 cm,高出中坡位的11.6%,高出上坡位的20.0%;下坡位林分平均树高为7.25 m,高出中坡位的16.7%,高出上坡位的25.4%。下坡位林分的单位面积木材蓄积量要远远高于中坡位和上坡位的,下坡位林分的单位面积木材蓄积量分别高出上坡位的75.1%,中坡位的44.8%。  相似文献   

18.
为开展杉木人工林连栽后长期生产力变化研究,笔者于1995年在福建省永春县达埔镇溪源村湖尾寮山选择1片28年生第1代杉木人工林,建立固定标准地,调查其生长量,当年年底采伐,之后在采伐迹地建立试验区,设置5种不同立地管理措施进行试验。第2年营造2代杉木林,连续18 a对其生产力变化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D处理(收取树干,清除地被并均匀填放)杉木林生长最好,接下来依次为B处理(收取全树)、C处理(收取树干)和A处理(收取地上所有有机物),E处理(炼山)杉木林生长最差。但是它们的生长指标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